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漁郎詩歌手記(伏尼契手稿)之一

漁郎

<p class="ql-block">漁郎詩歌手記(伏尼契手稿)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定量定性到定向</p><p class="ql-block">漁郎(遼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的語感必須受控,而有的語言總感到哪里不對,其實問題出在了不受控問題上了。比如說為某個意象不知不覺中進行了定量定性,它必然要對未來的定向產生影響。</p><p class="ql-block">這是一種因果關系,前期定量定性的因,必然對后期定向的果產生影響。</p><p class="ql-block">從定量角度說,它決定了最后可能出現的閾值。而假如你在后來的言說中超出了,在邏輯上就進入到不可能的結果。</p><p class="ql-block">比如說一粒沙,讓五百噸水泥獲得強度,已經超越了人們普遍的認知。</p><p class="ql-block">從定性角度說,它決定了后來的可能性。超出部分都是不符合邏輯的。</p><p class="ql-block">比如說讓一粒沙富含橄欖油,已經不是地球人的經驗能夠證實的了。</p><p class="ql-block">一首詩,既然先行給出了定量定性,那么它已經進行了定向安排。甚至說既然作者你敢這樣寫,后期就不由得作者做主了。你必須按著這個定向去寫,而不能違背已經確立好的“客觀規律”擅自行動。</p><p class="ql-block">假如你偏不聽邪,隨心所欲不受控制地寫,只能把語感寫個稀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說放下</p><p class="ql-block">漁郎(遼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家的放下,主要說執念要放下。在詩歌寫作上也有執念須放下。</p><p class="ql-block">影響詩歌寫作的執念:</p><p class="ql-block">第一,至高意識。寫什么都拔高升華,幾乎都站到道德制高點上,極少關心個體命運。即使寫到了,也是從宏觀高度進行俯視。道理上沒有問題,但很難從個體角度體會個體命運,讀來有種冷冰冰的感覺。</p><p class="ql-block">至高意識具有一定的歷史成因,是特殊文化環境和趨利性本能相互作用使然。輕者罩上一層薄冰,重者焊上一層鐵殼。</p><p class="ql-block">第二,護法意識。某些小眾在發展過程中,會形成文化的心理的志趣的相互認同感,進而也有了核心價值觀。由于這類價值觀也存在易受攻擊的命門,很自然的就會產生護法意識。</p><p class="ql-block">護法具有雙重性,即保護自身核心價值觀的完整,也掩蓋著不足和缺陷。</p><p class="ql-block">第三,強迫意識。強迫性行為,都是與思維過激有一定關聯。具體表現五花八門,有的是強迫自己每天必須寫出幾首幾行或多少字;有的是固化寫作模式,必須寫某種題材、某種格式。于是憋詩的苦行僧式的勞役,隨手即來的油滑寫作,千篇一律的枯燥風格就見怪不怪了。</p><p class="ql-block">第四,功利意識。凡拿來在現實中邀功請賞的寫作都具有功利意識。比如炫技、炫富、炫才、自證身份等,無非就是讓別人對你仰視,從而確定階級等級。</p><p class="ql-block">提這四種執念,主要是與詩沒有關系,甚至會影響創作。詩,重在情感,而混雜了非詩的成分,必造成寫作動機的不純。</p><p class="ql-block">情感交流須平等,不平等是一廂情愿的灌輸。詩歌交流也是如此,唯有放下身段,消除等級,去掉執念,才能進入新境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說主題</p><p class="ql-block">文/漁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叫中心思想的,有叫主要內容的,要我說就是你想說點啥。</p><p class="ql-block">一說主題,有的人就開始正能量了,站位高了目光遠了胸懷大了境界升了,似乎唯有這樣才是主題。其實作為普通百姓,更多的是關心身邊的生活,想說點啥話題是很多的,生旦凈末丑,柴米油鹽醬醋茶以及生老病死沒有什么不可以作為主題的。</p><p class="ql-block">而正是這些接地氣的有煙火味兒的主題,才更容易被廣大讀者所接受。然而作為詩歌作品來說,重點還是在情感問題上。并不是什么話題或者你隨便說什么都能夠作為詩歌的主題。</p><p class="ql-block">那么情感問題也并不僅僅是愛恨情仇,有些具有意趣的東西也可以納入進來。綜合來看,詩歌主題具有如下特點。</p><p class="ql-block">第一,對人的心理具有長久性作用的話題。</p><p class="ql-block">第二,對人的認知具有開啟性作用的話題。</p><p class="ql-block">第三,對人的改變具有促進性作用的話題。</p><p class="ql-block">這里我要略微說一下情緒。情緒屬于認知經驗,具有短暫性,時效性。一個輕微的刺激信號,都有可能產生情緒上的變化,而且情緒與生理活動密切相關。由于他具有這樣的特點,因此它只能作為情感的來源基礎之一。假如我們把情緒作為主題,那么就很有可能使得作品失于淺薄。不過它不影響我們在詩歌作品中去描寫它利用它,在詩歌作品中,情緒只不過是烘托陪襯的助力手段和附加產品。</p><p class="ql-block">回頭再說中心思想。在我們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每學習一篇文章,我們總會在這里發現出對人們有益的東西,也幾乎都是正能量的東西。于是就歸納為所有的主題都是正能量。這種歸納會使人造成一種認知上的慣性,就是只有正能量的東西才能作為主題。我們當然要弘揚正能量,傳播真善美。不過,作為主題來說,他是沒有善惡之分的,只有人性有善惡之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說到達</p><p class="ql-block">文/漁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隨意而寫,我望文生義,結果去了趟爪洼國。能不能正本清源以正視聽?出入如此之大,所為何來?</p><p class="ql-block">所以有必要再次說說到達。</p><p class="ql-block">所謂到達,就是到現場,讓自己在場,做第一見證人。比方說你要寫草原,你不能翻翻書或看幾張圖片,然后就開始無限發揮了。聞不到草的氣息,感受不到風的吹拂,要啥啥沒有就敢下手寫,這不是寫作的態度。</p><p class="ql-block">這好像隔著玻璃寫冬天,一邊擦汗,一邊說冷,寫著寫著就會露怯的。一首詩,也許文字不多,但在場的作用是全息的。閉門造車難免做作和漏洞百出。</p><p class="ql-block">我認為在詩歌寫作道路上,直接經驗大于間接經驗,行萬里路要比讀萬卷書更具意義。</p><p class="ql-block">管住嘴邁開腿,對詩歌寫作同樣有效。走起來才能到達,才能獲得第一手資料,感受最鮮活的世間百態,才能理解萬物,接受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說語感</p><p class="ql-block">文/漁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謂語感就是語言感覺,主動式指對語言的感悟并釋放這種感悟;被動式指對語言的感受并接受這種感受。</p><p class="ql-block">說一首詩的語感,也是兩方面來判斷的,即從寫作者角度,主動釋放,從讀者角度,從動接受。</p><p class="ql-block">這里重點說主動釋放。</p><p class="ql-block">它受控于故事,受控于自然,受控于意圖。是三者綜合作用下的感覺。</p><p class="ql-block">故事,也是歷史和經歷,是引發詩情的根據。以此而寫,詩歌才有了厚度。受控于故事,要忠于故事的真實性,不論截取哪一段落,都具有證據的意義和引子的作用。</p><p class="ql-block">自然,不但是寫作背景,也是限定萬物(包括詩歌)的根基。同時,也是人與人得以聯系的最可靠橋梁與紐帶。想讓人理解,要遵循自然規律,這也是語言要在邏輯的線上的必須。</p><p class="ql-block">意圖,包括意趣在內,屬于主觀需求的反映。它使語言產生向性和目的,也是實現詩歌目的的動機。</p><p class="ql-block">故事、自然、意圖是決定詩歌語感的三個主要要素,在一首詩中有時存在一個或兩個,而如果三者同時具備,可以想見其語感一定很出色。從說的明白(自然)到說的有依有據(故事)再到說的好玩(意圖),詩歌也就基本可以了。</p><p class="ql-block">當然,寫好一首詩還有許多要素,追求者并不止步于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批評與砸飯碗</p><p class="ql-block">文/漁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近看網絡視頻,某武術門派被踢館,導致某掌門多年積累起來的武林聲望一夜崩塌。武館沒法繼續,飯碗也被砸了。由此我聯想到詩歌批評。</p><p class="ql-block">我混跡詩歌江湖已久,也當過各類版主若干,雖然自己寫得不好,但毫不耽誤我胡批亂砍。對事不對人,也不觸及人身攻擊,這是我的行事原則。然而我淺薄了。</p><p class="ql-block">有些人寫詩并不單純,除了對詩歌喜好外,更把在詩歌上累積起來的聲望視同生存依據。從生存資源上說,聲望不啻于某種符號權力,只要亮出來,不但可以混吃混喝,香車美人,甚至可以成為固定職業,有了固定生活來源。敢碰,簡直是老虎屁股。</p><p class="ql-block">某些層級的頭,什么協會的長,有了聘書的家們,尤其那個。</p><p class="ql-block">這就不好玩了,說好聽的怎么著都行,牙蹦半個不字,立馬紅頭脹臉要玩命。大概是這種人情世故懂的人太多,導致詩歌批評常常嘴不對心或隔靴搔癢。有的連篇累牘都是溢美之詞,完全成了推介廣告。</p><p class="ql-block">我感慨,詩歌一旦參雜了利益,就變味了。一旦成了謀生的飯碗,你不免怕碎,不免經常拿著一塊小抹布,擦一擦上面的金邊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詩歌看點</p><p class="ql-block">漁郎(遼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詩歌看點是指一首詩可以吸引人的基本要素,把握了這一點,詩歌就有了吸引力。重點如下:</p><p class="ql-block">第一、真。所謂真,即是來源于現實,要么是事件的真實,要么是情感的真實,要么是感悟的真實。而不是花哨的胡編亂造。真,是信任和被尊重的基礎,失信的作品如同失信的人一樣,說什么都沒有聽下去的必要。</p><p class="ql-block">第二、新。所謂新,即是進入角度新,表達方式新,認知觀點新。唯有新才有提升讀者認知水平的價值。某種角度說,奇也是新的一種,它顯示出世間經驗少有的現象,會勾起讀者探索世界的興趣。新的要素,具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抓心抓眼球。</p><p class="ql-block">第三、簡。所謂簡,即是沒有累贅。簡不是簡單、字數少和不豐富,而且主題專一,沒有旁枝錯節,邏輯線條清晰。簡是一種語言控制行為,點到即止,見好就收。過度的鋪墊解釋演繹表現,都屬于蕪雜狀態。</p><p class="ql-block">第四、個性化。所謂個性,即是彰顯自我,體現出區別于他人的獨有特質。我們常說辨識度,也是聞聲識人的個性化體現。</p><p class="ql-block">對于詩歌看點,每個讀者肯定各不相同,屬于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小文也難以囊括。比如挖掘詩核的意境,主體意象的塑造,詞語的意趣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詩歌的完成度</p><p class="ql-block">文/漁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有一天忽然想為一首詩動筆的時候,這首詩就有了原始基礎,這就是動機。然而落紙成章并非一蹴而就,并非寫了就是想要的那首。有的寫歪了,跟想要的不搭邊,有的是沒寫到位或者過了頭。假如說百分百符合寫作動機,可以說完成度達到了滿分。而功虧一簣或過猶不及,總還是遺憾。</p><p class="ql-block">可見詩歌完成度與寫作動機(或寫作預期)是相關聯的,對于不同的作者來說難易有別。考驗的是作者的思考能力、文字表達表現表述能力。一個賣土豆的可以有寫作動機,詩意的存在實際上在心里,而落紙成章則考驗著日常儲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無用之用</p><p class="ql-block">文/漁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暗暗地,有一股力量在左右著文字的方向,如吸如引。如果觀察下去,并沒有什么實用價值,但你不能說它不成立。它暗合了天地之法,萬物之妙,無邊勁力揮向虛無。</p><p class="ql-block">非欲求也,非功用也,非釋道也,非張性也,似是而非,東張西望,顧左右而言他,是此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詩歌的真實性</p><p class="ql-block">文/漁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詩歌似乎被更多地要求具備真實性,不容編造不容篡改,一旦被認定虛假不實,作品即刻失去公信力,就沒必要繼續讀下去了。</p><p class="ql-block">真實性如何建立?一是來自客觀事實,一是來自現實的可能。</p><p class="ql-block">客觀事實,有時是會出人預料的,甚至難以置信,這沒關系,只要真實存在,一定會有鐵證來支持你。最后讓你心悅誠服地接受。</p><p class="ql-block">現實的可能,有時并未出現,但無法排除出現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拿到某時空,具有親和力、適應性,毫無違和感。</p><p class="ql-block">盡管如此,我依然希望不要拿可能當事實來使用。</p><p class="ql-block">在詩歌作品中,不要過多替別人思考,不要為了效果無限夸張,不要沉迷在可能的“事實”中制造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述行為</p><p class="ql-block">文/漁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謂三述,是描述、敘述和闡述,這是人們日常語言交流不可或缺的方式。在詩歌創作上,同樣也離不開三述。</p><p class="ql-block">通過對人們日常交流方式的考察,不論殿堂級的神交流,還是底層社會的閑扯淡,無非都要相互交流個體見識、經歷及體會。人們通過三述來獲得信息,提高認識,滿足精神需求。</p><p class="ql-block">描述,主要要求將關鍵之處描述清楚,讓受眾獲得感官信號刺激,據此才能了解是什么,怎么樣,從而將人帶入一個物境之中。敘述主要要求將關注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記錄下來,據此使人了解事物的來龍去脈,因果關系。而闡述主要要求將感悟或領悟的成果以邏輯感、層次感傳遞給受眾,使之在認知上得到提高,精神上得到滿足。</p><p class="ql-block">當然,三述不是單獨存在的,往往是綜合起來發揮效用。事情又往往知易行難,跟下圍棋似的,雖然黑白輪流落子,能照顧好大局的畢竟只是少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詩歌調子</p><p class="ql-block">文/漁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調子是指情緒控制下的語言方式。不同的情緒,會產生不同的語言方式。</p><p class="ql-block">情緒來自兩大方面,第一來自作品內容,第二來自作品之外(包括作者個體情緒)的其他內容。</p><p class="ql-block">對于來自作品相關內容,我們應注意把握火候,維持一個度。不失禮,不失范,不超量。</p><p class="ql-block">不失禮,才知道什么當講不當講。不失范,才能保持作派。不超量,才懂恰到好處。</p><p class="ql-block">從文本角度看,修辭用語,遣詞造句也不宜過度過分過量。</p><p class="ql-block">對于來自作品之外相關內容,則更需約束筆墨。泛情泛思而泛濫,導致非主題因素介入過多,泥沙俱下,帶歪方向,一樣也會出現過度過分過量問題。</p><p class="ql-block">知法度而后謀全局,才能使情緒得到制約。去除雜音而后聽主旋,才知用哪個音符哪個節奏哪幾種音色來協調配合。</p><p class="ql-block">詩歌調子,受情緒影響,但不能讓情緒信馬由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詩八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厚度,來自歷史感。就是背后有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深度,來自思索程度。多思至窮盡,方透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度,來自修為程度。修為越深,品相越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廣度,來自關照面的范疇。實踐和到達是見識的基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濃度,來自情感投入程度。也指溫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純度,來自主題的純粹。非相關因素介入越少,雜質越少,至極簡乃至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亮度,來自審美的沖擊程度。陌生化或某方面的標新立異,都可能是暗室里一抹鮮嫩的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力度,來自支撐主題的證據可靠性和邏輯符合性。力度也是強度,決定著作用力效果。</p> <p class="ql-block">詩歌的虛實論</p><p class="ql-block">文/漁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醫講實者瀉之虛者補之,太極拳講虛實轉換避實就虛,總起來說都是陰陽問題,平衡為妙。</p><p class="ql-block">詩歌也有虛實,實為事物實體,即客觀的可測量部分。虛為事物虛體,即主觀的不可測量部分。兩者必須相輔相成,虛實互恰,才能被制約在一個平衡狀態。</p><p class="ql-block">而“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過于強調一端,都可能變作“孤陽煞”或“孤陰煞”。</p><p class="ql-block">然而高手的文字會給人看似實體,實則實中有虛,看似虛體,實則虛中有實的感覺。因為創作的過程中已將虛的部分融入了實體中,把實的部分融入了虛體中。</p><p class="ql-block">看不見的實是真實,看不見的虛是真虛。</p><p class="ql-block">說到此已經談玄論道了,打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說現代</p><p class="ql-block">文/漁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現代詩歌的現代是什么?現代通常是指時間軸上一個點,當下的位置。但不能說現代人寫出來的詩歌就一定是現代詩歌。詩歌大體分為文本與精神內質兩部分,顯然精神內質更接近我們要討論的內容。</p><p class="ql-block">說現代的精神內質就離不開現代性,而現代性體現的特征更多是拒絕后退和一往無前的姿態。</p><p class="ql-block">詩歌創作的現代性,終究是人性的演變,自我不斷自省、確認和改造的積淀。這樣的意識具有相當大的時代特征和當下特征,是作者生活于當下,思索于當下,自省于當下的覺知。</p><p class="ql-block">一首詩,即便素材是當下的,即便文本很潮,卻未必具有現代性。而沒有現代性的詩歌,徒具現代詩歌形式。(漁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說先鋒理論</p><p class="ql-block">文/漁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說理論來自實踐,理論指導實踐。然而實際操作上兩者往往不能恰好符合上述說辭。</p><p class="ql-block">第一,理論過于超前,帶著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結果被實踐拖了后腿。</p><p class="ql-block">第二,后知后覺的理論,多是通過現象分析,統計分析歸納而來,用采樣和數據來解說各類詩歌實踐。</p><p class="ql-block">如果做一個先鋒派的馬前卒,或許很容易死掉,卻總有成功過河的。允許我以詩歌的名義致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詩歌的各種可能</p><p class="ql-block">文/漁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說面對詩歌,就是面對上帝,那一定是他把詩歌當成了一個管道,并通過這個管道一窺生命的終極意義和宇宙最神秘力量。這種說法盡管高大上,實際上并未說全,也似乎難以說全。</p><p class="ql-block">有些作品具有很好的解壓作用,符合了實者瀉之的平衡之道;也有些表現心態,像孔雀一樣打開尾巴的羽毛,展示炫美的一面;還有自言自語的方式,像一場大夢不斷把現實世界沒有思考究竟或處理到位的困惑,拿來拆分重組。</p><p class="ql-block">當然也有人宣示自己是正黃旗,也有人要給遺傳基因找個最佳提供者,這些都是詩歌的可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品的自主性</p><p class="ql-block">文/漁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品自主性一提出,就被賦予了神性色彩。好像夜晚被照亮的事物,被一道光激活,不是光創造了事物,而且事物早已存在。而作品自主性,強調了不以作者主觀意識為轉移的,具有自主發展自主運動的自洽特性。</p><p class="ql-block">當作品自主性被作者感受到,并與作者創作目標出現分歧的時候,應采取妥協態度。(漁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的精神強度,是對受眾認知的沖擊程度,沖擊力越大,影響力也越大。這種精神強度來自于作者的對某事物的思索深度與視界的寬度,一般講關照面越廣,普遍性越強,或某一領域專注思索越深入,從而化為人的精神篤信越堅定,精神強度也越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沒有向度的語言,是靜止的勢能呈現,具有哲學意義卻不具有情感意義。</p><p class="ql-block">只有賦予了向度,才能調動起所有詞性的意象的方向,讓一首詩有了主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詩歌的脫紙感</p><p class="ql-block">漁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詩歌的脫紙感,是擺脫文字的滯留而進入物理空間或精神空間的感覺。無疑的,脫紙感已經是詩歌表述方面進入到了更高層次。</p><p class="ql-block">而脫紙感的完成需要達到一下幾點:第一、字詞精準自然。第二、不違和。第三、干凈。第四、有真境。</p><p class="ql-block">那些發生的滯留感,都是語言掌控能力問題和非詩因素造成的,比如炫技、虛榮、拔高以及逐利等。(漁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詩歌不追求朦朧,別人看不懂是水平問題或閱讀習慣問題,閱歷不足問題。</p><p class="ql-block">因為詩人求新求異,所以讓人一時難以適應,于是就有了陌生感,沖擊力。</p><p class="ql-block">?不故意制造閱讀障礙,如果你能精準傳遞內心,那才是高人。</p><p class="ql-block">?事實上,內心是極其復雜不易傳導的。往往在傳遞過程中會損耗50%以上信息。</p><p class="ql-block">?老話說千古難得一知音,懂你的人極少,就不要設置難關把想懂你的人拒之門外。(漁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常敘述未必準確傳導內心,因為內心并不走公眾路線,不屬于公眾情緒,作者的親歷與感受具有獨特性。因此作者更沒必要一方面想引發共鳴,一方面還要隱藏自己。除非隱私你可以不寫,只要寫就保證其真實,最起碼要具備客觀真實性或特定語境下的可能性。</p><p class="ql-block">而到了猜謎地步是可悲的,故意把燒腦謎團拋給讀者是不道德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伏尼契手稿經過文字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和密碼學家長時期的研究而終不得其意,即使配了很多圖,也不能揭開謎底。</p><p class="ql-block">這個手稿更像一首詩,陌生神秘令人期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言道無境不詩。</p><p class="ql-block">造境就是打造一個器物,有了它才能盛放想放的東西。</p><p class="ql-block">水無器無以見其形,思無器無以觀其變。(漁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必要拒絕身體寫作,相反身體寫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要心懷坦蕩,就可以輕松突破禁忌,更直接進入心靈層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的角色定位,本質上是權力關系定位,對表述方式及調性,具有重大作用。</p><p class="ql-block">性格決定行為,也決定表達表現方式。不過詩歌好壞,并非由角色和性格決定,它只提供了一種寫作方式,與權力和性格無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制約是全方位的,自然、邏輯、關系、語境、內心感受等,只要有一處不能閉合,這段文字就難以自圓其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內核是個具有內心向度或者邏輯向度、哲理向度的體,可能很精致,也可能很糟糕,但一首詩必須要有,否則就是幾個串不起來的碎片,豈止是無中心,簡直就是無心或者亂碼。</p><p class="ql-block">中心思想也是一個向度。這屬于,比如說哲理向度。指向了某一點,你往哪方面去努力了。而一個體的形成是由綜合材料組成的,不僅僅是抽象的中心思想。還包括了意象、境、詞語、關系等。他是作者學識閱歷審美境界和語言操控能力的綜合體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詩歌與巫術密不可分,天地鬼神都可抵達,后來理性介入,走上一條形而上學的路線,漸漸與人性產生了隔閡,于是往本初立場回歸。不論你是精致的古典主義還是現代主義,只要你走的遠了,人性就站出來矯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理性與非理性,最終都以人性做基礎進行平衡調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詩是虛無的東西,它跟現實的關聯只是利用了現實的一些場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詩是一個人的屠龍之技。詩殺死的都是頭腦中的虛妄之物,而獲得內心的平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個人需要在生活的忙碌中抬頭。活著不僅僅是生計,還需要抽出一定的時間從事無用的事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思維可以不同尋常,目的必須在情感的基本面上。沒有清晰指向的作品,可以等同于心理學意義的片段,不能稱之為藝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對著鏡子,有些話就有了傾述對象。這世上不缺傾聽瑣碎的閨蜜或紅顏,但她們無法下手幫你修補心中的一道裂痕,或幫你撓一處感覺中最隱秘的癢,自己的事,還需依靠自己,扭轉身子,找準位置,穩穩地解決自己的問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說到情感,就涉及到自我最核心這一部分了。這部分的關系,是情感的本質。而得失讓人產生的患得患失,大多是情緒問題。我們要情感而不是情緒,離詩歌就不遠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語言是表皮紋理,結構是骨骼支架,內核是完整靈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樣的題材在不同人眼中是不同的構建材料,有人搞出一堆垃圾,有人鼓搗出風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爭不辨是處世態度,不多不少是做事水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沒有哪一種表現形式或手法,是必須歸屬于某個流派的。只要好用,只要適合你就是你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重細節,不但是指可以感官觀察到的東西,也包括個體生命獨特的選擇性。包括了行為語言習慣。從而可以使你的詩歌作品具有了不同質的區別。這也是文學的一種顯性特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典詩詞就像看京劇一樣,越靠譜覺得這個東西越地道。書法也是,你更像誰可能你的根基更穩,地位確立地更牢固。如同玩著手把件,浸淫在古色的意趣之中。</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胜| 安乡县| 宜昌市| 亳州市| 武川县| 沙湾县| 嘉荫县| 丹棱县| 兴城市| 曲阜市| 股票| 曲松县| 莲花县| 兴仁县| 大石桥市| 铜陵市| 汤阴县| 东兴市| 会理县| 康乐县| 新竹县| 达州市| 岳普湖县| 易门县| 大方县| 阿坝县| 合江县| 崇左市| 米易县| 射洪县| 进贤县| 安达市| 乌拉特前旗| 岳阳市| 盱眙县| 舒兰市| 左云县| 南和县| 嘉义县| 高要市| 吉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