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編輯/文慧</p><p class="ql-block">攝影/編輯/文慧</p> <p class="ql-block">中華上下五千年,譜寫出無數歷久彌新的傳奇故事。神龍盤踞的萬里長城,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偉大奇跡,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也是我國三大人工工程之一和有史以來人類建造的最大防線。其歷史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它的設計和建造意在千秋萬代,永固河山,令世人驚嘆不已!</p><p class="ql-block">大概是天生使然,我對長城一向情有獨鐘,北京境內的長城都曾走過,萬里長城十三關也大多登過。但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去山西造訪土長城遺址的愿望。喜歡土長城原汁原味的泥土氣息;喜歡土長城的粗放狂野;喜歡其綿延起伏的脈絡和悲壯磅礴的視覺感受。好奇于這里曾發生過的李廣抗擊匈奴、楊家將戍邊衛國、八路軍平型關大捷等著名的戰事,還有世人皆知的“走西口”、北方最大商號“大盛魁”等明清時期山西歷史的縮影。為此,近一個月<span style="font-size:18px;">兩赴山西</span>與長城赴約。特別是五月下旬隨春曉團隊前往晉北地區徒步三十二長城、新廣武長城、殺虎口長城、摩天嶺長城和雁門關遺址的經歷,令我記憶猶深。</p><p class="ql-block">山西是萬里長城之大戶,境內長城長度高達3500多公里,坐落著雁門關、偏頭關、寧武關、娘子關等雄關要塞。其中明代夯土長城的長度有800多公里。包括:明長城李二口段、茨溝營段、娘子關段、鎮邊堡段、新廣武至白草口段、寧魯堡至八臺子段、右玉二邊段和老牛灣段等。</p> <p class="ql-block">三十二長城</p> <p class="ql-block">新廣武長城</p> <p class="ql-block">殺虎口長城</p> <p class="ql-block">摩天嶺長城</p> <p class="ql-block">雁門關</p> <p class="ql-block">萬里長城看大同,大同長城看左云。左云縣境內的三十二長城是我最喜歡、也是最美的一道風景線,登上頂峰,舉目四望,只見雄關萬里,金龍盤踞,孤城絕塞,漫野青翠。曲折回環的金色玉帶上神龍浮脊,騰躍于山巔。亦是我心中“黃培土半掩,徒壁中殘桓 ,荒草肆意蔓延,古老的城墻盡顯歲月如光,滿臉蒼茫”的醉美!</p><p class="ql-block">三十二長城橫貫樺林山,依山勢而建,有九曲十八彎之態和完整的邊墻、烽火臺。其全長32公里,設有36座敵樓和眾多的烽火臺,被視為我國現存長城中的珍品和較為完好的人工古建筑遺址,也是山西省明長城中的精華和重要組成部分。如今,雖舊事早已風煙俱散,不見了當年的兵戎爭戰,但三十二長城卻因坐視高海拔的荒野,依然風聲鶴唳,滿目蒼夷如昨。三十二長城地處晉蒙交匯處,一腳踏中原,一腳踏草原,在這里徒步穿越,既可以看雄偉壯闊的長城,觀縱橫交錯的烽燧,又可以感受古老大地的雄渾豪邁與歷史的滄桑悠長。亦可以登上城脊去感受當年“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悲愴與“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塞外溫情。</p> <p class="ql-block">新廣武長城位于山陰縣境內,西起代縣的百草口河東,東到山陰縣的廣武村,是著名的單邊鋸齒長城。其墻體沿山間緩行,隨山勢曲折而起伏,海拔高度1750米,全長10公里,與雁門關共同組成了中原防衛的北大門,有“北門鎖陰”之稱,是現今保存較為完好的明長城。新廣武長城有三大看點:一是陡峭險峻的的單邊鋸齒長城;二是百草口外長城最美的一段“之”字形長城;三是地標式建筑空心敵臺—月亮門。三大看點都可謂獨具匠心,無一不堪<span style="font-size:18px;">為奇絕</span>。</p><p class="ql-block">新廣武長城始建于北齊,現存為明萬歷三十四至四十二年(1606-1614)在舊址上加高砌磚重筑,其設計巧妙,構造精致,實屬罕見。新廣武長城為磚砌墻體,部分人工夯土,斑駁陸離,原汁原味,保持著明長城原有的風貌,也是山西長城中最精華、最長的一段,包括目前尚存完好的350米鋸齒長城,隨處可見歲月之痕和被風霜侵蝕的印跡,不失為氣勢恢宏,堪稱萬里長城中的絕景。</p><p class="ql-block">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征戰幾人還?據記載,曾經的新廣武長城先后發生過200多次較大規模的戰事,使數不盡的無名將士永遠的留在了這片土地上,成了萬里長城永遠的守候。一份滄桑,一分悲壯,王朝興廢,時光變遷,每每想起,都會燃起心中不盡的思念與敬畏。</p> <p class="ql-block">萬里長城第十關殺虎口在歷史上一直是國家守衛邊疆的重要地理防線,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殺虎口位于晉蒙交界處,古時即是兵匪匯集、商甲和外來侵略勢力云集的地方,也是游牧民族南下中原的主要突破口,一直都是烽煙不斷的兵爭要地。明皇為了保衛山西外長城最重要的戰略走廊,防止敵入侵和胡人掠奪關內民財,于1544年以夯土筑城的方式在這里設下了殺虎口關隘,30年后的1574年又將其包磚加固,在歷史上有著重要的護國安民和軍事戰略意義。</p><p class="ql-block">現在的殺虎口城門是在原遺址上翻修重建而成,雖然失去了舊時那種真真切切走過歷史漫漫長河的飽經風霜,似乎也不見了歲月在它身上留下的斑駁印痕,但牌樓上“殺虎口”三個大字依然在訴說著那段不尋常的歷史,映證著西口商途的輝煌。在距離殺虎口城門不到一公里的殺虎堡,是以前長城駐軍的地方,經過復原,當年邊關商貿的樣貌依存。再登上城墻遠眺,山西外長城的諸多墩臺依稀可見,那深厚的年代感也隨之呼之欲出,大名鼎鼎的“走西口”即刻浮現在眼前。</p><p class="ql-block">晉北重鎮戰事起,代代邊關血染旗。</p><p class="ql-block">一朝和議熄戰火,萬千商甲虎關集。</p><p class="ql-block">馳騁古道八千里,中原大地起羌笛。</p><p class="ql-block">蒼山晚照漫雄關,春涌神州馬蹄疾。</p> <p class="ql-block">摩天嶺長城建在海拔2000米高的五路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長城之一,也是大同地區最吸引人的一段長城。在這里,漢長城與北齊長城遺跡并存;農耕文明、西方文明和中華文明交匯;也是我國古代游牧民族與漢族的分界線。在漢蒙長期的軍事爭鋒與民族融合中孕育并形成的獨特的邊塞文化。</p><p class="ql-block">摩天嶺長城始建于戰國時期,歷經秦始皇、漢、隋、宋、明等朝代的修建,保存至今,尤以明長城遺址保存尚為完好,宛若巨龍蜿蜒盤旋于高聳的摩天嶺之上。位于景區大門不遠的鎮寧空心箭樓壯懷悲歌,巍然矗立于明長城之上,以其獨特的建筑設計向人們訴說著古往今來;還有建于清光緒二年(1876)的哥特式建筑“大單巴”,雖然只剩正立面部分遺址,但整體特征及其精美,巍峨高聳,壯觀雄渾,不愧為天主教七處圣地之一,與澳門的"大三巴"遙相呼應并成為了邊塞文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雁門關是萬里長城中的重要關隘,素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和“一座雁門關,半部華夏史”之說。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歷史上最悠久、戰爭最頻繁、知名度和影響力最廣的古關隘,被長城專家譽為“中華第一關”。</p><p class="ql-block">初登雁門關就趕上了陰雨天,一路灑灑停停,等到了雁門關似乎雨更大了一些。雖有遺憾,但雨霧中的雁門關寂靜了很多,且多了幾分浪漫。我和同伴雨中漫步,享受著霧中雁門的這般獨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百尺雄關傷心事,端緒由來雨霧中。</span>爬著高高的階梯,望著霧氣蒙蒙中的險要關隘和高大的關樓,烽火連年的過往一幕幕浮現在腦海中。</p><p class="ql-block">唐代大詩人王昌齡當年就曾因戰事緊迫被困雁門關一個月之久,寫下了“角聲吹雪落,天氣凍云暗”的千古名句,將雁門關地形的險峻,易守難攻和邊疆戰事的急迫氛圍以兩句五言詩蘊含其中。還有金代詩人張斌也曾<span style="font-size:18px;">通過描繪雁門關的險峻和歷史的滄桑,表達了其對英雄的敬仰和對歷史的感慨之情:</span>“斬斷雁飛路,云涌兩重天。譙樓風雨多,威震九霄慚”。</p><p class="ql-block">雁門關的雨也許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但我第一次來雁門關就遇上陰雨,也許是老天的眷顧,也許是淚灑英雄,讓我的雁門關之行如此銘心難忘又酣暢淋漓。</p> <p class="ql-block">四天的晉北之行帶給我許多美好的回憶,給我的又一段旅程留下了深愛之情。我想,我的下一個行程也許依然是長城,只因為源于內心的喜歡……</p><p class="ql-block">我喜歡在長城下漫步,低頭看腳下厚重的歷史,抬頭望滿目瘡痍,感受的是“白玉千山忠烈骨,黃河萬里英雄血”的蕩氣回腸。</p><p class="ql-block">我喜歡站在蜿蜒起伏的高山之巔,放眼于綿延天際的長城脊背,在巨龍橫臥、翹首欲飛的氣勢中向電影一樣透過城樓、敵臺、關隘,過幕著久遠的歲月,追憶著當年秦始皇千萬兵民筑長城的浩蕩;溯源西周時期“烽火戲諸侯”典故的由來。</p><p class="ql-block">我喜歡在長城下撿拾,把手中的殘磚片瓦、碎石夯土置于溫暖的陽光下,在四射的光芒中感懷五千年中華,多少帝王家,浮華如夢,又凋落如花的悲涼。</p><p class="ql-block"> 我喜歡對著高大的城墻遐想,隨著心跡憶古思今,任思緒飛揚。將當年筑墻人的魂魄神傷、城墻上戰火紛飛的慘狀、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前世和滄桑如歌、似錦如畫的今生一件件、一樁樁不遺巨細,記錄于心。</p><p class="ql-block">我喜歡在長城下靜思,一個人,尋一個角落,翻看著威廉·埃德加·蓋洛的《中國長城》,品著書里的故事,嚼著書中文字,將外國人眼里的長城嚼碎弄懂,把西方人的文明植入心田。</p><p class="ql-block"> 我喜歡用相機記錄長城的千姿百態和壯觀雄奇。將每一個醉美的畫面都定格于記憶卡里,等我老了還可以與長城為伴,枕著長城入眠。</p><p class="ql-block">我更喜歡徒步野長城,賞夯土殘桓,滿目蒼茫,觀風霜雨雪,昂揚守望,看隨處可見的舊墻體、古村落、老軍堡與山脊融為一體,感受凝聚其中的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強大力量與五千年文明之光。</p><p class="ql-block">長城依然有約,風景仍在路上;</p><p class="ql-block">只要心系遠方,沿途皆是醉美。</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化市|
喀什市|
甘孜|
颍上县|
昌图县|
和田市|
甘南县|
石林|
东丽区|
丹阳市|
新邵县|
湟源县|
清苑县|
赞皇县|
肥乡县|
迁安市|
葵青区|
陕西省|
榕江县|
定安县|
祁东县|
长岛县|
普陀区|
柳林县|
务川|
深圳市|
灵璧县|
和静县|
龙山县|
长岭县|
建湖县|
湘潭市|
昆明市|
平罗县|
黎城县|
睢宁县|
鹤岗市|
广灵县|
万全县|
永春县|
保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