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原創(chuàng):岳恒俊廣寧 綠林少校</b></h1><b><br>轉載:南疆行記(九)</b><br><br>2024.3.3日 屏邊烈士陵園西陵區(qū)<div><br></div> ▲ 南疆行團隊于屏邊烈士陵園<div><br></div> 屏邊烈士陵園是南疆行團隊此行祭奠最后一站,今日祭奠活動分授劍和掃墓兩個儀式。<div><br></div> ▲ 屏邊烈士陵園英烈碑<div><br></div> 屏邊烈士陵園由水沖子和大龍樹兩個陵園組成,水沖子烈士陵園以革命烈士紀念碑(亦稱英烈碑)為界分為東、西兩園。西園安葬對越自衛(wèi)反擊作戰(zhàn)犧牲軍人428人,主要為13軍37師39師烈士。東園安葬著對越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中犧牲的軍人465名,主要為149師烈士。<div><br></div> ▲ 授劍儀式<div><br></div> 南疆行團隊早起早到東西兩園之間的英烈碑廣場,專場舉行授劍儀式。<div><br></div> ▲ 屏邊水沖子烈士陵園<div><br></div> 南疆的2、3、4月,既是當年的硝煙歲月,亦是此后的祭祀季節(jié)。英烈碑下廣場,東西兩園英烈關注之地,此地授劍,血性相染,豪氣貫通。<br><br> 朝霧漸淡,晨曦續(xù)明。英烈長眠之圣地,萬籟俱寂,這里的黎明靜悄悄。<br><div><br></div> ▲ 安振江受劍 王紅攝<div><br></div> 南疆行團隊背倚英烈碑,面向授劍人陳松大哥列隊,目視前方。須臾,陳松大哥一聲高喊:“安振江出列”,洪亮之聲打破陵園安靜,仿佛營區(qū)晨起的號音。安振江老兵小跑到授劍人面前立正,身姿挺拔,行止不失條例風范。<br><br> 授劍人陳松代表南疆行團隊雙手持劍,一聲喝令“接劍”,受劍人行軍禮后,雙手接過鐫刻有“軍魂劍”字樣鞘中劍,半轉身立于一旁。<div><br></div> ▲ 袁黃受劍 王紅攝<div><br></div> 接著,陳松代表長輩授“軍魂劍”與袁黃,袁黃之子手捧劍匣立于隊列之中,該劍傳承后繼有人。<div><br></div> ▲ 袁黃與長子袁粲 王紅攝<div><br></div> 授去的是期望,受到的是財富榮譽、勇氣智慧、責任承諾與道德力量。<br><br><br> 空氣凝結,呼吸屏住,列隊英雄與在天英靈見證了此莊嚴時刻。<div><br></div> ▲ 安振江老兵<div><br></div> 授劍儀式簡約,內涵豐富。<div><br> 安振江老兵一心一意為烈士、為老兵服務,遇到的坎坷和艱難險阻,須有快刀斬亂麻和披荊斬棘的鋒刃,敢于亮劍,方能一路前行。</div><div><br></div> ▲ 烈士遺孤袁黃 王紅攝<div><br></div> 袁黃是烈士袁廣欽的遺腹子,就像參天竹那樣,未出土時便有節(jié)。袁黃繼承了父志,把成就付出在敬重軍人、敬仰烈士、關愛老兵實踐中。作為軍人之后,仗劍行,弘報國心愿、揚尚武精神。<div><br></div> ▲ 指點<div><br></div> 兩劍均由非遺文化傳承人、鑄劍大師四季鍛打,百煉成劍,英烈碑前授劍,彰顯的是護衛(wèi)和平的劍膽琴心,傳承的是軍魂永存的鐵血情懷!<div><br></div> 一把利劍,只是眾多良劍其中一把,僅僅是一把好劍而已,若命名或授與,該劍則被賦予了與眾不同的內涵,使他的存在,含義別具一格。“軍魂劍”被賦予了軍魂和正能量,其社會屬性已高于其自然屬性,還疊加了信任與希望。<br><br> 劍因人增輝,人因劍生魄,人劍相得益彰,劍人合為一體。<div><br></div> ▲ 南疆行團隊祭奠駱家明烈士<div><br></div> 授劍儀式畢,眾人移步西園,拾級而上。<br><br> 駱家明烈士,云南省屏邊苗族自治縣人,在對越自衛(wèi)還擊保衛(wèi)邊疆作戰(zhàn)中犧牲,時年21歲,追記三等功。為駱加明洗遺體時,被父親駱有德發(fā)現(xiàn)。<div><br></div> ▲ 偉大的老人<div><br></div> 駱有德老人,是支前民兵。那天運回來的犧牲官兵遺體特別多,打開裝尸袋,他看到了一張熟悉的臉龐,他眼前一黑,沒想到,許久未見的兒子,會以這種方式重逢。<br><br> 他艱難走到兒子面前,他要親手為兒子擦拭身體。初為人父的他,曾手忙腳亂又小心翼翼的擦拭著剛出生兒子的身體。再為兒子擦拭身體時,卻是一生一死了。<div><br></div> ▲ 駱家發(fā)烈士之墓<div><br></div> 為渾身是血、肢體不全的軍人烈士擦拭身體,是什么樣的心情,當這個烈士又是兒子時,又是什么樣的心情,怕是任何人都無法體會的。<br><br> 邊境戰(zhàn)火再起,駱有德又將小兒子駱家發(fā)送去參軍。1984年4月,在收復者陰山戰(zhàn)斗中,駱家發(fā)壯烈犧牲。時年19歲,追記一等功,安葬于云南省西疇縣南疆烈士陵園<div><br></div> ▲ 駱家的榮譽<div><br></div> 短短幾年時間,駱有德的兩個兒子先后犧牲。<br><br> 這就是“一門雙烈士”的駱家,像駱有德他這樣親手把兒子送上戰(zhàn)場的家庭,比比皆是,邊疆有戰(zhàn)事,家家有死傷。<div><br></div> ▲ 英雄王發(fā)坤<div><br></div> 帶著悲壯心情,南疆行團隊移步來到王發(fā)坤烈士墓前。<div><br></div> ▲ 南疆行團隊祭奠王發(fā)坤烈士 王紅攝<div><br></div> 在激烈戰(zhàn)斗中,王發(fā)坤為了保護戰(zhàn)友英勇犧牲。王發(fā)坤犧牲后,李金花收到了丈夫生前寄來的一件軍大衣和一封信,在這封類似遺書的信上,王發(fā)坤說,如果我犧牲了,你可以改嫁,軍大衣為改嫁禮,借了鄉(xiāng)親們3000元錢,人走了,債不能賴。<div><br></div> ▲ 王發(fā)坤與家人團聚<div><br></div> 此后的日子里,李金花一邊養(yǎng)家糊口一邊還清債務。28年后,她借了3000元作為路費,帶著兒子來掃墓,她癱坐在墓碑前,嚎啕大哭:“我?guī)鹤觼砜茨懔耍氵€有一個遺愿,我完成不了。”因為,那件珍貴的軍大衣被束之高閣。<div><br></div> ▲ 南疆行團隊祭奠舒本江烈士 王紅攝<div><br></div> 與陳松大哥一道,來到舒本江烈士碑前。45年前,18歲的安徽小伙舒本江隨部13軍39師在代乃戰(zhàn)役中迎頭猛擊來勢洶洶越軍王牌316A師,激烈戰(zhàn)斗中,年輕的小戰(zhàn)士英勇犧牲,榮立二等功。<div><br></div> ▲ 家人祭奠舒本江烈士<div><br></div> 這位來自皖南水鄉(xiāng)的年輕軍人,是家中的幺兒,父母掌中寶貝,就這樣倒在了異國他鄉(xiāng)沙場,成了父母斷腸兒。<div><br></div> ▲ 英雄舒本江<div> </div> 30年后,舒本江侄女經(jīng)多方打探,終于找到了叔叔長眠之地。她與老兵們千里迢迢來到云南屏邊烈士陵園,含著淚水,在叔叔的墓碑前獻上了一束潔白的百合花,晚霞在樹梢泛著銀白色的光,晚風在山谷吹過,天地共祭。<div><br></div> 緬懷叔叔的無限思念,讓這位才女般的侄女,熱血涌動,將頌揚像叔叔這樣英烈、老兵的文字訴諸筆端、視頻,被網(wǎng)絡廣為傳頌。<br><br> 南疆行團隊眾英雄,為舒本江烈士致軍禮、灑酒洗墓碑。安振江口琴“我和我的祖國”曲子,與眾祭奠者心靈同頻共振,在陵園上空蕩漾,安撫烈士在天之靈。<div><br></div> ▲ 安振江口琴“我和我的祖國”<div><br></div> 英烈遠去,英豪之氣留傳人間,家人不辱門風,生死皆為人杰。<br><br>多少英雄身后事,<br>常使憑吊人噓唏。<br>熱淚流干身方歸,<br>祭酒遍灑未盡意。<div><br></div> ▲ 英烈千古 與日月同輝 (王紅攝)<div><br></div> 在南疆1300多公里的邊境線上,那十幾座烈士陵園,便是英雄們最后的歸宿,他們如同生前一樣,依舊堅守著祖國的邊疆。<br><br><br> 文章再次收筆時,恰逢母親節(jié),祝天下母親節(jié)日快樂!<br><br> 又恰逢南疆行團隊隊友王曙光以輪椅代步參加君樂寶2024秦皇島馬拉松長跑,仲夏五月,溫度恰恰好,大海以母親的溫柔,海納每一位來海邊完成人生重要一段歷程的英雄們。曙光在前頭,祝南疆行隊友曙光兄一路向前,勇闖天涯。<br><br> 12:15秦皇島滄海邊傳來佳音:王曙光凈時成績:04:23:12,突破自我以往。<br><br> 老兵不老、英雄不老,任爾坎坷,勇往直前。<div><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于都县|
察哈|
湖南省|
那坡县|
喀喇沁旗|
巢湖市|
蓬溪县|
鄂伦春自治旗|
武威市|
广灵县|
绩溪县|
年辖:市辖区|
屏东县|
临桂县|
邹城市|
东乌|
和平区|
乐陵市|
环江|
宜城市|
酒泉市|
广东省|
莎车县|
同心县|
右玉县|
北安市|
阿巴嘎旗|
进贤县|
双峰县|
北碚区|
广丰县|
郧西县|
湘潭市|
汶上县|
白城市|
昌图县|
沧源|
仲巴县|
梅河口市|
晴隆县|
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