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月4日下午,離開了廣西的龍脊梯田,進入貴州省。二十多年前曾出差來過貴州,那時對貴州自然風貌和風土人情的印象,仍然是中學地理老師留下的那句話:“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錢銀。”</p> <p class="ql-block">如今貴州是“云端高路,大道出黔”,交通便捷得令人咂舌,實現從“千溝萬壑”到“高速平原”的精彩蝶變。</p> <p class="ql-block">一馬平川,小車在貴州的崇山峻嶺中越橋梁,穿隧道,如履平地,傍晚就到達黔東南的鎮遠古鎮,只是路橋費比較貴。高速公路的工作人員解釋說,是因為貴州高速的隧道和橋梁較多,修建成本高。</p> <p class="ql-block">在鎮旁臨舞陽河邊找了一家酒店安置下來,再去鎮中心吃了晚飯。古鎮上店鋪林立,餐飲、住宿、超市、銀行、醫院……應有盡有。</p> 街面上燈火輝煌,人來人往,繁榮熱鬧。一條碧綠的舞陽河水蜿蜒穿過古鎮,枕河人家一戶挨著一戶,密不透風。晚上,建筑物上華燈齊亮,與舞陽河水相映成輝,把千年古鎮勾勒得美輪美奐。 <p class="ql-block">鎮遠鎮歷史悠久,唐朝貞觀年間就在這里設置行政機構。清代文學家吳敬梓在小說《儒林外史》四十二、四十三回中,講述了湯鎮臺在貴州鎮遠設計圍剿起義造反的苗民,而二個公子卻在南京借著參加科舉考試,整天花天酒地喝酒、看戲、玩妓女的故事。</p> 古鎮民風淳樸敦厚。我在舞陽河邊拍攝夜景,無人機不慎落到青龍洞景區內的大樹上。我打政府服務電話12345求助,又轉至110。來了兩位特警,幫我敲開了景區值班的門,又聯系縣文物局,進入景區,用鐵桿鈎將無人機取下來,真的非常感謝鎮遠古鎮的熱心人! 湘黔線上的鎮遠火車站。湘黔線起于湖南株洲市,終到貴州貴陽市,蜿蜒于武陵山和苗嶺的群峰深谷中,沿線地勢險峻,地質條件復雜。1936年國民政府就開始勘探修建,直到1972年10月方建成通車。 四面青山環抱的鎮遠古鎮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祝圣橋、青龍洞、四方井、古城垣、炎帝宮、明清民居建筑群……無不浸淫著厚重的包漿,使游人樂此不疲,流連忘返。 古鎮雖小,但旅游配套服務設施比較完善,有好幾路公交車,市民和游客的出行還是十分的便利。<br> 在古鎮走一走, 值得看一看歷史文化遺產很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平村舊址”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和平村”全稱“在華日本人民反戰革命同盟會鎮遠和平村工作隊”舊址,原為國民政府貴州省第二模范監獄,占地6422平方米,由前院和后院組成,內設有辦公室、衛兵室、禮堂、崗樓等建筑。 在抗戰時期,這里是國民政府第二俘虜收容所,主要關押在中國南方戰場上俘獲的日軍俘虜。 1938年成立于湖南常德,隨著戰局的變化,后遷至湖南辰溪,1938年12月遷至貴州鎮遠,1944年遷至重慶巴縣,1946年撤銷,在鎮遠長達六年之久。 <p class="ql-block">和平村先后關押日軍俘虜600多人。1941在時任國民政府軍政部副主任周恩來和軍政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等人的推動下,由日本反戰作家鹿地亙、池田幸子夫婦組織收容所里覺悟了的日軍俘虜成立“在華日本人民反戰革命同盟和平村工作隊”。</p> 組織通過學習覺悟提高的日軍俘虜到抗日前線開展反戰宣傳,瓦解了日軍士氣,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p class="ql-block">鎮遠古鎮的“和平村”舊址是全國唯一保存完好的國民政府軍政部日軍俘虜收容所,也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見證。</p> <p class="ql-block">6日上午,我們離開了古意盎然的鎮遠古鎮,驅車前往銅仁市梵凈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理塘县|
沙田区|
长治县|
四会市|
清水河县|
如东县|
甘谷县|
余干县|
离岛区|
翼城县|
郴州市|
德江县|
辽源市|
宁远县|
海丰县|
海原县|
慈溪市|
电白县|
博乐市|
泗阳县|
华宁县|
新闻|
界首市|
荥经县|
咸丰县|
开化县|
崇文区|
遂溪县|
蓬莱市|
丹巴县|
金昌市|
鹤山市|
宿州市|
深水埗区|
淮南市|
精河县|
得荣县|
阿勒泰市|
合川市|
龙井市|
揭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