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宿州市是古京杭大運河經過的一座重要古城,因此地域古屬“宿國”疆域,故取名“宿州”。過去由于種種原因,偉大的京杭大運河已經斷流,后人在這里開辟了新的運河—新汴河,它從城北流過。由于運河的存在,這里自古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古有閔子騫、嵇康、劉伶、劉裕、朱溫、馬皇后,白居易在符離東林草堂生活22個春秋,留下"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千古名句,近代賽珍珠也曾在此寓居。宿州在民國時期被改為“宿縣”,由于津浦鐵路從這里經過,這里又成為南北交通要道,解放戰爭時期這里是國民黨重要的戰略物資集散地,也是連接徐州與蚌埠的關鍵節點。淮海戰役初期,劉鄧大軍奉中央軍委的命令率先攻占宿縣,切斷徐州國軍退路和蚌埠北援之路,戰略意義十分重大。</p><p class="ql-block">趙金來叔叔是這場戰斗的親歷者,他的回憶錄《宿縣城進攻戰斗》生動而詳細記錄了這場驚心動魄的戰役。一直來都想去走一走看一看,踏尋前輩在淮海戰役的戰斗足跡,前些日子終于訪問了這個英雄和光榮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宿縣城進攻戰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趙金來</span></p><p class="ql-block"> 淮海戰役時,我在中原野戰軍3縱7旅19團擔任三營副營長。1948年11月,在宿縣攻堅戰斗中,我19團在中原野戰軍3縱7旅擔任城東方向的主要突擊任務,我團堅決執行毛主席關于“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每戰都應力求有準備”等作戰原則,攻城準備工作周密細致,兵力、兵器高度集中,火力、爆破、突擊三者密切配合,在友鄰部隊的協同下,一舉突破堅固防設的宿縣城垣,全殲守敵,圓滿的完成了切斷津線孤立徐州之敵的任務。</p><p class="ql-block">淮海戰役初期,敵對峙集團共約60萬人,在“守江必守淮”的叫囂下,部署于以徐州為中心的隴海、津浦兩線相交的十字架上,求以退為守,“固守一點,四面馳援”,與我進行決戰。</p><p class="ql-block">10月11日,毛主席發出“關于淮淮戰役的</p><p class="ql-block">作戰方針和先打弱敵,后打強敵,攻其首腦,亂其部屬的指示。”戰役第一階段華野(華東野戰軍)于新安鎮地區圍殲黃伯韜兵團。為配合華野作戰,切斷津浦線,阻敵南逃北援,以孤立徐州之敵,3縱奉命向徐州、蚌埠線出擊,奪占宿縣城。</p><p class="ql-block">宿縣城乃徐、蚌地區交通重鎮。是敵人的重要補給基地。宿縣城墻堅實高厚,護城河既寬又深,城墻內筑,有堅固的永久工事和明暗發射點,城內筑有保、地堡,城墻至護城河設有部分鹿。宿城守敵為交警第16總隊、第2總隊第3大隊,第25軍148師(補充師),裝甲車第7營以及后方留守機關等共13000余人。</p><p class="ql-block">交警第16總隊為宿城守敵之主力,防守東面和南面;第2總隊第3大隊防守北面;148師防守面西及西南面,裝甲車第7營位于東北角。100毫米以上口徑的火炮十余門配置在西北角;守敵司令部位于城東南角福音堂。</p><p class="ql-block">我19團經葉縣整黨,憶苦教育,進行軍事訓練、開展大練兵活動,部隊的軍政素質得到很大提高,全團干戰情緒高漲,求戰心切。自解放鄭州后,即隨主力東進,配合友鄰部隊殲敵第181師。戰后繼續東進,于11月13日達宿縣東韓莊地區</p><p class="ql-block">11月12日晚,3縱以第8、9旅分由東北、西南包圍宿縣城。13日攻占西、南、北三關,只有東關及火車站未下。此時,蚌埠北援之敵李延年、劉汝明兩個兵團已進至固鎮,徐州亦有南援的征侯,為了迅速殲滅宿縣守敵,縱隊遂以第7旅投人戰斗。14日晚,我團奉命先取東關。18時,2營在火力掩護下,發起攻擊,約經1小時激戰。攻克東關,俘300余人。與此同時,8旅亦攻占宿縣火車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軍進占東關時,敵人為了破壞我軍的進攻準備,竟喪心病狂地對東關發射燃燒彈,火燒東關,并用機槍,封鎖護城河,阻止居民取水救火。因此火勢慢延很快,大部民宅著火,為了搶救人民生命財產,我團特組織力量,冒著敵人的炮火,奮勇搶救,將大火撲滅。</p><p class="ql-block">敵人的瘋狂,更激起了全體軍民的仇恨。部隊在戰斗動員中,用控訴敵人的殘暴罪行的方法對部隊進行教育,使大家認識到:不消滅蔣介石,中國人民就沒有好日子過,就不能安寧。各分隊在“打進宿縣城,為人民報仇”的口號聲中,迅速展開了攻城準備工作。1營突擊分隊準備了繩、梯、板等多種登城器材,一梯隊并演練了登城和打敵裝甲車的戰斗動作。</p><p class="ql-block">在部隊準備的同時,我團連以上干部在戰斗英雄老紅軍團長李長林、政委劉宣率領下,抵近到距敵人前沿不到百米的護城河勘察地形和進一步查明敵人兵力、火力的具體布置,并就地區分了任務(1營為突擊營,2連為突擊連;3營為二梯隊,2營為預備隊)。研究了打法,組織了協同,規定了信號。主要突擊營的排長。主要突擊連的班、組長也都分批到實地明確了任務。察看了攻擊運動道路。</p><p class="ql-block">為了保證小東門突破,旅除集中全部炮火支援外,團還集中了全團的迫擊炮和輕重機槍,負責封鎖突破口及附近的城躲、地堡和槍眼。并進行了嚴密分工。同時,2營還組織了專門火力保護小石橋,以防敵人破壞。為了提高射擊效果,各種火器均靠前配置。各射手根據各自的任務,反復察看了地形和射擊目標,要求做到四明確:明確敵情、地形、任務和聯絡信號。在準備過程中團首長親自到各分隊具體檢查了準備工作。</p><p class="ql-block">11月15日下午5時,戰斗打響了。我軍以山炮三門野炮四門(野炮系九縱配屬),迫擊炮八門,輕重機槍幾十余挺同時對敵城墻上的確堡、暗堡進行破壞射擊,逐步加以摧毀;以山炮進行直接瞄準射擊,自上而下將城墻轟塌,為步兵開辟通路;以迫擊炮攔阻射擊,封鎖交通要道,阻敵增援;以輕、重機槍對小東門附近敵火力點地行壓制封鎖,掩護步兵沖擊。在我猛烈的火力急襲下,對小東門開始連續爆破。第一爆破組順利的炸開了小石橋西側鹿。第二爆破組上去時,遭小東門北側敵暗堡火力的攔阻,爆破手中彈犧牲,2連4班長瞿福明同志不待命令,高喊著“為階級兄弟報仇”,抱起炸藥包沖了上去,不幸在橋上又中彈栽倒,正準備派人摧毀敵暗堡時,忽見瞿福明在橋上突然立起,向暗堡壘猛撲過去。一聲巨響,暗堡被炸毀,瞿福明同志光榮犧牲,就在此一瞬間,第三爆破組授命攜帶30公斤炸藥爆破小東門,但因小東門內沙包疊得很厚,沒有炸開。隨后又令第四爆破組爆破小東門左側城墻,以70公斤炸藥炸塌半截城墻。在爆破組后跟的突擊排9班,由排長楊水保帶領,扛著梯子,趁敵震昏和煙霧彌漫之際,迅速沖擊過橋去,沿著烈士用鮮血開辟的道路,直指被炸的城墻缺口,剛搭好梯子全班一擁而上,梯子攔腰折斷,在這關鍵時刻三排長楊水保和九班長黃炳忠立即搭人梯登城。登上城墻后,即遭敵抵抗,9班以手榴彈將其消滅,隨后副排長帶78班接9班登上城墻。此時,來自大東門方向約一個連的敵人向突破口反撲,第3排以猛烈的火力和手榴彈將敵擊退,殲西逃殘敵一部。為擴大突破口:保障二梯隊投人戰斗,連長張雙春命令3排奪占大東門。3排以副排長帶7、8兩個班向大東門攻擊,排長帶7班鞏固突破口。激戰十分鐘攻占了大東門城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第2排、1排緊隨3排登上城墻后,連即以2排接守突破口,第7班隨排長跳下城墻搜索殘敵,俘敵60余人。此時,敵又以約一個連的兵力向我反撲,在3排和2排的英勇抗擊下,將敵擊退。經20分鐘的激戰,鞏固了突破口,大、小東門均為第1營2連占領,并繼續橫掃殘敵。17時40分許。當我營、團二梯隊投人戰斗時,大東門北側城墻上的一個敵機槍火力點突然復活。我大量后續部隊被阻于小東門外,在這緊急關頭,沿城墻往南沖殺的第8班,聽到城墻內有敵機槍射擊,即沿敵挖的暗道進行搜索,終于找到了敵復活火力點,逼其繳械投降。一營長李全貴見敵機槍停止了射擊,立即指揮3、4連投人戰斗,部隊一躍而上,迅速突出城內向突破口兩側撕殺。隨后團主力,旅二梯隊也象潮水一樣擁進城內,和敵人展開激烈巷戰。由于火力、爆破、突擊三者密切配合,所以從火力準備到小東門突破僅用了約40分鐘。在我19團1營突破小東門之同時,第9旅經6次架橋兩次爆破,亦打開西門;第8旅23團也從城東北突破,三個箭頭以銳不可擋之勢向敵心臟突擊,按旅預定計劃,第19團和21團以東西大街為戰斗分界線(19團含東西大街)并肩突擊,分成數個箭頭,實施穿墻鑿沿,猛插猛打,分割包圍各個殲滅敵人。我19團首長緊隨突擊營進人城內,在街口占領指揮位置。令第1營沿東西大街向西發展進攻;第3營直插城東南守敵司令部所在地福音堂;自己親率第2營向西南方向發展進強攻。第1營沿東西大街向西發展進攻中,在電報局附近俘敵新兵約300余人,快接近十字街口時,守敵約一個連的兵力,在裝甲車的引導下問我反撲,第2連首先以猛烈的機槍火力切斷敵步兵和裝甲車的聯系,然后以火箭筒和集束手榴彈將兩輛裝甲車擊毀,</p><p class="ql-block">殲敵一部,殘敵潰逃,我即乘勝追擊,俘敵20余人。由于我大量部隊投人城內,猛打猛沖,發展迅速,敵人抵抗土崩瓦解,激戰至22時左右,殘余敵人被我肅清,并占領了天主堂、電報局、醫院等半個城市。一部憑借房屋、地堡頑抗之敵,在我堅決打擊下,也紛紛繳械投降。至午夜12時許,我團1營在東西大街和第9旅部隊會師。最后只剩下首張積武及其司令部共300余人,據守城東南角福音堂,憑看堅固工事負隅頑抗,第3營勸降無效,遂于16日3時,第3營以11連向敵發起猛攻,山炮則推到城墻上占領發射陣地,對福音堂進行直接瞄準射擊,剛發射了三發炮彈,院內敵人即喧嘩騷動起來,我趁勢開展政治攻勢,宣傳我軍俘虜政策,敵在我嚴重打擊和政治瓦解下,突圍無望,被迫向我投降,戰斗至此勝利結束。</p><p class="ql-block">宿縣戰斗中,我19團和其他兄弟部隊一起,全殲了守敵13000余人,圓滿完成了切斷津浦鐵路,孤立徐州之敵的任務,有力的配合了華野作戰。全團計俘敵總隊中將副司令官張積武以下2000余名,繳獲卡賓槍300余支,沖鋒槍500余支,機槍、長短槍各一部。宿縣戰斗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敵人,極大地鼓舞了我軍士氣,人員武器得到了大量的補充,同時二連榮立了~等功,為參加淮海戰役第二階段作戰創建了極為有利的條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據宿州縣志:宿城古城墻,筑于唐元和四年(809年),原為土城墻。明洪武十年(1377年),始壘石為城。周圍六里30步,共長1 115丈,每丈兩垛,共有垛2 230個。連垛高三丈三尺,厚二丈五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辟四門,東門曰“望淮”。西門曰“連汴”,南門曰“阜財”,北門曰“拱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每門上建成樓,外筑月墻。城下有濠,長八里180步。宿州治所在城西西北隅。</span></p> <p class="ql-block">踏著先輩的足跡,我走進了宿州,宿州古城在現在的宿州市的中心,沱河之南。環城四周的護城河仍然還在。原城墻大都拆毀,城墻修成了環城馬路。</p> <p class="ql-block">我最先找到了宿州北城。宿州古城北面現在保留了一段古城墻,目測有十多米高,城墻下還有護城河。當年中原野戰軍由于孤軍挺進大別山,所有重炮都丟失了。趙叔叔文章說,進攻這樣的牢固城市,三縱只有為數不多山炮、野炮和迫擊炮,打開這樣堅固的城池主要用人工持炸藥包作業,爆破手犧牲了許多。</p> <p class="ql-block">站在這段古城墻下,感慨萬分。</p> <p class="ql-block">寬闊的護城河。高墻寬河,當年攻城非常難。</p> <p class="ql-block">宿州東門望淮門,東門望淮橋,遠處的沿街店鋪就是過去的城關—城外的東關(東城門外沿街兩邊的商鋪民房)。趙叔叔所在的7旅19團首先占領城外的東關。但文章里說進攻的是小東門?這次實地考察,才知道宿縣那時有兩個東城門,大東門叫望淮門是主要東門,在大東門的北面另外又開了一個門叫小東門,主要是為了方便市民出城趕火車,因為它直接對著宿縣火車站。當年19團為何選擇主攻小東門,原來大東門有個甕城,兩道城門,而小東門因為是便門沒有建甕城,比較好攻取,因此我軍當年佯攻大東門,主攻小東門。</p> <p class="ql-block">小東門的護城河。</p> <p class="ql-block">小東門橋。從小東門進攻也有一定的困難,因為小東門外是一大片的池塘,只有這個橋與小東門連接,國軍全力要破壞它,我軍為了保護這個進攻小東門的唯一通道,犧牲了不少戰士,最后橋被炸了一半。</p> <p class="ql-block">當年被炸塌的小東門一段城墻,九旅1營3營就是從這里突入宿縣城墻。圖的左邊可以看出通向大東門和小東門唯一的石橋已被炸塌了一半,小東門前是一大片水塘。</p> <p class="ql-block">現在這座橋叫解放橋。</p> <p class="ql-block">小東門左側的城墻處,當年突擊隊就是先在這里炸開了一個缺口,突擊隊從這里突入。</p> <p class="ql-block">這條路現在叫解放路。當年解放軍突入西門和東門后就是沿著這條路東西對進,在市中心會師。這條路在解放后被改名為解放路。</p> <p class="ql-block">宿縣城東南角的基督教福音堂。當年國民黨守軍指揮部,張積武在福音堂后部的半地下室建立指揮部,最后也是在這里被俘的。</p> <p class="ql-block">當年的照片。這個三層閣樓是宿縣當年的制高點。</p> <p class="ql-block">福音堂半地下室。張積武指揮部設在此。</p> <p class="ql-block">福音堂前的大河南街,當年趙叔叔的三營作為第二梯隊,在一營攻占小東門后,抵擋住來自大東門敵人的反撲,迅速越過城門缺口,由這條路直插張積武指揮部。</p> <p class="ql-block">宿州人民為了紀念解放宿州的解放軍,在宿州城外雪峰公園內樹立了這座宿州解放紀念碑墻。</p> <p class="ql-block">向解放宿州的英雄們致敬!</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陟县|
木兰县|
新源县|
弋阳县|
南靖县|
土默特左旗|
卫辉市|
高碑店市|
西宁市|
阿坝|
永丰县|
陕西省|
永泰县|
达日县|
林甸县|
乐业县|
静乐县|
明光市|
兴义市|
乌苏市|
新竹县|
铜陵市|
周口市|
泸水县|
海原县|
壶关县|
阳城县|
尚志市|
旺苍县|
庆阳市|
永和县|
湘乡市|
泰和县|
运城市|
白山市|
蕲春县|
百色市|
临沭县|
紫金县|
布拖县|
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