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兩廣總督張之洞在廣州創辦了中國首家機器造幣廠后,于光偖十五年(18 89年)調任湖廣總督,上奏朝廷允準后,積極開鑄銀圓,從德國進口機器在武昌建廠,于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五月制造銀圓正式開工,由此湖北成為中國第二個正式建廠生產機制銀幣的省份。本幣是《湖北本省》銀幣,仿造廣東式樣制造。</p> <p class="ql-block">可能是廣東提供的模具,《湖北本省》的銀幣背面蟠龍圖形與之幾乎相同,正面的漢字是另外書寫雕刻。據資料記載,當初開制銀圓時,湖廣總督的告諭:“必須加鑄本省字樣,方免混淆滋弊。”由此亦產生了當今認為的流通領域中銀圓的大珍一一《湖北本省》銀幣。</p> <p class="ql-block">本幣是未加“本省”的銀幣,正面是湖北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線二分。</p> <p class="ql-block">背面蟠龍圖案與上近似,沒有“本省”二字。</p> <p class="ql-block">本幣是湖北省造的光緒元寶庫平三錢六分。</p> <p class="ql-block">背面蟠龍圖案同上近似。</p> <p class="ql-block">本幣是湖北省造光緒元寶七分二厘。</p> <p class="ql-block">背面蟠龍圖案同上近似。</p> <p class="ql-block">當時,雖然銀圓已廣泛流通,但許多大宗收支仍須折算成銀兩,且朝廷內外對銀幣是以圓計還是以兩計的爭論始終沒有定論。光緒三十年八月(1904年9月),張之洞向朝廷奏請在湖北試制一兩銀幣,于是光緒三十年十二月初一(1905年1月6日)湖北銀圓局改名銀幣局開制新銀幣,正面中央銘文“大清銀幣”,上緣鏤“光緒三十年湖北省造”,下方刻“庫平一兩”。本幣正面圖案即是。</p> <p class="ql-block">新制銀幣的背面為雙龍戲珠,中央紀值“壹兩”,外緣上下為英文。本幣背面圖案即是。“湖北壹兩”銀幣依據正面的“大清銀幣”四個字的大小分為兩個版本,本幣是大字版。</p> <p class="ql-block">本幣是“大清銀幣”的小字版。</p> <p class="ql-block">背面圖案同上。據資科記載《湖北壹兩》的銀幣是中國最早在幣面上銘文“大清銀幣”。推行不成功,失敗的原因主要是相異于原本通行的七錢二分的銀圓的形制,增加了困擾。</p> <p class="ql-block">光諸皇帝駕崩后,新帝繼位改元“宣統”,次年所造銀元即改為《宣統元寶》,除年號變更外其余不變,面額只有七錢二分和一錢四分四厘(二角)及七分二厘(一角)3種。本幣是庫平七錢二分。</p> <p class="ql-block">背面圖案與上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灵县|
江安县|
新巴尔虎右旗|
水富县|
神池县|
新安县|
金华市|
浦江县|
米易县|
台东县|
来宾市|
湟源县|
任丘市|
平江县|
沙坪坝区|
大姚县|
红原县|
华池县|
临洮县|
离岛区|
宝坻区|
新郑市|
静乐县|
长治市|
石河子市|
宿州市|
余庆县|
会理县|
连州市|
朝阳区|
沙田区|
青神县|
洛阳市|
汾阳市|
察隅县|
海兴县|
朔州市|
游戏|
绵阳市|
淅川县|
乐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