<p class="ql-block">6月6日我們《樂悠遊》群的六位老同學好姐妹們又要出發了,今天我們再次前往“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稱的蘇州一日游。隨著長三角之間的出行方式多樣,上海地鐵11號線對接蘇州昆山的地鐵線已經開通,選擇坐上高鐵去旅行讓我們更輕松出行有更多的時間去遊園觀景。</p> <p class="ql-block">蘇州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著名的江南水鄉,是大運河沿線城市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遺的城市,蘇州市是上海大都市圈和蘇錫常都市圈的重要城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基地和風景旅游城市。姑蘇區又是全國首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從春秋伍子胥建闔閭城至今,蘇州城保持著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的格局,以小橋流水粉墻黛瓦史跡名園的獨特風貌。一座蘇州城半部園林詩。</p> <p class="ql-block">《蘇州山塘街》</p><p class="ql-block">山塘街,坐落在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的177號,這條老街有著悠久的歷史傳說。據說,唐代的大詩人白居易,在擔任蘇州刺史期間,為了改善水道,親自督建了這條街道。從西邊的虎丘一直延伸到東端,全長3.6公里約合7華里,人們也親切地叫它“七里山塘”,它的東邊是閶門、西至吳中第一名勝古跡虎丘山景區。</p> <p class="ql-block">七里山塘,每一個轉角都有一份驚喜。古老的石板路、千姿百態的石拱橋,讓人感受到了江南水鄉的詩情畫意</p><p class="ql-block">山塘街景色如畫,悠長的古巷盡頭是黛瓦白墻的老宅,細雨中更顯江南韻味。</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們行走在七里山塘街上,願今后的我們快樂每一天,攜手並肩前行在健康的道路上。</p> <p class="ql-block">山塘街136號的《嶺南會館》里設有"江南織造府",走進大門就見到一位繡娘在織布機前現場展示織布的過程,順著根根絲線抬頭望高處還有一位男子在梳理絲線傳送給繡娘,看了大概的過程完全巔復了我們原來的想象,絲織品的織造是如此的操作真長了見識開了眼界。館內還有真絲品的展示和成品的售買,絲綢織造、刺繡是我國非遺技藝作品精美而高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蘇州絲綢是中國傳統絲織業中的珍品,而絲綢是中國古文明文化的重要體現,蘇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伴隨著歷史文化底蘊的傳統工藝產品,閃爍、繼承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光輝。這其實是前人給予的最豐厚的饋贈。目前云錦、蘇繡、宋錦已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江南煙雨里更多了一份詩意和韻味,而雨中的山塘街景色更加清新自然,沒了游人的喧鬧留下的是寧靜。</p> <p class="ql-block">石板路的街邊商家林立,雨過天晴紛至踏來的游人熙熙攘攘商家開門迎客,冷清的山塘街逐漸恢復了煙火氣變得熱鬧起來。</p> <p class="ql-block">山塘街位于山塘河旁。山塘河是一條蜿蜒綿長的人工河,是大運河的支流,自唐代以來就是蘇州大運河航道之一。山塘街與山塘河共同呈現了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的格局,是大運河進入蘇州古城的主干河道。</p> <p class="ql-block">游走在山塘街時細雨蒙蒙,我們第一次體驗了坐人力三輪車的感受,邊聽著車主的介紹邊游歷在山塘街外圍的小眾景點倒也是悠哉悠哉,看過蘇州四大才子的雕像、孫武紀念塔、萬人碼頭、途經唐寅故居。</p> <p class="ql-block">孫武紀念塔建造于1999年2001年1月俊工,孫武紀念塔位于蘇州市閶門南浩街,是闔閭伍子胥孫武領兵攻打楚國多出師之地和凱旋地。</p><p class="ql-block">孫武被尊稱為孫子,又稱“兵圣”、“兵家至圣”,有“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之譽。所著《孫子兵法》,為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該書闡述了戰爭制勝的規律、戰略原則、臨陣戰術及軍隊的后勤保障等,內容豐富,文字精煉,書中強調戰爭中的主觀能動性及應對客觀之道,充滿辯證法,其基本原則被后人廣泛應用于社會、經濟各方面,被翻譯成英、法、德、日等多國文字,對后世影響深遠。</p> <p class="ql-block">蘇州四大才子指的是明代時生活在蘇州的四位才華橫溢的文化人,他們分別是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p><p class="ql-block">唐寅:字伯虎,號桃花庵主,是明代著名的畫家、書法家、詩人,有“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之美稱。</p><p class="ql-block">祝允明:字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號“枝指生”,擅長書法和詩文,其書法風格獨特,被譽為“明代書法之冠”。文徵明:原名壁,字徵明,后改字子瞻,號停云,別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是“吳門畫派”創始人之一,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徐禎卿:字昌國,以詩歌創作而聞名,被譽為明代文學的重要代表之一。</p><p class="ql-block">這四位才子在各自的領域都有著卓越的成就,他們的生平事跡、代表作及結局都充滿了傳奇色彩。</p> <p class="ql-block">萬人碼頭位于南浩街,從前姑蘇的城門里最繁華的地方非閶門莫屬,這里水運發達南來北往商賈絡繹不絕,有三關六碼頭即南、北碼頭、太子碼頭、萬人碼頭、丹陽碼頭、盛澤碼頭。</p><p class="ql-block">其中萬人碼頭原為犯人碼頭在清代專門用于押解犯人,后由水路改為陸路變成了商用碼頭,為趨吉辟邪取蘇州話的諧音以"萬"替代了"犯"字。如今萬人碼頭已成為古城游船碼頭。</p> <p class="ql-block">兜兜轉轉的我們又返回山塘街,為的是品一口當地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枕河人家美麗畫卷</p> <p class="ql-block">《留園》</p><p class="ql-block">蘇州《留園》位于留園路338號,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與拙政園齊名,它是始建于明代萬歷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的私家園林又名東園、寒碧山莊,其后幾度荒廢易主,1953年蘇州市政府對留園進行了修復並不斷完繕,它的入口處設計具有豐富的空間之景,2003年被評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從簡單的門口進入園區內,眼前的景色頓時讓人豁然開朗,真謂是柳岸花明又一村。</p> <p class="ql-block">留園總建筑面積為23300平方米,采用了不規則的布局而形成,使園林建筑與山、水、石相融合而成天然之趣。</p> <p class="ql-block">《留園》以其獨特的景點而著名。其中,冠云峰是一塊形狀瘦長、集太湖石的“瘦、皺、漏、透”四奇于一身的奇石,被傳說為北宋末年花石綱的遺物。楠木殿內的柱子由楠木制成,雖然在抗戰中受損,但依然保留了其珍貴性質。魚化石是一塊直徑一米左右的大理石,產自云南點蒼山山中,其表面紋理宛如山水畫一般,令人嘆為觀止。留園的獨特之處令人驚嘆,每一處景點都值得細細品味。</p><p class="ql-block">看峰頂尖尖的部分似鷹嘴,看峰底"躲貓貓"正向外探視。</p> <p class="ql-block">冠云峰、楠木殿、魚化石是留園里的三寶。</p> <p class="ql-block">"75后"的我們相約同游,老同學相聚倍感親切。歲月在我們臉上刻下了痕跡,但心中的那份純真與友誼卻永不褪色。</p><p class="ql-block">我們并肩走過青蔥歲月,知青時代我們奔赴北至黑龍江、西至甘肅、東至江西、安徽大三線等地插隊支邊、工作直到退休后告老還鄉。今天的一日游留下的不僅是腳印,更是濃厚的同學情誼。愿這份友誼在今后的時光里,如夕陽般溫暖心懷。</p> <p class="ql-block">滿墻的爬山虎、青苔宛若一幅天然水墨畫,以留白的墻為紙畫出蘇式建筑白墻黛瓦的美麗畫卷。</p> <p class="ql-block">蘇州園林中總會有各式各樣的中式窗框設計,構成了一窗一畫一世界,窗框里投射進了陽光和滿園秀色及亭臺樓閣</p> <p class="ql-block">歲月增情依舊,如今在一起覽風景有說不完的話題敘不完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千姿百態的太湖石</p> <p class="ql-block">利用云墻和建筑群把園林劃分成東、北、西、中四個不同的景區,東為廳堂庭院、西為山林野趣,中部山水見長,其間以曲廊相連迂回連綿達700余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一步一景。</p> <p class="ql-block">古木交柯</p> <p class="ql-block">園林中綠樹成蔭,小橋流水白墻黛瓦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讓人陶醉于江南的自然美中。</p> <p class="ql-block">留園一游,讓我們的心靈沉浸在自然與人文的和諧里,靜謐的留園我們心動于每一處細節沉醉于每一處的風景中。雖然辯不清園林里的整體布局方向,但在留園里處處皆景、一步一景,總有一處適合你入景拍攝。</p> <p class="ql-block">蘇州盈育的昆曲、評彈、園林和蘇繡是世界辨識中國的鮮明符號和名片。</p> <p class="ql-block">獨具匠心的設計師將蘇州園林的特色與住宅小區相融合構筑了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在全長3600米的山塘街上共分佈著七只貍貓,它們神態各異還有各自的妮稱,"美仁貍"、"通貴貍""白公貍""海涌貍"…如果你能看到它們說明已經走完了七里山塘的全程,所以又被稱之為"七貍山塘",今天的"美仁貍"首當其沖被雨淋了透濕。</p> <p class="ql-block">貓貓的體形小巧爆發力強,在樹上時它的腳爪能勾住樹干樹皮上下自如,但現在不論家貓、野貓都有人投喂食物,今天能偶遇貓貓上樹的身手此景乃一野趣。</p> <p class="ql-block">山塘街依托大運河的水路交通,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商品的集散地和南北商旅的聚集處,是蘇州經濟文化中心之一,至今保存著“水陸并行,一街一河”的傳統格局。山塘街約分為東西兩段,東段從閶門渡僧橋起至半塘橋,商鋪、住家連綿不絕,房屋多為前門沿街,后門臨河,其中又以星橋一帶最為繁華;西段指半塘橋至虎丘山,這一段漸近郊外,有普濟橋、野芳浜等勝景,虎丘斜塔更是成為蘇州的標志性文化勝景。順山塘街往西走山塘河(大運河)的水域面逐漸變寬。</p> <p class="ql-block">《虎丘山風景區》</p><p class="ql-block">虎丘山風景名勝區,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虎丘山門內8號,在蘇州古城西北3.5千米,海拔34.3米,景區面積72.8公頃,核心景區面積15.97公頃,有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虎丘山又稱海涌山,東晉司徒王珣與弟司空王珉于劍池兩側建別墅,后舍宅為寺,名虎丘寺,寺宇沿山而筑,“寺中藏山”為其一大特色。虎丘后山有“虎丘后山勝前山”之說,現存青石小橋、石牌坊、湖石假山</p> <p class="ql-block">從山塘街東邊的閶門附近起始,我們一路向西行走,只為趕在虎丘山景區閉園前一覽名勝古跡,越向西街上越顯冷清,這片區域內原住民宅正逢拆遷,沿街的歷史文物館也隨之閉館,唯有我們腳步丈量著路上的里程,半個小時又是半個小時后,據當地住戶告知還得走半個小時,此時大家已經是精疲力盡,為覽《吳中第一山》《虎丘勝境》我們必須加油前行,幸運還是眷顧了我們不負所望。</p> <p class="ql-block">大山門對聯:</p><p class="ql-block">水繞山塘笑舊回鶯禮笙歌何處</p><p class="ql-block">塔浮海涌看新開圖畫風月無邊</p><p class="ql-block">上方牌匾刻有《古吳欖勝》四字。</p> <p class="ql-block">進入山門見首先見到的便是《擁翠山莊》,墻上刻有"龍、虎、豹、熊"的行草大字,石刻四字蒼勁有力。擁翠山莊是蘇州一座無水的園林,莊中有抱甕軒、靈瀾精舍和問泉亭,規模不大但構筑精巧,它是晚清賽金花的丈夫蘇州狀元洪鈞發起興建,這座占地一畝的建筑結合虎丘山的天然山坡而建,依山勢分為四個層次景色富于變化。</p> <p class="ql-block">虎丘山風景區-枕石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虎丘山門內8號虎丘山風景區。枕石是塊卵圓形巨石因其形狀如枕而得名,又因其形若蜒蚰,故舊時又稱之為蜒蚰石。</p><p class="ql-block">枕石位于虎丘上山路西側,臨擁翠山莊。相傳,晉代著名高僧生公曾坐在這塊石頭上看經書,疲倦了就睡在這塊石頭上。石頭因此得了仙氣,成了蘇州文人膜拜的仙石。枕石東壁留有南宋戴覺民的題刻,枕石二字傳為明代蘇州才子祝枝山所題。<span style="font-size:18px;">枕石不僅是一塊有歷史故事的石頭,更是虎丘山風景區的一處重要景點是虎丘十八景之一,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來觀賞對它充滿了好奇和敬畏。游客們可以在此感受蘇州的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體驗蘇州的獨特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蘇州云巖寺塔位于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山上,俗稱虎丘塔,有“先見虎丘塔,后見蘇州城”之說。蘇州云巖寺塔建于五代后周顯德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p><p class="ql-block">蘇州云巖寺塔是一座八角形仿木結構閣樓式磚身木檐塔,共7層,高48.2米。塔身由外壁、退廊、塔心三部分組成。蘇州云巖寺塔為唐末、五代江南仿木樓閣式多層磚石塔的典型代表,為現存江南仿木樓閣式塔年代較早者,代表了早期仿木磚石塔的形式特征,其樣式特征為獨特的江南仿木樓閣式塔系樣式,是江南樓閣式塔演變過程中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虎丘塔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古塔。這座塔自明代開始,由于地基原因,逐漸向東北方向傾斜,塔頂中心偏離底層中心約2.34米,其傾斜度達到了3度59分,因此被譽為“東方比薩斜塔”,是蘇州乃至中國歷史上的一處重要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虎丘塔下是吳王闔閭的墓葬。闔閭,春秋時期吳國的君主,他的墓葬位于虎丘山下劍池之中。據傳,闔閭下葬時,隨他入葬的有魚腸劍和扁諸劍等名劍3000柄,劍池也因此得名。夫差,闔閭之子,為了營造闔閭的墓葬,曾征調10萬民工,使大象運土石,穿土鑿池,積壤為丘,歷時三年竣工。</p> <p class="ql-block">劍池是位于虎丘山上的水池,水池狹窄,但兩側有峭壁,上方有石橋連通。自古即有傳說,指闔閭葬于劍池,以銅劍陪葬,池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虎丘摩崖石刻非常有名,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物研究和藝術欣賞價值。摩崖石刻是古代的一種石刻藝術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書法造像或崖畫</p><p class="ql-block">虎丘摩崖石刻有一處石刻是“千人坐”三個字,相傳2000多年前,東晉高僧竺道生曾在此講經說法,其下有千人列坐聽講,為了紀念這一盛況,遂取名“千人坐”。</p> <p class="ql-block">虎丘的"點頭石"坐落于劍池旁的白蓮池中,平淡無奇的石頭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傳說東晉高僧竺道生法師因為堅持“眾生皆有佛性”,不容于寺廟,被眾人逐出。回到南方,他住到虎丘山的寺廟里,終日為眾石頭講《涅盤經》,講到精彩處,就問石頭通佛性不?群石都為此點頭表示同意。這就是成語"頑石點頭"的典故。</p> <p class="ql-block">銅鼎:其名稱來源于吳地的首領泰伯泰伯和仲雍是周朝的貴族,后來成為吳地的首領。周武王伐紂后,追封泰伯和仲雍,將蘇州一帶作為他們的封地,確立他們的后人為吳王并代代相傳。泰伯和仲雍的后人鑄了青銅鼎,即周王子吳鼎,但后來這尊鼎失去了蹤跡。現在的周王子吳鼎是2004年新造的,用以紀念泰伯。</p><p class="ql-block">周王子吳鼎的基座上鐫刻著“周王子吳鼎”幾個字,象征著吳是周的子民。蘇州或吳語區的文明源于周朝,源于中原。虎丘在遠古時期是一片汪洋大海,經過數億年的地殼運動,虎丘成了一座島嶼。虎丘山原名海涌山,因為每當潮起潮落,虎丘就若沉若浮、若隱若現,所以稱為“海涌山”,也有了如今的"海涌貍"。</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春县|
孝感市|
武平县|
西林县|
当涂县|
平安县|
罗江县|
依兰县|
宜兰县|
全椒县|
多伦县|
旺苍县|
和硕县|
尤溪县|
红河县|
杭锦后旗|
蓝田县|
凤台县|
浠水县|
松潘县|
大同市|
崇明县|
藁城市|
西丰县|
蓬莱市|
贵定县|
延边|
繁昌县|
广州市|
洛扎县|
南漳县|
新泰市|
叙永县|
沈丘县|
吴川市|
巴中市|
盈江县|
浮梁县|
荣成市|
繁峙县|
柳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