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南屏晚鐘隨風飄送,它好像是催呀催醒我相思夢,它催醒了我的相思夢。相思有什么用,我走出了叢叢森林,又看到了夕陽紅?!?,這是一首情歌題材的臺灣流行歌曲,曾經紅極一時,當時我覺得“南屏晚鐘”是臺灣的一個景點。這次我到杭州,才知道“南屏晚鐘”是康熙皇帝下江南時,御筆親題西湖十景之一,他還把“南屏晚鐘”改成了“南屏曉鐘”,或許是認為“曉鐘”更能體現一種朝氣蓬勃的景象。進而知道了“南屏晚鐘”是凈慈寺的美稱,成為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南屏晚鐘與雷峰夕照隔路相對,塔影鐘聲組成了西湖十景中最迷人的晚景。我們是傍晚時分來到凈慈寺的,想一睹“南屏晚鐘”的美景,聽一聽“南屏晚鐘”余音不斷的鐘聲------。</p> <p class="ql-block"> 南屏山麓自五代以來就是“東南佛國”的佛教圣地,南屏山也有“佛國山”的別稱,在南屏山一帶大小寺廟云集,好不熱鬧。各家寺院內,寒來暑往,春去秋來,皆是“晨鐘暮鼓無時休”。然而,凈慈寺卻是個另類。據《凈慈寺志》和杭州地方志記載,每天暮色降臨時,全國大大小小的寺院,唯有杭州西湖的南屏山下有鐘聲。這個鐘聲就來自凈慈寺,也就是聞名天下的南屏晚鐘。</p> 在凈慈寺門前,有“南屏晚鐘”御碑亭?,F在的碑亭是一九八六年建,當時有亭無碑。2002年立碑于亭中。 <p class="ql-block"> 據《西湖志》卷九:在南屏山凈慈寺前,舊稱南屏曉鐘,康熙三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御題十景,后改南屏晚鐘,建亭其處。</p> 這是碑的另一面,“南屏晚鐘”四個字,沒有描紅。 在凈慈寺門前,還立有“西湖十景 南屏晚鐘”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碑石。 <p class="ql-block"> 凈慈寺,又名凈寺,永明禪院,位于西湖南岸,雷峰塔對面,是西湖歷史上四大古剎之一,中國著名寺院之一。因為寺內鐘聲洪亮,所以"南屏晚鐘"成為"西湖十景"之一,是"西湖十景"唯一法器為主的寺院。凈慈寺是公元954年五代吳越國錢弘俶為高僧永明禪師而建,至今已歷千余年,原名永明禪院;南宋時改稱凈慈寺,并建造了五百羅漢堂。最為巔峰時,中心五層主殿,兩旁“配有偏殿,各類閣、堂、軒、樓等三十三座,寺僧達數千人。凈慈寺屢毀屢建,寺宇、山門、鐘樓、后殿、運木古井和濟公殿,都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重建的。 </p> 凈慈寺的效果圖。 凈慈寺的頭殿金剛殿面向南山路,大殿正中門上懸掛乾隆皇帝御題的豎額“勅建凈慈禪寺”,殿前兩旁各有一座御碑亭。東邊是康熙的“南屏晚鐘”碑,西邊是乾隆皇帝對凈慈寺的題詩:凈慈掩映對南屏,斷續蒲牢入夜聲。卻憶姑蘇城外泊,寒山聽得正三更?!贝蟮顑蛇吀饔幸簧裙靶紊介T,西邊為進口,東邊為出口。中間正門平時不開啟。 進入寺院首先看到的就是鐘樓。鐘樓分上下兩層,鐘懸于二樓?,F在,游客可花錢上去敲鐘,可惜我們去晚了,不能上樓敲鐘,也沒有聽到那渾厚的鐘聲。 凈慈寺初建時就設鐘樓一座。明代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嫌舊鐘太小,重鑄一口重達10噸的巨鐘,因鐘聲洪亮,又因寺后南屏山多空穴,所以晚鐘敲響時,鐘聲穿穴回蕩,傳播山谷,聲傳大半個杭城。凈慈寺鐘樓歷經毀建,大鐘也廢而復鑄,較具規模的篝鑄,是在明洪截止十一年,信持夷簡禪師募休聚銅二萬余斤,鑄成巨鐘一口,撞擊聲播遠壑,余音繚繞。清康熙南巡時,以天將破曉,“夜氣方清,萬籟俱寂,鐘聲乍起,響入云霄,致足發人深省也”之由,改稱“南屏曉鐘”。因杭人偏愛晚鐘,易“曉”字復為“晚”字,后稱“南屏晚鐘”。現在的大鐘是1984年12月14日,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為報答祖庭恩德,捐贈3千萬日元,由杭州制氧機廠鑄造的大梵鐘,大小與明代時相同。 這是在一九八六年新鑄的銅鐘,高三米,口徑二點三米,重喧十噸以上。鐘體內外,鐫鑄有趙樸初等人書寫的《妙法蓮華經》,七卷及銘文共計六萬七千字;它采用“蒲牢雕龍”作鐘鈕,以八瓣蓮花為鐘唇,每瓣鑄有一處撞鐘點,其中六處鐘點上鑄有梵文。鐘脊上立南無毗婆尸佛和南無釋迦牟尼佛等七個佛龕。每日黃昏,悠揚的鐘聲在暮色蒼茫的西湖上空蕩,激起人們的無限遐思。(圖片來自網絡)<div><br></div> 凈慈寺四進大殿依山而建,一字形建在中軸線上,越往后面越高。金剛殿為頭殿,殿堂前面供奉的是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腹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的彌勒菩薩。 金剛殿與第二進的大雄寶殿間的廣場上,有乾隆皇帝御筆凈慈寺方丈詠古碑,碑座神龜和東面的碑額為出土之物,原碑身下落不明,此碑1932年重建。 靠近金剛殿的北面東西兩邊有傳說禪杖叩泉的雙井。 大雄寶殿高21.05米,雙層高檐歇山頂建筑,氣勢雄偉,金碧輝煌。二層檐中懸掛弘一法師題寫的匾額:具平等相,意為在佛眼里,紅塵之中,蕓蕓眾生都是平等,沒有貴賤之分。殿中供奉高13.3米的比盧遮那佛大銅佛,佛座是千葉寶蓮,大佛后一尊笑態可掬的濟公金漆像。大殿四周分布24根石柱,柱上刻有名家、佛界大德長老創作的楹聯14副,它們是凈慈寺中的瑰寶。 沿著雕刻有盤龍的臺階向上,就來到大雄寶殿了。 回看金剛殿,可見遠處的雷鋒塔。 大雄寶殿西的長廊旁有一扇拱門,門內是一座觀音殿,殿內供奉木雕的千手觀音,殿后供奉一尊清代石雕白色觀音。據殿內墻上的凈慈寺石觀音靈跡碑記載,石觀音在錢塘曾屢屢顯靈,保一方百姓安康。 <p class="ql-block"> 順著山勢繼續向上,便是第三進演法堂了,是由三圣堂改為今名,是本寺方丈接待十方衲子參禪問道和演說佛法的場所。</p> 回看大雄寶殿。 <p class="ql-block"> 法堂后面設一浴佛功德池,一蓮花座的銅亭中立著剛出生的釋迦牟尼,用于紀念釋迦初降娑婆,感召大地震動,天雨妙花、九龍沐浴的盛況。 </p> 第四進是釋迦殿,因正在維修,不能上去,遺憾了。據介紹,釋迦殿,2008年重建,分地下地上二層。地下現辟為凈慈美術館,寺中陳列慧日峰、金剛經石刻、古毽陀羅佛教造像等。地上主殿為三重檐歇山頂仿古建筑,殿中主供釋迦牟尼金色坐像。 在這個觀景臺上,能看到對面山上的雷峰塔,從這個角度欣賞“雷峰夕照”的美景,也能彌補剛才遺憾。 夕陽西下,雷峰夕照的美景更是讓人陶醉。 我們順著西邊的道路下行。 沿著長廊到頭,可去濟公殿。 這座圍墻內是濟公殿,殿前一座亭子,亭中就是著名的運木古井。 濟公殿,原名濟祖殿,最初為紀念道濟禪師即濟公和尚而修建,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毀于大火。2015年,于原址重建,殿內供奉道濟禪師坐像。新建濟公殿為單檐歇山頂式、傳統木結構建筑,并巧妙運用民國時重修濟公殿的十五根楹聯石柱(原為十六根,遺失一根),重現昔日濟公殿的輝煌圣跡。道濟,凈慈寺深受百姓喜愛的和尚,后世尊稱他為“濟公活佛”。 運木古井亭。 傳說當年濟公在凈寺修行時,寺廟曾遭火燒,重建需要很多木材,濟公從四川化得不少木頭,順長江水流而下至錢塘,最后從寺內這口“醒心井”里浮現了出來,解了寺廟重建的原材料問題。 運木古井亭里的古井。 在寺廟里,隨處能見到雷鋒塔。 凈慈寺的齋飯也十分美味。這里的素齋種類豐富,口感鮮美,價格實惠。 吃完素齋,太陽已經落下地平線,沒有拍攝到“雷鋒夕照”的場景。 暮色中,雷峰塔已經亮起彩燈,襯在藍色的天空里,冷暖色調對比,非常顯眼。 <p class="ql-block"> 凈慈寺傍晚的鐘聲,它與對面的雷峰夕照組成塔影鐘聲,是西湖風光中一道最為亮麗的晩景。在游覽凈慈寺時,你還可以了解到它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這座寺廟是中國佛教禪宗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佛教文化氛圍。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一種與世隔絕的寧靜與祥和,可以聽到悠揚的鐘聲和僧人們的誦經聲,可以體驗到一種超脫塵世的感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保县|
九江县|
南皮县|
库车县|
华亭县|
宝兴县|
游戏|
咸宁市|
张家川|
横峰县|
阜新|
正安县|
福清市|
保山市|
扶风县|
调兵山市|
陆良县|
客服|
新乡市|
呈贡县|
花莲市|
齐齐哈尔市|
鹤岗市|
山东省|
贵溪市|
彰武县|
新闻|
永寿县|
巴青县|
皋兰县|
股票|
两当县|
格尔木市|
隆安县|
延安市|
屏边|
丹寨县|
府谷县|
华阴市|
漯河市|
巩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