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長春市南湖公園有著悠久的歷史,始建于1935年,其前身是上世紀30年代偽滿洲國時期的“黃龍皇家公園”。舊稱“黃龍公園”。1945年改稱“南郊公園”,解放后正式命名為“南湖公園 ”。南湖公園占地面積約238.6公頃,其中水面92公頃,綠地134.6公頃,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市區內公園,也是僅次于頤和園的全國第二大市內公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四亭橋”也叫“風雨四亭橋”是長春市的歷史建筑,位于公園荷花池旁,是由四個古建筑涼亭構成,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它還是座木質的九曲橋,橋面不高,橋型是九道彎,老電影《寂靜的山林》中兩位演員所倚靠的簡陋的木橋,正是如今南湖四亭橋的曲橋所在地。1973年,著名美術教授、造園藝術設計工程師、吉林省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閻環對原有曲橋進行了重新設計,設計中將四座亭臺曲橋相連,駕于南湖之上,便有了如今的四亭橋。</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銅鶴雕塑始建于一九八四年,是由6只形態各異的丹頂鶴組成,栩栩如生,神態各異,預示著長春市蓬勃的發展和人民欣欣向榮的幸福生活。更配以長白山松花石和喬灌木與其相村,使得“鶴舞春暉”雕塑有了“靈動”的氣息,宛如富強的民族在振翅騰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長春解放紀念碑位于南湖公園的北門入口處,是南湖公園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建筑落成于1988年10月18日。是為紀念1948年10月18日長春解放40周年而修建的。紀念碑呈門形,碑體高30.39米,臺基48*55米,基座分二層,上層為邊長10.18米的正方形,下層為19.48米的正方形,其寓意為1948年10月18日長春解放;紀念碑的正面“長春解放紀念碑”是彭真同志的題詞,背面有長春市政府作的碑文:“向為解放長春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表示深切的悼念,向為解放長春、建設長春做出貢獻的人們致以崇高的敬意?!?lt;/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湖大橋的前身叫“垂虹橋”1938年,偽滿在湖上架起了一座木橋,當時命名為“垂虹橋”。這座木橋,在1948年8月,被國民黨駐軍縱火焚毀,目的為阻止解放軍解放長春。新中國成立后,20世紀50年代重建了木橋;1979年又拆掉木橋重建,橋總長度149.9米,寬29.5米,是當時長春最長的大橋,改建后的大橋因南湖而得名;在2017年再次重建,三次重建承載著長春歷史的變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玉帶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公園里的電動車可供游客代步游覽南湖公園的美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一小長假游覽了長春南湖公園,我們租了小電動車,以車代步,游玩更輕松。公園之大,湖水清澈,綠樹成蔭,亭臺樓閣錯落有致,景色秀美,讓我們體驗了一把“長春綠肺”的感覺。其中最著名的亭閣景觀要數“四亭橋(風雨四亭),橋下的鯉魚、湖中的荷花、遠處的拱橋、“銅鶴雕塑”、長春解放紀念碑…,一步一景,吸引著眾多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篇發表于端午節之際,借此愿美友端午安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2024.6.8法法制作</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安市|
增城市|
吕梁市|
古交市|
太保市|
土默特右旗|
台南市|
永嘉县|
滨州市|
台东市|
那曲县|
长宁区|
玉龙|
卓资县|
黄山市|
公安县|
兴安县|
永德县|
霍州市|
梅河口市|
靖安县|
宁化县|
余干县|
宣化县|
怀仁县|
逊克县|
河间市|
达州市|
邵阳县|
宿州市|
裕民县|
屏山县|
花垣县|
亳州市|
弥勒县|
阿拉善左旗|
镶黄旗|
建始县|
图们市|
五台县|
鄄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