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代眾多詩人有關粽子的不朽詩文,給紀念愛國情懷的偉大詩人屈原端午吃粽子的傳說,描摹上了美妙絢麗的濃郁色彩,如火如荼的賽龍舟紀念活動在大江南北隆重進行 。兩千多年來人們都以不同方式開展紀念活動一直都在延續豐盈其內涵。“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一自勵明志詩篇,與中華傳統端午文化相輝映,筑實這一傳統習俗演繹提升為大中華民族的一種植根文化內容。</p> <p class="ql-block"> 江米或是黃米在葦葉的清香包裹下激發出它獨有的特出魅力,征服了人們的味蕾和味覺神經,視之愜意,食之于口,情動于心。我們家鄉一帶沒有多少葦子,更沒那些寬大的葦葉。所以吃粽子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臨近麥收季節人們只是在端午節這天,我們家鄉稱之為“五月當午” 吃一頓蒜苔加雞蛋共拌的“糊湯”而已。可以說在參加工作之前就沒見到過粽子的影蹤,沒聞過粽香味兒,更談不上 吃粽子的快樂之意了。那些年代里,我們的生產隊偶爾也種些黍子,秋季收獲后,家家都留在年前用石碾子碾成黃米面,做成加棗或是豆類的粘餅子或是年糕,以此豐富一下過年的食品種類。</p><p class="ql-block"> 剛進入工作崗位的一段時間里,有次我們晚上遛彎到一工友家小憩,工友的愛人從涼水盆里拿出幾個粽子。吃在嘴里涼呼呼,糯糯甜甜筋道有嚼勁,甚是好吃,那是20多年來平生第一次吃粽子后難以忘卻味道。</p><p class="ql-block"> 后來愛人來邢臺市工作我們組建小家庭后的幾年里,端午節就買幾個粽子吃以示過節。后來南北糧食物流調劑豐富充分了,我們就買葦葉、江米、大棗,自己動手包粽子。第一次包粽子是在鄰居的指導下疊葦葉,加上江米大棗,一手摁住葦葉擰個角全包裹住米粒大棗,綁上線后一個端端正正的四角粽子成型,粽子在我的手中脫穎而出而且頗很有成就感。翌年我無論如何就再也包不成那四角型粽子了,可能是時間的打磨技藝殆盡由包粽子角色轉移,只能搭下手準備好一根根粽腰綁線做些輔助性的工作了。</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的端午節,我那80多歲的老岳母,看見我們專門為它包的比較松散軟糯的粽子,一連吃了四個,看到她一生中從沒享吃過香甜軟糯濃郁葦葉清香的粽子,吃的是那樣的津津有味,香甜可口,我們一家人都以驚呆的神情注視著她的專注饗食也沒加以勸說提醒,以致于這位耄耋之年老人造成消化不良,服用了好幾個月我給焙干的雞內金粉了才得以調理恢復。</p> <p class="ql-block">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水準日益提升,人們已不滿足僅僅是大棗江米或是加些豆類口味的粽子了,南方的食不厭精的多種口味的粽子硬是豐富了餐桌上的多彩美食。火腿肉粽子;麻辣五花肉粽子……,不同品種,甜咸辣味的粽子琳瑯滿目,推陳出新,應有盡有。有次我的朋友給我帶來了兩盒南方不同肉餡的粽子,對于我們純粹北方人來說絕對是稀奇食物,嘗試著吃一口不膩不腥甜味適中也很適宜胃口,一家人都與其洋洋灑灑沉浸在歡樂節日氣氛中,給人以耳目一新襲激味蕾食欲大開。我市一家飯店有一例招牌菜即是板栗紅薯炒粽子的甜味菜,味道甜香色艷汁濃很受歡迎,只要我們在此店小聚必點其中。在眾多的飯店中“”五谷豐登”菜肴里多有粽子位列其中,備受食客青睞。我們一家人特別愛吃粽子,除端午節、春節包粽子并在冰柜凍上一大部分常食常新外,還時常光顧多家超市,隨心選擇各重味道的粽子,填補了四季平淡食味的及時調劑。近日又網上又發現一新大陸“果丹皮粽子”,那精致無比的果丹皮包裹的三角形袖珍粽子令人喜形于色,真可謂是中華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意無止境逐新趣異,層出不窮!滿足了我們在衣食無憂國度的美好生活,更加珍愛我們的繁榮昌盛的時代。</p> <p class="ql-block"> 粽香為中國的飲食文化注入精深內容,承載續寫著中華文明大美篇章。</p> <p class="ql-block">文字、編輯:天水之藍</p><p class="ql-block">圖片:致謝網絡作者</p><p class="ql-block">音樂:《端午》、致謝網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兴县|
长白|
于田县|
陵川县|
威远县|
万山特区|
新泰市|
清水县|
乌兰浩特市|
东乡族自治县|
云和县|
田东县|
盈江县|
墨竹工卡县|
辽中县|
庆安县|
慈溪市|
五河县|
寿光市|
东阿县|
福建省|
丰城市|
富裕县|
辽阳市|
丰台区|
平谷区|
兴文县|
河西区|
图木舒克市|
龙江县|
岫岩|
莱阳市|
桐庐县|
陈巴尔虎旗|
新巴尔虎右旗|
高尔夫|
江达县|
南宁市|
邳州市|
库尔勒市|
武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