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安慶是東周時期古皖國所在地,安徽簡稱“皖”即由此而來;安徽取自“安慶”與“徽州”兩府首字而成;南宋期間,駐有同安、德慶兩軍,始建安慶城, “安慶”自此得名; 安慶作為安徽的省會城市長達282年,曾號稱“長江三虎”之一,與南京、武漢齊名;看《明朝那些事》,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用于與寧王的對抗的安慶保衛(wèi)戰(zhàn),以及安慶作為天京(今南京)的西面屏障,是兵家必爭之地 因為這些碎片化信息,在去了天柱山后,沒有做任何攻略,就去了安慶。</p> <p class="ql-block"> 等到了安慶這座清乾隆時期的安徽省省會城市,突然發(fā)現(xiàn)不知該去哪里逛。按小紅書提示歪打正著的一大早跑到人民路步行街附近的倒扒獅歷史文化街區(qū), 古街由倒扒獅街、國貨街、四牌樓街、四牌樓西街組成。一條從清朝到民國時期就承載安慶百年味道的老街。</p><p class="ql-block"> 街中的一面牌子上寫滿了安慶的地名,錢牌樓、狀元府、胭脂巷……</p> <p class="ql-block"> 簇擁著的徽派風(fēng)格建筑,眼前蔓延開的青瓦白墻。驀然一回首,視線撞上遠處白墻上題著的海子的詩《給安慶》,雖然對詩不是很懂,但市井小巷忽地變得有情調(diào)起來。</p> <p class="ql-block"> 其實安慶倒扒獅街得名源于街中“黃門司諫”,又名“黃門坊”。因牌坊兩側(cè)石柱上雕刻的兩只倒立的獅子,被稱為“倒扒獅街”。</p> <p class="ql-block"> 石柱下兩對倒扒獅子石雕,卷發(fā)長毛,眼睛瞪圓,尾巴高高翹起。雄獅腳踏繡球,實在生動。</p> <p class="ql-block"> 因為獅子倒扒,代表謙恭;張口,意味著開放。</p> <p class="ql-block"> 其實眼前的牌坊是為了突出古城記憶,激活歷史文化街區(qū)活力新建的。</p><p class="ql-block"> 真正殘存的牌坊,系明隆慶五年進士劉尚志所建。白天在街上走了幾個來回也未尋到(擦身而過),問街上鋪里的店員也一臉懵逼,我以為這會成為此次安慶行的遺憾。</p> <p class="ql-block"> 晚上驀然回首,它卻在燈火闌珊處。</p> <p class="ql-block"> 舊牌坊雖經(jīng)四百余年的風(fēng)雨,斑斕陳舊中仍見雕飾鏤刻,疏朗有致。</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僅存南側(cè)門兩根石柱和橫坊,坊上鏤雕的窗棱紋和云龍紋飾可見明代石坊建筑雕刻風(fēng)貌。</p> <p class="ql-block"> 倒扒獅歷史文化街區(qū)是全國罕見的歷史建筑博覽園。行走在石板道上,兩側(cè)的店面一家連著一家。透過高高的馬頭墻,依稀見到舊日繁華。</p> <p class="ql-block"> 紋路厚重的木板門,遮擋不住歲月留下的塵煙。</p> <p class="ql-block"> 當年大清郵局、屈臣氏藥號、新光電影院(現(xiàn)在破落的已不呈樣子)……就像一冊冊老書,里面記錄著陳年往事。</p> <p class="ql-block"> “國貨街”招牌特別引人注目。國貨街,原名四牌樓西街。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安慶商人為了聲援北京,自發(fā)組織抵制日貨,當年在此設(shè)立國貨販賣部,一大批安慶商人走上了救贖國家、救贖民族的道路。后經(jīng)民國政府批準,將四牌樓西街更名為國貨街。</p> <p class="ql-block">古戲臺</p> <p class="ql-block"> 老街出來,一抬頭望到如今文化與創(chuàng)意深度融合,在清末安徽巡撫馮煦籌設(shè)立的勸業(yè)場舊址上開設(shè)的“新華書店前言后記”網(wǎng)紅書店。</p> <p class="ql-block"> 典型的文藝復(fù)興時期的西洋建筑,整體結(jié)構(gòu)想起北京的東方賓館。</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的書店和以前的書店大相徑庭(初識這類書店是蒙自的先鋒書店,看了這個才覺得那個太簡單了),它不僅是一個書店,而是綜合性的文化空間,包括書店、咖啡店、文化創(chuàng)意品和文化講座等,提供了獨特的文化體驗環(huán)境。</p> <p class="ql-block"> 大大小小三十個房間,每個房間都被設(shè)計了不一樣的主題,里面的布置也很雅致,還有和主題對應(yīng)的老照片和小擺件。</p> <p class="ql-block"> 書店滿滿的民國風(fēng)情。</p> <p class="ql-block"> 每一個來閱讀的人,在自己安靜的小角落暢游書海,享受著讀書帶來的樂趣,而我趁此小憩并為手機充電。</p> <p class="ql-block"> 又一次看到好多海子的詩意浪漫元素。原來海子是土生土長的安慶人,他寫給安慶的唯一一首詩今天掛在老街的墻上、掛在書店里,但詩人的傳說已成記憶!</p> <p class="ql-block"> 白天的書店朝氣,晚上的書店靜謐。</p> <p class="ql-block">世太史第——趙樸初故居</p><p class="ql-block"> 融北方古建的恢宏、粗獷及徽州古建的細膩、精致于一體。</p> <p class="ql-block"> 這里的風(fēng)水不是一般的好,此宅建于明萬歷年間,初為明萬歷年間刑部給事中劉尚志私宅,明崇禎9年(1632年),劉尚志之子劉若宰高中文科狀元,辭官返鄉(xiāng)另立狀元府,宅舍他人。清咸豐十一年(1861)八月,曾國藩設(shè)外江糧臺于此。同治三年(1864)為趙畇購置重建,因其父趙文楷、子趙繼元及孫趙曾重均系翰林,故名“世太史第”,又稱“四代翰林第”。</p><p class="ql-block"> “四代翰林”四字為趙樸初太姑父李鴻章親筆題寫,太有淵源啦。</p> <p class="ql-block"> 光緒三十三年(1907),趙畇曾孫原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誕生于此,所以現(xiàn)在更多的叫趙樸初故居。很多古建筑的題字都出于其手筆。</p><p class="ql-block"> 三層雕花木床不要太精致了。</p> <p class="ql-block"> 看名人故居,最愛看的是后花園。趙爺爺?shù)脑鹤影察o愜意,別致優(yōu)雅。</p> <p class="ql-block"> 徐錫麟街,為紀念反清烈士徐錫麟命名。當年徐錫麟在安慶二中刺殺恩銘,后在巡撫衙門東轅門外剖心就義。毫不起眼,聯(lián)想到百年前先生之大義,肅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墨子巷的“郵局1928”</p><p class="ql-block"> 1928年建成的郵局大樓,經(jīng)過歲月蹉跎如今依舊提供郵政業(yè)務(wù)作用,安慶郵政文史館建在安徽省郵務(wù)管理局(大清郵局)舊址上。既有中式傳統(tǒng)建筑特征,又有西洋巴洛克式建筑風(fēng)格。</p> <p class="ql-block"> 站在古老的墨子巷,對著門楣上墨底燙金的“郵局1928”一個凝眸,就對接了這棟小洋樓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 郵政柜臺的東邊,一排古色古香的紅木壁柜,壁柜上方鐫刻著三組銅字: 時光、手書、歲月。</p> <p class="ql-block"> 順著這些詞慢慢讀過去,宛如老電影倒膠卷,將舊時光回放。目光下移,十二個銅柄雕花的小木屜上貼著牛皮紙,紙上用毛筆依次寫著繁體小楷:壹月、貳月、叁月……拾貳月。屜子上方,題著一首《時光慢遁》的詩。</p> <p class="ql-block"> 大廳東側(cè),雕花屏風(fēng)隔出一間長長的民國式書寫廳。</p> <p class="ql-block"> 在書寫廳深青色的長木桌旁,坐下。撫著一道道紋理清晰的木痕,時光順著指尖,一寸一寸,深入到肌體。恍然間,回到了從前……</p> <p class="ql-block"> 保留下來的民國時期的窗戶,洞是國民黨時期子彈破壞的。</p> <p class="ql-block"> 2021年設(shè)計的雕像——遠方。</p> <p class="ql-block"> 離開“郵局1928”時,想起墻上那首《時光慢遁》:昨天、今天、明天/隨著忙碌的腳步/是否記得前天的自己/還有身邊開心的人?/那么,現(xiàn)在/給未來的自己寫一封信吧!/流轉(zhuǎn)多年/某一天/突然發(fā)現(xiàn)郵箱中/多了一封信/打開瞬間/曾經(jīng)的自己/穿越了時間/來到眼前/微笑地問候/你,還好嗎?</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是否能拈一支筆,攤開紙,給曾經(jīng)和未來的自己寫一封信呢?</p> <p class="ql-block">英王府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 現(xiàn)位于任家坡上的"紀園"故址,于明、清史料中均有記載。清咸豐九年(1859),太平天國運動主要將領(lǐng)英王陳玉成在安慶設(shè)"英王行府"。湘軍破城,曾國藩將"英王府"改建成"督帥行署"(兩江總督兵部尚書行署),后"安慶內(nèi)軍械所"移駐此地,清光緒年間李鴻章從子李經(jīng)世購置"杞園"故址,改建為"太史第"。</p> <p class="ql-block">獨秀園,延年喬年故居</p><p class="ql-block"> 還在整修,空有房院,很落寞的樣子。</p> <p class="ql-block"> 沿著長江在濱江公園往迎江寺步行,放松心情。</p> <p class="ql-block"> 聽了小紅書的建議,也因為見到長江的小驚喜,真的坐單程3元的輪渡在“大渡口—安慶”往返,感受長江航運的繁華。</p><p class="ql-block"> 正值下班時間,騎摩托的、駕火山輪的都在船上,似乎明白《給安慶》詩里的“不諳世事的少女/安慶城中心神不定的姨妹……可能是妹妹/也可能是姐姐”是海子描寫故鄉(xiāng)安慶的景色和風(fēng)土人情,充滿了煙火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迎江寺,整座寺院建筑在長江岸邊的高地上,安慶的地標之一。當我坐完游輪到達時已閉館,只能在外圍轉(zhuǎn)轉(zhuǎn),從十里開外遙看其雄姿。</p> <p class="ql-block"> 暮色慢慢降臨,徒步回到獅扒街附近的黃梅戲會館。安慶素有中國“黃梅戲鄉(xiāng)”之稱。而黃梅戲與京劇、越劇、評劇、豫劇并稱為我國五大劇種。清乾隆年間,發(fā)源于皖鄂交界處的采茶調(diào)傳至安慶后,與本地方言相結(jié)合,經(jīng)老一輩藝術(shù)家的繼承與發(fā)揚,逐漸成為蜚聲海內(nèi)外的黃梅戲。聽囀一聲鶯語罷,直教歡喜極人天。</p> <p class="ql-block"> 來到安慶怎能不聽一場被外國友人譽為“中國的鄉(xiāng)村音樂”。夜幕重重,伴著悠揚的黃梅戲進入夢鄉(xiāng),豈不美哉?</p> <p class="ql-block"> 黃梅戲《打豬草》劇照(組圖)</p> <p class="ql-block"> 壓押戲當然是《天仙配》了。</p> <p class="ql-block"> 為了晚上八點半開場的黃梅戲,華燈初上時,又回到倒扒獅歷史文化街區(qū),但晩上的倒扒獅熱鬧非凡,更是充滿了煙火氣。</p> <p class="ql-block"> 在“孟非小面”吃的晚餐,有點小貴,門可羅雀,但比中午小紅書推薦的“詹非牛肉面”好吃。</p> <p class="ql-block"> “五歲的黎明,五歲的馬,你面朝江水,坐下……可能是姻緣,也可能是友情。”輕念著海子的《給安慶》。</p><p class="ql-block"> 只一日,便已與安慶結(jié)下友情。</p> <p class="ql-block"> 后記:累是真的累,我的安慶Citywalk就是以倒扒獅歷史文化街區(qū)為中心,拖著頭一天上天柱山的老腿,一大早就圍著安慶人民路打卡。打卡路線:倒扒獅街區(qū)→勸業(yè)場前言后記→趙樸初故居→天主堂(未開門)→錫麟街→郵居1928→太平天國英王府→獨秀園,延年喬年故居→“大渡口—安慶”往返輪渡→迎江寺門口→黃梅戲會館。</p><p class="ql-block"> 關(guān)于交通工具,安慶如安陽,出行主要靠公交和“11路”(小紅書上說安慶的出租車市場很亂,座地拼車叫價,網(wǎng)約車根本無法打上),偶爾看見有共享助力車。這里的步行街只針對汽車,助力車在步行街上象螞蟻一樣黑壓壓的跑來跑去。</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足县|
南通市|
桐城市|
五大连池市|
平潭县|
延川县|
邵武市|
定边县|
清丰县|
巩留县|
宝山区|
烟台市|
孙吴县|
荥阳市|
安化县|
武隆县|
连州市|
芦山县|
荔波县|
尼木县|
聂荣县|
深圳市|
鄄城县|
蒲江县|
射洪县|
岳西县|
佛学|
岫岩|
富蕴县|
大英县|
霞浦县|
古交市|
定边县|
虞城县|
泰兴市|
康平县|
张家川|
南郑县|
蓝山县|
土默特右旗|
甘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