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基本情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淄川區鑲月湖國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位于淄博市淄川區東南部山區西河鎮,總面積177.69hm2,距在建的沾臨高速出口800米,距淄博中心城區40公里,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條件便利。園區采用“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合作方式,建成了集水土流失防治、科普宣傳教育、林果產業發展、鄉村旅游觀光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園區定位為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型示范園,結合園區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現狀和科技示范園的建設要求,園區分為科普宣傳展示區、植物觀賞區、生態產業型經濟作物區、生態防護林區?,F完成投資7000萬元,整修梯田2900畝;栽植水土保持林97.69公頃,經濟林56.89公頃,封禁治理10.90公頃;新建塘壩3座,生產道路8.3公里,發展節水灌溉56公頃。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體系及水土保持科普宣傳系統,生態、科普、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特色經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分區明確,功能清晰。科普宣傳展示區面積14.95hm2,圍繞在3座水庫周邊。通過規劃游覽線路,讓大眾在欣賞藍天碧水美景的同時,了解水土保持知識、水土保持措施等,接受水土保持教育。植物觀賞區面積47.90hm2。該區域主要種植觀賞樹種,建設徑流小區,展示植物對水土保持的作用。生態產業型經濟作物區面積56.89hm2,通過不同種植環境下的經濟作物生長的優劣差別,展示高效農業。生態防護林區面積57.95hm2,在梯田整修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種植水保林、經濟林,對植被條件較好的地段采取封育治理,展示傳統小流域山水林田路草的治理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多維體驗,增強意識。園區建設了豐富多樣的科普設施,可向社會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科普宣傳活動。園區建有坡面徑流小區1處,人工模擬降雨1處,建設科普館1處,設置了VR實景模擬、答題互動等形式綜合聲音、視頻、三維動畫給人以深刻的視聽感受,潛移默化普及水土保持科技知識。對各種花草樹木懸掛標牌并制作二維碼,線上線下同時展示花草樹木名稱、習性等內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校企合作,共謀發展。園區先后與南京林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黃河三角洲生態環境中心、淄川區中小學校等院校合作,成為集科普教育、科學研究、培養人才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水土保持基地。園區全年對社會免費開放,普法宣傳影響人數達5萬余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創建成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園區在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過程中,積極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法。在整地方面,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建設擋土墻;在護坡方面,大量推廣使用多種形態生態護坡;在水系規劃建設方面,結合地勢建設3座蓄水塘壩,實現景觀綠化打造同時滿足供水需求;在經濟林選擇方面,適地種樹,種植了丁香、映山紅等觀賞品種,能夠達到三季開花,四季常綠的景觀效果。通過土地整理、塘壩建設和經濟林木等方面的建設,園區的森林覆蓋率達96%,水土流失治理程度達98%,水土保持工程實現了安全、經濟、生態、美觀。</p> <p class="ql-block">作為中國古典紅木家具之鄉,西河紅木家具制作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具有濃郁的文化品格。產品包括傳統古典家具、現代套房家具、辦公家具、室內紅木裝飾、樟木箱、紅木工藝品等。原材料選用東南亞及非洲國家進口的紫檀木、花梨木、酸枝木等珍貴木材,采用雕刻、榫卯、鑲嵌、曲線等傳統工藝制成。紅木家具色澤莊重,高貴典雅,紋理精細美觀,具有卓麗秀姿的特質,古香古色的品位,天工造物的藝術,夢牽魂繞的韻律,凝結成了無聲的詩、立體的畫。產品銷往上海、北京、天津、青島、濟南等全國各大城市,成為山東省紅木家具生產基地,在省內乃至全國具有一定的影響力。</p> <p class="ql-block">西河煎餅,是山東淄博西河鎮著名的小吃。具有薄如紙、色如玉、甘如飴,素雅柔韌,風味獨特,色澤鮮亮,味道鮮美,清香可口,風味獨特之特點。</p> <p class="ql-block">“煎餅一張張,棒子小麥都出香,卷著豆腐就咸菜,個個吃的白又胖”,在淄川區西河鎮,有這么一首民謠流傳甚廣。長久以來,煎餅作為西河人的傳統主食,極富地方特色,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先生曾寫過一篇《煎餅賦》來贊美它。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西河鎮河南村,到山東大煎餅文化博物館里參觀一下那里的煎餅是如何制作的</p> <p class="ql-block">山東大煎餅同時也是淄川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攤煎餅的鏊最早能追溯到5000年前,而現在隨著時代的變遷慢慢推移,這個鏊子也有了自己獨特的形式,人工和機械相結合,通過最高效率來制作煎餅,攤煎餅的鏊最大的直徑有71到72公分,這么大的鏊攤出的煎餅才是真正的山東大煎餅。</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乡县|
临桂县|
宜良县|
华安县|
绥滨县|
徐水县|
开封县|
新竹县|
贡觉县|
仙桃市|
忻州市|
双城市|
珲春市|
赣榆县|
沅江市|
革吉县|
阿坝|
萝北县|
和平区|
绍兴县|
枞阳县|
滨海县|
方正县|
汾阳市|
阜平县|
华蓥市|
南充市|
登封市|
砀山县|
富蕴县|
关岭|
曲松县|
旺苍县|
永兴县|
招远市|
亳州市|
莒南县|
宁安市|
洛浦县|
绵竹市|
黄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