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從蘇州站坐4號線,到北寺塔站,出站就見北寺塔。</p><p class="ql-block">北寺塔,報恩寺塔。所在寺廟如今全名為《北塔報恩寺》,寺以塔為名。</p><p class="ql-block">北寺塔,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qū)人民路1918號,始建南朝梁時(502-557年)。歷代屢經(jīng)修建,最后一次整修為2006年。</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對北寺塔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大約1982年,和同事王林根去盛澤出差,事畢到蘇州住了一夜,就在人民路上北寺塔附近的一家簡陋的旅館。當時正值夏季,一晚上被蚊子叮得“今夜無法入睡”。腦海中40多年前的人民路和北寺塔與現(xiàn)在眼前的街景地貌相比,那是面目全非恍若隔世了。</p><p class="ql-block"><br></p> 將塔的各個角度拍了幾張。與去過的其它大大小小的寶塔相比,北寺塔底層寬敞明亮的環(huán)廊給人宏大的感覺。<br><br><br> 北塔報恩寺院東北角,有一月洞門通一小園林,姑且稱此園林名“梅圃”。梅圃是從1978年開始修建的,但它的歷史背景還要從北塔報恩寺說起。關(guān)于寺的歷史在文字資料上多寫“重建于宋代”,傳說中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孫權(quán)為乳母在此建通玄寺,南朝梁武帝時建塔。到了唐代改為開元寺,寺內(nèi)假山、水池、竹林一應俱全,五代吳越王錢俶改“開元寺”為“報恩寺”,南宋時寺塔全毀,紹興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重建。2006年,北寺塔列升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而塔院、梅圃則為其附屬部分。 梅圃園內(nèi)景點、花木布置、匾額題名都以梅花為題。環(huán)行其間,“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詩意縈繞。 <br>“梁武遺軌”碑亭及碑。碑為元代石雕藝術(shù)品張士誠紀功碑。由于浮雕手法和山東濟寧出土的東漢武梁祠畫像石接近,所以碑亭有“武梁遺軌”匾額。元時,張士誠曾轉(zhuǎn)戰(zhàn)蘇州等地,并自封吳王,故留有此一筆。 登塔門鎖著。據(jù)說很久以來就不讓游客登塔了,當然,特殊客人除外。 蘇州城里西北街→東北街→婁門路。<br><br>西北街并不是在縣城西北,而是在縣城南北通衢(相當于中軸線)人民路以西,往東連接東北街,所以是北街的西段,故名“西 北街”。西北街起于北寺塔,在臨頓路與東北街交接。蘇州博物館、拙政園門口則是“東 北街”。東北街東端則接婁門路。 猛然間見石榴花也在枝繁葉茂中開得紅紅火火。傳說中是張騫從西域引進了石榴。石榴夏季開花,夏天真的到了! 從北塔寺到婁門,距離二點四公里。北街也算是老街了。西北街老底子是扇子一條街,沿街多扇莊。扇子也曾經(jīng)是蘇州特產(chǎn)之一。還記得八十年代有一次在觀前街得月樓吃飯,飯店送給我們每人一把竹骨絹面折扇。因為北寺塔、博物館、拙政園、獅子林、平江路等諸多景店都在北街兩側(cè),所以街窄人卻多。出北塔寺,按計劃,在西北街上網(wǎng)紅店“美味齋”吃面,沿路不少面館,但看來“美味齋”生意最旺。然后一路散步往婁門。謝絕路上三輪車夫的兜售,無視拙政園門口排長隊的游客,徑自往婁門而去。<div>西北街與東北街交接區(qū)在修路,臨頓路上人流車流擁塞。<br></div> 步入路南的小橋上,拍張照片,以證唐人杜荀鶴之“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之今景。 路上,看到“芥子園”,拍一張,學畫之人無不知“芥子園”,但此芥不是那芥,這里是取名為芥子園的民宿。南京老門東的芥子園才是正宗。<br> 蘇州婁門。<br>婁門位于城東北。 《吳地記》載:"婁門,本號疁門,東南,秦時有古疁縣,至漢王莽改為婁縣。 "門遂改稱婁門。城門分外城、中城、內(nèi)城三重。內(nèi)城筑有城樓,三重陸城門之間有空地和閘門裝置,十分堅固。城門南面還有三道水城門,也備有閘門裝置。城里和城外以外城河為界,通過吊橋與城外貫通。并有水陸通婁江,向外跨塘延伸。外城、中城及內(nèi)城門上的城樓約在民國37年(1948)間被拆除,僅保存一重城門,直到1958年大煉鋼鐵時,城門陸續(xù)拆盡,已無痕跡。水城門也被拆除,只剩下依稀痕跡可供辨認。<br>2013年12月,蘇州古城墻保護修繕二期工程,包括婁門段、姑胥橋段和齊門段三段古城墻保護修繕工程正式竣工。其中婁門段城墻,位于古城東側(cè)北部。施工本著還原歷史的原則,綜合分析考古資料,根據(jù)婁門古城墻歷史遺存布局,同時結(jié)合現(xiàn)狀進行設(shè)計和修繕,修繕時采用了磚拱結(jié)構(gòu),并用舊石材砌筑和鋪設(shè)城門附近的廣場、道路。<br>以上抄摘于度娘。 蘇州現(xiàn)在的幾座城門樓上基本都有茶館。這里的茶館名為“婁上樓”。門樓四角,茶幌翻飛。<br><br> 木城門高大厚重,扁鐵鉚釘加固,用手推了一下,門軸輕盈。<br><br><br> 除了可以關(guān)閉的木門,還設(shè)有一道從城墻上下墜的閘門。城上有閘門間隙及收放石架,但沒有門扇,可能是為安全著想,萬一門扇墮落事體就大了。用超廣角拍了一張,兼顧上下。因為超廣,人就變形了。 沿東護城河岸,從婁門走往相門,距離一點七公里。一路上全是公園。蘇州沿河綠化極好。駁岸花道,綠水艷陽,樹蔭清風,橋廊連綿。 行至半道,還有一座刻著“Garden of Roses”門楣的小花園。 婁門與相門之間濱河步道中間有一座小小的園形花圃。有英文標識,但沒看到中文名。前兩年好像發(fā)過一段關(guān)于玫瑰的短文,月季、薔薇、玫瑰越來越混了。據(jù)花圃內(nèi)種植且盛開的花,姑且稱為《月季園》。<br> 沿途一片綠色,及走近花圃,顏色一下鋪展,心情大好。駐足拍幾張照片。 <br>看到護城河里嬉游踣臥的一對顯目的赤麻鴨。赤麻鴨還有極其文雅的名稱“瀆鳧”,好聽伐?拍一張,名為“臨流臥石雙瀆鳧” 相門城墻建有兩座水門一座旱門。<br> <br>蘇州縣城相門,據(jù)說舊時又稱“匠門”,蓋因附近手藝匠人云集,故得此稱。現(xiàn)城墻城樓重建于2012年。<br>城墻內(nèi)側(cè)道路兩側(cè)擺放了不少攤位,似有類匠人云集之意。<br> 上得城樓,東風獵獵,吹得城堞墻頭草搖搖晃晃。拍一張,名為“相門城上墻頭草”。<br> 城墻內(nèi)建有“蘇州城墻博物館”,博物館由城門洞內(nèi)側(cè)進出。<br> 看到一幅隸文詩句,上書“江南無所事 聊贈一枝春”,不禁駭然!<br>自幼習得“贈范曄詩”,現(xiàn)在居然成了“江南無所事”!難道蘇州人也開始“躺平”了! 相門有地鐵站,坐地鐵回火車站,坐火車回上海。<div>蘇州回上海的火車班次密集,選終點站為上海的班次,一般情況下,哪怕火車到蘇州晚點幾分鐘的話,也能準時趕回上海站。</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舟曲县|
长汀县|
侯马市|
巴青县|
安龙县|
大宁县|
金坛市|
遵化市|
沾化县|
霸州市|
泰州市|
西吉县|
武强县|
双辽市|
冷水江市|
民勤县|
卢湾区|
阳新县|
清远市|
噶尔县|
庆阳市|
景宁|
清水河县|
寿光市|
昭平县|
封开县|
南澳县|
永泰县|
吴江市|
出国|
堆龙德庆县|
斗六市|
托里县|
营山县|
扶绥县|
吉林省|
承德县|
邢台市|
噶尔县|
常宁市|
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