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陽高縣老促會制作</p> <p class="ql-block">陽高縣職業技術學校創建于1958年,原名王官屯農業中學(最初稱米丘林中學),2005年更名為陽高縣職業技術學校,校址一直在王官屯村西,占地174畝。2014年夏秋之季,搬遷到縣城南(現在的校址),占地40畝。2014年通過職教中心驗收,現為三星級中等職業學校,首批省級示范校建設單位。</p><p class="ql-block">開設計算機應用、機電技術應用、建筑施工技術、旅游服務與管理、財會、園林園藝、化學工藝、藝術類等八大類專業。</p><p class="ql-block">學校現有全日制教職員工135人,在校生1143人,共24個教學班。</p> <p class="ql-block">學校以“升學為基礎,就業為主干,生產為支撐”的辦學模式;以“升學與就業、教學與生產、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的辦學目標。堅持“德育優先、文化引領、特色發展”的辦學理念,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創建了以校園廣播站、文化廣場、報告廳“三塊陣地”為基礎、以“國情教育”“勵志朗誦”“德行會診”“德育講堂”“名人講堂”五位一體為核心、以主題鮮明的“主題月活動”為載體的特色德育模式。夯實德育基礎,鑄就文化符號,增強愛國情懷,升華工匠精神。</p> <p class="ql-block">智創工匠 競勝未來</p> <p class="ql-block">數控車床實訓</p> <p class="ql-block">網絡搭建與應用實訓</p> <p class="ql-block">會計基本技能實訓</p> <p class="ql-block">3D打印實訓</p> <p class="ql-block">學校每天進行的勵志朗誦活動,是德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活動模式是由校廣播站的主持人領讀,主要內容為優秀文章,經典詩文。朗讀后的集體宣誓(誓詞是: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為人民美好生活而努力學習、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請黨放心、強國有我)。多措并舉德育活動的舉行,不僅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也增強教師的使命感。</p> <p class="ql-block">辦學理念:德育優先,文化引領,特色發展。</p><p class="ql-block">辦學模式:升學為基礎,就業為主干,生產為支撐。</p><p class="ql-block">辦學目標:升學與就業相結合,教學與生產相結合,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p> <p class="ql-block">學校前身王官屯農業中學舊址</p> <p class="ql-block">舊址學校辦公室及校長辦公室</p> <p class="ql-block">在王官屯村西建起的教學樓</p> <p class="ql-block">建校66年來,先后培養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000多人,奔赴于全國各地建功立業,成為各行業高、精、尖人才,技術精英,專項產業帶頭人。留在家鄉創業的畢業生,在林、果、蔬菜種植、規模養殖方面做出很大貢獻。</p> <p class="ql-block">學校多功能報告廳</p> <p class="ql-block">學校開展的第二課堂:舞蹈樂園、健康養護、“do re mi”鋼琴、“旋風”乒乓球、“青竹尚藝”美術、數字書法、英語驛站、朗誦、會計技能。</p> <p class="ql-block">已故老校長趙晉國功不可沒</p><p class="ql-block">趙晉國(1941——2016),1974年調到王官屯農中任副校長,1989年任校長。從教30多年來一直兢兢業業,鉆研技藝,致力教學,把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實踐中煉就的過硬技術全身心教授學生、現場示范指導。1991年評定山西省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同年底被評定為“山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先進工作者”,他對陽高縣致富山、綠苑山、十二連山的植樹造林做出了巨大貢獻,被陽高縣委縣政度授予“陽高縣林業功臣”。</p><p class="ql-block">由著名作家王瑜中編寫的《苦行》記錄了趙晉國的不朽生平</p> <p class="ql-block">李培斌(1965——2015),1984年果樹專業畢業的李培斌,先后任友宰鎮、馬家皂鄉農業技術員,后成為龍泉鎮司法所所長,黨的十八大代表,全國模范司法所長,2015年10月因公殉職,被追認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p><p class="ql-block">30年來,李培斌獲得的證書裝滿了整整4個紙箱:陽高縣首屆道德模范、大同市首屆道德模范、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模范司法所長……這68項各種榮譽,承載著李培斌的默默奉獻,以及干部群眾、各級領導部門對他的認可和褒揚。</p> <p class="ql-block">李福祥,果樹專業畢業,現任東小村鎮農業技術員(高級農藝師)。1984年畢業后回到家鄉東小村鎮大咀窯村,從陜西華縣引進大接杏,在他的帶動下,從一村、一鎮到全縣的大面積發展,目前全縣大接杏種植面積達到20000畝,成為陽高一大支柱產業。2013年12月國家農業部授予大咀窯村“中國美麗田園”稱號。</p><p class="ql-block">景慶瑞、李廣、賈亮等7人成為高級農藝師,30多人取得了農藝師職稱。2016年大白登鎮農業技術員景慶瑞被評為第2屆“山西省新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p><p class="ql-block">安成德,龍泉鎮農業技術員(農藝師),曾在王官屯農中接受培訓,1983年被評為“山西省優秀科技工作者”,1984年共青團中央、農牧漁業部評為“全國學科學,用科學標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陽高縣職業技術學校自建校以來,在計算機應用、機電技術、建筑、旅游、財會、園林等八大類專業培養大量技術人才。在新的歷史時期,學校以新發展理念、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進行專業設置和教學,緊跟時代步伐,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適用型人才。</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凉山|
合作市|
宝应县|
临汾市|
黄浦区|
台江县|
安康市|
镇宁|
中宁县|
仙桃市|
瑞昌市|
鹤峰县|
万安县|
商丘市|
信阳市|
嵊州市|
集安市|
阳泉市|
区。|
余江县|
商丘市|
安西县|
乌兰浩特市|
闸北区|
阜新|
东港市|
东乌珠穆沁旗|
新安县|
宜春市|
惠水县|
顺昌县|
天祝|
岑巩县|
高尔夫|
昌宁县|
永定县|
四川省|
朝阳县|
璧山县|
赣榆县|
普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