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今天是端午節(jié),離父親節(jié)也不遠了。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在這紛紛細雨里的城市里,不由讓我想起天國的父親。退休沒幾年父親突患重疾,匆匆離世,讓我們?nèi)矣刑焖聛淼母杏X。他的一言一行曾讓我們姐妹津津樂道,他的一舉一動讓我們銘記于心,我們對父親這種深入骨髓的愛不知怎樣形容,老公幫我分析:你們對父親的這種愛,是親情加崇拜!確實如此。</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三十年前我曾寫的一篇散文,稿紙巳漸變黃,多次搬家,我還珍藏在此,老公當年還是某報編輯,我的手稿有他修改的痕跡,也記得當年寫此文,是回娘家休假,父親給我端來一碗熱騰騰的茶,同為文學愛好者,父親是對我寫作的支持吧。</b></p><p class="ql-block"><b> 謹以此篇懷念父親、母親和我們姐妹曾經(jīng)幸福的原生家庭</b></p> <p class="ql-block"> <b> </b><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女兒國”里的男“國王”</b></p><p class="ql-block"><b> 一想起童年,便想起父親當“國王”的日子。</b></p><p class="ql-block"><b> 爸爸媽媽結婚后,我天使般姍姍飛到二人的世界里。隨后,老二、老三、老四依次飄來,宛若天女下凡、穆桂英出陣,清一色的女孩,使我家喜劇性構成了陰盛陽衰的格局。</b></p><p class="ql-block"><b> 身為男性公民的爸爸,盼來盼去方寸全亂,在粉紅色包圍之中只得無奈自嘲,常常裝一副苦笑的樣子向我們吐糟:我時時刻刻生活在女人堆里;或者深夜里長嘆一口氣,拉腔拉調(diào)地說:我這是借住人家女生宿舍啊;甚至連穿衣穿鞋都要張模作樣一番:本人被婦助會援助了。極夸張的舉止艾怨的神態(tài),把我們閨女四個逗得眉開眼笑,當真像女兒國的臣民一樣,推選娘親做起女王。</b></p><p class="ql-block"><b> 快樂的日子好容易打發(fā)咧,就在我們得意之際,政績平平的母親不知處于怎么樣的心理,一次家庭大會,竟將自己的皇位讓給了父親!</b></p><p class="ql-block"><b> 不同意!我們四雙手一次次高舉起,但反對還是無效。一場政變,就在父母不動聲色的里應外合下完成。</b></p><p class="ql-block"><b> 執(zhí)政的父親,一甩以往頹喪的樣子,得意洋洋。對四個女公民一邊抱拳一邊微笑:各位女士,請關照關照。</b></p><p class="ql-block"><b> 四雙眼晴斜視著父親,畫外音是,有你下臺的那天呢。</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男國王的旨令緊鑼密鼓的下來。</b></p><p class="ql-block"><b> 第一道旨令:臣民每月發(fā)放活動經(jīng)費人民幣一元,自由管理,自由使用。哦哩,真有這樣的好事嗎?70年代,緊緊巴巴過日子是常態(tài),幸福來得太突然,不很相信。</b></p><p class="ql-block"><b> 第一次排隊從父親手里接過一元錢,高興得像做夢。這個時期,我們姐妹四個都是初中、小學生,除滿足饞欲,還想買些小圖書、小手絹、小花夾什么的,以滋潤和填補一下小女孩的小幸福。在這之前,母親總是把極限的零食買回家,從不發(fā)零花錢。有時我們只得耍小聰明連哄帶騙要零錢,娘總包公審案一般,難以如愿。記得有一次我們聯(lián)盟跑到媽媽的單位,才開口要錢,母親兩眼一瞪,將身邊的尺子晃得老高,嚇得我們竄得比兔子還快。</b></p><p class="ql-block"><b> 男國王一上臺,隨即根除這種專制,深得民心,我們甚至有些想“三呼萬歲”了。</b></p><p class="ql-block"><b> “該用的就用,該節(jié)約的還是要節(jié)約,年底評比,看誰的錢節(jié)約存得多哦”。國王溫和地囑咐。</b></p><p class="ql-block"><b> 說者有意,聽的人更留心。接下來的日子小姐妹們心里都打起小九九。大妹悄悄把零錢放在文具盒里;二妹找來一個竹筒,鋸了一條口,把個零幣整幣趕緊塞進竹筒里;小妹呢,干脆轉手就存到媽媽的手里。我雖然心里早有各種打算,想闊綽美美地花掉一點,但還是把一元元的紙幣當作書簽,壓得工工整整伴入我喜歡的書里。</b></p><p class="ql-block"><b> 父親小施妙計,就這樣收買了我們單純的</b>心。</p> <p class="ql-block"><b> (大妹三妹在我們老屋前。)</b></p><p class="ql-block"><b> 第二道旨令:減少勞務,強化學習。七十年代,由于國家的大氣候,我家的日子也過得緊緊巴巴。母親為貼補家用經(jīng)常攬些活計晚上及假日加班,如紡麻繩、剪瓶蓋、錘鐵絲、洗塑料等等,我們自然成了母親不花錢的幫工。</b></p><p class="ql-block"><b> 父親上任后,大道理小道理輪番向媽媽游說:羊兒不吃草不肥,人不學知識不精,不能因為小利占用她們學習時間。媽本來就是父親的擁躉者,當然默許。</b></p><p class="ql-block"><b> 從這以后,父親騰挪家里一居室為學習室,在我們讀小學初中時,父親買回各種圖書、童話;讀高中后,家里定購了《人民文學》、《散文》、《十月》、《湖南群眾文藝》等等諸多雜志及收集回來許許多多剪報,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b></p><p class="ql-block"><b> 忙碌的父親會抽時間給我們讀一些好文章。記得父親讀陶鑄的女兒陶斯亮寫的文章《一封終于發(fā)出的信—給我的爸爸陶鑄》時,情到深處,我們?nèi)覝I眼婆娑;讀《古文觀止》的《范進中舉》,那些維妙維肖的細節(jié)描寫,讓我們哈哈大笑……</b></p><p class="ql-block"><b> 晚上姐妹們有時寫著作業(yè),母親還會拿來一些水果甜點以之獎勵。</b></p> <p class="ql-block"> <b> (姐姐妹妹四人)</b></p><p class="ql-block"><b> 第三道旨令,推行插紅旗評比。</b></p><p class="ql-block"><b> 那個年代,到處是紅色主題的宣傳教育。父親順手應用。</b></p><p class="ql-block"><b> 他吩囑母親做了幾面小紅旗,自己親手搗鼓一個墻報欄,將我們四姐妹的名字赫赫排列。于是“做家務,勤學習,做好事”成為插紅旗的亮化評比項目。</b></p><p class="ql-block"><b> 由于墻報位置在客廳里,凡來我家串門的鄰居、客人、還有我父親公社的同事,都會饒有興趣地看上一陣,幫忙數(shù)一數(shù)誰誰誰的紅旗比誰多,順便推波助瀾地夸講一番。</b></p><p class="ql-block"><b> 女孩子的好勝心并不比男孩子弱,一場搶奪紅旗的拉鋸戰(zhàn)就這么開始了…….</b></p><p class="ql-block"><b> 姊妹中就數(shù)三妹最乖巧機靈。為了爭得紅旗,她經(jīng)常很早很早就悄悄地起床,把屋前屋后打掃得干干凈凈,被子疊得整整齊齊,廚房煤灶燒得紅紅火火,然后拿著課本跑到屋后的小樹林晨讀起來。</b></p><p class="ql-block"><b> 我們一覺醒來,見父親笑咪咪把一面小紅旗送給昶妹,我們懊悔得只想跺腳。</b></p><p class="ql-block"><b> 現(xiàn)在想起來,那段時間,我們家最精彩最神圣的事就是父親的送旗儀式。</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b>(過年了,四姐妹打牌)</b></p><p class="ql-block"><b> 我們家有幾塊菜地,有年春季,父親召開家庭會議,將四塊菜地分給我們姐妹四人,實行耕種到人。菜苗和種子由母親統(tǒng)一分發(fā)。</b></p><p class="ql-block"><b> 每次放完學,書包一放,我們趕快去地里栽苗潑水,一片忙碌。</b></p><p class="ql-block"><b> 父母偶爾笑咪咪過來巡視,指導工作。</b></p><p class="ql-block"><b> 我從小在農(nóng)村伯父家長大,還略知點種菜基礎。</b></p><p class="ql-block"><b> 我記得昶妹搗騰的韭菜,兜子都沒埋到土里,天天潑水,稀稀疏疏好不容易長了幾根,像三毛頭上飄著的幾根頭發(fā),被眾姐妹當笑料笑了很久。</b></p><p class="ql-block"><b> 雖然大家的菜都種得不好,父親的紅旗無法獎給誰,但一場春耕秋收也使我們嘗到了辛苦和滋味,也許這就是父親的目的吧。</b></p> <p class="ql-block"><b> 父母依然每天大清早就出去工作,傍晚才能回來。</b></p><p class="ql-block"><b> 家里一大堆家務活我們熱情洋溢的干著。放學后我和大妹定會自覺去河里挑水,母親如果回來得遲,我們將飯做好。每個星期天,清理全家的衣被,一擔挑到公社洗上半天。倆個小妹呢,房子掃了一遍又一遍,桌子抹了一次又一次,吃完飯,馬上搶著洗碗……</b></p><p class="ql-block"><b> 諸事打理得井井有條,就等著父親的那面紅旗!</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家里的事做完,我們就變著法往外做好事。</b></p><p class="ql-block"><b> 記得有一天,大妹在父親的配合下,美滋滋領回小鎮(zhèn)上唯一的一塊安全值勤牌。任務是每天晚飯前提醒小鎮(zhèn)上的居民注意防火,并逐戶檢查是否有充足的水源。</b></p><p class="ql-block"><b> 大妹做事可認真啦,每到傍晚,沿著青石板老街的小巷,便會準時飄來她“小心火燭”鈴鐺般的吆喝聲。</b></p><p class="ql-block"><b> 記得每次大妹值勤回來,全家像迎接凱旋歸來的戰(zhàn)土,把臉蛋紅紅滿頭大汗的妹妹請到飯桌邊,父親總是親自端一杯茶給她,當著全家人稱道:表揚!真的值得表揚!</b></p><p class="ql-block"><b> 小紅旗當然也在她手上神氣的飄揚起來。</b></p> <p class="ql-block"> <b>(我溫婉的母親和開明慈愛的父親)</b></p><p class="ql-block"><b> 做著紅旗夢的女孩,那段時間心里時刻都想抓到好事。</b></p><p class="ql-block"><b> 當年鎮(zhèn)政府的樓下,住著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大娘,與我家相鄰。她風蝕殘年,無兒無女,病疼纏身。父母經(jīng)常生活上關照她。</b></p><p class="ql-block"><b>善良的父母也咐囑我們:好好照顧喜娭。</b></p><p class="ql-block"><b>這句話聽到了我們心里了。星期天,我們跑到老遠的鄉(xiāng)下給她撿柴;幫她洗被、洗衣;放學幫她挑水,家里只要有好吃的,準先給她送一份。</b></p><p class="ql-block"><b> 兩年后,喜娭病逝,彌留之際,她拿著我母親的手斷斷續(xù)續(xù)地說:你養(yǎng)了四個好女兒,謝謝你們了!</b></p><p class="ql-block"><b> 喜娭后事是我爸協(xié)助鎮(zhèn)上辦妥的,出殯前一晚,我們?nèi)沂亓怂煌怼?lt;/b></p><p class="ql-block"><b> 記得父親當時慈愛地望著我們,不無驕傲的對母親說:女兒個個都可插紅旗呢。</b></p><p class="ql-block"><b> 當年一面平平常常的紅旗,父親自自然然引領孩子們勤勞、善良、上進,如今想起,我們都不禁要三呼“國王萬歲”!</b></p> <p class="ql-block"> <b> </b></p><p class="ql-block"> <b>就這樣,在民主祥和的家庭氛圍里,在浩蕩的“皇恩”慈潤下,我們漸漸長大了。現(xiàn)在我們各自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了孩子。</b></p><p class="ql-block"><b> 每當兒子用童稚天真的眼睛看著我時,我就想起我童年的王國和當國王的父親,想起他的教誨,他的慈愛……</b></p> <p class="ql-block"><b> (父親與孫孫們)</b></p> <p class="ql-block"><b> (我與父親)</b></p><p class="ql-block"><b>母親說我長得像父親,秉性也有很多相近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很幸福成為我爸的女兒</b></p><p class="ql-block"><b>只是此生與父親在一起的時間太短太短</b></p><p class="ql-block"><b>如有輪回,來生再做您的女兒!</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濮阳市|
麦盖提县|
从化市|
始兴县|
运城市|
深圳市|
金昌市|
台安县|
莎车县|
景泰县|
得荣县|
泰和县|
贵阳市|
洪洞县|
揭西县|
抚宁县|
田阳县|
清徐县|
上饶市|
全椒县|
徐闻县|
临洮县|
浙江省|
红安县|
高清|
哈尔滨市|
潮州市|
来凤县|
左贡县|
岫岩|
霍林郭勒市|
犍为县|
南涧|
遵化市|
榆树市|
嵊泗县|
鹰潭市|
南阳市|
溆浦县|
磴口县|
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