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溪古鎮地處江蘇昆山市西南,是一個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江南水鄉古鎮。<div>“一溪穿鎮而過,夾岸桃李紛披,晨霞夕輝,盡灑江面,滿溪躍金,燦若錦帶,故曰‘錦溪’”。此乃古書記載“錦溪”名之由來。<br></div><div>吳越春秋,當吳王闔閭命伍子胥建造蘇州城時,這里已成集鎮,初顯興盛。</div><div>錦溪,是文人將相的眷戀之所。</div><div>相傳,三國輔吳大將張昭、東晉大畫家顧愷之、唐朝文學家陸龜蒙等先后在此隱居;明代詩人高啟、文征明等亦在錦溪留下了眾多誦景思物的千古詩文;西漢名將馬援、南宋將領韓世忠都曾在此操練兵馬。<br></div> 六角亭<div>這里的水域叫“陳墓蕩”,因南宋孝宗三年(1165年)皇妃陳氏葬于蕩北而得名。錦溪曾經被稱為“陳墓”長達800年之久。<br><div><br></div></div> 眺望古蓮橋,這是古鎮的標志性建筑,整座橋獨立在五保湖中央,飛檐造型的亭子連結起長長的廊橋。<div>藍天白云,蓮荷翠綠,柳枝垂懸,長橋幽幽。</div> 古蓮橋 文昌閣<div>古蓮池畔。始建于明朝,為三層樓閣式建筑,磚木方形結構,飛檐翹角,高15.6米,總面積約200平方米。歷史上曾幾經修葺。1991年公布為昆山市第一批文保單位。</div><div>文昌閣又稱“片云閣”,原在通神道院內,歷來供奉“文曲星”。乾隆癸亥年(1743)因風災而廢,乾隆三十八年(1773)移建至蓮池院,并立“重建文昌閣記”碑嵌于內墻。</div><div>移建后的文昌閣,高15.6米,四面三層。閣前有石臺,上有石欄,東南堤埂種植楊柳,西有寶閣岑樓,并綴以琴堂、蓮舫、惜字會。內有兩幅唐代畫圣吳道子的人物畫像拓片。<br></div> “水鄉佛國”牌坊<br> 菱塘灣 碧波樓 蓮池禪院<br>蓮池禪院位于錦溪鎮南首五保湖畔,始建于南宋。<div>禪院歷經宋、元、明三代,至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擴建出新,殿堂、廊廡次第告成。有彌勒、三世、大悲、觀音等殿,添斗壇、方丈、三官堂、鶴來軒、藏經樓等處。</div><div>乾隆三十二年,殿宇為狂風所毀,客堂、山門片瓦無存。僧人及鄉里竭力募化,修葺了正殿、方丈殿,重建了客堂和山門。</div> 圓通寶殿 小橋流水人家<div>"鎮為澤國,四面環水","咫尺往來,皆須舟楫",這曾經是錦溪古鎮的實景描述。</div><div>水巷、河埠、拱橋、騎樓、廊坊、街市,二千余年的歷史文化蘊積所凸現的水鄉神韻,宛若一幅絕妙的江南畫卷。</div> 陳墓郵局<div>不知道這郵筒和郵差送不送微信?</div><div>(歷史上錦溪曾被更名“陳墓” 長達800年,1992年恢復原名錦溪。故老郵局叫陳墓郵局。)</div> 夢里水鄉歸心處,錦溪橋影最江南。<div>錦溪橋梁星羅棋布,橋之密度國內罕見,當地名謠素有“三十六座橋,七十二只窯”之說。<br></div> 節壽橋<div>明崇禎3年(公元1631年)里人捐資所建。清雍正年間里人孫德明為母氏六十大壽重新修整,橋名“節壽”,取以節德、長壽之意;乾隆54年陸九德重修。現橋上有雕刻精致的枕石和福壽浮雕。</div><div>(原橋位于南莊村南村口,2002年移建于古鎮)</div> 普慶橋<br>俗稱俞家橋,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乾隆年間重修。橋為花崗石質地,單孔拱橋,東西走向。橋長18.5米,寬2.8米,凈跨6米,矢高3.75米,保存完整。<div>2005年12月為昆山市第一批保護建筑。</div> <p class="ql-block">普慶橋南側柱聯:</p><p class="ql-block">“兩岸煙飛通海市,一溪浪涌接澄湖”</p><p class="ql-block">古人太有才,一座普通的便民橋都文采奕奕。</p> 眾安橋<div>俗稱牌樓橋,花崗石單孔平板橋。始建于明永樂七年,清道光再建為單孔石梁橋。<br></div> 巡檢司<div>是不是派出所的老前輩?</div> 枕河人家 這手工老白鐵鋪,實在是難得一見。 溥濟橋<div>俗稱陳家橋,始建于明代弘治二年(1489年),由陸溥、陸濟二人出資建造,明天啟年間(1621-1628年)重建。</div><div>溥濟橋它取自兩位造橋人的名“溥”、“濟”,恰與“一橋連通,萬民以濟”的意思相吻合。<br></div> 樂亭橋 <p class="ql-block">周公橋</p><p class="ql-block">俗稱西家橋、西街橋。始建于明萬歷中期。清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嘉慶十四年(1809年)重建。</p> <div>古蓮池和廊橋</div><div>古蓮廊橋,錦溪古鎮最具特色、獨一無二的的景觀。<br></div> 古蓮池 陳妃水冢<br>陳妃水冢在錦溪鎮南五保湖中。宋隆興元年(1163年),金兵入侵,孝宗攜眷南遷臨安,途中陳妃病歿,立水冢而葬。<div>1992年重修。1997年公布為昆山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div> 廊橋眺望陳墓 逛古鎮,少不了嘗嘗水鄉的特色蝦和魚,按大眾點評所引,來到“儂鄉園”。<div>醉河蝦,鮮美;</div><div>糟白魚,鮮嫩;</div><div>菜秧,透著江南的翠綠。</div> 醉河蝦 糟白魚 錦溪古鎮,東臨淀山湖,西依澄湖,南與上海青浦區的“金澤鎮”接壤,北與蘇州市吳中區的“甪直鎮”和昆山市的“張浦鎮”相毗鄰,是江蘇省的“南大門”。<br>現為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 ,先后獲得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全國環境優美鄉鎮 、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等榮譽。 <p class="ql-block">攝影/編輯:回頭望月</p><p class="ql-block">其他:網絡</p><p class="ql-block">2024.6.(圖片拍攝于2023.6.)</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林左旗|
陆川县|
东乌|
惠来县|
兴隆县|
彭水|
十堰市|
鄂伦春自治旗|
安宁市|
光山县|
石屏县|
杭锦旗|
华安县|
溆浦县|
宾川县|
柯坪县|
顺义区|
南京市|
舞阳县|
九寨沟县|
沁源县|
湖口县|
绵阳市|
习水县|
延庆县|
平利县|
临漳县|
淮安市|
建德市|
泉州市|
涡阳县|
德兴市|
东山县|
正蓝旗|
紫阳县|
通城县|
湘潭县|
夏津县|
新郑市|
洮南市|
广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