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苦樂之間</p><p class="ql-block">時下非常流行采摘樂。櫻桃、桑葚、枇杷、杏子的浪頭才去,楊梅、桃子、李子、甜瓜的潮頭已在來的路上了。當然,在江南,可采的東西不止這些。水果可采,蔬菜也可采。最近,我也愛上了采摘。</p><p class="ql-block">離家五十米處,是一塊不大也不小的園地。以前,女兒奶奶是園主。今年奶奶因年事已高,放棄管理了。于是,拼多多買了彩椒、黃瓜、秋葵、西紅柿等秧苗,按藝術家的思維,想把菜園弄成個調色盤。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種活不易,長好更難。要搭架,要打掐,要下肥。草除不盡,蟲去又來。根本不會侍弄,只是任其發展。</p><p class="ql-block">當有一天突然發現四季豆那纖細苗條的身段,心中好一陣驚喜。以為還要長好多天才能吃到,沒想到,它們像剛出生的娃娃,長速很快。這幾天,每天可以摘一些,炒一盤已很富足,竟然實現了“豆角自由”,于是采摘豆角成了生活中又一樂趣。那攀緣的藤蔓、青綠的豆角、嫩紫的花朵,給人一種自由,一種朝氣。小滿,是真快樂!</p><p class="ql-block">摘豆角不是技術活,小時候就干過。</p><p class="ql-block">“六十畝大堰”是農民頂寒冒暑,一鎬一鍬“造出來”的,是西南舁村農業學大寨的一大成果。后來分產到戶,被劃成很多小塊。其中一塊就是我家的。三晉大地,玉米是主打農作物,豆角是伴生作物。大堰地地處低洼,過水地,耐旱。家家戶戶又很勤快,莊稼打理得煞是喜人,以我幼小的眼界望去,一望無垠的黛綠,名副其實,是詩人筆下的青紗帳。</p><p class="ql-block">然而,小時候的我不覺得那是詩意,現在想起來也并不詩意。星期天,父親帶著我和弟弟、哥哥一起去摘豆角。玉米桿長得比我們高很多,豆角蔓不服氣,和玉米桿比賽著長,玉米桿長多高,它就爬多高。密密麻麻的莊稼地里,如果散開,誰都看不到誰。通常,我們是一個人從地的北面開始摘,另一個從南面開始,然后到中部“會師”??擅娣e較大,一個人默默地摘著摘著,會有些怯意,于是就互相叫一聲,但稍遠一些甚至聽不到。密不透風的地里,玉米葉劃在手上、臉上,生疼生疼。如果天年好,成果就很明顯,蛇皮袋裝得實實在在,連袋口都要系不住了??墒?,回家的路好幾里呢!去的時候下坡為主,回的時候上坡為主。沒有車,全靠兩條腿。父親、哥哥會毫不猶豫扛起蛇皮袋,我和弟弟的籃子也不會空著。累了,停下來歇一會兒,左肩換右肩,右手換左手。汗流浹背,滿面通紅,覺得就像一支正在融化的冰糕。這樣一次勞動之后,弟弟花粉過敏,我精神萎靡。因為父母的疼愛,因為哥哥們的照顧,這樣的生活體驗對我來說其實并不多,但很深刻。這深刻,自然不是采摘的樂趣。那大堰地里的豐收,是農民的辛勞,那雨水沖刷而溝壑縱橫的小路,是農民的堅忍。</p><p class="ql-block">自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后,田園之樂就成了隱逸的象征,田園,因詩而美麗。其實,田園之苦甚于樂。讀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就知道種地的艱辛了?!胺N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鞭r民,雖然起早貪黑,種地像繡花一樣精心,可是,寒流、酷日、臺風、冰雹、洪水……任何一次大自然的任性,都可以輕而易舉地讓無數辛苦泡湯。</p><p class="ql-block">偶爾到田間地頭去,采摘,滿眼的綠,沁心的香,小小的付出,滿滿的收獲。這,自然很令人快樂。但,這種快樂,有時候會覺得似乎是一種矯情。因為,對農事不夠深入,只是,樂其樂而未苦其苦。</p><p class="ql-block">試問,有幾個人對自己的孩子說過:做個農民吧,一輩子!</p><p class="ql-block">農業,是國之根本,但,農民,是什么?是機器,只要還能轉,就得下地干。勞作一生,一生勞作,到了,都沒有哪個部門通知你:領退休金了。</p><p class="ql-block">20240522于勤漸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权县|
桐梓县|
广灵县|
山丹县|
东兰县|
天镇县|
博罗县|
玉田县|
桂林市|
邯郸县|
翁牛特旗|
温泉县|
赤城县|
崇明县|
汪清县|
古丈县|
腾冲县|
白水县|
岢岚县|
安国市|
威宁|
名山县|
河池市|
新建县|
东台市|
福安市|
平湖市|
鄂托克旗|
板桥市|
永平县|
马山县|
柳林县|
广汉市|
新蔡县|
阿拉善盟|
兰溪市|
天水市|
克东县|
海淀区|
安龙县|
卢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