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是我們高中畢業60周年。高中畢業是我們人生路上的一個重要節點,經過了一個甲子的風雨,年屆耄耋的我們,愈發懷念的恩師的教導和同窗情誼,因而回母校一聚成了這一年來最熱切的話題。</p><p class="ql-block"> 60年來,母校二度異地新建,校園逐漸寬敞、樓宇益發氣派,每當登臨,或欣喜、或贊嘆,但卻略感陌生。于是不少同學建議:這次回老校舊址。</p> <p class="ql-block"> 60年世事變遷,當年的建筑大多已經拆除,好在原一區的房舍基本保存,并經修繕改建為王選事跡陳列館。老校舍軀雖殘但魂猶在,在這里與老同學相聚,倍感親切。</p><p class="ql-block"> 心有靈犀,同屆的乙班和丙班也選擇回這里紀念高中畢業60周年。</p> <p class="ql-block"> 過祖驥常年居住在河北滄州,且體能狀況不佳,但越是離鄉日久越是思念同學故舊,為了參加這次聚會,早早就回到無錫。</p> <p class="ql-block"> 呂雪梅腿腳不便,近年來鮮少出門,這次讓子女專程護送來參加聚會。</p> <p class="ql-block"> 葉志英、馬利驊、陳凱、王彭生等同學也是專程從外地趕來聚會。</p> <p class="ql-block"> 這次聚會,報名參加的有34位同學,但有3位同學后來因各種原因未能蒞會。另外,老班長劉建成因到得晚也未能參加集體照的拍攝,成為此次聚會的一大憾事。</p> <p class="ql-block"> 離開王選紀念館后,我們來到當年的學校大門處,這里雖已建設一新,但依稀還能見到幾分當年的模樣。尤其可喜的是,在數度背街小巷改造中,仍保留了二中的老大門。這是改造項目的設計者充分考慮到了二中學子的母校情結,修繕了這一塊可供我們懷戀、尋夢的心中圣地。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表明,眾多校友與我們一樣,對這塊當年讀書成長之地懷有特別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此情此景觸發了詩人的靈感,沈源生當即填詞一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臨江仙</b>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無錫市二中畢業六十周年聚會</p><p class="ql-block"> 小巷深深藏舊址,訪尋留影門前。書聲響亮憶當年。感恩懷母校,交口贊前賢。</p><p class="ql-block"> 六十春秋彈指逝,青絲換作華顛。人生風雨說悲歡。一聲多保重,期盼再團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沈源生 2024/5/18</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作于同學聚會現場</p> <p class="ql-block"> 中午,我們與乙、丙兩班同學在天福苑用餐,大家濟濟一堂舉杯互祝身體健康、友誼長存。</p> <p class="ql-block"> 錢圣南多年前就棄醫從文,熱衷社會活動,又是多產詩人,臨此盛會自然筆不走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臨江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無錫二中高中畢業60周年班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錢圣南</p><p class="ql-block">空嘆時光如箭,雁書沉影經年。伯牙清律破層巒。欣然吟月下,隨分舞樽前。</p><p class="ql-block">數說青春幽夢,依依往昔余歡。閑愁無邪漫成煙。花顏濃淡改,心語淺深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05.18填于“天福苑”飯店</p> <p class="ql-block"> 60一甲子,不僅是一種計年,也是一個循環。60年前,我們同為稚氣未脫的書生,從這里出發,迎接我們的是山雨欲來的時代風云。隨后在風起云涌甚至地動山搖的時代變遷中,我們面臨不同的際遇、沿著不同的路徑演繹著各自不同的人生。60年后,我們又同以“退休老人”的身份,回到當年出發的校門,但此時已物我兩非,自是感慨萬千。于是在餐后我們繼續留在飯店座談,憶師恩、敘友情、說健康、談人生……</p><p class="ql-block"> 座談會由傅耀良主持,曹岫云首先作了主題發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高中畢業60周年同學會上的發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曹岫云</b></p><p class="ql-block"> 我們這一屆大都出生于1946年,再過兩年,就80歲了。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再漫長,我們正在走向人生的終點。</p><p class="ql-block"> 那么人生究竟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朝聞道,夕死可矣”。</p><p class="ql-block"> 如果到生命終結的時候,我們能帶著一種清晣的人生觀,瀟灑地離開這個塵世,不亦樂乎。</p><p class="ql-block"> 關于人生,有兩種說法很有意思。</p><p class="ql-block"> 一種是: 人生是生產和消費的循環。</p><p class="ql-block"> 這個生產和消費包括了物質產品的生產和消費,以及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消費。人生就是這兩者的循環。這個循環結束,人生就結束了。</p><p class="ql-block"> 還有一種說法,人生由命運和因果兩條法則組成。</p><p class="ql-block"> 命運是經線,因果是緯線。這兩者交織成的布,就是我們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們每個人來到這世上,都帶著各自固有的命運。</p><p class="ql-block"> 拿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初中時期我們碰到了大躍進,大煉鋼鐵,我敲過鐵礦石。高中時期碰到了三年自然災害,餓過肚子。大學里碰到了文化大革命。大學畢業以后不久,又遇到了改革開放。這幾十年來,又有種種的社會變動。</p><p class="ql-block"> 我們個人的命運就承載在這個國家和時代的命運之上。這與我們個人的主觀意志沒有什么關系。</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我們每個人還有屬于自己個人的命運。比如拿我來說,出生在無錫,出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庭,兄弟姐妹6人,長這副相,就這個個兒,體質一般,運動、繪畫、音樂都不擅長。上了那個小學、中學、大學,遇到許許多多老師同學,等等等等。這就是帶有我個人色彩的命運。</p><p class="ql-block"> 所謂因果,就是我們在沿著命運前行的時候,我們會碰到各式各樣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對于每一件事情,我們采取正確的態度,就會有好的結果,采取錯誤的態度,就有壞的結果。這種因果的積累,甚至可以改變我們原來的命運的走向。</p><p class="ql-block"> 我們無法與命運抗爭。但是因果100%由我們自己主宰。</p><p class="ql-block"> 而在命運和因果這兩只看不見的手當中,因果之手略強于命運之手。</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命運和因果決定了我們的人生。這幾十年我就這么一路走來。</p><p class="ql-block"> 我現在還在工作,工作還很忙碌。我現在主要做兩件事。</p><p class="ql-block"> 一件是,我創建了中國盛和塾這個企業家的學習型組織。現在又采用公司化和集團化的方式。現在參加學習的企業家是3萬3千人。今年要做到4萬3千人。在十年中要發展到50萬人。即使是50萬人,也只是中國企業總數的1%。</p><p class="ql-block"> 第二件事是辦學。我們與浙江工商大學合作,成立了“稻盛商學院”。把西方的科學管理和東方的經營哲學相結合。</p><p class="ql-block"> 這是創舉。目的是改變商業文明的走向,從現在的以利己為主的商業文明,走向利他自利的商業文明。大家推薦我做這個商學院的名譽院長。</p><p class="ql-block"> 我這個人智商不高,手腳很笨,動手能力屬于低能。但我也有兩個長處。</p><p class="ql-block"> 一個是勤于思考。我養成了思考事物本質的習慣。</p><p class="ql-block"> 第二,在用文字表達思想這一點上,我具備自信。</p><p class="ql-block"> 這兩個長處是從哪里來的呢?主要是被逼出來的。</p><p class="ql-block"> 在文革清查516的階段,我被關了三年。原因是,我壓根兒就不承認我自己沒有的問題。所以,有關部門就組織了一個“專打橋頭堡”的小組,日以繼夜,用車輪大戰對付我。特別是在第一年,對我的批斗沒完沒了。目的是要我承認我參加了516,并要我交代背后的重大的陰謀活動。</p><p class="ql-block"> 這種莫名其妙的、荒謬的要求,以及無休止的斗爭。逼著我開始冷靜思考。我給當時無錫市的軍管會主任寫了一部萬言書。</p><p class="ql-block"> 我說:你們專?組審查我,這個過程的主要和基本的問題,不是別的,就是你們對我的不正確的估計以及隨之而來的不適當的處置同我的真實情況之間的矛盾;同黨的政策正確政策之間的矛盾;同我正當的要求之間的矛盾;同你們自己內查外調的客觀結果之間的矛盾。</p><p class="ql-block"> 在文化大革命中,受極左思潮的影響和裹挾,我有缺點錯誤。但我不是什么516,更沒有所謂516的陰謀集團的罪行。你們根據中央文件審查我,我無話可說。但是你們對我的基本估計是完全錯誤的。</p><p class="ql-block"> 因為這封信,我居然被有關領導列為“保護對象”。三年后,我被釋放。這時原以為志同道合的女朋友不要我了。</p><p class="ql-block"> 另外,分配工作后,我當技術員。但搞技術是我的短板。雖然我很努力,但工作進步不大。整整三年的青春就這么白白流逝了。吃了那么大的虧,我就經常會想,這到底是為什么?這個事情背后的本質是什么?我覺得不能稀里糊涂,把這個事情輕輕放過去,那就太虧了,也太對不住自己了。</p><p class="ql-block"> 關我三年,原因僅在于: 是還是不是516。這么單純至極的事實,為什么要搞三年?特別在江蘇,這場運動還死傷了許多人。雖然說事過境遷,但我卻不斷地想,我死鉆這個牛角尖,要把這個牛角尖鉆通。</p><p class="ql-block"> 做一個明白人,把事情想清楚。這是我自定的信條。</p><p class="ql-block"> 從歷時三年多的清查516這個事實當中,既可以引出非常消極的結論,也可以獲得非常有價值的啟示。這種啟示可以用來指導自己以后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在這場運動中,我最大的收獲是,建立了我自己的信念。這個信念簡單至極: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不管表面上錯的一方有多大的勢力,不管他們一時占著怎樣的統治地位,歸根結底,就因為他們不對,他們最終還是站不住腳。</p><p class="ql-block"> 我的這個對,對的很深刻。所謂深刻,就是觸及了事物的本質。那時,我才20多歲,自己以后的人生還長,不管別人如何,社會如何,也不管自己能力如何,我必須堅定自己的意志,做作為人應該做的對的事情,一以貫之,做到極致。</p><p class="ql-block"> 另外,利用這三年隔離審查的時間。我認認真真地讀書。我把毛選四卷中,比如《論持久戰》《實踐論》等許多文章反復背誦。</p><p class="ql-block"> 通過這一場嚴峻的考驗,我還學會了整理自己的思想,并用文字把它表達出來。后來,用文字表達思想成了我的一個強項。每當關鍵時刻,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談戀愛,一封很有思想的情書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出國的時候,政審通不過。我就給有關當局寫了一封信。道理說的很透徹,最后把他們說服了。從這時起,我的人生開始走入順境。</p><p class="ql-block"> 我跟稻盛和夫能建立信任關系,我的文章起了很大作用。所謂以文會友,文章就是心靈的紐帶。甚至可以跨越國界,把彼此的心與心連結起來。比如,2001年,在天津的一次經營哲學國際交流會上,在稻盛面前,我發表了論文,題目叫《百術不如一誠》。四個小標題是:成事在合作、合作在信任、信任在誠意、誠意在原則。</p><p class="ql-block"> 原則有科學的側面和人格的側面。科學的側面就是實事求是。人格的側面就是做作為人應該做的好事,不做作為人不應該做的壞事。</p><p class="ql-block"> 科學側面和人格側面相輔相成。只有人格高尚的人,才能始終實事求是;只有堅持實事求是,才能不斷維持和提升自己的人格。</p><p class="ql-block"> 稻盛和夫宣布全世界的盛和塾都解散。但后來中國盛和塾沒有解散,因為在我召集的臨時董事會上,池田讀了我給稻盛的一封信,就4分鐘。稻盛當場就用紅筆批示OK。到了2024年初,中國盛和塾從被勸散,到成功轉型,我寫的一封信起了很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我還養成了與問題和困難正面對峙的習慣。只要我的良知告訴我,這是是正確的,我就會堅持。我不害怕得罪人。得罪了人我也不后悔。到了今天這個年齡,更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高中畢業60周年慶典發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程國平 </p><p class="ql-block"> 年屆八秩,聚首敘友誼,暢談過往事,看著那么多同學,開心、精神,興致勃勃,我真要感謝上蒼,賜予我們健康,祝各位長壽!</p><p class="ql-block"> 四十年代,我來到這個世界。恰逢戰亂,似乎預示著多事之秋將伴隨吾輩人生。</p><p class="ql-block"> 二中六年。 1958年進入初中,三年的學習生活留下的印象不很深刻。倒是動則擺擂臺放衛星,隨時表決心,游行去示威,熱鬧又新鮮。為達“勞衛制”挑燈夜戰,日夜兼程。手持小鐵錘,叮當敲礦石,震得虎口痛,難見礦石碎……還有,饑腸轆轆,等著鈴聲沖剌食堂,“喫則依頓想下頓”留下了深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同學們,大家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 我們今天是桃李芬芳, 明天是社會的棟梁; 同學們!同學們! 快拿出力量, 擔負起天下的興亡!</p><p class="ql-block"> 正值青蔥歲月,在畢業歌旋律的伴隨下,懷抱著理想,我們高中畢業。</p><p class="ql-block"> 高中三年,充斥社會的“紅專、白專”說教,深深地影響了所有學生和老師,乃至整個教育系統。名校二中,首當其沖。那么多優秀老師,平心而論,都不同程度地縮手縮腳,校方也完全漠視或者不敢重視高考前的復習沖刺。對于我這種玩心重、不自覺者,倒也省力。除了聽課認真,皆能當堂理解外,家中沒有一本課外參考輔導書,做完家庭作業便萬事大吉。幾十年后,目睹后輩課程的深度、老師督促學生的上勁程度,真可謂百感交集。</p><p class="ql-block"> 已是大潮的前夜,高考,意味著什么?雖有“一顆紅心,兩種準備”的響亮口號,但個個心中明白透亮,不必多說。12年的思想教育和現實教育,忠誠的思想已在頭腦中深深扎根。不管內心思潮如何,仍滿腔熱血,在畢業歌激情四射的鼓動下,充滿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跨出了二中的校門。</p><p class="ql-block"> 不久后的歲月,無盡的頌歌、激越的戰歌響徹云霄。在激昂而深情的歌聲中,在滿世界的鼓噪下,狂熱了,不知所以然了,真以為“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了。很快,在現實無情地教訓下,開始慢慢懂事了。</p><p class="ql-block"> 見多了,長進了,有了判斷力。 工作了,務實了,辛勤勞動,努力拼博,生兒育女,養家糊口。風風雨雨,走到了今天。</p><p class="ql-block"> 一切成了過往。可以回望,絕不留戀,唯有少年同學的純真友誼,經歲月的珍藏,愈加醇香醉人。我深深地懷念駕鶴西去的同窗。</p><p class="ql-block"> 唯有二中老師,人格高尚,學識豐富,修養很高。在六年的相處中,深受感染,他們的熏陶,讓人終生受益。我深深地懷念他們。</p><p class="ql-block"> 將進耄耋之年,大型班聚,又將老同學召至一堂,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情誼滿滿,其樂融融。我要感謝成就此舉的籌備組同學,感謝熱心資助的曹班長,感謝所有的同窗兄弟姐妹!我要大聲說,我愛你們!</p><p class="ql-block"> 敬天愛人,成了我的信條。老來起步,邊學邊做,力爭無愧此生。</p><p class="ql-block"> 幸福度晚年,是我的目標。凡事不苛求,順其自然,適可而止的中庸之道,也許是恰當的。動動腦筋。碼碼文字,走動走動,會會同學,有益健康。</p><p class="ql-block"> 以此與老同學共勉,我們的每天將都是燦爛的!各位定將福如東海享不盡,壽比南山樹常青。 </p><p class="ql-block"> 謝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接著,俞若琦同學聲情并茂地講述了自己與病魔爭奪生命控制權的精彩經歷,她的樂觀和頑強博得了同學們的一片贊嘆。</p><p class="ql-block"> 過祖驥、馬利驊、傅耀良、錢圣南、王彭生、郭耀基等同學圍繞著身心健康、人生感悟、生活態度、社會現實等話題作了精彩發言。</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朱聽如因健康原因,拍完集體照就需要休息了,沒能參加午餐和座談會,但仍十分珍惜這次聚會,特地發來了書面發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不能忘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一紀念高中畢業60周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朱聽如</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們原無錫二中1964屆高三甲班的同學在這里相聚一堂,紀念高中畢業60周年。</p><p class="ql-block"> 這60年,我們從青春少年到耄耋老人。離開二中后,我們先經歷了讀書和務農,然后在不同的行業,以各種角色進入了社會,經歷了風風雨雨,一路走到現在。</p><p class="ql-block"> 但是我們沒有忘記,我們進入社會的起點,就是在無錫二中讀書的那幾年。在每位同學一生的軌跡中都隱含著無錫二中的基因。</p><p class="ql-block"> 這些天我的腦海中常常會浮現出在中學時代的情景,像過電影一樣,很多熟悉的老師的音容笑貌浮現在眼前。他們的授課、板書、答疑、溝通、表揚、批評、聊天……,各有各的風采,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個性……。在二中這些年,所有這些都默默地影響著我們,改變著我們,教導著我們。開闊著我們的思路,提升著我們的智力,滿足著我們的求知欲,鍛煉著我們的判斷力,培養我們各方面的興趣和能力。</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一生中,有這么多優秀的老師給我們授課,真是幸運!</p><p class="ql-block"> 我能回憶起的初中階段的老師主要有,班主任(語文)孫景華老師、李秀琳老師,數學張文涵老師,平面幾何許寄堯老師,語文肖國興老師,歷史吳佩蘭老師,生物許志仁老師、陳克勤老師,體育王甫林老師……。</p><p class="ql-block"> 在高中階段,我記得的有班主任(俄語)孫泰老師,三角龔錫泉老師,立體幾何阮扶九老師。代數周永菊老師、王汝霖老師,物理胡錫棟老師、黃菁培老師、呂玉其老師,化學趙敏音老師、潘承筠老師、謝力鈞老師,語文史克方老師、錢永之老師、吳丹一老師,俄語劉昭明老師,體育王文斐老師……。</p><p class="ql-block"> 老師中聯系最密切、最長久的是孫泰老師。晚年的孫老師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君子不黨”。</p><p class="ql-block"> 高中期間的同學之情更是難忘。我們這些同齡人,每天在一起有8個小時甚至更多。上課、做作業、打鬧、運動、吃飯……。那個時候絕大部分同學家都很貧窮,吃的穿的都計劃供應(糧票、布票,六十年代初甚至連蔬菜都憑本定量供應)。同學們穿著都很普通,甚至破舊。大家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在學校食堂中午飯總是吃不飽。但是大家學習都很認真,相互幫助都很誠懇,體育鍛煉卻很積極,同學之間關系和諧融洽。高三時班里自發組織的航海(舢舨)活動是我們班的運動特色之一,讓人永記在心。這項活動主要的組織者就是張程博同學,確實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我們這些同班同學在一起學習,通常少則3年,多則6年(初、高中)甚至更長的有12年(比如我和胡希文小學也在一起)。這是緣份!多么珍貴的同學情誼啊!</p><p class="ql-block"> 高中畢業以后60年的社會歷練,經歷翻天覆地的社會變化和個人生活的跌宕起伏,讓我們對人生都有深邃的認識。我自己也在結合自己的經歷,不斷總結。</p><p class="ql-block"> 我現在的體會就是:</p><p class="ql-block">世界萬物都是時間的函數;</p><p class="ql-block">人生一世皆乃活在概率中。</p><p class="ql-block">珍惜當下。</p><p class="ql-block"> 祝我們的同學們平和、健康、永葆活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05.18</p> <p class="ql-block"> 聚會剛結束,郭耀基的詩作就已經成稿,這是他對母校情結的抒發,也是全體同學共同的心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永遠的母校情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學畢業60周年紀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郭耀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吟罷煙花三月佳句,</p><p class="ql-block">閱盡人間四月芳菲,</p><p class="ql-block">月季玫瑰紫羅蘭爭艷五月,</p><p class="ql-block">還留著一絲幽悠春意,</p><p class="ql-block">預展了幾分醺酣夏韻。</p><p class="ql-block">攜淋漓而不失熙和的南風,</p><p class="ql-block">沐熱烈而不卻婉約的芬芳,</p><p class="ql-block">欣然盼來同學群隔空的約定, </p><p class="ql-block">睽違六十年百求難遇的相聚!</p><p class="ql-block">忘不了的情誼撇不清的塵緣,</p><p class="ql-block">耋年同窗皓首學友重逢了,</p><p class="ql-block">在這深巷盡頭的母校舊址。</p><p class="ql-block">學校大門依然靜靜矗立,</p><p class="ql-block">世事變遷中還剩一點慰藉。</p><p class="ql-block">如今成了舊址的象征,</p><p class="ql-block">是一座紀念碑,</p><p class="ql-block">訴說著百年身世;</p><p class="ql-block">是一面功勛墻,</p><p class="ql-block">收錄著昔日榮耀。</p><p class="ql-block">門頭上鐫刻的大字:</p><p class="ql-block">無錫市第二中學,</p><p class="ql-block">那不正是念茲在茲的情結,</p><p class="ql-block">引以為傲的人生符號,</p><p class="ql-block">眾生膜拜的共同圖騰。 </p><p class="ql-block">一區校園還是那樣敞亮,</p><p class="ql-block">陽光穿越通透的時空,</p><p class="ql-block">教室里依稀閃現青澀的臉龐,</p><p class="ql-block">窗戶里仿佛飄出稚嫩的聲音,</p><p class="ql-block">連同千百回腦里夢里的場景——</p><p class="ql-block">蘇家弄粉墻上移動的你我身影,</p><p class="ql-block">小婁巷屋檐下滴濕的彼此肩頭,</p><p class="ql-block">田基浜石路上結伴的腳步,</p><p class="ql-block">福田巷轉角處突現的招手……</p><p class="ql-block">如癡如醉的中學時代又在眼前。</p><p class="ql-block">今日,倦鳥歸巢游子依母,</p><p class="ql-block">滄桑百感濃縮一瞬間。 </p><p class="ql-block">東林書院的風雨聲銘心鏤骨,</p><p class="ql-block">后學津梁的石牌匾淪浹肌髓。</p><p class="ql-block">希望的種子在這里播散,</p><p class="ql-block">展望的嫩芽在這里綻開, </p><p class="ql-block">施展的枝葉在這里初現…… </p><p class="ql-block">春從來不語,</p><p class="ql-block">卻溫暖了世界,</p><p class="ql-block">師長的情操如春暖人;</p><p class="ql-block">花從來不言,</p><p class="ql-block">卻香溢滿人間,</p><p class="ql-block">師長的博學如花沁人——</p><p class="ql-block">一代名師匠心享譽吾城。</p><p class="ql-block">當年入校時是懵懂少年,</p><p class="ql-block">告別母校個個書生意氣。</p><p class="ql-block">一個甲子的時光漫漫,</p><p class="ql-block">或有委屈,難免失落,</p><p class="ql-block">都憑“以友輔仁”的教旨消解,</p><p class="ql-block">象春天的雪一樣——化開了;</p><p class="ql-block">一個甲子的旅途遙遙,</p><p class="ql-block">有塵埃飛揚,有凄風苦雨,</p><p class="ql-block">都因“明道進德”的校訓釋然,</p><p class="ql-block">象春天的花一樣——想開了。</p><p class="ql-block">回眸處都有自重的修行,</p><p class="ql-block">歲月的領悟升華為淡淡禪意。</p><p class="ql-block">想起一個個去而不返的日子,</p><p class="ql-block">無論令人懷念還是不堪回首,</p><p class="ql-block">想起一個個生龍活虎的學友,</p><p class="ql-block">無論依然健在還是已經故去,</p><p class="ql-block">都在年輪旋轉里留下各自的軌跡。</p><p class="ql-block">時間的銳齒可以嚙盡一切,</p><p class="ql-block">總有無數不可磨滅的記憶碎片,</p><p class="ql-block">斑駁的絢斕的都彌足珍貴。</p><p class="ql-block">黎明的殘月依然清輝,</p><p class="ql-block">黃昏的落日照樣熾烈,</p><p class="ql-block">今生不懈追逐璀璨生命,</p><p class="ql-block">山無遮,海無攔,人無悔。</p><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18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聚會總是短暫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友情卻能恒久綿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面對面的會晤會逐漸減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但在虛擬社區的交流會更持續、更廣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愿各位同學保重身體,期待再次相聚。</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乳山市|
满城县|
中方县|
文化|
莱西市|
荣昌县|
黎城县|
城口县|
喀喇|
曲阜市|
合阳县|
温泉县|
九台市|
卢湾区|
甘南县|
来安县|
济宁市|
新巴尔虎左旗|
镇远县|
日土县|
渝中区|
长白|
县级市|
阳信县|
博兴县|
英超|
定结县|
南充市|
益阳市|
建阳市|
清河县|
镇巴县|
宁乡县|
嵊泗县|
娄烦县|
金沙县|
长葛市|
汾西县|
昭觉县|
仙游县|
马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