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50年前的1974年,蘭化300多名青年學子響應毛主席“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貪下中農的再教育”的號召,從省城蘭州來到偏遠落后的隴南康縣山區插隊落戶,按受鍛煉。從1974—1976的近三年時間里,我們和當地的農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度過了一段艱苦而又難忘的青春歲月,那些苦澀而又溫暖的青春記憶,那遙遠的小山村,那山那水,那些人那些事,多年來無不讓我們刻苦銘心,時時回憶起,成為我們永遠的情感家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50年了回憶知青往事,知青話題是我們這代人心中都是沉甸甸的,我們是同學,更是知青戰友,那是一個激情燃燒的歲月,一個熱血沸騰的記憶,酸甜苦辣耐人尋味……三年多的農村生活有多少苦和累,都隨著時間的流失淡忘,只有那〈三套車〉的歌聲,那摔跤滾一身泥巴的笑聲我們都永遠是心中烙印,難以忘懷!我的同學知青戰友我們一起走過的那些艱難困苦的歲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切似乎己遙遠,但又實實在在恍如昨天,不管是遙遠的過去,還是清晰的現在,終將是我們知青一生中難忘的日子,在康縣插隊日子早己深深地烙在我們心靈深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往事隨風如煙,蹉跎歲月難忘“知青”,一個響亮的名字,滲透了汗水與淚水,錚亮了理想與現實的磨礪,融化在青春的血液里,銘刻在逝去的青春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段芳華,那段歷史,沒有遺忘,也不會被遺忘。歲月的風霜己爬滿了無數臉龐,芳華己逝,記憶永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山下鄉的我們,與當地農民一起同甘共苦,戰天斗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歇,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秋種春獲,春種秋收,冬季平田整地,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知青們融入在建沒農村的滾滾潮流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康縣,云臺,浦壩,知青在勞動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那遙遠的村莊”就是康縣知青蘇志勇寫的書,真實反映了那時候的我們就是18歲的孩子,小小年紀離開父母,離開家,青年們朝著祖國指點方向,到農村去,去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接受貪下中農再教育。“知青”是偉大的一代人,他們將青春和熱血獻給廣闊而貪瘠的土地,稚嫩的雙手和澎湃的激情,為新中國的繁榮昌盛添磚加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知青上山下鄉勞動鍛煉,種莊稼是我們日常生活的最主要,最重要的內容,那個時候夏天的麥子是收獲季節,清晨五,六點鐘我們隨便吃點干糧就下田收割麥子,一天下來臉曬紅了,雙手被麥尖割的一道道小口,又癢又痛,還要將收割的麥子背運回去,進入搶收后期,爭分奪秒,晚上還要繼續收割麥子,等回來后腰酸背痛,一頭躺在床上的時候己經累的睡著了……!</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丰县|
长岛县|
平遥县|
井陉县|
黄龙县|
香格里拉县|
新野县|
阜新市|
泽普县|
石家庄市|
甘孜县|
双辽市|
永州市|
白河县|
新竹县|
常熟市|
兴山县|
镇巴县|
盐池县|
清水河县|
封丘县|
金川县|
西青区|
沈阳市|
久治县|
和林格尔县|
临武县|
浏阳市|
衡阳县|
剑阁县|
洛隆县|
耿马|
贡山|
麻阳|
板桥市|
南木林县|
裕民县|
南投县|
九寨沟县|
綦江县|
南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