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八十五歲的吳立民,一位源自浙江臺州、享譽中國的水墨畫宗師,他對大自然的熱愛,源自于內心深處的共鳴。每當他置身于山水之間,感受雨露的滋潤,眺望農舍與寺廟的靜謐,以及空曠的原野,他的心便如同湖面般平靜,創作的激情與靈感如泉水般源源不斷地涌現在水墨之間,最終流淌在那一張張承載著歷史與傳承的宣紙上。</p><p class="ql-block">正如吳老所言,大自然,乃是我們永恒的導師,它用無言的語言,教導我們如何以筆墨描繪世界的紛繁與美好。然而,正是這份對水墨畫創作的執著與熱愛,讓吳立民老師曾兩度在生死邊緣徘徊,飽受中風的折磨。但憑借頑強的意志,他成功戰勝了病魔,繼續在他的藝術道路上堅韌前行。</p><p class="ql-block">經歷過生死考驗的吳立民,對水墨畫的理解與創作已臻至新的藝術高峰。記者通過多年的采訪與交流,將吳立民對于中國水墨畫、中國藝術精神及中國藝術家的深沉思考,凝結成以下十句箴言,猶如重錘般砸向當今的中國藝術界,引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1、中國水墨畫之藝術精髓,根植于深邃的老莊哲學之中。莊子提出的“心齋”、“坐忘”與“喪我”,這些境界的探尋,正是對主客體界限的超越,對心靈絕對自由的不懈追求。藝術,在最高層次上,實乃一場無拘無束的精神之旅,一場心靈的自在游戲。而繪畫,正是這種精神游戲的絕佳詮釋。當我們揮毫潑墨,忘卻外物與自我之時,便是藝術家心靈最為歡暢、最為自由的瞬間。此刻,物我兩忘,心靈與畫面交融,共同譜寫出一曲曲動人心魄的藝術樂章。</p> <p class="ql-block">2、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欲將內心的精神世界幻化為藝術的自由嬉戲,需歷經生命的千錘百煉,感悟其深沉與博大;需磨礪筆墨之技,直至嫻熟自如,揮灑自如;需虛心向前輩大師學習,揣摩其藝術精髓,傳承其精神脈絡;更需對祖國的大好河山了然于胸,化景為情,以情入畫。正所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此般道理,便是藝術家們追求藝術自由的必由之路</p> <p class="ql-block">3、中國傳統水墨畫大師們,往往在高齡之后才綻放出絢爛的藝術光華,這背后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水墨畫,作為對人生與生命的整體體悟之藝術載體,需要經歷歲月的沉淀和磨礪,方能洞悉其中的深邃與博大。高齡之際,大師們的人生閱歷已如江河般豐富,對生命的感悟愈發深刻,水墨畫中的意境和情感也因此更加厚重而深沉。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師們內心的各種欲望逐漸消退,精神反而獲得了更為自由的飛翔空間。他們不再受塵世紛擾所困,能夠更專注于藝術創作,將內心的感悟與情感傾注于筆端,化作一幅幅水墨佳作。正是這種人生體悟與精神自由的完美結合,使得水墨畫家在高壽時始得大成就。他們的作品不僅是對藝術的追求,更是對生命的頌歌,是對人生真諦的深刻揭示。</p> <p class="ql-block">4、藝術,作為一種人類靈魂的向往,追尋著精神的自由之境。然而,在追求這一自由的征途上,西方現代藝術與中國傳統藝術卻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路徑。梵高,這位西方的繪畫巨匠,以近乎宗教般的虔誠將生命傾注于畫布之上,最終卻因藝術的瘋狂而走向了自我毀滅的深淵。而在遙遠的東方,中國的八大山人同樣將繪畫視作生命的全部,卻在這過程中找到了心靈的歸宿,實現了精神的寄托。這便是中國藝術精神的獨特魅力所在。藝術,其本質乃是對精神自由的執著追尋,中國畫亦不例外。然而,要實現這一自由之境,并非易事。藝術家們需不斷錘煉中國傳統技法的精湛,同時又要敢于挑戰權威、反叛傳統,喚醒個體生命中獨有的體驗與感悟。唯有如此,畫家們方能在藝術的天地里實現個體的精神自由,同時也推動中國畫這一古老的傳統藝術向現代藝術的華麗轉身。</p> <p class="ql-block">5、當下中國美術院校的教育模式令人堪憂,習古之風蔚然成風,卻忽略了引導學生追求個性與創新。在這種教育環境下,學生們的作品往往千人一面,缺乏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靈魂。用一千年前人的審美和技法去描繪當代社會,怎能生動鮮活地展現時代風貌?我們看到的作品,仿佛讓人置身于一個時空錯位的幻境之中。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美術院校的分科設置。花鳥、山水、人物等分類過于僵化,使得畫家們局限于自己的專業領域,難以跨界嘗試和創新。有的畫家擅長畫山水,卻對人物畫一無所知;有的專攻人物畫,卻無法駕馭山水畫的筆墨。這種“鷹王”、“牛王”、“猴王”的稱呼,不禁讓人質疑:難道他們的一生只能被一種題材所束縛,這樣的藝術家或畫家,又能稱之為真正的藝術家嗎?或許,他們更適合被稱為“鷹家”、“牛家”或“猴家”。美術院校的教育體系如同醫院般細致分科,眼科、內科、外科、整形科等一應俱全。然而,這種過度細分的教育模式,卻忽略了藝術創作的綜合性和跨界性。它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們的藝術視野和創造力,對中國的藝術教育構成了致命的打擊。</p> <p class="ql-block">6、法本無法,藝術之路,貴在破法立新。法,本為前人辛勤積累之精華,但若被其束縛,拘泥于每一筆、每一劃的出處,則藝術生命將枯萎而亡。真正的藝術家,應敢于走自己的路,繪自己的畫,讓每一幅作品都流淌著獨特的靈魂。若學習他人只為形似,那么畫壇必將陷入單調乏味的境地。在日常的點滴中,我們應時刻保持對新鮮事物的敏銳感知。無論是描繪風景還是刻畫人物,當新的意境、新的意韻、新的表現手法涌上心頭,我們應順應心靈的呼喚,用畫筆捕捉那稍縱即逝的靈感,創作出真正屬于自己的新作品。風格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是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隨著藝術家對生活的新感受、新思考,以及對各種畫風的廣泛汲取與融合,自然而然地孕育而生的。</p> <p class="ql-block">7、在繪畫的世界里,畫眼的位置并非固定于畫面中心,這種微妙的偏移讓畫面擺脫了單調平板,煥發出活潑生動的魅力。敢于創造險峻的構圖,又敢于巧妙地化解之,這正是繪畫藝術的魅力所在。而畫面中的留白,更是考驗畫家功力的關鍵所在。所謂“計白當黑”,即便是在空無一筆的白紙之上,也能引發觀者無盡的遐想與思索。畫面切忌瑣碎,必須保持一種渾然一體的整體感。在繪畫過程中,我們應時刻把握整體構圖,不被局部細節所拘泥,這樣才能創作出既生動又大氣的作品。畫畫時,保持平和的心態至關重要。用筆宜松不宜緊,輕松自如的筆觸才能讓畫面呼吸自由,流露出靈氣。</p> <p class="ql-block">8、書法猶如人心之鏡,畫作亦是靈魂之窗。畫者需胸懷寬廣,待人以誠,超脫于名利紛擾之外,心懷謙卑如谷。唯有如此心境澄澈,方能摒棄一切世俗雜念,全神貫注于繪畫之道。心態若是不佳,便難以創作出真正觸動人心的佳作。</p> <p class="ql-block">9、經典的偉大之作,往往以最簡潔、最樸素的形態呈現,卻能深深觸動人心。在繪畫六法中,“氣韻生動”高居首位,這其中的道理深邃而耐人尋味。一幅畫,即便擁有再高超的筆墨技巧,如若畫面布局顯得呆板無趣,缺乏靈動之氣,那么這幅畫仍舊無法稱之為成功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10、行走在祖國的大好河山之間,是畫家開闊胸襟、拓寬視野的必經之路。正如古人所言:“行萬里路”、“搜盡奇峰打草稿”,這是畫家汲取靈感、提升技藝的必由之路。畫家的旅游之旅,與常人游歷名勝古跡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他們不僅僅是去欣賞山河的壯美,更是在尋找那些潛藏在自然之中的新意境、新造物。</p> <p class="ql-block">每一次的行走,都是一次心靈的覺醒與創作的預演。畫家們會用獨特的視角,去觀察、去感受,去思考以何種表現手段來詮釋眼前的美景。這樣的旅行,對畫家而言,不僅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更是為今后的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他們將所見所聞、所感所悟,融入筆端,創作出一幅幅充滿新意和生命力的畫作。(記者 黃堅)</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斗六市|
札达县|
揭阳市|
晴隆县|
太和县|
海晏县|
迁安市|
海盐县|
宜城市|
资源县|
贵阳市|
澄江县|
甘洛县|
高碑店市|
睢宁县|
漯河市|
宁远县|
桑植县|
华蓥市|
金堂县|
达孜县|
子长县|
武威市|
金沙县|
永川市|
枝江市|
吉安市|
巴彦淖尔市|
沿河|
临潭县|
金昌市|
合江县|
新绛县|
沧州市|
社会|
广丰县|
西宁市|
砚山县|
汉川市|
灵台县|
兰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