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毛澤東《七律·長征》<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div><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岷山多峭壁,寒色聚南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霽煙光暖,晴開瑞氣濃。</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千村銀境界,一朵白芙蓉。</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寄語攜樽酒,呼朋策短筇。</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明?許建勛</div> <p class="ql-block"> 岷山山脈位于四川省北部和甘肅省南部邊界,屬橫斷山脈。大致呈西北東南走向,長約700余千米,平均海拔4000——4200米,主峰雪寶頂海拔5588米。岷山中南段在四川境內,是主體,北段在甘肅境內。白龍江(嘉陵江上游)從西北向東南將岷山山脈分割成南北兩列平行的山嶺,也成為四川和甘肅的分區。岷山山體大多屬石壁陡峭,山頂尖銳,為冰川創蝕而成的角峰。岷山西面高原冰川消融形成多條河流,帶著大量的沉積物,從高到底不停的沖刷,造就了成都平原。岷山有眾多傳說和故事,其中以三國魏將鄧艾開辟陰平古道攻入蜀地和紅軍長征攻破臘子口的故事流傳最廣。毛澤東《七律·長征》中的詩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使岷山變得更為出名。</p><p class="ql-block"> 岷山是長江水系的岷江、涪江、白水河與黃河水系的黑水河的分水嶺。峰巒重疊,河谷深切。山地長有川西云杉、岷江冷杉、油松、櫟類等。3,800公尺以上為高山灌叢草甸。岷山、迭山、摩天嶺為大熊貓集中分布區,以摩天嶺分布密度最大。岷山西北接西傾山,南與邛崍山相連。包括甘肅南部的迭山,甘肅、四川邊境的摩天嶺。主峰雪寶頂海拔5,588公尺。是長江水系的岷江、涪江、白水河與黃河水系的黑河的分水嶺。峰巒重疊,河谷深切。山地長有川西云杉、岷江冷杉、油松、櫟類等。3,800公尺以上為高山灌叢草甸。岷山、迭山、摩天嶺為大熊貓集中分布區,以摩天嶺分布密度最大。岷山北起甘肅東南岷縣南部,南止四川盆地西部峨眉山,南北逶迤700多公里,有“千里岷山”之說。甘肅境內為岷山北,由花爾蓋山、光蓋山、迭山、古麻山等組成。四川境內為岷山主體部分,有摩天嶺、雪寶頂、九頂山、青城山。</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岷山風景圖</font></h3> 在臨潭南百里許,卓尼與迭部交接處,迭山橫空出世,亙立天際,千峰嵯峨,萬仞壁立,終年積雪皚皚。山頂有雙峰峙立,宛如天門石闕。從臨潭登高南望,雪嶺排空,與白云混一,常常唯辨彼此,極為崢嶸。迭山,蓋因表述山川重疊之意,位于甘南迭部縣與卓尼縣交接處,為迭山、光蓋山、華爾干山等諸山峰的總稱,主峰錯美海拔4920米。是昆侖山中支巴顏喀拉山余脈東段的一個分支,也是長江與黃河兩大水系的一段分水嶺。<br> 迭山橫雪,最早記載于清光緒《洮州廳志》。迭山,東西綿延一倍余公里,南北約有三十多公里的一個無人區域,其大部山體海拔3500米以上裸巖,長年積雪。每逢冬季,更是大雪橫飛,漫山遍野一片白茫茫,所稱“迭山橫雪”,便是對此壯麗景色的寫照,也是《洮州廳志》所錄洮州八大景色之一。<br> 措美峰位于迭部縣卡壩鄉北部,距縣城63公里,東與舟曲相連,北與卓尼為鄰。措美峰主峰海拔4920米,橫亙南北180平方公里,是甘南州第一高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岷山風景圖</font></h3> 太子山,又稱太峙山,位于和政、臨夏縣境內,離和政縣20余公里,臨夏市30余公里。屬昆侖山-巴顏喀拉山東北邊緣余脈西傾山北支,是臨夏縣南部、大夏河以東高大山嶺的統稱。由母太子山和公太子山組成,母太子山在東,海拔4368米,公太子山在西,海拔4183米,兩山之間盤坡啞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是臨夏與夏河縣的分界,是連接中原文化和雪域文化的紐帶,是歷代兵家設防要塞。太子山風景兩大特點:一是山麓翠綠,二是山峰晶瑩。相傳秦始皇長子扶蘇,曾帶兵征戰于此,太子山由此得名。<div> 據有關資料推測,太子山的形成要追溯到一億五千年以前的白堊紀時代,那時地球發生劇烈的地殼運動,歐亞板塊與印度板塊相互撞擊擠壓形成了青藏高原,形成了昆侖山系。太子山山形奇特,山勢高峻陡峭,奇峰林立,怪石嶙峋,顯露的峰壁似白骨一般,又名“露骨山”。這里山勢壯觀巍峨,云遮霧罩,是連接中原文化和雪域文化的紐帶,是歷代兵家設防要塞之地。<br></div><div> 關于太子山名稱的來歷有兩種說法。其一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立長子扶蘇為太子。為抵御匈奴入侵和騷擾,命太子扶蘇帶精兵十萬人,分兵鎮守從甘肅臨潭冶力關至積石山關綿延幾百里一線。大本營就設在和政縣新營鄉炭市集。次年,秦始皇病死巡行途中,胡亥為達到篡權之目的,與太監趙高合謀,密不發喪,運靈柩回都城咸陽。借父皇口諭,派使節持詔書,急招扶蘇回宮商討國家大事,并賜御酒一壇,在酒中放下毒藥,扶蘇接罷圣旨便帶十幾名親信將士乘馬上路,臨行前喝了壇中皇封的御賜酒,行到廣河縣所在地,由于毒酒藥性發作,便一一從馬上跌落下來,七竅流血即時斃命。后為紀念扶蘇太子的不幸去世,在此地修建了一座太子寺,故廣河縣城舊地名為“太子寺”,扶蘇鎮守的這一帶山脈便統稱為太子山。<br></div><div> 太子山,藏語稱“阿尼念卿”,又稱大峙山,位于臨夏回族自治州與甘南藏族自治州之間, 東南起洮河下游地區, 西南與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 夏河、 合作、 卓尼四縣(市)毗鄰, 東北和臨夏州康樂、 和政、 臨夏三縣相接。 地理位置介于東經102°43'-103°42', 北緯35°02'-35°36'之間。 東西長約100km, 南北寬約10km。 太子山海拔在2200~4636m之間, 由一系列山峰和溝谷組成, 其中海拔超過4000m以上的山峰有: 巴楞山(4080m)、 公太子山( 4162m )、 母 太 子 山( 4368m )、 豬 嘴 山( 4334m )、 威當山( 4062m)、圍子山(3719m)。<br> 太子山脈古稱太峙山、露骨山,系秦嶺北條大山西延部分西段,是州境南部東西走向天然屏障界山。西端有海拔4000米以上山峰3座,公太子山(4162米)、母太子山(4332米)、乃旺崗(4304米),主要山峰共25座,海拔均在3000米左右??傞L74公里,總面積520平方公里。北延支脈有蔥花嶺、建齒山、麥古山、橫山子、南陽山等。山陰有寬10公里,海拔2600米以上的過渡帶,遍布次生林及多種中草藥資源。山體高大,陰山面寬,對州境南部氣候影響巨大。地處陰山的臨夏縣鐵寨鄉新發村測得年雨量達1030毫米,為全省最大降水點。<br> 太子山脈古稱露骨山或太峙山,為和政縣與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夏河縣分界山脈,東起與康樂交界的保兒子山,西止與臨夏縣接連的太子山,主要山峰25座?;鄙阶由矫}為和政與廣河、康樂縣分界山脈。南起吊灘鄉拜殿山,北止達浪鄉堡子山。主要山峰8座。<br> 太子山依其西北——東南向延伸,自西北到東南有大小數峰:登波山,海拔3 368米,位于夏河縣曲奧鄉境內;公太子山,高4 162米,母太子山(藏語稱阿乃瑪瑪),高4 332米,豬嘴山,高4 304米,修季克卡,高3 756米,以上諸山均在夏河縣上卡加鄉境內;阿尼威當山,高4 062米,扎格爾雜,高3 908米,召見卡,高4 027米,早勝日吾欽,高3 641米,圍子山,高3 791米,以上諸山峰均在卓尼縣康多鄉境內。<br></div><div> 太子山:西愈土門關,沿卡加道、佐蓋多瑪進入卓尼縣和臨潭縣,綿亙數百里,是夏河縣與臨夏州的天然分界線。主峰為卡加道鄉境內的母太子山(阿乃瑪瑪),海拔4332米,為夏河境內第二高峰,北可望河州城,南抵合作鎮,西與甘加達里加山對峙,東與卓尼白石山相連。屬同一山脈的還有公太子山(海拔4162米)、豬咀山(海拔4304米)、阿尼威當山(海拔4062米)<br>等,均呈西北——東南走向。太子山景色壯觀,山勢巍峨,群峰突起,頂顛入云,白雪皚皚,正如清人王宏詩曰:“寒雪經年積翠微,群峰高并白云齊,天連西北昆侖遠,勢接東南秦華低。”太子山資源豐富,南北山麓,遍布叢林,雪線附近為針葉林帶,以下漸次為針、闊葉混雜林帶,夏日一片蔥蘢,秋季紅葉滿山,與山顛白云、白雪相映生輝。山野間棲息著金錢豹、梅花鹿、崖166 第二編 自然地理羊、山狳、香獐、野豬、狼、狐、雪雞、馬雞、柳雞等珍貴動物,并產雪蓮花等名貴藥材。礦藏有金、銅、錫等,整個山體為取用不竭的石灰石原料,北麓小關一帶有大理石礦。<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塘县|
德州市|
印江|
双柏县|
晴隆县|
工布江达县|
随州市|
花莲县|
佛教|
赞皇县|
疏勒县|
武冈市|
分宜县|
天津市|
罗江县|
林甸县|
永善县|
临海市|
赤水市|
阿荣旗|
罗江县|
屏东县|
浏阳市|
金昌市|
崇明县|
衡东县|
马边|
城市|
阿瓦提县|
沽源县|
连山|
九龙县|
汤阴县|
石狮市|
甘南县|
天祝|
万盛区|
陈巴尔虎旗|
和龙市|
昌乐县|
呼和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