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圖/文:邵銘</p> <p class="ql-block">五月的皖南,景致如同一副細膩的江南水墨畫,充滿淡雅與醉人之美。充滿生活氣息的屯溪老街,綠野仙蹤的西溪南古村落,四季如畫的圣坎,富有徽文化底蘊的許村,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的黃山,詩情畫意濃厚的涇縣桃花潭和查濟古村的寧靜生活,佛教圣地九華山。每一處都像一首詩,一幅畫,展示了皖南的迷人之處和江南的風韻。一路走來領略了初夏的皖南美景,走入了真正的江南。</p> <p class="ql-block">@屯溪老街,坐落在黃山市屯溪區中心地段,依山傍水,由1條直街、3條橫街和18條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構成的整個街巷,是中國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風格的古代街市。</p> <p class="ql-block">老街的形成與宋高宗趙構定都臨安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外出的徽商返鄉后,模仿宋城的建筑風格在家鄉大興土木,所以,老街被稱為“宋城”。</p> <p class="ql-block">屯溪老街,依山順水,就地勢自然形成,街道狹窄,街上的路面為褐紅色麻石板;街道兩旁鱗次櫛比的店鋪疊致有序,全為磚木結構,粉墻黛瓦;窗欞門楣有磚雕木刻,技藝精湛;屋與屋之間是高高的馬頭墻,構成了徽派建筑群體美</p> <p class="ql-block">歙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有發墨益毫、滑不拒筆、澀不滯筆的效果,受到歷代書法家的稱贊。</p> <p class="ql-block">徽筆制作技藝”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徽筆與徽墨、歙硯、澄心堂紙并稱為徽州文房四寶。</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老徽館品賞了百年傳承的非遺名菜,臭鱖魚。</p> <p class="ql-block">酸香濃郁的臭鱖魚,讓人回味無窮。</p> <p class="ql-block">@西溪南古村落,是一個童話般的綠野仙蹤。這是一個不收門票的古村落,這里的楓楊樹遮天蔽日,一座木橋橫跨在小河上,寧靜而富有意境。這就是新晉的網紅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古村落坐落在豐樂河畔,因河流穿流而過也被稱為豐溪、豐南等。</p> <p class="ql-block">整個古村落常年被楓楊林遮掩,濃蔭蔽日,仿佛一處掩隱著的“綠野仙蹤”。</p> <p class="ql-block">位于古村中的板凳橋古樸大方,美侖美奐,是一道輕盈優美的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民間水利雷堨:有“江南小都江堰”的美譽,夏季的西溪南水利是一絕,站在石堰上望去,叢林如蓋,溪水汩汩,溪水和綠野交相輝映。很多孩子和大朋友都愛到石堰上走一走體驗一下。</p> <p class="ql-block">一片濃綠中,生機盎然,渾然一體的溶入在村岸中。</p> <p class="ql-block">古村落植被覆蓋率非常高,溪流穿行而過使得整體氣溫較低,成為避暑納涼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呈坎,是中國最古老的東漢八卦村。被譽為:中國風水第一村。</p> <p class="ql-block">八卦村——八卦八門</p> <p class="ql-block">呈坎在村落建設上,按先天八卦圖主四卦布局形成:詮釋了水火相克生萬物,天地容萬物的先哲理論。同時呈坎村內古老的龍溪河宛如玉帶,呈“S”形至北向南穿村而過,形成八卦陰陽魚的分界線;村落周邊矗立著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個方位,共同構成了天然八卦布局。人文八卦與天然八卦融合的巧妙布局,使呈坎成為中國古村落建設史上的一大奇跡。</p> <p class="ql-block">永興湖為呈坎的水口 于1000多年前的明代人建造而成 根據八卦建設的湖上還有金木水火土五行橋 可以起到灌溉直用 稱之為肥水不流外人田。</p> <p class="ql-block">坐著竹筏 賞著荷花 湖里的竹筏和白鵝超級出片 不得不令人聯想到“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的詩情畫意。</p> <p class="ql-block">羅東舒祠創建于明代嘉靖初年,大廳內有四根金絲楠木大柱,據說每根估值億元。</p> <p class="ql-block">屏門的上方懸掛著明代大書畫家董其昌題書的“彝倫攸敘”金字橫匾,字徑約1米見方,堪稱古匾之最。</p> <p class="ql-block">游呈坎一生無坎。</p> <p class="ql-block">@許村,許村古建筑群構成了罕見而獨特的村落景觀,它是研究徽州文化不可多得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村口就有一座牌坊,薇省坊,明代布政使許琯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高陽橋,橋上有廊,所以又名廊橋,廊內有七間,兩側各置坐凳,橋上佛座設置的觀音菩薩,則是供遠行人和送行的家人跪拜的,但愿浪跡天涯的親人一路平安,早日功成名就橋廊設窗,可憑窗觀賞許村四周的綠水青山,墻上和天花板上,彩繪游龍飛鳳,形成了獨特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觀亭俗稱八角亭,建于明嘉靖十六年,三重檐樓閣式建筑,一、二層為平面八角形,出八角飛檐,三層轉為方形,收歇山頂,亭南、北辟門,中穿道路。整座亭閣秀頎華麗,歷代許村文人都把它當作聚會之所。</p> <p class="ql-block">五馬坊,為明初抗倭寇儒將許伯升而建,明代早期建筑標志。</p> <p class="ql-block">許村是一個學霸村,古代出48個進士,53個舉人,一個狀元,現在更是有一家5博士,一村5院士,你說牛不牛。</p> <p class="ql-block">雙壽承恩坊挨在大觀亭邊上,這是明穆宗賜給一對樂善好施且又高壽的夫妻的。</p> <p class="ql-block">許村是一個被低估的冷門古村落,幾乎0商業化,其徽派建筑的體量及風景的秀美,不輸西遞和宏村。</p> <p class="ql-block">@黃山,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天下第一奇山。黃山代表景觀有“五絕三瀑”,五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冬雪;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龍瀑。我們從慈光閣乘玉屏索道上山。</p> <p class="ql-block">"登黃山,天下無山",黃山是天下名山中的極品。我以前四次路過黃山,因膝蓋問題沒上過黃山。這次在朋友們的鼓勵下首次登上黃山。</p> <p class="ql-block">好漢坡有370多個臺階,坡度有70度左右,想上去十分考驗人膽量。</p> <p class="ql-block">到了玉屏樓就能看到黃山迎客松了,迎客松是從石縫中長出來的,樹齡至少已有1300年,是黃山“五絕”之一,他的兩根樹枝伸出來就像在揮手歡迎游客。</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白象石坐落玉屏峰上,左有“獅石”,形成“青獅白象守文殊”的形勝之地。</p> <p class="ql-block">國之瑰寶——迎客松,近在咫尺。</p> <p class="ql-block">歷代文人墨客、風流雅士為神奇險秀的黃山所吸引,紛至沓來,尋幽探勝,創作出大量詩詞歌賦,留下眾多摩崖石刻作品。</p> <p class="ql-block">站在玉屏樓前眺望黃山最險的天都峰,蓮花峰的雄姿。</p> <p class="ql-block">在迎客松下人實在太多了,很難拍好照片,找個空點的地方留個影,以作紀念。</p> <p class="ql-block">遇到兩個非洲小帥哥招呼我合影。</p> <p class="ql-block">向右方向的石階而上可達光明頂。</p> <p class="ql-block">光明頂方向人滿如患,遠遠望去,人流一直延伸到山頂,我就不去了。</p> <p class="ql-block">黃山爬了,好漢坡過了,迎客松看了,照也拍了,可以下山了。</p> <p class="ql-block">下山路上看到送客松、立雪臺。登臺四眺,景色奇絕。</p> <p class="ql-block">@桃花潭,來到桃花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巨石上刻有李白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突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桃花潭東園古渡,有明朝建筑踏歌樓,是汪倫踏歌送李白處。小樓臨街一面設木制屏風,刻《踏歌送行圖》,再現了當年汪倫送李白的動人情景。</p> <p class="ql-block">桃花潭水光瀲艷,碧波涵空,潭岸怪石聳立,古樹青藤紛披,春季綠韜如氈,桃花似火如霞,飛閣危樓隱約其中,猶如蓬萊仙境。</p> <p class="ql-block">桃花潭屬青弋江上游段,沿岸有“劃龍船”傳統,據報道:今天農歷初一,2024年桃花潭第十一屆龍舟賽正式開啟,全國有9所大學參賽,浙江大學也派出了一支龍舟隊參于,希望能夠賽出好成績。</p> <p class="ql-block">西岸為萬村,相傳唐代天寶年間,詩人李白慕名來此與汪倫泛游于桃花潭上,薄暮之際,賓主二人舍舟登岸,攀懸崖上小山,把盞同飲,對月詠吟,極盡游興。李白開懷暢飲,竟然酩酊大醉。</p> <p class="ql-block">行至村子內街,當年‘吸引‘李白前往的萬家酒店的遺址還在。蜿蜒曲折的石板路引領我們尋找著歷史的痕跡。</p> <p class="ql-block">文昌閣,建于清乾隆32年,共三層,八角。一至三層分別高懸“盛世文明”、“文光射斗”、“共登云梯”匾額,是昔日翟氏宗族文武理學的豐碑,造型秀麗典雅,是著名的景觀。</p> <p class="ql-block">@查濟古鎮,"十里查濟,九里煙"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明清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查濟村原有108座橋梁,108座祠堂、108 座廟宇。現尚有古代建筑140余處。其中橋梁40余座,祠堂30座,廟宇4座。</p> <p class="ql-block">查濟人巧妙布局,“依山造屋,傍水結村”,民居的分布格局巧妙地運用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借景、對景等手法,查濟河逶迤穿村而流,查濟河因落差較大,清澈的河水迭瀑式地流淌,沿河錯落有致地建有多道拱石橋、板石橋、洞石橋,將兩岸民居相連。飽經滄桑的石橋,纏繞,遠望猶如碧玉橫架水上,與兩岸青磚黑瓦遙相呼應。</p> <p class="ql-block">財神橋,查濟人又稱內東門橋。始建于明中期,為平拱石橋,拱長約10米,寬約5米,橫架在許溪之上。橋上建有照壁墻,照壁墻前面建有土地廟,并設有石質香爐。閣樓東面題有“紫氣東來”四個字。“紫氣東來”四字的典故是指春秋時期,函谷關令尹喜看到一團紫氣在天空飄過,于是斷言說:必有圣人過關,不久后,老子便騎青牛自東方而來。</p> <p class="ql-block">建于明代的紅樓橋是查濟最富有色彩的橋梁,為拱形石橋,長8米,寬5米,拱高lo米,早時在此橋上曾有一個小紅樓,一些文人雅士常常來飲酒、品茶。</p> <p class="ql-block">走一座橋,看一處風景。一座座古橋就如人間彩虹,連接起查濟美麗的山水,來到查濟,不要忘記聆聽古橋背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查濟古村,恰似一座流動的藝術畫廊,被譽為中華寫生第一村,吸引著全國各地的畫家、學生前來寫生。</p> <p class="ql-block">元代建造的“德公廳屋”,位于村中水郎巷,三層門樓,廳內前檐較低,檐柱楠木質,粗矮渾圓,柱礎為覆盤式,無雕琢。</p> <p class="ql-block">傍晚古村亮起了燈光,夜幕下的查濟宛如一幅油畫。</p> <p class="ql-block">查濟是深山碧玉,他虛懷若谷,不與世俗爭鋒,只愿獨守家園。而那千年而下的淳樸敦厚民風正是她純潔的心靈。</p> <p class="ql-block">@九華山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與人文勝景為特色的山岳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華山景區很大,古寺林立,文物古跡眾多,有99座寺院,個人覺得值得去的主要是地藏菩薩肉身殿、化城寺、旃檀林、祇園寺、百歲宮、上禪堂、東崖寺。那天下著瀝瀝細雨,但來上香的人絡繹不絕,好在九華山可開車上山,所以上香、旅游比較方便。</p> <p class="ql-block">旃檀林,是十九世紀末期興建的規模宏大的寺廟。寺內斗拱、窗欞上遍刻唐僧取經和佛經神話故事,精美而生動。殿堂正中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高二丈八尺九寸,四周供奉84尊全堂佛像,是全國重點寺院。</p> <p class="ql-block">百歲宮(無暇真身菩薩)-五百羅漢堂。</p> <p class="ql-block">行至九華,霧里看花。雨后九華山山頂薄霧漸起,遠山額黛,醉眼迷離。云霧中的九華多了三分柔美,少了二分英氣。</p> <p class="ql-block">九華山化城寺在佛教中有著較大的影響,在中國佛教界享有較高的盛名。是九華山佛教起源最早的寺廟,稱為開山祖寺。</p> <p class="ql-block">九華山化城寺為四進院落式建筑,化城寺前有半月形偃月池(放生池)和花崗巖鋪成的廣場,化城寺具有典型的地方建筑特色,全寺嚴格按照中軸線對稱布局,是研究古建筑藝術重要的一座重要寺廟。寺中現遺存的一口洪鐘,高一丈有余。該鐘鑄造精美,體積超群,音質悠揚洪亮,用槌撞之,則甕聲宏亮高揚,由近及遠慢慢在山谷中回蕩,每當紅日西沉,白云歸岫,蒲牢一擊,鯨鏗徐應。這就是九華山十景之一的“化城晚鐘”。</p> <p class="ql-block">化城寺香火旺盛,特別是地藏菩薩吉誕日前后,佛教徒和當地工商界都聯合舉辦盛大紀念活動,遠近香客和游人紛紛來到化城寺朝山拜佛。</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攝于皖南。</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6日寫于海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泽县|
鹤庆县|
海口市|
包头市|
巴楚县|
洪洞县|
沙坪坝区|
双峰县|
曲周县|
孝感市|
专栏|
建宁县|
葵青区|
伊春市|
兴义市|
玛纳斯县|
集贤县|
襄城县|
阳西县|
乐都县|
凤台县|
南岸区|
巴楚县|
肃南|
鹤岗市|
松江区|
鄱阳县|
屏山县|
伊吾县|
黔西|
新巴尔虎右旗|
邯郸市|
永清县|
固安县|
收藏|
包头市|
乌什县|
南雄市|
遂昌县|
黑龙江省|
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