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5月10日上午,老頑童一行到達湖南、重慶和貴州交界的邊城洪安古鎮。洪安隸屬重慶秀水,但在這里游覽,游走三省之地是必須的。踏上貴州的地,即是貴州之游的開始,除去回程游覽,此后記錄的將都是貴州的景點風光。</b></p><p class="ql-block"><b>本篇行程路線:芙蓉鎮→洪安古鎮/游覽→土家云舍村/游覽→梵凈山景區東門/住宿→梵凈山/游覽→余慶/住宿</b></p> <p class="ql-block"><b>洪安古鎮“拉拉渡”渡口</b></p> <p class="ql-block"><b>土家云舍村神龍潭</b></p> <p class="ql-block"><b>梵凈山蘑菇石</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邊城洪安古鎮</b><b style="font-size:18px;">(5月10日上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 當年沈從文從北京回到湘西,被邊地人民純樸、善良、包容的民風感染。回北京后,于1934年寫出了小說《邊城》,描述了一個令人遐想神往的鄉村生活畫卷和凄婉的愛情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 “由四川過湖南去, 靠東有一條官路。 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邊城》一開始就描寫了重慶秀山邊城--洪安古鎮的景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 其實洪安這里并不是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原型地,《邊城》故事的原型地在湖南湘西花垣縣茶峒(現邊城鎮)。然而,洪安古鎮卻是因《邊城》而名聲遠播,人們都把這里當作小說里描述的那個“邊城”,來這里尋找那情、那景,還有拉拉渡和翠翠……</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b></p> <p class="ql-block"><b>洪安古鎮位于重慶市東南部、秀山縣境東南約47公里處,是重慶、貴州、湖南三省市交界之地,有“渝東南門戶”之稱,是一腳踏三省的插花地。</b></p> <p class="ql-block"><b>洪安古鎮依山傍水,綠樹成蔭,河水碧波蕩漾,風景如畫。古鎮內古建筑群立,其工藝、造型獨特,土家苗寨風情別具一格。</b></p> <p class="ql-block"><b>拉拉渡:洪安老街最有味道的是索拉渡河船,簡稱作“拉拉渡”。這是由一根鋼絲連接兩岸碼頭,而渡船要連接中鋼絲上。滿客行駛時,由梢公在船屋內的木制四方條臺上,用一根挖有細槽的兩尺圓木作絞桿,卡在渡河鋼絲上一點一點把船拖到對岸。</b></p> <p class="ql-block"><b>小說里說的拉拉渡,現在成了發展旅游的保留項目,供游客們體驗,上船每人2塊錢。老頑童一行邊城的游覽,便是從乘坐拉拉渡開始的。</b></p> <p class="ql-block"><b>洪安老街為石級梯街,</b><b style="font-size:18px;">長約千余米。</b><b>沿街兩旁的高大結實封火筒子,其造型獨特,高過房頂數米。青磚黑瓦的房舍高高、庭院深深。</b></p> <p class="ql-block"><b>1949年二野南下大西南時,司令部就設在洪安老街上的這座四合院內。</b></p> <p class="ql-block"><b>洪安集鎮曾經也是商賈云集,繁華非常。至今洪安集鎮的商貿活動,依舊活躍如初。包括湖南、貴州的邊民們都來這里進行交易,各行各業應有盡有,生意興隆,熱鬧非凡。</b></p> <p class="ql-block"><b>如今的洪安,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勝地。在這里不僅復溫《邊城》的故事,還可以品位古鎮的文化積淀和文明,欣賞古鎮優美的自然風光。</b></p> <p class="ql-block"><b>大概是依小說描述而建的“白塔”</b></p> <p class="ql-block"><b>翠翠屋,感覺有點簡陋、勉強。</b></p> <p class="ql-block"><b>這里的街市靠近茶峒,大約是過去三省交界三不管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三不管島:畫面中是島上的“三不管島酒店”。三不管島最初得名于當地的一座無名小島。解放前,這座島嶼既不屬于湖南,也不屬于貴州和四川(今屬重慶)。每當群眾矛盾沖突激烈時,他們便相約到島上械斗或決斗,三方官府則概不過問。久而久之,該島成了遠近聞名的“三不管”島。</b></p> <p class="ql-block"><b>茶峒</b></p> <p class="ql-block"><b>這里的隧洞、門樓牌坊表明,這里是湖南的茶峒,是邊城鎮。大約是沈從文筆下的《邊城》的地方,《邊城》故事原型地即是在湖南湘西花垣縣茶峒(現邊城鎮)。</b></p> <p class="ql-block"><b>邊城樓(湖南)</b></p> <p class="ql-block"><b>橫跨渝湘兩地的洪茶大橋</b></p> <p class="ql-block"><b>渝東南第一門:聳立在洪安這邊橋頭上的牌坊,大門建于重慶直轄之后。</b></p> <p class="ql-block"><b>一腳踏三省:三省交界的交點,其中既有重慶的土地,也有湖南和貴州的土地。站在這里一腳踏及三個不同省份的土地,從三個不同省份里傳來的雞叫聲都能聽到,這就是“雞鳴三省,奇怪的是,就連手機在這里都能收到來自三個不同省份里的信號。</b></p> <p class="ql-block"><b>劉鄧大軍進軍大西南的紀念碑,聳立在洪安鎮信合賓館前的廣場上。紀念碑高十余米,造型獨特,為三棱形。三個面分別代表著接壤于此的一市兩省。</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國土家第一村/云舍村</b><b style="font-size:18px;">(5月10日下午)</b></p> <p class="ql-block"><b>云舍村:坐落在梵凈山腳、太平河畔。云舍土家族為辰水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在歷史的發展演變中,土家先民與其他民族先民交往、融合,通婚聯姻,但仍保留著自己民族遺傳和民族風俗。中國土家族上千年的歷史、文化在這里再現,是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和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被稱為“中國土家第一村”。</b></p> <p class="ql-block"><b>傳說云舍以前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在云舍老祖宗遷徙到這里后,仙人因土家百姓勤勞、勇敢的精神而感動,移居到后山的仙人洞居住,把肥沃的土地讓給了土家百姓,土家人為了紀念仙人的功績,把寨子取名“云舍”,寓意為“云中的房舍,仙人居住的地方”。實際“云舍”二字是來源于土家語,意為“猴子喝水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云舍村坐落在太平河畔、山地河谷喀斯特地貌中,村落沿江沿河谷而居,里有神龍潭、外有太平河,兩條河流穿村而過,寨內青石小巷連接全村,房屋出錯落有致,青山綠水環境優美。</b></p> <p class="ql-block"><b>神龍潭:位于云舍村正中心,直徑40米,深20米。神龍潭有一項特色功能——能夠憑借水位漲落來預報天氣:漲水必雨,落水則晴。</b></p> <p class="ql-block"><b>航拍老頑童的游覽活動</b></p> <p class="ql-block"><b>神龍潭流經云舍村500米,流入太平河。</b></p> <p class="ql-block"><b>在山半山坡上看神龍潭</b></p> <p class="ql-block"><b>現在村里還保留古法造紙整套的古老設施</b></p> <p class="ql-block"><b>風雨橋橫跨村口的太平河,</b><b style="font-size:18px;">是古時村寨的入口。</b></p> <p class="ql-block"><b>太平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梵凈山</b><b style="font-size:18px;">(5月11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5月10日晚,住宿在梵凈山景區東門外,大約是下了一夜雨。11日游覽這一天,上山和下山時都下著中雨和小雨。這樣的情況,把游覽的期望值打壓到了最低點,只求游覽時,雨能夠停下來或是下點小雨。結果老天爺給了點面子,乘坐游覽車和索道到達山上時,雨基本是停了,卻是漫天大霧,能見度極低。整個游覽過程,都是霧中看山,不時下點小雨,幸而還可以不太狼狽的游覽拍照。</b></p> <p class="ql-block">梵凈山位于貴州省銅仁市的江口、印江、松桃三縣交界處,2018年梵凈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并獲國家5A級旅游景區稱號。</p> <p class="ql-block"><b>梵凈山是武陵山脈的主峰。梵凈山的第一高峰鳳凰山為梵凈山主峰,海拔2572米;第二高峰老金頂海拔2493米;第三高峰新金頂海拔2336米,垂直高差達百米,是三座金頂中最險的一座。</b></p> <p class="ql-block"><b>乘坐索道,看到山下云霧飄飄,還有一陣欣喜,也許還能碰上大景觀……</b></p> <p class="ql-block"><b>梵凈山記載史書始于漢代,稱為“三山谷”,后世又有不同名稱。唐時佛教傳入,到明初梵凈山已是佛教名山。由于梵凈山風光神奇,成為僧眾向往的“梵天凈土”,故正式得名“梵凈山”,民間則稱“大佛山”。明代梵凈山同時有數名并稱:“九龍山”“飯甑山”“梵凈山”“大佛山”。清代,梵凈山也稱“月鏡山”“卓山”。</b></p> <p class="ql-block"><b>百度里的說:原始洪荒是梵凈山的景觀特征,全境山勢雄偉、層巒疊嶂,溪流縱橫、飛瀑懸瀉。感覺挺有意思!怎樣理解,那就是各自體味了。</b></p> <p class="ql-block"><b>梵凈山標志性巨石景觀:蘑菇石</b></p> <p class="ql-block"><b>蘑菇石景區的幾處石景,是梵凈山最有代表性的景觀。有蘑菇石、萬卷經書等。</b></p> <p class="ql-block"><b>手扶的巨石,大概是“萬卷經書”的一角。</b></p> <p class="ql-block"><b>霧雨天氣,加上游人較多,只能大體看個輪廓影子。</b></p> <p class="ql-block"><b>這個有點像北極熊?</b></p> <p class="ql-block"><b>人與熊</b></p> <p class="ql-block"><b>觀音菩薩?</b></p> <p class="ql-block"><b>金頂盤山路懸崖峭壁上花草也不一般,環境使然。</b></p> <p class="ql-block"><b>攀登金頂山崖的路,狹窄陡峭,雨天濕滑。上山實行限流管制,隔段時間放進部分游人。</b></p> <p class="ql-block"><b>攀登金頂的游人,要經常停下來等候。</b></p> <p class="ql-block"><b>金頂從不同角度觀看,分別似佛手二指禪,也像生命的圖騰,因此又被稱為“天下第一峰”。大概是從下面的地方和角度看。</b></p> <p class="ql-block"><b>金刀峽</b></p> <p class="ql-block"><b>新金頂海拔2336米,垂直高差達百米,是三座金頂中最陡最險的一座。清晨常被紅云瑞氣圍繞,因此也被稱為紅云金頂,諧音“鴻運金頂”,有鴻運當頭的的寓意。</b></p> <p class="ql-block"><b>新金頂上半部分,被“金刀峽”隔成兩座孤峰,南面峰頂建有釋迦殿,北面峰頂建有彌勒殿。兩殿始建于明朝,中間由天橋連接兩峰。</b></p> <p class="ql-block"><b>手扶的是額彌勒殿后的“說法石”。</b></p> <p class="ql-block"><b>彌勒殿前禮拜佛</b></p> <p class="ql-block"><b>下山的單向路</b></p> <p class="ql-block"><b>住宿余慶,晚上的貴州斗舞會煙花。</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謝謝你的瀏覽欣賞和關注!</b></p><p class="ql-block"><b> 2024年6月2日</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田县|
梓潼县|
鲁甸县|
望江县|
湛江市|
即墨市|
黄骅市|
万盛区|
桐城市|
宁陕县|
上虞市|
建水县|
鄂伦春自治旗|
金溪县|
靖州|
河间市|
梅河口市|
凤阳县|
宁国市|
定结县|
二连浩特市|
介休市|
临汾市|
义马市|
靖边县|
根河市|
上犹县|
盐亭县|
潮安县|
洛扎县|
绥阳县|
和田市|
乐亭县|
佳木斯市|
通山县|
丹巴县|
斗六市|
三河市|
固原市|
车险|
肇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