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南方旅行(十四)</span></p> <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又名歙縣古城,位于安徽黃山市歙縣徽城鎮。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縣治與府治同在一座城內,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徽州古城是中國三大地方學派之一的"徽學"發祥地,被譽為"東南鄒魯、禮儀之邦"。</p><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分內城、外廓,有東西南北4個門。此外還保留著甕城、城門、古街、古巷等。</p><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與四川閬中、云南麗江、山西平遙并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4年,被列入國家5A級景區古徽州文化旅游區的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徽州街巷內有斗山街、大北街、打箍井街、中山巷等古街巷。街首處“旌表江萊甫妻葉氏貞節之門”木牌坊,為明太祖朱元璋感恩賜建。大北街為府城商業區。</p> <p class="ql-block"> 許國石坊,又名大學士坊,俗稱“八腳牌樓”。位于歙縣城內陽和門東側,跨街而立。立于明萬歷十二年十月(公元1584年)。許國石坊是許氏衣錦還鄉時在家鄉歙縣立此坊。許國石坊,其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形成四面圍合,中國僅此一例牌坊是封建社會為旌表功勛、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筑,是最能詮釋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載體。被譽為“東方的凱旋門”。</p> <p class="ql-block"> 仁和樓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建筑,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這座建筑以其獨特的徽派風格而著稱,白墻黛瓦,馬頭墻高聳,顯得古樸典雅。樓內布局精致,木雕、磚雕、石雕工藝精湛,每一處細節都體現了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藝和深厚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墻是安徽省的一處歷史遺跡,也是中國南方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墻之一。這座城墻建于明代,經過多次修繕和擴建,如今依然巍然屹立,見證著徽州古城的輝煌歷史。</p><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墻位于徽州古城的周邊,是古城的保護神。整座古城墻呈長方形,東西長約1.5公里,南北寬約1公里,總面積達到了1.5平方公里。城墻高約10米,寬約5米,由黃土夯筑而成,外面覆蓋著青石板,整體結構非常堅固。城墻上建有四座角樓和六座城樓,樓臺上刻有精美的浮雕,雄偉壯觀。</p> <p class="ql-block"> 棠樾牌坊群,位于黃山市歙縣鄭村鎮棠樾村東大道上,為明清時期古徽州建筑藝術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 棠樾的七連座牌坊群,不僅體現了徽文化程朱理學“忠、孝、節、義”倫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內涵極為豐富的“以人為本”的人文歷史,同時亦是徽商縱橫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見證。每一座牌坊都有一個情感交織的動人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曾大大褒獎牌坊的主人鮑氏家族,稱其為“慈孝天下無雙里,袞繡江南第一鄉”。</p><p class="ql-block"> 1996年,棠樾牌坊群被國務院公布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棠樾牌坊群的牌坊一改以往木質結構為主的特點,幾乎全部采用石料,且以質地優良的“歙縣青”石料為主。這種青石牌坊堅實,高大挺撥。既不用釘,又不用鉚,石與石之間巧妙結合,可歷千百年不倒不敗。</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阜市|
石屏县|
湟中县|
双鸭山市|
内江市|
西吉县|
珲春市|
广安市|
赤峰市|
光泽县|
南丰县|
宜章县|
蕉岭县|
望谟县|
理塘县|
梧州市|
常德市|
曲阜市|
于都县|
郴州市|
云霄县|
嫩江县|
西乌珠穆沁旗|
姚安县|
通辽市|
嘉峪关市|
玛多县|
纳雍县|
永康市|
开原市|
永年县|
余庆县|
常宁市|
敦化市|
白银市|
桂东县|
阳原县|
佛坪县|
威海市|
白山市|
永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