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團游鄂桂湘渝十事記

laokai

<p class="ql-block">  五月中下旬余約了幾位好友隨陜西省現代攝影協會組織的攝影團出游,8天1車50人3400公里。過荊州古城,祭湘江英烈,游桂林山水,拍龍脊梯田,走程陽秘境,觀德夯苗寨,賞大橋雄姿,聽雞鳴三省,覓陶翁田園,瞰濯水廊橋。每日早出晚宿,風雨兼程,累卻快樂著!</p> <p class="ql-block">一、又見荊州</p><p class="ql-block"> 湖北荊州史稱江陵,李白膾炙人口的詩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說的就是這兒。荊州是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一座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濱江城市。“禹劃九州,始有荊州”,荊州有據可查的建城史長達2700余年,自古以來是荊楚文化的根脈所在,先后有20代楚國君主在此定都,時長411年。從“天下第一循吏”孫叔敖到明代萬歷首輔張居正,從荊州走出去的宰相達138位。從屈原到李白、杜甫,歷史上有大批文人墨客曾在荊州吟詩作賦。如,張九齡有《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蘇軾有《荊州十首(游人出三峽,楚地盡平川。北客隨南賈,吳檣間蜀船……)》;陸游有《將離江陵(竹枝本楚些,妙句寄凄愴。何當出清詩,千古續遺唱)》。但最初讓余記住荊州的,卻是小時候看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其中“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都給余留下深刻的印象。九年前,余第一次來荊州,就慕名登上過荊州古城城墻,受黃仁宇《萬歷十五年》的影響,參觀了城墻腳下的張居正故居,還去荊州博物館感受了荊州悠久的歷史文化。這次隨團又來,感覺城市面貌變化很大,除了古城墻、賓陽樓和張居正故居沒變,其余的都很陌生,當然,整體是規劃建設的更好了。攝影團在此停留了大約一個多小時,也是來去匆匆。其實荊州古城還有幾處該看的古跡,比如荊州三觀(即玄妙觀,太暉觀和開元觀),它們和荊州古城墻一樣,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遠眺荊州古城</p> <p class="ql-block">▼荊州古城東門賓陽樓(攝于2015年)</p> <p class="ql-block">▼荊州古城賓陽樓下古裝女孩</p> <p class="ql-block">▼荊州古城張居正故居</p> <p class="ql-block">▼荊州博物館(攝于2015年)</p> <p class="ql-block">二、參觀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 </p><p class="ql-block"> 印象中余一直以為紅軍長征途中的湘江戰役發生地應該在湖南,直到這次出發前做功課,才弄清楚湘江戰役其實發生在廣西境內。大家當日一早從常德出發,午后抵達廣西全州,下高速,很快駛入紀念館園區。該紀念園占地近千畝,其中紀念館占地45畝,2019年9月12日建成開館。在紀念館門前大家拍了合影,然后入內參觀。紀念館展陳主題為:英雄史詩不朽豐碑。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到今年正值九十周年,發生于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的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關鍵、最艱苦的一仗,紅軍與優勢之敵激戰,終于撕開了敵軍重兵設防的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于湘江以東的企圖。 紅軍雖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鎖線,但也付出了巨大代價。紅一軍團損失過半;紅五軍團和在長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國際師損失過半;紅八軍團幾近全軍覆沒;奉命斷后的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被阻隔在南岸,全師戰至最后只有三人生還。渡過湘江后,中央紅軍和軍委兩縱隊,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戰況可想而知。余走出紀念館時,心頭感覺只有兩個字:慘烈!</p> <p class="ql-block">▼紅軍湘江戰役紀念館全體合影</p> <p class="ql-block">▼紀念館內大型浮雕</p> <p class="ql-block">▼紀念館內部展陳</p> <p class="ql-block">▼紀念園內的詩碑</p> <p class="ql-block">▼紀念園內憑吊廣場(網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三、時隔多年再游桂林</p><p class="ql-block"> 時隔38年再游桂林,兩天都在滂沱大雨中度過?;叵氘斈?,一切也是彈指一揮間。彼時大學即將畢業,余作為組長帶一組同學出蘭院到西南地區做畢業設計,順道游了桂林。急匆匆把疊彩山、獨秀峰、象鼻山、伏波山、蘆笛巖、七星巖、駱駝峰等主要景點跑了一遍。然后乘船沿漓江南下抵達陽朔,再游大榕樹、月亮山等,在當時條件下看已經算是游的比較徹底。這次攝影團的安排,之前去過的景點桂林市區只有象鼻山,陽朔則只有大榕樹,其余都是新近開發的景點。</p><p class="ql-block"> 在桂林,頭天晚上大家冒雨去看了日月雙塔。轉天先去象鼻山,象鼻山是桂林的地標,攝影團來了必須去,接著去了距桂林市區23公里水程的大圩古鎮。</p> <p class="ql-block">▼桂林駱駝峰與同學合影(攝于1986年)</p> <p class="ql-block">▼桂林日月雙塔(團友拍攝)</p> <p class="ql-block">▼又見象鼻山</p> <p class="ql-block">  地處漓江東岸的大圩古鎮,順著漓江綿延2公里長,不寬的街道上鋪著青石板(或石子),石板路兩邊是保存完好的老房子。古鎮始建于北宋初年,中興于明清,鼎盛于民國時期。古鎮距今已有千年歷史,遠在600年前,大圩就以其“大”成為了廣西四大圩鎮之首。走進古鎮,冒雨踏著石板(或石子)路,重點看了源順祥水運貿易商行、關帝廟、萬壽宮、廣昌布行、漢王廟等一眾承載著歷史文化的老屋,外加毛洲島渡口和一座喚作萬壽橋的石拱古橋。</p> <p class="ql-block">▼源順祥水運貿易商行</p> <p class="ql-block">▼關帝廟</p> <p class="ql-block">▼萬壽宮門前的盤龍柱</p> <p class="ql-block">▼廣昌布行</p> <p class="ql-block">▼漢王廟</p> <p class="ql-block">▼萬壽橋石階</p> <p class="ql-block">▼萬壽橋側影</p> <p class="ql-block">▼毛洲島</p> <p class="ql-block">  在陽朔,先是抵達遇龍河和大榕樹景區,風雨中,有同伴下河去體驗竹排;有同伴去觀賞傳說中劉三姐拋繡球的大榕樹;也有同伴因網傳信息去附近的鑒山寺一探究竟。之后全體去往興坪古鎮,穿過古鎮沿著漓江,徒步2公里找尋漓江邊的知名景點(第五套人民幣20元背景圖),一部分同伴還渡江至江心島拍了漓江漁火。轉天,因大雨取消了去相公山的原定拍攝計劃,改去狀元橋拍農夫與牛,煙雨之中,倒也算是一件趣事。</p> <p class="ql-block">▼遇龍河竹排</p> <p class="ql-block">▼海納百川有容乃大</p> <p class="ql-block">▼興平古鎮上的古戲臺咖啡館</p> <p class="ql-block">▼煙雨漓江</p> <p class="ql-block">▼桂林狀元橋拍攝花絮</p> <p class="ql-block">四、航拍龍勝龍脊梯田</p><p class="ql-block"> 全國著名梯田排行榜中龍脊梯田一直都是僅次于元陽梯田的存在,所以這次游攝廣西,龍脊梯田當然入選。龍脊梯田始建于秦,完善于明,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是一處以梯田稻作農耕文化為主體、自然景觀與少數民族人文景觀相結合的風景名勝區,總規模約71.6平方公里。龍脊梯田依山形地勢而修,在海拔300~1200米之間,從水流湍急的河谷到云霧繚繞的山巒,從萬木蔥郁的山林到石壁陡峭的崖前,凡有水有土之處,都被人們開鑿了梯田。層級最多處有1100多級,從山腳一直盤繞到山頂,形成了千層天梯上云端的壯麗景觀。這次出游,專門帶了無人機,結果在桂林、陽朔兩地因雨未能使用,到龍脊梯田天晴了,正好派上用場。</p> <p class="ql-block">▼龍勝縣城尋江兩岸風光</p> <p class="ql-block">▼龍勝縣城與最年長團友合影(團友拍攝)</p> <p class="ql-block">▼龍勝縣城攬勝樓夜色</p> <p class="ql-block">▼航拍龍脊梯田之一</p> <p class="ql-block">▼航拍龍脊梯田之二</p> <p class="ql-block">▼航拍龍脊梯田之三</p> <p class="ql-block">▼航拍龍脊梯田之四</p> <p class="ql-block">▼航拍龍脊梯田之五</p> <p class="ql-block">▼從第一觀景點看龍脊梯田</p> <p class="ql-block">▼從第二觀景點看龍脊梯田</p> <p class="ql-block">  從龍脊山上下來,去了號稱“天下第一長發村”的黃洛紅瑤寨。穿村繞巷之后,告別龍脊。</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長發村團友留影</p> <p class="ql-block">▼進村遇見風雨橋</p> <p class="ql-block">▼風雨廊道側影</p> <p class="ql-block">▼瑤寨屋瓦</p> <p class="ql-block">五、探訪三江程陽八寨</p><p class="ql-block"> 從龍勝西行大約60公里,按計劃去了湘黔桂三省交界處隸屬于柳州三江的程陽八寨。其由馬安寨、平坦寨、平寨、巖寨、東寨、大寨、平甫寨、吉昌寨八個侗族村寨組成,面積約12.5平方公里,居民約2200戶,人口約10000人。寨旁林溪河上始建于1912年的永濟橋曾經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風雨廊橋。石墩木結構樓閣式建筑,2臺3墩4孔。墩臺上建有5座塔式橋亭和19間橋廊,亭廊相連,飛檐翹角,精工細作。1982年程陽永濟橋被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年2月程陽八寨剛剛被評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由于時間關系,余等乘景交車跑到景區最里處,然后急匆匆由里向外徒步數公里游覽八寨,民居基本都是木樓,侗寨標志性的建筑鼓樓也矗立其間。一路走來,還看到好幾組侗族歌舞表演,景區這樣安排非常有利于游客了解少數民族民風民情。總體感覺,這兒比以前去過的黎平侗寨整體上新,規劃更好!</p> <p class="ql-block">▼俯瞰程陽八寨(網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程陽八寨寨門</p> <p class="ql-block">▼廊橋與彩繪</p> <p class="ql-block">▼侗族八大怪</p> <p class="ql-block">▼道邊的涼亭</p> <p class="ql-block">▼隨處可見的廊橋</p> <p class="ql-block">▼侗寨標志性建筑鼓樓</p> <p class="ql-block">▼永濟橋側影</p> <p class="ql-block">▼永濟橋橋頭的歡迎歌舞</p> <p class="ql-block">▼廊橋內景</p> <p class="ql-block">▼屋檐下的彈唱表演</p> <p class="ql-block">▼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六、探訪湘西德夯苗寨</p><p class="ql-block"> 德夯苗寨位于湖南湘西州首府吉首西北約25公里的德夯大峽谷內,德夯是苗語,意即“美麗的峽谷”。景區依托苗寨建成,面積約580平方公里,景區內,山勢跌宕,絕壁高聳,峰林疊嶂,溪流縱橫,自然形成許多斷崖、石壁和瀑布,萬年峽谷風光與千年苗寨風情交相輝映,令人陶醉。來前做過功課,本想抓緊時間乘景交車去景區深處看看落差達216米的流沙瀑布,結果未及上車因故放棄??傮w上講,這兒的地貌接近張家界,地質上也屬于喀斯特地區,是湘西世界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年獲評國家5A級旅游景區,值得一游。</p> <p class="ql-block">▼湘西世界地質公園</p> <p class="ql-block">▼跌水</p> <p class="ql-block">▼德夯苗寨寨門</p> <p class="ql-block">▼染坊</p> <p class="ql-block">▼酒坊</p> <p class="ql-block">▼吊橋</p> <p class="ql-block">▼三姐妹峰</p> <p class="ql-block">▼“龍門”景觀</p> <p class="ql-block">▼留影</p> <p class="ql-block">▼山溪石橋木樓</p> <p class="ql-block">▼苗寨民居</p> <p class="ql-block">七、觀賞湘西矮寨大橋</p><p class="ql-block"> 吉首這地方亮點挺多:德夯大峽谷之中有德夯苗寨;德夯大峽谷之上有矮寨大橋;德夯大峽谷之外還有個十八洞村(也是5A級景區)。矮寨大橋西起坡頭隧道,上跨德夯大峽谷,東至矮寨三號隧道。線路全長1779米,主橋全長1414米,橋面為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G65包茂高速),設計速度80千米/小時。矮寨大橋為雙塔鋼桁加勁梁單跨懸索橋,橋面距谷底垂直高度355米。大橋建成創造了4項世界第一:大橋兩索塔間跨度1176米,跨峽谷長度世界第一;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離的結構設計方案;首次采用巖錨吊索結構,并用碳纖維作為預應力筋材;首次采用“軌索滑移法”架設鋼桁梁。特別要說的是2021年矮寨大橋已建成可以參觀的國家5A級旅游景區,有專用道路和觀景平臺等相應設施為游客服務。亦因此,這趟出游才可以到這兒來打卡(余2012年10月走過這兒,那時只能開車通過大橋,無法停留),了卻一睹矮寨大橋雄姿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俯瞰矮寨大橋</p> <p class="ql-block">▼矮寨大橋全景(網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矮寨奇觀景點部分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八、探訪邊城茶峒古鎮</p><p class="ql-block"> 湖南湘黔渝三省交界處可以一腳踏三省的地方以前一直叫茶峒,這么偏僻的一個小鎮因沈從文的中篇小說《邊城》為世人所知,因著大家都明白的利益關系,2005年茶洞鎮正式更名為邊城鎮,就像安徽徽州改名叫做黃山一樣。跟團抵達邊城,走進茶峒古鎮,老房子或者老風格的房子還是有的,沒時間循著《邊城》的故事脈絡一一找尋翠翠的足跡,比如白塔,比如碾坊,也沒時間上翠翠島,但拉拉渡是一定要體驗一下的。和同伴冒雨渡過清水江,這就進入重慶的洪安鎮了,在這兒專門到訪了解放軍二野司令部舊址,重溫了劉鄧大軍解放大西南的歷史進程。接著又步行至貴州迓駕鎮艄公美食大碼頭,本想乘船再回到對岸,結果這兒的船是不去對岸的。只好再走洪安茶峒大橋,在橋上湊巧居高臨下拍了清水江上為端午演練的龍舟,之后返回集合地點。轉了一大圈,發現三省在這兒的賣點都是“邊城”,這樣的招牌在相鄰三鎮隨處可見,逼的湖南這邊只好再給“邊城”加上“茶峒”,這事是不是有點兒繞呢……</p> <p class="ql-block">▼邊城茶峒入口</p> <p class="ql-block">▼湖南茶峒鎮街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湖南茶峒鎮街景之二</p> <p class="ql-block">▼茶峒翠翠島</p> <p class="ql-block">▼茶峒翠翠雕像(網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湖南茶峒鎮街景之三</p> <p class="ql-block">▼茶峒拉拉渡</p> <p class="ql-block">▼重慶洪安鎮街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重慶洪安鎮街景之二</p> <p class="ql-block">▼重慶洪安鎮解放軍二野司令部舊址</p> <p class="ql-block">▼重慶洪安鎮街景之三</p> <p class="ql-block">▼貴州迓駕鎮雞鳴三省標志</p> <p class="ql-block">▼清水江上演練的龍舟</p> <p class="ql-block">▼湖南茶峒邊城牌樓</p> <p class="ql-block">九、游走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p><p class="ql-block"> 沈從文的《邊城》火了茶峒;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火了酉陽。其實全國至少有五處景點都得益于陶翁這一篇文字,先生若是地下有知,確實應該感到欣慰,1600年了尚能澤被鄉里,絕! 余以為,各地創建桃花源這樣的景點,至少應該滿足三個條件:一有山;二有水;三有洞。這第三點其實是最重要的,若無洞,怎么滿足陶翁對桃花源的描述: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年初剛剛去過的云南壩美世外桃源就是這樣,這次看見的重慶酉陽桃花源也是如此,其余估計亦大同小異。入酉陽桃花源,從大酉洞走到桃源人家未再前行,不看太古洞是因為在國內看過的溶洞太多,且不喜溶洞內布置的五彩燈光。回程路上,看了陶公祠等,總體印象這景區做的不錯,構思、做工等均屬上乘。實質上,這地兒與壩美不同,壩美仍是一個活著的村寨,這兒純粹就是一處以《桃花源記》立意的主題公園。出桃花源,一個人又去游走了酉州古城,從南向北一路上坡。這古城不古,其實就是一條新建的仿古商業街(用業內行話稱之為旅游地產),游人不多,相對清凈。從一個職業建設者的角度看這個項目,設計、施工都還認真。走1.2公里至古城北門打住,拍了城樓,花2元錢乘景交車折返。午餐從簡,就在這條美食街上要了一碗寬面,對于余這種去南方不吃面的人,感覺尚可。</p> <p class="ql-block">▼酉陽桃花源</p> <p class="ql-block">▼桃花源大酉洞</p> <p class="ql-block">▼桃園人家</p> <p class="ql-block">▼陶淵明雕像</p> <p class="ql-block">▼陶公祠長廊</p> <p class="ql-block">▼美池</p> <p class="ql-block">▼告別桃花源</p> <p class="ql-block">▼酉州古城南門</p> <p class="ql-block">▼酉州會館</p> <p class="ql-block">▼酉陽非遺館(擺手堂)</p> <p class="ql-block">十、航拍黔江濯水廊橋</p><p class="ql-block"> 濯水古鎮地處重慶黔江區南部濯水鎮東南角烏江主要支流的阿蓬江畔,古鎮街巷總體上呈“五街七巷三宮七院”的格局。但因時間關系,這次來游走的重點都放在了號稱“天下第一風雨廊橋”的濯水風雨橋上。風雨橋橫跨于阿蓬江上,全長658米,因其造型和修建時間不同,可分為4段。第一段為“濯河懷遠”,橋長310米,橋上建有層塔亭,最高處為中心閣樓。整座橋體應用重檐、歇頂、土家點將臺、檐口升起與多層舉折等手法形成統一而有變化的橋身形態,造型尤為古樸典雅。第二段“唐鐘長韻”長105米,中央鐘樓部分高26米,分4層。由廊道與鐘樓構成,中心位置為高聳的重檐歇山頂式鐘樓,懸掛仿唐銅鐘一口。第三段“彩虹伏波”長97米,橋跨越蒲花河,單拱橋體與曲直結合的橋身線條柔美,宛如一道彩虹。第四段“蒲花飛龍”長146米,以曲線屋頂與現代格柵橋墩相結合,立面以龍的整體形態為創作原型,隱喻與水相生的飛龍跨河騰飛。和世界知名的瑞士卡佩爾廊橋一樣,濯水廊橋也曾失火被毀,2015年完成重建。當日天氣還好,無人機這次又派上用場,急匆匆升空拍了廊橋全景。然后抓緊時間把廊橋走了一遍,接著去看萬天宮。萬天宮又名江浙會館,始建于清乾隆年間,由當時在濯水經商的江浙兩省商人共同出資興建,磚木結構。主要由大山門、照壁、中堂、議事廳、大殿、萬天閣、丹池、廊舍、側門等十多座建筑組成,有濃郁的渝東南建筑特色。可惜的是,1982年古建毀于洪水,現在看到的也是重建。萬天宮是古鎮的標志性建筑,現在實為川主廟,其建筑規模位列古鎮三大會館之首。2022年,濯水古鎮被評定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此地如能再至,尚可細看。</p> <p class="ql-block">▼航拍濯水廊橋全景</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風雨廊橋入口</p> <p class="ql-block">▼滄浪橋(濯水廊橋別稱)</p> <p class="ql-block">▼廊橋側影一</p> <p class="ql-block">▼廊橋側影二</p> <p class="ql-block">▼廊橋側影三</p> <p class="ql-block">▼廊橋內景</p> <p class="ql-block">▼水師城門</p> <p class="ql-block">▼萬天宮大殿</p> <p class="ql-block">▼濯水白虎雕塑</p> <p class="ql-block">附:行程路書</p><p class="ql-block"> 此路書以高德地圖制作,復制以下鏈接粘貼到瀏覽器地址欄或長按即可打開觀看。注意:路書是動態的,如果某條道路因故中斷,軟件會自動選擇新的路線,可能與本次實際走過的軌跡不同。</p><p class="ql-block">https://www.amap.com/roadbook/66330ef49018480bf26c16ea</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陆川县| 离岛区| 海盐县| 祁东县| 石家庄市| 青河县| 鹤峰县| 梁河县| 嘉善县| 罗平县| 宜兰县| 贞丰县| 新建县| 阿尔山市| 南岸区| 凤阳县| 保山市| 高台县| 辽源市| 新邵县| 盐边县| 大厂| 启东市| 赤水市| 沙湾县| 米林县| 星座| 中阳县| 金溪县| 钦州市| 普兰县| 噶尔县| 白朗县| 琼海市| 达州市| 安龙县| 商水县| 伊川县| 太白县| 玛曲县| 米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