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鈞瓷始于唐,盛于宋,終于元。在宋代名列五大名窯之一,并以其獨(dú)特的釉料及燒成方法產(chǎn)生的窯變神奇而聞名于世。北宋徽宗時期,官府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區(qū)東北部設(shè)置官窯,為皇宮燒制貢瓷。因窯址鄰近古代春秋戰(zhàn)國的鈞臺,故名為“鈞臺窯”,簡稱“鈞窯”,所產(chǎn)瓷器即名“鈞瓷”。</p><p class="ql-block"> 鈞瓷之所以名貴,除了造型渾厚端莊外,最突出的有兩個方面:一是鈞瓷在燒制中會出現(xiàn)窯變現(xiàn)象,含有銅質(zhì)的釉料經(jīng)窯變后會形成海棠紅、朱砂紅、雞血紅、玫瑰紅、天藍(lán)釉、月白釉等釉色,彼此滲化,相映成輝,有“進(jìn)窯一色,出窯萬彩”之說;二是鈞瓷制作工藝復(fù)雜,成品率低,一件鈞瓷從選料到燒成需經(jīng)過72道工序。鈞瓷作為中國陶瓷藝術(shù)史上的一個重要符號,在世界陶瓷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古就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之說。它獨(dú)特的窯變藝術(shù),以其“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藝術(shù)特點(diǎn)廣受歷朝歷代陶瓷愛好者喜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宋徽宗趙佶畫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鈞窯瓷的燒制跨越整個北宋時期,收藏實踐表明,鈞窯有普通鈞窯與官鈞窯之分,官鈞窯器型眾多,有宮廷花盆、文房用瓷、觀賞立器等。官鈞窯在北宋晚期由官方專門訂燒作為貢瓷進(jìn)貢宮廷或官方享用,其制作工藝更是不惜工本、精益求精,藝術(shù)品欣賞價值更勝一籌。</p> <p class="ql-block"> 帳下收藏這件北宋政和年間鈞窯貢瓷筆筒,高25.6cm,口徑12.5cm,整器厚重端莊貴氣,筆簡外壁為珠砂紅釉、頂面與內(nèi)壁為天藍(lán)釉,修圈足,底部為芝麻醬色釉,釉水肥厚瑩潤,典型的北宋官鈞窯特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筆筒正面上方為減地描本金隸書陽字"大宋官窯、臣庶勿用”八個字,這八個字彰顯宮廷用瓷的高貴身份,下面陰刻九疊篆描本金書寫“大宋皇家御用”表明鈞窯筆筒享用者的身份。兩側(cè)同樣減地描本金陽凸各十個篆書:精澄春花屏秀余何盤龍、李浮胡沙晶宮急聽殿令。</p><p class="ql-block"> 一件不大的官鈞窯筆筒就用了隸書、篆書、九疊篆三種字體,本身就隱藏著書法藝術(shù),是集瓷、書、鏨刻三種藝術(shù)于一體的一件古代藝術(shù)珍品。</p> <p class="ql-block">上圖:李浮胡沙晶宮急聽殿令</p><p class="ql-block">下圖:精澄春花屏秀余何盤龍</p> <p class="ql-block">筆筒外壁為珠砂紅釉。</p> <p class="ql-block">筆筒頂面與內(nèi)壁為天藍(lán)釉。</p> <p class="ql-block">底部描本金縷空“政和”款式,政和是宋徽宗趙佶的第四個年號,從1111年~1118年10月共使用8年。</p> <p class="ql-block">底部上芝麻醬色釉,描本金“政和”底款。</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原县|
昭苏县|
中江县|
梧州市|
定陶县|
阿克苏市|
监利县|
和政县|
读书|
吉水县|
桃江县|
六枝特区|
邯郸县|
黑山县|
瑞昌市|
抚州市|
永吉县|
阿鲁科尔沁旗|
巴彦淖尔市|
确山县|
德阳市|
东兰县|
洪江市|
武冈市|
安化县|
葫芦岛市|
图木舒克市|
仙桃市|
虞城县|
景德镇市|
五河县|
西乌珠穆沁旗|
日喀则市|
大邑县|
开封市|
清苑县|
边坝县|
沁阳市|
汪清县|
巴南区|
长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