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24北京大衛隊活動 <p class="ql-block">1、參觀中國考古博物館</p><p class="ql-block">2、炎黃藝術館</p><p class="ql-block">3、亞運村街道辦事處</p><p class="ql-block">4、大屯街道辦事處</p><p class="ql-block">5、大屯文化廣場</p> 1、中國考古博物館 <p class="ql-block">一、中國考古博物館外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中考古博物館的建筑設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像一個傳統的“尊”,正門上寫著篆書的“史”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2、中國考古博物館的設計師張镈</span></p><p class="ql-block"> 他在1941年至1944年間參與了北京故宮的大量古建筑測繪工作,并在1951年回到北京后,任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張镈先生一生主持、指導了二百余項重大工程,其中包括人民大會堂、北京飯店、民族飯店、友誼飯店、民族文化宮等建筑。他還長期擔任北京市建筑設計師,并曾是全國第四屆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七、八、九屆人大常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3、▼石雕</span></p><p class="ql-block"> 博物館前面的神獸是鄧仲犧尊石雕。</p><p class="ql-block"> 主體是長了角和翅膀的馬駒,姑且認為是麒麟,背上依次是一虎一鳳一龍,胸前又趴著一只龍。它的用途,是鄧仲專門做來給女兒當嫁妝,應該寓意滿堂鳳雛麟子的含義。</p> <p class="ql-block">二、中國考古博物館內景</p> 序廳 <p class="ql-block">1、照壁</p><p class="ql-block"> 是巨幅銅版畫青綠山水畫卷,繞過照壁,迎面看到一面巨大的銅鏡上鐫刻“歷史中國,鼎鑄文明”八個大字,這是博物館基本展陳的主題。</p> <p class="ql-block">2、屋頂星空圖</p><p class="ql-block"> 寓意歷史的星空,圖片拍攝于2022年10月16日黨的二十大當天天安門廣場。</p> <p class="ql-block">3、銅鏡周邊的銅浮雕</p><p class="ql-block"> 全都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典故,左右兩側是模仿考古地層剖面搭建的文物展柜;天頂上方是根據中國古代的天文典籍,設計的星象圖,寓意歷史星空。地面是一條歷史大道,從800萬年前的臘瑪古猿一直延續到當下。</p> <p class="ql-block">4、展覽序廳的“歷史大道”兩側</p><p class="ql-block"> 展示著出土于安陽殷墟的兩駕商代馬車,這是目前我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馬車。1928年,中國的學術機構首次對安陽殷墟進行發掘,被譽為考古學的開端??脊殴ぷ髡卟捎谜w套箱的方式,將它們從遺址移到博物館,并在實驗室展開了長期的考古研究工作。</p> <p class="ql-block">馬車 </p><p class="ql-block">商</p><p class="ql-block">出土于河南安陽殷墟遺址</p><p class="ql-block">中國考古博物館展出的兩駕馬車,為考古工作者采用整體套箱的方式,將它們從殷墟遺址移動至此,并在實驗室展開了長期的考古研究工作。整體的套箱搬遷,是考古學的一種重要手段。</p> 展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span>主要包括倉儲式陳列、沉浸式體驗、與考古學的緊密結合、以及豐富的文物展示。</p> <p class="ql-block">2、展覽共有五個專題</p><p class="ql-block">一、文明起源</p><p class="ql-block">二、宅茲中國</p><p class="ql-block">三、大國一統</p><p class="ql-block">四、和融萬方</p><p class="ql-block">五、民族覺醒</p> 鎮館之寶 <p class="ql-block">大口陶尊: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p> <p class="ql-block"> ▼中國考古博物館陳列著出土于安徽蒙城尉遲寺遺址的大口陶尊,同屬于大汶口文化晚期,大口陶尊的腹上部刻畫的符號,從上至下亦為“日、月、山”形。</p> <p class="ql-block">▼玉璋</p><p class="ql-block"> 玉璋長度接近50厘米,來自一座貴族墓。這座墓葬底部有一層厚厚的朱砂,玉璋因沾染朱砂而呈現紅色,作為宮廷禮儀的重器,這件玉璋兩側有龍形裝飾。</p> <p class="ql-block">陶人面像: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p> <p class="ql-block"> ▼細泥紅陶,高7.3厘米、寬9厘米、厚1厘米。它的面部較寬,寬于頭長,臉部飽滿,鼻梁高挺,下巴微圓,頭發用繩紋表示,眉毛和胡須用黑彩表示,眼睛和嘴巴呈長條形的鏤空狀,雙耳扁平,并各有一穿孔。</p> <p class="ql-block">朱書文字陶扁壺:新石器時代陶寺文化</p> <p class="ql-block"> ▼朱書文字陶扁壺出土于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內,距今4000多年。壺鼓腹部寫著一個醒目的朱書漢字“文”,與甲骨文形體結構十分相像,另一面還寫著一個字符,但目前尚不能識讀。朱書文字陶扁壺的發現不僅表明中國文字的一脈相承,更體現了中華文明不曾中斷、連續發展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立鳥異形陶器: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p> <p class="ql-block">彩繪龍紋陶盤: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彩繪龍紋陶盤</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時代陶寺文化</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山西襄汾陶寺遺址</p><p class="ql-block">陶寺遺址共出土彩繪龍紋陶盤4件,均出自大型墓葬。此盤褐色胎,內壁及盤心涂黑色陶衣并磨光。唇、沿面涂紅,內壁用紅彩繪蟠龍紋。</p> <p class="ql-block">▼青銅爵</p><p class="ql-block"> 青銅爵是最早的青銅容器,也是最早的青銅禮器。青銅爵是古代飲酒器,兼可溫酒,同時,爵作為飲酒器的總稱,涵蓋了爵、斝、觚、觶、角等,作為專名,即指飲酒器或溫酒器,相當于后世的酒杯。青銅爵的形制在《說文解字》中有很形象的描繪:“爵,禮器也,角雀之形,中有鬯酒” 。青銅爵的一般形狀為前有流,后有尖銳狀尾,中為杯,下有三足,流與杯口之際有雙柱。青銅爵這種獨特奇巧的式樣是中國所獨有的,沒有任何一種酒器能像青銅爵那樣深入人心,它成了中國所有古酒具中的形象大使。</p> <p class="ql-block">綠松石龍形器:二里頭文化</p> <p class="ql-block">▼綠松石龍形器 </p><p class="ql-block">二里頭文化</p><p class="ql-block">出土于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p><p class="ql-block">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綠松石龍形器,放置于墓主人身上,由2000余片綠松石組合而成。龍身長64.5厘米,中部最寬處4厘米,巨頭蜷尾。龍身曲伏有致,躍然欲生。</p> <p class="ql-block">嵌綠松石象牙杯:商/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象牙杯</p><p class="ql-block">商</p><p class="ql-block">出土于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p><p class="ql-block">米黃色。杯身如觚,圓口薄唇,中腰微束,底較小。通體雕刻繁縟精細的花紋,有獸面紋、夔紋等,并鑲綠松石。</p> <p class="ql-block">婦好銅鉞:商/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略呈斧形,長方形內,平肩,弧刃,兩側邊外侈,并鑄有“T”字形凹槽。肩下有兩對稱長方形穿,其下以云雷紋為地紋,上飾有兩條側身龍紋。其中一側普養上鑄銘文“婦好”二字。</p> <p class="ql-block">銅人面飾:西周/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國墓地出土</p> <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 銅人面飾</p><p class="ql-block">人面,窄眉,圓目,闊鼻,大口,眼眶內凹,眼大而外凸,中間一圓孔,鼻梁較低,鼻孔較大,口內上下兩排大牙,雙耳小而平。前額、雙耳及下顎部各有圓形小孔兩個</p><p class="ql-block">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國墓地出土</p> <p class="ql-block">白地黑花龍鳳紋瓷扁壺:元/北京元大都遺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北京元大都遺址出土</p><p class="ql-block"> 扁方形小口,腹部微鼓,肩部有四系,平底。腹部兩側在白地上用黑彩分別繪出龍、鳳紋,并刻劃出鱗片和羽毛,側面飾卷草紋。</p> <p class="ql-block">▼鎏金鏨花九曲銀勺:唐/河南偃師杏園唐墓出土</p><p class="ql-block"> 河南偃師杏園唐墓出土。編號為M2603:7,全長24.4厘米。勺柄扁方修長,彎柄的末端做成鳧頭形,勺面上視呈九曲花瓣狀。器表以魚子紋為地,鏨刻尖瓣寶相花及雀繞花枝圖案。枝蔓回轉絢麗,結構細密流暢,鎏金工藝精湛。勺的內壁打磨拋光,明亮照人。</p> <p class="ql-block">▼銅犧尊 </p><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出土于陜西長安張家坡西周墓地</p><p class="ql-block">盛酒器,器身為一站立狀怪獸。此犧尊是井叔夫人從鄧國帶來的嫁妝,反映了西周社會的基本組織—血緣組織的廣泛存在及與之密切相關的宗法制、世卿世祿制和異姓聯姻等一系列政治制度。</p> <p class="ql-block">▼綠松石銅牌飾</p><p class="ql-block"> 二里頭遺址被學者認為我國最早的朝代——夏朝晚期都城所在地。在這里,出現了我國最早以寶石鑲嵌的青銅器——鑲嵌綠松石的銅牌飾,綠松石也被看作我國最早被用于鑲嵌的寶石。</p><p class="ql-block"> 在中國考古博物館展出的分別是1981年和1987年出土的兩件。出土于1981年的綠松石銅牌飾,長14.2厘米、寬9.8厘米,出土時位于為墓主人胸部偏左側,附近有銅鈴同時被發現。出土于1987年的綠松石銅牌飾,長15.9厘米、寬7.5至8.9厘米,是同類綠松石銅牌飾中工藝最為巧妙的一件,其牌飾主體為鏤空鑄造,幾百片細小的綠松石片在無依托的情況下,歷經3000多年而無一掉落。</p> <p class="ql-block">司母辛鼎</p><p class="ql-block">地區: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p><p class="ql-block">時期:商</p><p class="ql-block"> 婦好墓出土兩件司母辛鼎,鼎口沿下一周龍紋,以扉棱為中線組成獸面紋。銘文“司母辛”這里博物館還是沿用的“司”字,婦好的子女為祭祀亡母而鑄此鼎,“辛”是婦好去世后在宗廟被供奉的廟號。</p> 其它展品 2、炎黃藝術館 <p class="ql-block"> 本次展覽以“徐義生山水畫”為主題,共展出徐義生先生的124幅國畫作品。</p> 街道辦事處 <p class="ql-block">亞運村街道辦事處</p> <p class="ql-block">大屯街道辦事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屯文化廣場</p> 掠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理县|
新龙县|
囊谦县|
潮州市|
高尔夫|
沾化县|
台南县|
镇坪县|
运城市|
新昌县|
万载县|
肇庆市|
深圳市|
香港|
桑植县|
洛扎县|
墨脱县|
屏东市|
马关县|
大关县|
绥阳县|
攀枝花市|
茶陵县|
荣昌县|
驻马店市|
始兴县|
霍林郭勒市|
盐源县|
宜春市|
绥化市|
清苑县|
永胜县|
安徽省|
博客|
冕宁县|
江山市|
陇南市|
越西县|
牡丹江市|
论坛|
襄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