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7日,在新西蘭基督城舉行的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表決通過由云南石林、重慶武隆、貴州荔波聯合申報的“中國南方喀斯特”項目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也就是說三地合并為一項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項目成功,掛上了一塊金字招牌。 當時,我這個沒到過重慶武隆與貴州荔波景區的家鄉寶,心里有些腹議,公然有其他地方的奇石怪峰石景來與昆明石林景區相媲美?云南昆明石林的景觀自我年輕時帶著雖在舊社會就開商車之人,也是一輩子沒去過的父親與母親玩過后,就深深被其折服。父親也由此感嘆,讓還在車隊工作的我驕傲了許多年月。父親對母親說,可能是故意說給我聽,他道:三十年前子看父,三十年后父看子。 2023年3月15日在重慶涪陵探過秘境白濤鎮的816地下核工業基地后,我便直接驅車66公里沿烏江邊走“廈成”線,即國道319到武隆天生三橋景區游客服務中心。 那天中午,出816工程后在公路邊寬處弄過午飯吃,并小睡一會再行,要到土坎烏江大橋的武隆羊角街道,又被街邊一家挨一家的武隆羊角豆干與羊肉餐館招牌幌子吸引,感覺肚子有些餓,便停車買了點豆干,吃了碗羊肉面才再行。 羊角街道三岔路口過土坎烏江大橋也能到武隆景區,是事后才知。不僅如此,武隆景區分幾處,我也是當夜在游客中心停車場過夜后,第二天到游客中心購票時才知。在我的印象中,武隆天坑景區就是張藝謀大導演拍電影外景,俯看到的“天福官驛”,其他,包括電影名字都一概不知。 我雖然門票免,但擺渡車與觀光電梯得選擇購票。售票員問:“想去哪邊?”我懵圈了又再問,才知武隆景區分“天坑地縫”、“天生三橋”與“仙女山”不同方向。我哪說得清,只曉得張藝謀大導演拍電影的地方。售票員理解了,就幫定下“天生三橋”景區,還告訴,今天只能轉這里,想到其它線路得改日,因時間不夠。 還算得,老人家唯一想得起的,售票員推薦的線路包括了我認知的幾個要素。如下到天坑底的直行電梯,三座天生橋,一座仿唐古院落。天生三橋景區位于武隆縣東南20公里,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觀,具有“雄、奇、險、秀、幽、絕”等特點。 天生三橋風景區以三座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天生石橋最具吸引力,石橋由天龍橋、青龍橋、黑龍橋組成,氣勢磅礴、恢宏,是亞洲最大的天生橋群。景區林森木秀,飛泉流瀑,包容了山、水、霧、泉、峽、峰、溪、瀑,使人流連忘返。2007年6月27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1界世界遺產大會上,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1年7月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這重慶武隆、云南石林和貴州荔波景區同樣般“毛病”,只說自己申報成功,不附帶聲明三處捆綁申報的,這格局也太小了些。卻說我最怕的攀上爬下走很長石階的艱難困苦場景沒出現,記得電瓶車送到《變形金鋼4》外景地的那座大型機器人模型前,下行不遠,就是觀光電梯上口,出電梯下站沿著曲折的石階走不遠,便看到三橋之一 “天龍橋”底的“天福官驛”。 我下山途中順便休息,在不同的高度不停的拍“天福官驛”與“天龍洞”。天龍橋頂天立地,橋高200米,跨度300米,因位居三橋第一,猶如飛龍在天,故而得名“天龍”。 在天龍橋的坑底有一座青瓦灰墻的古色古香四合院,在上面,已見院落里外搭滿腳手架,也不見游客出入。等到達院落大門前,真如此。不僅有腳手架,四圍還被施工圍欄嚴密遮攔著。只好在外看看封閉施工公告,還有簡介就離開。 簡介曰:該驛站始建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地處“鉆天鋪”和“白果鋪”之間,是古代涪州和黔州官方信息傳遞的重要驛館,后毀于兵燹。復建于2005年。因該驛站古樸神秘,環境幽絕,被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遴選為唯一的外景拍攝地而揚名天下,是天生三橋景區重要景點之一。 說老實話,哪怕“天福官驛”確實唐代有過,近代世人所看到的也必是新建構筑之物,這毫無爭議。就如此,據說,多年前游客所見天福官驛早已雜草叢生,人跡罕見,全靠張大導演看中這里取景,并投資300萬重修這座古建筑,才有了今天的旅游景點標志性所謂“唐代”建筑。 我也是看過簡介牌才想起,張藝謀的電影叫《滿城盡帶黃金甲》。真老了!我認為哪怕是新建,并客觀抬高了武隆的知名度,大多數人都是沖這座位于峽谷底,天生橋里的“天福官驛”來,例如本老倌。 <p class="ql-block"> 天龍橋北橋孔下方的石壁上,凸出部分的外觀酷似一頭大象。說像,很是勉強的“圣象迎賓”景觀石,讓我這看過真象無數,看過昆明石林里的那尊立體的,如同人工雕琢的“象踞石臺”的石象,簡直沒法比。說昆明石林的那些奇石怪峰的像形石為人工雕琢,是我在貴州雙乳峰景區被設制的單向環形觀景路線,變相強迫游他們所謂“石林”時,電瓶車司機的說法。</p> 出天龍橋或天龍天坑為青龍橋。其橋位居第二,是三橋之中垂直落差最大的一座。橋高350米,跨度400米。橋身青翠,藤蔓纏繞。待到日落西山,余暉盡灑,青龍橋下涼風習習,橋身也因日光的關系而變成了暗綠色,遠觀正似一條青龍欲飛沖天。 再出青龍橋便是神鷹天坑。青龍橋和四周的石崖構成一個“口”字型天坑。該天坑高空懸崖邊一山巖酷似一展翅欲飛的老鷹俯視坑底,故名“神鷹天坑”。其最大口部直徑300m,口部面積5萬多平方米,最深285米,總容積973立方米,屬塌陷型天坑。 黑龍橋位居最后,橋色深暗,正如一條黑龍橫臥于此。同時,黑龍橋還有“一線泉”,我細心找過,卻無法確定哪個為“一線泉”,哪處是“三迭泉”與“珍珠泉”。可能是水流干涸吧,屬斷流狀態,只一線泉有水流墜下,真是涓流細出,這得眼神好認準方向才望得到。我是用長焦鏡頭拉近放大才曉得其在位置。 出黑龍橋根據路邊附有圖片的簡介牌回望石壁上方,可見有一處形象景觀,其眼窩深邃,面部輪廓明顯,猶如美國經典電影《金剛》里的大猩猩。景區洋為中用,將這洋猩猩拉來當作黑龍橋的保護神! 前行數步,就是幾乎斷流的“巖溶泉”,反是再行一段距離的“龍泉洞”里有兩股清澈,一粗幾細的水流從洞口左右掛下。慶幸了,得這些細水薄泉,才讓死氣沉沉的三橋有了靈動與美感。 最終,我走到餐飲紀念品服務區的“大唐郵驛”處,找到擺渡車,車行許久方回到游客服務中心。這個游客服務中心似乎又稱為“仙女山游客服務中心”。反正我是稀里糊涂來,渾渾噩噩走。 開篇,我曾說對重慶武隆、貴州荔波與昆明石林捆綁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有些腹議,行走一圈下來,說個公道話,包括后來補去的貴州荔波景區,雖都是喀斯特地貌景區,但誰也無法替代誰,雖然從個人的喜好角度說,無限風光處,景致各不同,肯定會有差異。就因有這些同與不同,才會有了大家一起共同申報的過程與結果。 重慶武隆、貴州荔波景區與昆明石林的相同處,都屬于喀斯特地貌,都屬于碳酸鹽類巖石。不同處,重慶武隆屬巖溶地面不斷凹陷,形成漏斗狀的圓形洼地或豎井狀天坑。天坑或豎井深達幾十米到幾百米,主要是“往下生”的喀斯特地貌。貴州荔波屬貴州高原和廣西盆地過渡地帶錐狀喀斯特峰叢和峰林的典型代表。云南石林屬亞熱帶高原地區的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往上長”,且發育比較好,獨立擬人狀,像物狀惟妙惟肖形態的高大石芽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南县|
大埔区|
溆浦县|
普兰店市|
泽州县|
台山市|
苏尼特左旗|
涪陵区|
天峨县|
板桥市|
抚州市|
镇远县|
宝坻区|
会昌县|
香港
|
宝鸡市|
仁化县|
托里县|
辽阳县|
资兴市|
巧家县|
海安县|
仁化县|
衡南县|
大埔县|
曲沃县|
大丰市|
枝江市|
邵阳市|
杨浦区|
富阳市|
博兴县|
冷水江市|
大姚县|
呼图壁县|
长乐市|
怀远县|
肇东市|
锡林郭勒盟|
洛隆县|
佛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