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仰口游覽區(qū),仰天定海之地,萬方安和之所。仰口游覽區(qū)位于嶗山東北麓,占地面積1.67平方公里。這兒,群峰峻峭,海色蒼碧,典型的海上嶗山所特有的山海交融的博大氣象,為嶗山道教之淵藪,域內(nèi)分布著著名道觀太平宮,另有關(guān)帝廟、白龍洞、猶龍洞、獅子峰、壽字峰、覓天洞、天苑等自然與人文勝跡相與生輝。</p> <p class="ql-block"> 古海門——華蓋松下,兩尊巨石相遇,儼如古海門,分別為"華蓋迎賓"和"上苑"刻石。其上,冰川時代海水侵蝕的痕跡依稀可見。回望滄桑,潮起潮落之間,人類文明拓荒的交響詩再度響起。</p> <p class="ql-block"> 南宋祥興二年(1279年),元軍攻陷杭州,南宋末代皇帝的妃子謝麗、謝安姊妹化妝逃來嶗山,在太平興國院出家,遂更名為“太平宮”。太平宮有殿堂、道舍17間,建筑面積為500平方米,占地面積為2500平方米。宮內(nèi)照壁上刻有“海上宮殿”4個大字,是清末書法名家華世奎手書。照壁背面刻有鄧山撰文,蔡省廬書“太平宮記”。宮后有當年劉若拙練功的“混元石”,石下天然洞初稱“老君洞”,明朝時改稱“猶龍洞”。</p> <p class="ql-block"> 站在拜月亭極目遠望,遠處的碧海藍天一望無涯,近處群山巍峨,村落交錯,在這美如畫卷的仙境中賞月得是多么美妙啊!</p> <p class="ql-block">見過松樹的球花嗎?</p> <p class="ql-block"> 混元石</p><p class="ql-block"> 出猶龍洞西行,迎面有一處字徑80厘米石刻,為青島市王蘊華所書的"上苑仙境"。大家可以看到,猶龍洞實際是由一塊翹起的巨石疊架而成,石的頂部刻有三組星座圖案,分別代表道家哲學(xué)中的"九宮、六儀、五行"和修身層次,石上還刻有"混元石"三字。"北斗七星陣圖 就刻于"混元石"上,該石刻清楚地標明了生門、死門等星宿方位,對進一步研究道教文化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據(jù)推測,此處"北斗七星陣圖"為距今1000多年前,唐宋時期華蓋真人劉若拙在此練功時留下的。</p><p class="ql-block"> 站在混元石往左上方看去,我們可以看到位于太平宮西峰上的"海天一色"石刻,字徑80厘米;向遠處望去,海天相接,碧波萬里,構(gòu)成了一幅瑰麗的山海奇觀。</p> <p class="ql-block">壽字峰</p><p class="ql-block"> 長天朗朗,高山巖巖,壽字峰綿亙于山海之間。其為峰,坐北朝南,合天地之正位,因之而煥發(fā)出博大、精微的感召力。這兒有嶗山字徑最大的石刻,號稱天地第一"壽"字,系取自唐歐陽的《九成宮銘》。從中國"天人合一"哲學(xué)原點上,你可以找到福壽文化的啟示,于是那自上古傳響的"卿云爛兮,亂纓纓兮。日月光華,旦復(fù)旦兮"盛大禮樂再度響起,這是同樣可在東方海岸第一高山上聽聞的歌音,也昭示了壽字峰的文化靈魂之所在。尊奉天地人三和之旨,貫注中華禮樂文明精神,借鑒天地五方和明堂九室概念,壽字峰下因地制宜布設(shè)了中心壽堂、儀式平臺與觀禮臺,形成了內(nèi)蘊深厚而獨樹一幟的拜壽景觀,將拜壽與拜天地日月、拜人文始祖結(jié)合了起來,象征著天人并輝、九州齊壽、國泰民安、萬福攸同。</p> <p class="ql-block"> 覓天洞又稱槐樹洞,是由兩大峭壁夾縫中多塊巨石疊落而成,該洞自下而上共五層,高三十余米,是集幽暗、奇險、雄偉于一身的通天奇洞。出洞后,又有"通天橋"、"一線天"、"神龜探海"、"咫尺天涯"、"天苑"等景點,使人仿佛置身仙境,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神龜探海</p> <p class="ql-block">咫尺天涯</p> <p class="ql-block">天苑</p> <p class="ql-block"> 到達頂端天苑后我們依然選擇徒步下山,順道再看看花花草草、海天一色…</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图县|
东明县|
阳东县|
绵阳市|
宿松县|
额济纳旗|
明星|
万年县|
白玉县|
项城市|
罗江县|
绥阳县|
东乡族自治县|
莲花县|
松原市|
兰坪|
江阴市|
安福县|
桐庐县|
利津县|
吉安市|
区。|
长阳|
凤冈县|
信丰县|
报价|
汶川县|
萍乡市|
堆龙德庆县|
灵寿县|
巍山|
尤溪县|
印江|
曲靖市|
林周县|
马龙县|
鄂伦春自治旗|
荆州市|
习水县|
澄迈县|
龙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