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朋友們,也許你曾經徜徉在舍夫沙萬藍色的千年之夢里,為她纏綿繾綣,難舍難分,不能自拔!</p><p class="ql-block"> 也許你曾迷失在菲斯古城千回百轉的巷子里,被她“馬賽克”的裙擺和“菲斯藍”的眼睛弄得神魂顛倒,浮想聯翩!</p><p class="ql-block"> 也許你從遠古的中世紀,一下子穿越到現代的拉巴特,又一次被她帶有淡淡迷迭香的潔白的袍子撩撥得迷醉不已,魂牽夢縈!</p><p class="ql-block"> 但是,這還沒完!</p><p class="ql-block"> 這一次,你絕對想不到,你竟然猝不及防地掉進了一個紅色的大染缸里!</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8日</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們從拉巴特開往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被喬治·奧威爾稱為“上帝的故鄉”的馬拉喀什。</p><p class="ql-block"> 阿特拉斯山脈橫臥在馬格里布(阿拉伯地區,即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地區,以它長約2400千米,最寬450千米的橢圓形的褶皺斷裂山脈,自西南向東北延伸,把地中海西南岸與撒哈拉沙漠分開。</p><p class="ql-block"> 車子沿山脈向南行駛,遙望這個海拔多在2500米以上的山脈,4165米高的最高峰圖布卡勒峰白雪皚皚,遠遠望去,如同戴著白色頭巾的圣神在凝視著一望無際的大地。</p><p class="ql-block"> 真想不到,沙漠地帶,竟然有這么高的山,更為奇特的是,山頂上還有積雪,而依山腳而建的馬拉喀什,又是一個大火盆。</p> <p class="ql-block"> 一個露天大廣場出現在眼前,它就是德吉瑪廣場。</p><p class="ql-block"> 仿佛一個來自阿特拉斯山的濃重蒼老的聲音回響在耳邊:</p><p class="ql-block"> “一具尸體抬過,成群的蒼蠅從飯館的餐桌上嗡嗡而起追逐過去,但幾分鐘過后又飛了回來?!?lt;/p><p class="ql-block"> ——喬治·奧威爾《馬拉喀什》</p><p class="ql-block"> 1938年,英國著名文學家喬治·奧威爾來到馬拉喀什,有感于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制度下摩洛哥人民貧窮落后的生活狀態,他寫下了那篇傳世經典散文《馬拉喀什》。</p><p class="ql-block"> 幾十年過去了,德吉瑪廣場已經成了食品娛樂小販的集散中心,也許僅剩下它的名字“亡者廣場”記錄了那些棺材經過的時刻,以及果脯蜜餞攤上嗡嗡嗡飛來飛去的蜜蜂代替了當年那些揮之不去的蒼蠅們。</p> <p class="ql-block"> “踢踏踢踏”!</p><p class="ql-block"> 如同馬蹄與金屬撞擊的聲音,清脆款款,從聲音可以判斷出馬兒輕盈和矯健的步伐。</p><p class="ql-block"> 毛皮光滑細膩、神駿健碩的馬兒拉著精致的車子以及車子上的客人,悠游于鋪滿石塊的廣場上,漫溯在古城墻腳下彎彎曲曲的道路中。</p> <p class="ql-block"> 有人說過,不到馬拉喀什,就不算到過摩洛哥,而不到德吉瑪廣場,就不算來過馬拉喀什。</p><p class="ql-block"> 廣場位于馬拉喀什市中心,是一個露天市場,是馬拉喀什最熱鬧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白天,來自各個國家的商人匯聚在這里洽談生易,商販們討價還價,一樁樁大大小小的生易就在這熙熙攘攘喧囂嘈雜的環境中大功告成。</p><p class="ql-block"> 各種手工制作坊直接開在廣場邊上,叮叮當當的敲打聲和著各種叫賣聲沸沸揚揚。</p><p class="ql-block"> 鞋店里、披肩店旁,飄出飄進的是身著各種顏色袍裙的女士,群雌粥粥,香氣幽幽。</p><p class="ql-block"> 兜售各種地方物產的各種膚色的人,出售食品、飲料、服飾、地毯、擺設、皮革、手工藝品的小攤位,當然,還有來自四面八方、世界各地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而到了晚上,這里,變成了人的海洋。</p><p class="ql-block"> 耍猴的、耍蛇的、耍雜技的,街頭說書的、歌者、舞者,藥劑師、指甲彩繪師和變性舞者的表演,猶如一座奇妙的露天劇院。</p><p class="ql-block"> 廣場上裊裊的炊煙又將它幻化成了一座囊括了眾多美食的廣場,食品攤點使得廣場變為了一個空前熱鬧的露天餐廳,烹制的各種摩洛哥美食讓人眼花繚亂,各種奇特的氣味隨裊裊炊煙迷漫在廣場上空。</p><p class="ql-block"> 一年四季風雨無阻!</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享譽滿天下的“不眠廣場”。</p> <p class="ql-block"> 早在中世紀時期,這里就是一個廣場。</p><p class="ql-block"> 由于位于沙漠的邊緣,到達這里的駝隊就要休整歇憩。晚上,駝頭們就會聚集在一起,聽說書人講故事。</p><p class="ql-block"> 這些稀奇百怪、魔幻如夢、玄妙如神的故事,深深吸引了駝頭們,他們口口相傳,膾炙人口,家喻戶曉。</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一千零一夜》故事的來源,這里,就是故事的發源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邂逅一群可愛的伊斯蘭姑娘,讓她們美麗的婧影留在我的鏡頭中,青春永駐!美麗的摩洛哥姑娘們。</p> <p class="ql-block"> 一座被稱為北非最美麗的清真寺——庫圖比亞清真寺,雄踞廣場西南一側。清真寺建于1195年,是當年建造拉巴特的哈桑塔的建筑師雅庫布·埃勒·曼蘇爾主持修造的,以紀念擊敗西班牙人的勝利。塞維利亞的吉拉達和拉巴特的哈桑塔是以庫圖比亞清真寺的尖塔為模型建造的。</p><p class="ql-block"> 高高的宣禮塔直插云霄。</p><p class="ql-block"> 位于馬拉喀什舊城的中心和至高點。從很遠處的各個方向都能看到它,因此成為馬拉喀什的地標式建筑。</p><p class="ql-block"> 宣禮塔是土紅色的,或許是埋在紅粘土里的石塊被紅壤浸潤成紅色,竟然紅得樸素,質樸,自然,紅得那樣的接地氣,就如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披著一件土紅色的長袍,飽含深情地諦視著腳下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由于塔是整個城的最高建筑,當年登上高塔呼喚人們祈禱的宣禮員必須是盲人,其原因是防止有人借機偷窺附近王宮里的嬪妃。</p><p class="ql-block"> 當年修建尖塔時,工人在粘合石塊的泥漿中拌入了近萬袋名貴香料,使清真寺散發出濃郁的芳香,迄今依然香味撲鼻,因而又有“香塔”之稱。</p><p class="ql-block"> 清真寺不對非穆斯林開放。</p> <p class="ql-block"> 當我走進這座干年古城時,仿佛掉進一個紅色的大染缸里。</p><p class="ql-block"> 城門是赭紅色,王宮也是赭紅色的,古城墻也用陶土紅的巖石砌成,老城民居外墻呈“燃燒著”的紅。</p><p class="ql-block"> 不由得驚嘆:名副其實的紅色皇城!</p> <p class="ql-block"> 仿佛空中一種巨大的能量,從四面八方發出千千萬萬道紅色的光波,射向我的視網膜,穿透我的皮膚、肌肉,喚醒體內千絲萬縷的神經,甚至滲透到骨髓里,激活汩汩流淌的鮮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那鮮紅的血液,充滿粗粗細細的血管,像是一望無際的大地上,阡陌縱橫的河流,密密匝匝地布滿我的全身,猶如跳躍的音符,又如跳動的火焰,紅得燦爛玓瓅,跳得歡快喜悅。</p><p class="ql-block"> 骨頭里的骨髓,藏著母親留下的骨血,猶如大地上一塊塊赤紅的巖石,撐起我的軀體,健步行走在這廣闊的大地上。</p> <p class="ql-block"> 那是來自心底的熱血,是心的血液。那是骨頭里的骨血。</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來,這塊土地就是這種顏色,這塊土地上埋著的石頭,經過億萬年的濡化滋潤,也是這個顏色,而世代生活在這里的人,不也是這顏色么?否則,這一座座古老的房屋,怎就紅得這樣鮮艷、慷慨、率直而熱情洋溢呢!</p> <p class="ql-block"> 似乎有一雙眼睛一直在注視著我,那是一雙深邃而又清澈的眼睛,來自庫圖比亞清真寺高高的宣禮塔赭紅色的窗口里,當你抬起頭來,就可以看見。</p><p class="ql-block"> 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他都看得一清二楚,冥冥之中,規范了人類的言行,削弱了人性的貪婪和欲望,增強了正能量。</p> <p class="ql-block"> 這時,從寥廓的天空中傳來一個古老的聲音,似乎是在唱誦。像是仰天長嘯,又像是低吟淺唱。</p><p class="ql-block"> 這也是從庫圖比亞清真寺高高的宣禮塔赭紅色的窗口里發出來的聲音,召喚全體穆斯林,一天五次的禮拜時刻到了。</p><p class="ql-block"> 可以想象,此時此刻,全體穆斯林,都朝著麥加方向跪拜,這場面是多么的狀觀啊!</p> <p class="ql-block"> 似乎嗅到了一絲幽香,開始時是淡淡的一縷一縷,像是一種古老的、從未聞到過的香氣。</p><p class="ql-block"> 像著迷了一樣。</p><p class="ql-block"> 吸氣,香氣稍濃一點點。轉過頭來,又吸氣。抬起頭來,再吸氣。像是要辯別清楚究竟是什么香。</p><p class="ql-block"> 終于辯別清楚了,那是一種大自然的清香:迷迭香草、紫羅蘭香草、玫瑰花、康乃馨等香混合而成的古老的香氣。</p><p class="ql-block"> 是從庫圖比亞清真寺高高的宣禮塔的赭紅色窗口釋放出來的,似乎也是從赭紅色的宣禮塔的塔身散發出來的。</p> <p class="ql-block">沁人心脾 </p><p class="ql-block">心曠神怡</p> <p class="ql-block"> 徜徉在這一些簡陋,狹窄的老街上,融化在傳統的紅色之中,有一種被“蒸騰”的感覺,熏陶在伊斯蘭教的”禪意“里。</p><p class="ql-block"> 在這些迷宮般的大街小巷里,一直有一種揮之不去的復古的情緒在感染自己。</p><p class="ql-block"> 一條條沒有人影的小巷,一些沒有人看管的店鋪,四處彌漫著中世紀慢生活的氤氳,恬然安靜的氛圍。</p><p class="ql-block"> 空氣中始終彌漫著隱隱約約的香料氣味,耳邊不時會響起抑揚頓挫的禱告聲,這四面八方傳來的,拉長聲調的召告聲傳遞的宗教信息和身旁不時有人和你擦肩而過的那飄逸的長袍與裙裾,這一些都會讓你醒悟,這里是阿拉伯人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在阿拉伯語里,“馬拉喀什”意為“紅顏色的”。</p><p class="ql-block"> 城墻的陶土紅,城門的赭紅,老城墻壁上“燃燒著”的紅……</p><p class="ql-block"> 這些紅,都交匯在一起,形成了沉甸甸的、象征著歷史的“馬拉喀什紅”!</p><p class="ql-block"> “馬拉喀什紅”!浸潤了千百年來的風雨,依舊如故。</p><p class="ql-block"> 它默默地透露著年代的古老信息,遙遠的中世紀在這里似乎觸手可及。</p> <p class="ql-block"> 從老城出來,我們來到了下榻的酒店。</p><p class="ql-block"> 推開落地窗,哇!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p><p class="ql-block"> 金光燦燦,璨璨若錦!</p><p class="ql-block"> 夕陽揮一揮衣袖,點點金光傾瀉千里,余霞成綺,光芒萬丈。</p> <p class="ql-block"> 蔚藍的天空之下,整個馬拉喀什竟然變成了金色。</p><p class="ql-block"> 遠處,藍色的背景之下,庫圖比亞清真寺高高的宣禮塔傲立在一片金色之中。</p><p class="ql-block"> 近處,陶土紅的樓房挺拔俊俏,涂有紫色的屋頂增添了幾分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 此景,多么像之前讀到過的故事,倏忽間,一幅油畫浮現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落日余暉,藍天白云,紅土紅墻,植物透綠。</p><p class="ql-block"> 遠方是山頂終年積雪的大阿特拉斯山,中景是高聳的庫圖比亞清真寺,近處是幾乎無邊無界的德吉瑪廣場。</p><p class="ql-block"> 空氣里則是沙漠地區特有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丘吉爾對身旁的羅斯福說:“這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地方?!敝螅鸺獱柊蜒矍熬吧嫵捎彤嬎徒o了羅斯福留念。</p> <p class="ql-block">那是1943年年初。</p><p class="ql-block"> 194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之年,希特勒德國開始進入頹勢。</p><p class="ql-block"> 當年元旦剛過,1月14日,英國首相丘吉爾與美國總統羅斯福就到卡薩布蘭卡開會,討論戰局。</p><p class="ql-block"> 會議開了整整十天,至24日才結束。</p><p class="ql-block"> 會議結束后,他們沿阿特拉斯山脈一路南下,來到沙漠邊緣的馬拉喀什休假,入住麥莫尼亞酒店,在酒店的陽臺上共同眺望四周景色。</p> <p class="ql-block"> 那一晚,當時摩洛哥宗主國法國的反法西斯組織領導人、后來的法國總統戴高樂,也與他們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酒店有記載,說是戴高樂身形特別高大,標準的床太小了,只能臨時給他換張更大的。</p><p class="ql-block"> 丘吉爾是真的喜愛這景色。他后來又去過五次馬拉喀什度假,每次都會寫生繪畫。這一系列馬拉喀什風景畫,目前都保存在他故鄉的丘吉爾博物館內。</p> <p class="ql-block"> 翌晨,一抹紅暈透過窗簾,即刻起身拉開窗子,哇!又被眼前一片緋紅驚呆了。</p><p class="ql-block"> 鮮紅絢麗 五彩斑斕</p><p class="ql-block"> 朝霞探出頭來,俯瞰大地,露出胭脂般嬌媚動人的臉龐,紅潤亮澤,細膩光潔,羞澀可人。</p> <p class="ql-block"> 五彩繽紛的天空之下,馬拉喀什又變成了紅色。</p><p class="ql-block"> 這次,卻紅得有些羞怯,有些憨澀。還有幾分乖巧,幾分機敏。</p><p class="ql-block"> 難道說,這是一個摩幻的露臺,時而溫柔如水,時而澎湃如潮;時而懦弱無能,時而堅韌不拔。</p><p class="ql-block"> 難怪,有多少人,不遠萬里,來到摩洛哥傳統的里亞德庭院,斟一杯茶,等粉紅日落與一千零一夜降臨。</p><p class="ql-block"> 又有多少人,流連忘返于曲徑通幽處,嗅著古老的香氣,尋找創作的靈感。</p> <p class="ql-block"> 波西米亞風鼻祖的時尚偶像Talitha Getty,她留下的照片被時尚界所追捧稱贊。</p><p class="ql-block"> 其中最著名的一張讓整個世界都為她傾倒,照片里她身著一襲摩洛哥長袍處于露臺上,身后是神秘迷幻的馬拉喀什。</p><p class="ql-block"> 圣羅蘭(續篇詳細介紹)把她奉為自己的繆斯女神,他說,“整個六十年代,Talitha和Paul Getty在一個星光露臺上,這該死的美麗,仿佛是過去的帷幕似乎在一個非凡的未來之前升起......”</p> <p class="ql-block">這該死的美麗,攝人魂魄,</p><p class="ql-block">這該死的美麗,如癡如夢。</p><p class="ql-block">這該死的美麗,魂牽夢縈,</p><p class="ql-block">這該死的美麗,刻骨銘心!</p><p class="ql-block">心甘情愿地讓自己迷惑在一片紅色之中!</p> <p class="ql-block"> 以最快的速度洗漱完畢,趁著那個嬌羞的臉寵還在,趕緊下樓去,說不定會捕捉到她留下的痕跡,哪怕只是一絲一縷都無怨無悔。</p> <p class="ql-block">這是身著紅袍的她,</p><p class="ql-block">“馬拉喀什紅”,</p><p class="ql-block">你喜歡嗎?</p> <p class="ql-block">這又是身著金色長袍的她,</p><p class="ql-block">“馬拉喀什紅”,</p><p class="ql-block">你喜歡嗎?</p> <p class="ql-block">無論身著紅袍還是金袍,</p><p class="ql-block">我都喜歡你們,</p><p class="ql-block">親愛的“馬拉喀什紅”!</p> <p class="ql-block"> 早餐后,我們來到巴西亞皇宮參觀。門口有眾多游人在排隊等候,幾乎都是歐洲人和阿拉伯人。</p> <p class="ql-block"> 巴西亞皇宮是摩洛哥現存不多的古代杰出建筑物,占地8公頃,位于德吉瑪廣場的東南方。</p><p class="ql-block"> 宮殿建于十九世紀末的阿拉維王朝,原由當地西阿罕默德本穆薩貴族父子于19世紀末所建,這位貴族有四個妻子,其中一個名叫巴西亞,是他最寵愛的妻子,故建造了以她的名字為名的庭園。</p><p class="ql-block"> 由于宮殿太過華麗,引起當時阿濟茲國王的妒忌,因此在本穆薩死去的當天,就下手掠奪這座宮殿,將之據為己有。</p><p class="ql-block"> 所以一直到現在,這座宮殿仍屬王室所有,當今穆罕默德六世國王若來馬拉喀什,都會臨幸此處。</p> <p class="ql-block"> 當時,這座宮殿是為四位妻子和二十四個佳麗而建;每個妻子有屬于自己的住所,房間的大小、奢華與儉樸是由國王對妃子的寵愛程度決定的。</p><p class="ql-block"> 每一座皇宮都有著自己的神秘故事。從皇宮現存的大大小小房間來看,當年這里也是美女如云。</p><p class="ql-block"> 皇宮附近是庫圖比亞清真寺,站在清真寺里將近70余米高的宣禮塔上,可以一覽無余地看到皇宮中美貌嬪妃的模樣。</p><p class="ql-block"> 因而那個年代,便有了明確的規定,凡是登塔召喚穆斯林祈禱的宣禮員必須是盲人,為的是防止有人偷窺皇宮。</p> <p class="ql-block"> 這座璀璨奪目的皇宮,作為摩洛哥唯一對外開放的完整皇宮,它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精美的馬賽克裝飾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p><p class="ql-block"> 門扇細膩的花紋、古樸的門閂,落地窗戶上精細的鏤花以及拱形門洞的精雕細刻。特別是明暗對比強烈的窗戶上,人與鏤花的剪影形成了唯美的影像,成為人們爭相攝影的打卡點。</p> <p class="ql-block"> 皇宮的精美散落在各個角落,最讓人過目不忘的是房間的上半部分,濃郁的阿拉伯風情的圖案,精雕細刻的花紋以及昏黃的燈光,充滿了浪漫與溫馨。</p><p class="ql-block"> 不同的房間的頂棚也不盡相同。有的布滿花紋的房頂開上天窗,讓一縷陽光投射進來;有的屋頂繁復華麗,讓人驚訝怎么會有如此漂亮的圖案。</p> <p class="ql-block"> “菲斯馬賽克工藝”以及“菲斯藍”在這里大放異彩,將這古老的傳統藝術發揮到了極致。這才是馬賽克的精髓,菲斯藍的靈魂。</p> <p class="ql-block"> 皇宮中兩處比較開闊的地方,一是用馬賽克作為主要裝飾材料帶有噴泉的庭院,淡雅的色彩、光亮的馬賽克,給人以清新、規整、典雅的感覺。</p><p class="ql-block"> 二是皇宮里的花園,里面栽有果樹、非洲的綠植等,雖說園子不大,但是綠意盎然,給這座古老的皇宮平添了幾分活力。</p> <p class="ql-block"> 一座皇宮,但房間里完全是空空落落的,似乎讓我感到意猶未盡。</p><p class="ql-block"> 據說奢華而闊綽的皇宮中的珠寶連同一切貴重的物品,最終被穆萊·伊斯梅爾蘇丹洗劫一空,留下了如今這個空殼子,也給前來參觀的游客留下了些許遺憾。</p> <p class="ql-block"> 徘徊在彌漫著粲然金光和貴族氣息的皇宮,浮想聯翩,感慨萬千。</p><p class="ql-block"> 無論曾經多么輝煌,多么燦爛,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一顆流星,最多就是一顆金光閃閃的流星。</p><p class="ql-block"> 而那些不倒的建筑,卻一直都在,就如一本圖文并茂的書,讓后人翻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馬拉喀什位于摩洛哥南部內陸、阿特拉斯山腳下,城市物產豐富、古跡眾多,是摩洛哥的四大皇城之一,也是摩洛哥的商貿重鎮。</p><p class="ql-block"> 公元11世紀,摩洛哥的原住民柏柏爾人在此修建了他們心中的“神域”都城,取名馬拉喀什。</p><p class="ql-block"> 1147年,馬拉喀什成為阿爾摩哈德王朝的首都,又于16世紀成為薩丁王朝的都城。</p><p class="ql-block"> 歷史上,阿拉伯人、猶太人、歐洲人都曾在此停留,共同創造出了這顆美麗的“南方珍珠”。</p> <p class="ql-block"> 在1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曾被稱為摩洛哥城,而摩洛哥的國名就是從這一稱呼演變而來的,所以馬拉喀什曾被稱為“南方首都”,而菲斯則被稱為摩洛哥“北方首都”。</p><p class="ql-block"> 在很多語言中, 摩洛哥 這個名字和 馬拉喀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甚至在波斯語、烏爾都語及一些南亞語言中, 摩洛哥的名字至今仍是馬拉喀什。</p> <p class="ql-block"> 自馬拉喀什建立至今,它的每一歷史階段,無論是其發展高潮期還是發展低潮期,都會出現不朽的建筑杰作:</p><p class="ql-block"> 11世紀的城防,12世紀和14世紀的清真寺和尖塔,16世紀的宮殿和墳墓以及19世紀的宮殿。</p><p class="ql-block"> 198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馬拉喀什的老城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由于篇幅所限,未完待續。剩余部分在下集《西葡摩17天之旅——多彩摩洛哥(卡薩布蘭卡)》中完成。</p><p class="ql-block">以下兩圖</p><p class="ql-block">上圖:西葡摩17天之旅行程</p><p class="ql-block">下圖:摩洛哥段行程。其中紅色箭頭標注的是《西葡摩17天之旅》系列游記寫到的地方。</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泽州县|
青阳县|
阳西县|
金乡县|
石家庄市|
新野县|
南丹县|
沂源县|
北辰区|
南康市|
九龙坡区|
青田县|
朝阳区|
西充县|
东城区|
耿马|
定西市|
清远市|
通州区|
河间市|
五莲县|
榆社县|
镇巴县|
司法|
张北县|
罗城|
黄陵县|
崇左市|
新密市|
禹州市|
新建县|
阿鲁科尔沁旗|
刚察县|
禄丰县|
大姚县|
荥经县|
齐河县|
新巴尔虎右旗|
宁城县|
金塔县|
益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