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23號。我們來到了南昌。滕王閣。南昌起義。萬壽宮。游覽。滕王閣,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沿江路,地處贛江東岸、贛江與撫河故道交匯處,為南昌市地標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任江南洪州都督時所修,現存建筑為1985年重建景觀;因初唐詩人王勃所作《滕王閣序》而聞名于世;與湖南岳陽岳陽樓、湖北武漢黃鶴樓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之一,世稱“西江第一樓”。 滕王閣主體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積13000平方米;其下部為象征古城墻的12米高臺座,分為兩級;臺座以上的主閣取“明三暗七”格式,為三層帶回廊建筑,內部共有七層,分為三個明層、三個暗層及閣樓;正脊鴟吻為仿宋特制,高3.5米。 2004年,包含滕王閣在內的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閣旅游區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為第五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名單。 [11]2018年10月29日,包含滕王閣在內的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閣旅游區被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正式批準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唐永徽四年(653年),滕王李元嬰任江南洪州都督,于洪州建閣名“滕王閣”。 [16]<br>唐上元二年(675年),洪州都督閻伯嶼重修滕王閣,王勃寫成《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唐代滕王閣圖<br>唐大中二年(848年),滕王閣毀于大火,江西觀察使紇干于次日在原址上重建,同年八月竣工。 [4]<br>宋大觀二年(1108年),江西洪州知府范坦重建滕王閣。宋代滕王閣圖 元初,滕王閣幾經戰亂破敗不堪。<br>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重修滕王閣,閣高五丈六尺。元代滕王閣圖 明嘉靖五年(1526年),都御史陳洪謨重建滕王閣,閣凡七間,高四十有二尺,視舊有加。<br>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滕王閣毀于大火,江西左布政使王在晉、大中丞王佐發起募資重建。 清順治五年(1648年),清軍圍攻南昌,滕王閣毀于兵火。 <br>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江西巡撫蔡士英重建滕王閣。 [4]<br>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滕王閣毀于大火,由安世鼎重建。<br>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滕王閣毀于大火,安世鼎重建。 <br>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滕王閣毀于大火,由中丞宋犖重建。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滕王閣毀于大火,江西巡撫張志棟重建。 <br>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滕王閣毀于大火,惟“御碑亭”幸存,江西巡撫郎廷極重建。 <br>清雍正九年(1731年),滕王閣毀于大火。 清乾隆元年(1736年),江西總督趙宏恩、巡撫俞兆岳重建滕王閣。 <br>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滕王閣毀于大火,后重修。<br>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滕王閣毀于大火,江西巡撫傅繩勛重建。 清末滕王閣照片 清咸豐三年(1853年)四月,太平天國起義軍翼王石達開奉命出征安慶,賴漢英、胡以晃率軍進攻南昌,圍城三月,滕王閣毀于兵火,后重建。 清光緒末年(1908年),滕王閣毀于大火。 <br>清宣統元年(1909年),重建滕王閣,規模減小。<br>1983年10月1日,滕王閣重建工程正式奠基。滕王閣夜景<br>1985年10月22日,滕王閣重建工程正式開工。<br>1989年10月8日,重建的滕王閣正式落成并對外開放。 今日滕王閣<br>建筑格局<br>播報編輯<br>總體外觀<br>滕王閣主體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積13000平方米;其下部為象征古城墻的12米高臺座,分為兩級;臺座以上的主閣取“明三暗七”格式,為三層帶回廊仿宋式建筑,內部共有七層,分為三個明層、三個暗層及閣樓;正脊鴟吻為仿宋特制,高達3.5米。勾頭、滴水均特制瓦當,勾頭為“滕閣秋風”四字,而滴水為“孤鶩”圖案;臺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兩個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風雨橋。 滕王閣<br>一級高臺之上為二級高臺(城墻臺座),由高臺登閣有三處入口,正東登石級經抱廈入閣,南北兩面則由高低廊入閣。正東抱廈前,有青銅鑄造的“八怪”寶鼎,鼎座用漢白玉打制,鼎高2.5米左右,下部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攢尖寶頂圓亭式鼎蓋。滕王閣 內部結構<br>主閣:主閣的梁枋彩畫采用宋式彩畫中的“碾玉裝”為主調,輔以“五彩遍裝”及“解綠結華裝”。室內外所有梁枋各明間用“碾玉裝”,各次間用“五彩遍裝”。 一層<br>滕王閣一層檐下有四塊橫匾,正東為“瑰偉絕特”九龍匾,內容選自韓愈的《新修滕王閣記》;正西為“下臨無地”巨匾;南北的高低廊檐下分別為“襟江”、“帶湖”二匾;一層內置有根據明朝馮夢龍所著《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馬當神風送滕王閣》的故事而創作的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西梁枋正中掛有白棟材同志書“西江第一樓”金匾 二層<br>第二層正廳的墻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畫《人杰圖》,畫高2.55米,長20余米。《百蝶百花圖》 三層<br>第三層是一個回廊四繞的明層,也是閣中一個重要層次。 [6]中廳屏壁有丙烯壁畫《臨川夢》一幅,取材于湯顯祖在滕王閣排演《牡丹亭》的故事。 四層<br>第四層主要體現“地靈”的主題;正廳的墻壁上,是丙烯壁現《地靈圖》。 五層<br>第五層為回廊四繞的明層。廊檐下四塊金匾,內容出自《滕王閣序》。 六層<br>第六層是滕王閣的最高游覽層。其東、西重檐之間,高懸著蘇東坡手書“滕王閣”金匾各一塊。 建筑特色<br>播報編輯<br>滕王閣在組織空間、布置空間和擴大空間方面,創造性的解決了聲、影 、光 、色的一系列難題,從而產生了一種特殊的藝術意境;充分地體現了中國古典建筑審美的特點,通過意境虛景與實景融為一體,交織出一幅絢麗多姿而又變幻莫測的風景圖畫。 滕王閣<br>從平面方向看,滕王閣建筑群形成了閣、廊、亭的排列順序,組群建筑的藝術處理隨著組群的性質與規模大小產生各種不同方式;滕王閣的主體建筑是閣本身,通過與輔亭壓江亭和挹翠亭以及起連接作用的回廊構成了一種類似音樂的節奏感,給游人以音樂的美感。 八一南昌起義是指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部分國民革命軍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的武裝起義。 1927年4月和7月蔣介石集團和汪精衛集團,在全國范圍內發動反革命政變,殘酷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為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喚醒廣大中國人民,表明中國共產黨要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于1927年8月1日在南昌武裝起義。起義成功后發表了國民黨左派的《中央委員宣言》,揭露蔣介石、汪精衛背叛革命的種種罪行。 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是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 八一南昌起義<br><br>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后,中國共產黨為了挽救革命,于1927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舉行了武裝起義。 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相繼背叛革命后,瘋狂屠殺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企圖用血腥的屠殺消滅革命。由于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中,忽視掌握軍隊的極端重要性,使絕大部分軍隊都控制在國民黨手中。中國共產黨所能掌握或影響的武裝力量主要集中在國民黨人張發奎統率的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中,其中包括賀龍、葉挺等部隊。面對大革命失敗后的嚴重形勢, 1927年7月,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了臨時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在張發奎的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中發動軍事暴動,并成立前敵委員會,周恩來任書記。后因發現張發奎已站在汪精衛一邊,中央立即拋棄依賴張發奎的幻想,決定獨立發動反對南京和武漢國民黨政府的軍事行動,即南昌暴動。 7月27日,周恩來在南昌召開了有朱德、劉伯承、惲代英、彭湃、葉挺、聶榮臻以及江西黨組織負責人參加的重要會議,成立了以劉伯承為參謀團長,周恩來、葉挺、賀龍為委員的參謀團,下設起義軍總指揮部,由賀龍任總指揮,葉挺任前敵總指揮。 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在中國共產黨掌握和影響下的軍隊2萬余人,在江西南昌宣布起義。經過4個多小時的激戰,殲敵3000余人,繳獲槍支5000余支,子彈100萬余發,大炮數門,占領了南昌城。起義勝利后,成立了由宋慶齡、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25人組成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通過了《八一起義宣言》等文件,提出了“打倒帝國主義”、 “打倒新舊軍閥”、“實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號和政綱。隨后,根據中共中央的預定計劃,起義部隊于8月3日至6日先后撤離南昌,揮師南下,直奔廣東潮汕地區。這樣做的目的,是準備同富有革命傳統的廣東東江地區農民起義軍匯合,發動土地革命,進軍廣州,恢復廣東革命根據地,并奪取出海口,取得共產國際的援助,重新舉行北伐。起義部隊在江西瑞金、會昌打垮了國民黨反動軍隊的堵截,然后經過福建的長汀、上杭和廣東的大浦,于9月下旬占領了潮州、汕頭,主力部隊經揭陽向湯坑西進。 10月初,西進部隊和留守潮汕的部隊遭到優勢敵軍的圍攻,起義部隊大部分被打散,一部分突圍到了海陸豐,與當地的農民武裝匯合;另一部分由朱德、陳毅率領經贛南、粵北轉入湘南,開展游擊戰爭。1928年1月在湘南地方黨組織和農民武裝的配合下,在宜章舉行了“年關起義”。由于遭到優勢敵軍的“協剿”,起義部隊和農民武裝撤出湘南,于同年4月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率領的部隊勝利會師,組成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后改稱工農紅軍第四軍。 萬壽宮----千百年來,許真君在江西民間享有崇高虔誠的信仰,西山萬壽宮作為凈明道祖庭,在海內外千余座萬壽宮中地位尊崇,享譽全球道界。許真君,名遜字敬之,晉代豫章(今南昌縣)人。曾任旌陽縣令,在任期間,清正廉明,減刑罰,去貪鄙,重教化,深得民心。辭官東歸后,人民感其功德,將縣名改為“德陽”,一直沒用至今。 在家鄉,他率民疏河治水,成效顯著,后演繹成“鐵柱鎖蛟”的故事,廣為流傳。民眾立祠奉祀,許真君被尊為“江西福主”,受到民間長久不衰的崇拜。唐宋以后,許真君被“儒道合一”的明凈道派尊為宗祖,士大夫、文人學者同聲唱和,頌揚許真君的筆記、小說、戲劇爭相涌現,詩詞楹聯,難以勝數。歷代帝王亦是徽召加封,賜額題字,江西地方官員多次為萬壽宮奏請封賜,捐奉倡修,富紳巨賈熱心捐助,崇奉“福主”。諸多舉動,極大地提升了萬壽宮的規模和品位,使之由民間下位文化躍升為民族上位文化。 歷史淵源<br>播報編輯<br>萬壽宮民俗文化是由南昌民眾建祠紀念先賢許遜發展而來。許遜(公元239--374年),字敬之,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幼習經史,博通天文地理、尤喜神仙之學。晉太康元年被舉為孝廉,出任蜀地旌陽縣令,為政期間,公正廉明,愛民如子。時旌陽疫病流行,許遜為民治病,活人無數,因而深受百姓愛戴。后因晉室紛亂,許遜棄官東歸,返回故里南昌,隱居西山。當時江西連年遭受洪患之害,許遜組織鄉民治水救災,取得了顯著成績。此后,隨著民間傳頌和夸大,許遜被附會成了仗劍布陣、擒斬蛟龍,法力無邊的神奇人物。其實,許遜并不是什么超凡脫俗的神仙,而是為民作過貢獻的歷史人物。人們祭祀許遜,其目的正如王安石在《重修旌陽祠祀》中所說的那樣,“……能御大災,能捍大患則祀之,禮經然也。”對于好官,人們世世代代祭祀他,對于害民之人,人們世世代代唾棄他。 許遜仙逝后,族人和鄉民為了紀念他,在許遜故宅和擒蛟之處建祠,開始了祭祀許遜的活動。始稱旗陽祠,唐代咸通時,改名為鐵柱觀,唐代的祭祀者便絡繹不絕,有“土庶群集,車馬紛至,晝夜暄鬧十余里”的熱鬧場面的記載,但此時的祭祀活動仍然局限在民間范圍之內。 宋代大中祥符二年,改名為景德觀,政和八年,再改名為延真觀,嘉定時稱鐵柱延真之宮,這是最早稱宮的開始。宋代,由于統治階級的需要,凈明道得到了大力推崇,南昌萬壽宮開始成為官民共祭的場所。南宋的朱熹曾在談到萬壽宮祭祀場面時說:“江西玉隆萬壽宮和太平興國宮”,每年兩處朝拜,不憚遠近奔趨,失其本心,一至于此”。朱熹所言雖反映了當時朝拜盛況,也表達了一個儒者對待歷史人物的態度。 元初,道教呈衰微之勢,萬壽宮祭祀活動未納入國家祀典范圍,其儀式活動屬于民間祭祀,時而被視為“淫祀”。直至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才加封許遜為“至道玄應”尊號,南昌萬壽宮的祭祀活動得到推動和復興。 明萬歷以后,江西人口逐漸膨脹,向西南數省移民成為江西的一個洪流。江西移居省外的移民和商人在全國各地普建萬壽宮,使之成為贛民聯系的文化紐帶和發展商品經濟的精神依托。南昌萬壽宮由地區祭祀中心逐漸演變為跨地域的祭祀中心。成為萬壽宮民俗文化中心。<br>清代南昌萬壽宮又成為官民共祀場所。據《逍遙萬壽宮志》卷之十一記載:“仲秋號凈月,自朔旦開宮,受四方行香禱賽薦獻。先自州府始,今則自孟秋望后四方賽謁者,日以千計,至下浣旬底,眾不可以數計矣。” 民國以來,南昌萬壽宮民間祭祀活動延續不斷,規模雖不及以往,但仍有相當多的群眾參加。解放后,人民政府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萬壽宮每年的祭祀活動正常進行。 基本內容<br>播報編輯<br>南昌萬壽宮主要以民俗文化、凈明道教傳承為象征。自唐代起全國高道慕名而至,胡慧超創建孝道之教。 1、民間祭典。民間團體祭祀許真君,自晉代以來就延續不斷,今天祭祀的過程與明清時期的基本一致。紀念文章以古體祭文為主要形式,以頌揚許遜功績、匯報團體業績、重誓道德規范為主要內容。目前在商會、香會等行業團體中仍可以發現不少這樣的祭文。 2、紀念詩文。紀念許遜的詩文從唐宋開始一直延續到今天從未間斷,目前仍可以在熱愛、守衛江西文化的知識群體中收集大量的詩文。這些詩文以古體詩文為主要形式,以頌揚許遜功績、效法許遜大展宏圖為主要內容。 3、香會娛神音樂、舞蹈。自晉代以來,萬壽宮朝圣期間,香會組織穿著同一的服裝,演奏著固定音樂、表演著固定舞蹈。音樂以江南傳統的古調為主,舞蹈以簡單的采茶戲動作為主。 4、真君擒妖戲劇。真君擒妖戲劇是朝圣之日必演節目,自文革中斷以來,一直未系統恢復,目前只有老年香會成員在朝圣之日哼唱其中片斷。只得慶幸的是:不少地方戲劇的本子保留了下來了,而且還出現了現代電視劇本子。<br>5、傳統商貿興盛。在南昌萬壽宮舊址附近的萬壽宮商城每天都在進行著傳統商品的營業,吸引來自全省各地的商人,基本維持了古代商貿中心的地位。 萬壽宮文化體現了江西先人頑強拼搏的歷史與自強不息的精神,是江西先人重要的文化傳承。萬壽宮的精美建筑和豐富的祭祀活動,以無聲的語言將江西文化傳播到各地,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萬壽宮神靈信仰意識上,具有鮮明的人文色彩。 第一,倫理型文化觀念滲透進江西商民的信仰意識中,使忠孝思想、祖先崇拜等觀念在萬壽宮的神祇信仰中占有非常特殊的位置。 第二,會館神靈信仰意識中的現世關懷。<br>第三,神靈的人情味。在萬壽宮的神祇信仰中,人與信仰對象之間往往是和諧、充滿人情味的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宁县|
隆德县|
崇礼县|
九龙县|
正安县|
游戏|
三河市|
广水市|
崇礼县|
讷河市|
溧水县|
禹州市|
江北区|
罗平县|
斗六市|
家居|
延寿县|
望城县|
玉林市|
康马县|
南木林县|
凉城县|
满城县|
临西县|
库伦旗|
容城县|
甘洛县|
龙门县|
广元市|
定南县|
武义县|
科尔|
黄大仙区|
宜宾市|
荆州市|
长宁区|
澳门|
金山区|
浪卡子县|
金乡县|
太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