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走完219后感覺心理進入到了一個迷茫期,沒有一個地方能入“法眼”都失去了欣賞的興趣。當然這是一種“病”,一種心理和視覺滿足后的暫時自閉癥,有病就得治,最好的辦法就是重新回歸自然世界中,重新開啟對自然的認知模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去年秋末冬初到了我國南北地理和氣候分水嶺的秦嶺,依次從東到西三進三出,在領略這座名山的氣勢過程中定下了走云貴高原的計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車馬未動計劃先行,上學課本中知道云貴高原是我國四大高原之一,原以為就像去過的其它三個高原那樣只要馳騁一番就能感受到各自高原的特色,進入云貴高原后知道那種認知太膚淺了。云貴高原是我國四大高原中地質結構和氣象特點最復雜的地方,不是簡單幾句話就能說明了的,專業人士和書籍是把云南高原和貴州高原分別研究命名的,這樣一來一次走完云貴高原有點不現實,那就先掃蕩貴州高原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這次我們是在洞庭湖西側澧縣和石門之間切入到貴州高原的,云貴高原也是我國地形的第二階梯,從平原到高原地形突然抬升幾乎沒有過度,所以用“切入”比較符合行進情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湘西地區大多屬于武陵山脈,平均海拔在五百米左右,在地理劃分上湖南湘西是屬于貴州高原的一部分(長江三峽地區也同屬于貴州高原), 到了湘西也意味著貴州高原之行的開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i style="font-size:15px;">八面山是貴州高原最東部,位于湖南龍山縣,這是一個海拔1500多米的高山平臺,每年有三分之二時間都會出現云霧,是華中地區一處最佳的云海觀賞地。</i></p> <p class="ql-block"> 進入貴州馬上就感受到地無三尺平的地貌特點,隨便站在一個點向周圍望去,一定會有不下幾十座山頭,崇山峻嶺樹木茂盛,很難見到大點的村莊,住戶的房屋如同星星那樣分散在山谷之中,房前屋后即使桌面大的地方都會種上幾棵包谷或土豆,以前以為北方天干雨少土地貧瘠,沒想到貴州高原的土地更稀少和貧瘠。喀斯特地貌大部分都是怪石嶙峋,大地如同剝去肌肉裸露的骨頭,缺水少土(喀斯特地貌很難存住雨水),這樣的環境下人類繁衍生存難的確不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好在貴州省將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發展,貴州高原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許多奇特的峽谷,溶洞,地下河和天生橋讓人嘖嘖稱奇;世代生活在這里眾多少數民族有著濃濃的民俗風情,遍布各地不同風格的古村寨,歷史遺跡和民俗風情也正是內地人渴望看到的;再就是貴州高原在億萬年的桑海巨變中保留下來了豐富的生物化石和礦產資源也吸引者有關學者和愛好者的興趣,多彩貴州名副其實。</p> <p class="ql-block"> 貴州旅游設施建設的很好,地無三尺平的地貌使得省內道路有著路窄彎多坡陡的特點,但公路的路面都很好,大部分是黑色瀝青路面或混泥土路面,即使鄉村級道路都很平整;再就是貴州的停車場非常優秀,免費的很多,即使收費也非常便宜。</p> <p class="ql-block"> 特殊的高原地理環境加上特殊的氣象特點,使得貴州的氣候溫潤多雨,夏無酷暑,妥妥的避暑勝地。</p><p class="ql-block"> 這次貴州高原行一改原來出行前要做詳細攻略的習慣,只定大致方向,就是遵循人類逐水而居的特點,盡量沿著貴州省內幾條水系走(這條路也恰好是唐宋時代文豪王昌齡和黃庭堅被流放入黔的道路)。那些天下人盡知的著名景點要看,更要看那些深在閨中的“小眾景點”,具體目標隨心所欲走哪算哪,一切全看心情。</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焦作市|
洛南县|
金华市|
合江县|
岱山县|
太谷县|
定西市|
兰溪市|
确山县|
迁安市|
正镶白旗|
湖北省|
衡南县|
芒康县|
班玛县|
白沙|
卢龙县|
曲麻莱县|
泾源县|
拜泉县|
阿尔山市|
佛学|
化隆|
积石山|
南华县|
通海县|
西林县|
蓬安县|
西华县|
黄骅市|
温宿县|
德昌县|
甘洛县|
九龙县|
石首市|
赤城县|
南川市|
星子县|
镇赉县|
芒康县|
临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