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有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歸藏已經失傳,現(xiàn)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經》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其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即“天人合一”。《易經》長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tài)的發(fā)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guī)律理論的書。《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含蓋萬有,綱紀群倫,廣大精微,包羅萬象,是中華文明的源頭。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生活、律法、文學、醫(yī)學、藝術、教育、數(shù)學、科學等諸多領域,是各家共同的經典。</p> <p class="ql-block">《易經》認為天地萬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發(fā)展之中,其闡述的就是這個“自然而然” 的規(guī)律。這規(guī)律揭示了整個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間所有事物的屬性。</p> <p class="ql-block">“易”,一是“變易”;二是“簡易”;三是“不易”。變易,指變化之道,萬事萬物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簡易,一陰一陽,囊括了萬種事物之理;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都是相反相成,對立統(tǒng)一。不易,雖世間的事物錯綜復雜,變化多端,但是有一樣東西永遠不變的,那就是規(guī)律;天地運行,四季輪換,寒暑交替,冬寒夏熱,月盈則虧,日午則偏,物極必反,這便是規(guī)律。</p> <p class="ql-block">萬事萬物的發(fā)展皆有“定數(shù)”與“變數(shù)”,定數(shù)有規(guī)可循而變數(shù)無規(guī)可循;定數(shù)中含有變數(shù),變數(shù)中又含有定數(shù),無論定數(shù)還是變數(shù)其大局皆不變。易有太極,太極生二儀,二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p> <p class="ql-block">《周易》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但一般認為它是秦漢時期融匯而成的作品。《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tǒng)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一般認為它形成于秦漢時期,并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關于《易傳》為孔子所作的說法,宋代以來學者已有疑議。《周易》占測只屬其中的一大功能,其實《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軍事,科學,文學,農學等豐富的知識內容。</p> <p class="ql-block">《周易》是一部中國古代哲學書籍,是建立在陰陽二元論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guī)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其對于天地萬物進行性狀歸類,天干地支五行論,甚至精確到可以對事物的未來發(fā)展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也有人直接把《周易》稱為《易經》。《周易》主要有8卦:乾卦、坤卦、震卦、艮卦、離卦、坎卦、兌卦、巽卦。</p> <p class="ql-block">不少人誤以為《易經》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經》。其實這觀點是錯誤的,簡單的說周易和易經的區(qū)別就是從屬關系上的不同。《易經》有“三易”,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按照南懷瑾說法周易和易經的區(qū)別在于:《周易》相傳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時候,他研究《易經》所作的結論。我們儒家的文化,是從文王著作了這本《周易》以后,開始發(fā)展下來的。所以諸子百家之說,都淵源于《易經》所畫的這幾個卦。</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夹江县|
盱眙县|
昌吉市|
玉树县|
东乌珠穆沁旗|
城口县|
图片|
文登市|
汝南县|
洛浦县|
顺昌县|
赫章县|
闻喜县|
都昌县|
台江县|
秦皇岛市|
许昌市|
沐川县|
类乌齐县|
沁源县|
罗源县|
涞水县|
桦川县|
德化县|
台前县|
海伦市|
镇安县|
库车县|
湘阴县|
荆州市|
察雅县|
长武县|
保定市|
尼玛县|
安陆市|
崇左市|
涪陵区|
社旗县|
连江县|
高尔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