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日子過得下得過,過不下也得過。過順了叫會過日子,過不順了叫熬日子。多苦多難熬過了就過了,即使苦盡甜不來,也算過過去了。順時易過,難時難過。反正都得過,過就過去了。可心平氣和過過去的確不易。</p><p class="ql-block"> 存存一手扶著八十多歲的老母,一手提著cR片孑站在醫院大廳不知所措,懵了。夫妻倆是計劃給老母看病,誰知大夫順便給妻子瞧了瞧,待檢查結果出來時,存存愣住了,大夫說妻子的病癥比老母嚴重得多,這讓存存不知所措,不知如何辦才好。大夫明說:老母年紀大了,老年病,人人皆如此。而妻子需要更加注意,因為路還長,不小心就發展成重癥。這如何是好,存存足足在大廳站了五分鐘,直到妻子催促才猛醒過來。這好像又是一道良心,道德,親情、金錢、時間的綜合思考題,面臨兩難抉擇^。一邊是含辛茹苦生我養我親親的老母,一邊是恩重如山相親相愛的妻子。都是兩個深愛自己的人,何去何從,總是難辦。一顆心被撕裂成碎片,拾不起來。越來越多的沮喪感,無助感,愧疚感霎間吞噬著存存。無能無助絕望的心緒漸漸從心到外彌漫出來,淹沒了心肺,捆住手腳,整個身軀僵硬。無能,無助、卑微,緲小的感覺使存存不由得抱著頭蹲下來。向東不是向西不妥,無萬全之策。漫上心頭的無助打擊著存存的信心,遲滯了存存的腳步,遲疑的心更猶 猶豫豫豫。一霎那,晃悠間,存存覺得自己成了無助的嬰兒。平日里,存存有時覺得自已成了妻子的孩子,任憑妻子呼來喚去,母親都成了自己的孩子,任由自己擺布呵護。家庭三角定理倒了過來。存存支使老母,妻子使喚自已。日子過著過著就顛倒過來了,父成了子,子成了父,孫成了爺。就是老百姓俗語:生下兒子當兒子,生下孫子當孫子。存存在想,的確如此,又不全是。妻子用肘碰醒后,存存拖著老母的手,從這個門里進去又從那個門里出去,從一樓到二樓,從二樓到四樓,轉彎轉向,按上按鈕,按下按鈕,抽血化驗,躺平做心電圖,直立做胸透,所有這些原來舉手之間輕輕松松母親能完成的動作,現在都變得異常吃力。存存拽著老母,一趟趟流程走下來,自己也氣喘吁吁,呼吸不均勻了。老母緊拄著拐杖,緊緊攥著存存的手努力地配合著走上走下,象個孩童順從地跟著存存。一時間,又使存存產生錯覺,感覺自己帶著又是一個孩子,只不過這孩子年紀有些大。被依賴被依靠的感覺真妙,就是事情不好辦。患病的老母和身體也不大好的妻子讓存存焦頭爛額。他在一樓時,老母在四樓,而妻子在六樓做檢查,這跑上跑下,顧此失彼。跑著跑著妻子的鞋帶散開了心情不好,電話里大聲斥責,存存只有一個勁地陪笑臉。他想,應該放下老母先照顧妻子這樣才兩頭都不挨罵,才是合理的。因為,無論怎么辦事,老母都不會怪罪自己,這是確定無疑的。幾十年來都如此。妻子做人做事有底線,而母親對兒并無底線呀。天下母親估計都是這樣,存存這樣想,就釋然了。流行的一個命題:母親和媳婦落水你先救誰?這是一個道德拷問題,事實上,唯一能行通的答案只有一個:先救媳婦。并不是兒子心壞,而是只能只有這樣辦才是最有利效益最大的,除這個原因外,別無他法,僅此一條路,并不存在其它路可走。網民說天下的母親也都同意這個辦法。人心向下,都是為了下一代,為了孩子,為了前程和明天。孩子意味著希望和明天。做人是有底線的,而做母親是沒有底線的。嬰兒時還好,吃飽喂足穿暖,母親就欣然。少年、青年則母親操心著子女學業、升學、事業、婚戀、孫子、健康等等一切。到了母親的晚年,最需要人照料陪伴的時候,己做了父母人到中年的子女則能省就省能推就推能拖就把甚至多年也不能來看望一下老母了。老母起初希望兒女們能陪伴她、帶著去看病、旅游、滿世界跑,后來希望兒女們常常給她打電話問候問候,再后來只希望兒女們健健康康順順當當,連這個愿望都實現不了時,只希望兒女們活著,僅僅是活著,她自己的生死倒不值得珍惜,也就不管不顧了。可憐老娘的心,存存內心想著,不管怎么樣,多么虧欠老母,老母都會理解諒解原諒甚至找理由開脫不孝子孫。哪怕自己干了戳破天的壞事丑事糗事遭周圍人唾罵全世界唾棄,自己的老娘亦然愛著自己顧著自己護著自己,想到這里,存存心靜,也不慌了。老母是說著重要看起來重視實際現實操作中是忽略不計的一位家庭成員,一切就都往后排了。注意拿定,存存叫老母稍息,自己先顧妻子,下到一樓給妻子取藥。誰知,妻子一把推開了存存。妻子兇巴巴地吼:老娘重要,先顧老娘。妻子倒了倒苦水,說了她的擔憂:老娘體差,我們專門給老娘看病就專心為她,畢竟年紀大了。你陪了我,老母心中不痛快,這樣你心里也不痛快,你不高興,我心里也不舒服。只要你心里舒服,我咋了都行。即使我死了,只要你好好的。妻子一通咆哮倒使存存感動得昏天黑地。存存說:別說了,你們倆個我都要顧哩。存存又跑到二樓老母身邊,從老母身上翻出她的身份證到一樓給老母取上藥,然后又返回六樓取上妻子的檢查單子,夫妻二人攙著老母上上下下跑完醫院的角角落落。</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老母很少說話。只是用她微弱的目光淡淡地在兒子臉上掃來掃去。目光中一會兒含著擔心,一會掃過來的目光含著憐憫,一會掃過來的目光含著詢問,就是目光中沒有責備,沒有一丁丁責備存存的意思。這目光,更使存存難為情,難以應對,更不敢直視。存存知道,自己心里有愧,自己虧欠老母的太多太多了,一直都在虧欠。存存覺得自己為老母做得太少太少了。不知以后機會多不多,上天給他還能給多少次照顧母親的機會呀。但愿,但愿一切一切遂愿順心。</p><p class="ql-block"> 看病這種活,既是體力活又是智力活,更是良心道德拷問卷,估計沒有人能夠答滿分,這題太難了,選擇余地太寬也太窄,決策的邊界太大也太小。有足夠的時間可能無足夠的錢,你有足夠的錢可能無足夠人脈,你有足夠的人脈可能無足夠的資源。一切順其自然就好。等你攢夠足夠多的資源時,病情可能不等人。一切的一切都考驗著你的精力、時間,錢袋子,腦瓜子,以及良心和耐心。往往要在兩難之間艱難地抉擇。并且你怎樣抉擇,都不是最優解。事實上,生活永遠沒有最優選擇和最正確的答案。生活只提供過程。任何事都如此。就象未來路永遠是未知和不確定的且充滿風險的。如果未來是確定明白清清楚楚的,那還要夢想理想奮斗干什么用呢?!</p> <p class="ql-block"> 存存想:人老后,要活得相對滋潤需三樣東西同時具備:一是身體相對健康,生活能自理,起碼水火能自己送出去,不用麻煩別人。二是要有足夠的錢。錢雖是身外之物,但無錢是萬萬不能的。三是子女孝順,這一點事實上起的作用是很微弱的,大多數情況下,僅僅是精神安慰。常常具有形式上的意義。歸根結底是要身體硬朗且有自主支配的錢。要達到這三點大多數人都不可能。誰能既身體好又有錢子女又孝順呢。想到這里,存存也就想開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這是領袖語。難事天天有,只要盡心盡力即可,水到渠成,順其自然。努力去做,不問結果。結果往往不可測。看完病后,一直未開口的老母說:先吃飯。存存遂了母親愿,一家三口到飯館。存存本來想,先領著回家,把老母親安頓好再吃,就方便順當了。僅就來回攙著老母上車下車這是件事也非常費時費力。,老母腿腳不便,從這個地挪到那個地,比自己背一捆柴還吃力,況且也急不得。老母挨餓久已,已在體內基因中刻上深深的饑餓烙印,故把吃飯看做理所當然的頭等大事,凡事吃為上,吃為先。不象當今的小孩,把雞蛋當土塊扔來扔去,把玉米罐頭叫狗糧,全不把吃食當一回事,這是因為他們從未挨過餓,不知道珍惜。凡事經過后,才會有真切體驗。書本得來終覺淺。世上哪里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只不過是人們愿意相信和理解而已。世上無真正相同的兩片樹葉,也無完全相同經歷的人,這叫生物的多樣性。</p><p class="ql-block"> 一路無話。回家的路順暢而明確。世上千條路,只有回家的路清晰而確定。回家來,一家人仍舊干多話少,各就各位,各干各事,各想各事。雖是一家人,心中各有一本帳,各有一肚子苦水,各有各的喜怒哀樂,各有各的盼頭和活法。再是親人,你也不知道他做愛時頭腦中想的是哪一位明星。從精神層面上講,你僅僅是自己的主人,每個人如何想,誰也管不著。想著想著,存存竟然睡著,睡著也夢見和一群美女在林中徒步,在草地上照像喧鬧,一覺醒來下午4點了,妻已將飯端到炕頭了。這真是好日子,不管怎么苦,有人惦記的日子就是幸福。自己念念不忘的日子就是個美日子。舊式觀念,老人去了要搭棚守孝三年,今日眾生,喪事當日敲鑼打鼓唱大戲,甚至當喜事來辦,也是可以的。去的去了,活的應當快快樂樂的活下去,這就是人生應有的態度。在存存心中,沒有想當然,沒有恨,只有憐憫和愛。萬物皆不易,生而為人,生而為生命更不容易。寬厚平和的心境有利于養生,更有利于活人過日子。吃過下午飯,天還早,常規的項目是聽聽老母的嘮叨。老母說了幾十年如一日的車轆轤活,繼續開講。中心思想是以吃為中心,怎么吃,如何吃,如何土里刨食,如何待人接物為人處世,如何與兄弟妯娌相處,如何管住嘴,從盤古開天地說到網絡害死人,說得挺認真較勁,口沫直濺。存存心不在焉地敷衍地聽著,而妻子更是不耐煩,時不時還一兩句:老皇歷頂什么用,現在連電話都不用打了。時轉星移,物是人非,一切的一切如流水,逝者如斯夫。當下的人都一個個急著趕一個個場,造一個個局,追名逐利尋歡作樂哪能顧上聽一個83歲老婆婆的絮叨。再說,老太太所說的一切都隨風而去飄逝在歲月中無痕無跡無影無蹤,至多是刻舟求劍南柯一夢而已,不能當真。誰和老人較真,誰就腦子進水了。老人最怕的不是上當受騙而是沒有一個聽眾,無人愿意傾訴她們或曲折或精彩的故事,任憑孤獨淹沒了身心使渾身冰涼。愛發展到最后,最高境界就是陪伴了。沒有伴,沒有粉絲,沒有聽眾,沒有觀眾,這活著和無常了差不多。人的社會性死亡比軀體生理死亡要早幾年甚至十多年,這是做人的悲哀。存存當然知道老母的苦,所以盡量傾聽或者假裝傾聽老母的嘮叨。這種交流是單向的,只有感情的電流在相互傳遞著溫度,而思想、信息的真正交流是零。一邊是費力地宣講,緊害怕遺漏一丁點人生經驗使子女多吃一丁點虧,一邊是如同帶著耳機聽音樂學生假裝聽老師講課,一切都錯位了,都錯過了。</p><p class="ql-block"> 妻端來的是撒飯。這是老人愛吃的飯。存存無所謂,吃什么都行,就是別吃多。可偏偏老母喊著他吃,盯著他吃,親自盛一大碗端過來叫存存吃。這使存存跟難受,但他還是咽下去了。把吃飯搞得跟吃藥一般。不幾天,存存長了十斤,一天漲一斤,這樣吃下去,就吃成青蛙海鱉了,存存這樣想。老母的思維習慣還是四十年前改革開放前的習慣,如今肥胖都成流行病了。存存想,自己的胖也是老母遺傳的基因,遺傳了挨餓的基因改不了,吃得多,吃得快,不胖才怪。吃是老母最上心的,而穿著老母并不在意。在家,補丁裸補丁的棉襖和衣褲順手搭在身上就行。只是出門才換新衣服,對這點,存存也默認了,畢竟家就是使人舒服的地方,而不是表演場,自己怎么順手怎么來,這完全可是。妻卻不認為這樣好,認為這樣是埋汰存存和自己,常常嘟囔報怨幾句。報怨就報怨。老母亦然我行我素,妻子也是你干你的我干我的,存存更是一付胸懷天下大肚能容天下人和事的模樣,任她們說和做,不干預不評價不打分,只是一個勁地說:好,好,好。即使老母和妻子干了相反的事,他都點贊說:好好好!妻罵他是墻頭草。背過人,存存說:你們都是我祖宗,我哪一個都得罪不得,只有哄騙慢了。事實上,存存也是犟驢,我行我素,有自己的一套和主意。這就對了。</p> <p class="ql-block"> 存存夜半醒來見老母還在上房客廳數著珠子聚精會神地念佛,嘴里默默地念著,手上整齊有序地數著。存存催母去趕快睡,老母淡淡地說:不急,還有二串就完了。存存問:總共念幾串。母說:八串。一邊答話手不停口不停。存存想,八串從下午七點到凌晨一點已六個小時,才念完一串,估計是老母邊念邊數邊忘,這種執著也叫存存感動。另一件存存百思無解的是老母用什么法子對付八個兒女。成年的子女,個個回家都對著老母發一通牢騷,數說其他幾位姊妹的不是,把老母當做一個負面情緒收納箱,毫不隱瞞.毫不吝嗇地吐槽姊妹們的不好不孝及行為不端。這可能是兒時向母告狀的慣性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延續,成年后強化了這一習慣而未改變。令存存震驚地是,八個子女各自吐糟各自苦心和炫耀各自的本事,同時批判其他姊妹的不是和不屑,這些內容大多各說各話各說各有理,這官司怎么叫老母斷得清理得順的呢。各自的苦一古腦地倒給老母聽,事實上,老母越聽越喜歡,至多淡淡地頂一句:你也有錯。十有八九老母的辦法就是不聞不問不理不睬順其自然任由他們自己解決。誰說老糊涂了,其實這也是大智慧。做個母親不易,做八個子女的母親更不易。八個如狼似虎的大男人老婦人的確不好應付。不過她應付得游刃有余,使個個都依戀著她愛著她。她的原則就是無原則,更無底線。凡兒女干的什么都是對的,即使是錯的也是可以原諒,即便那個子女犯了大錯,她也是淡淡地說一可:你不該那么,是我沒教育好。海納百川胸懷天下般的寬厚仁和是滲入她骨髓成為她基因一部分。存存反思自己,自己一丁點兒都不象母親的做派。遇事激動說話很沖思維單純靈魂骯臟,只不過是白白胖胖披了個老母的皮而已。想到這里,存存心里顫了一下,怎么自已變得這么壞哩。是人心不古,還是自己變壞了,亦或是社會風氣污染了自己,細想,全都有一點,也全都不是。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已主動追求的結果。這怨不得別人。成人的世界都是自己主動選擇的結果,怨不得父母,老師,學校,同學,社會。一切的一切,自已所經歷的一切構成了自我的世界,成就了自已也耽誤了自己。想到這里,存存給母親披了件棉衣,自己又倒頭大睡,不出十分鐘,存存的鼾聲如雷如歌又響起了。</p><p class="ql-block"> 深夜一點半,母親用竹桿使勁地搗了搗開關,將燈滅了,睡下了。</p><p class="ql-block"> 這時候,正是存存二覺睡得正酣睡。存存的夢與家無美,夢里是和許多許多女人在森林中嬉戲草原上歌唱拍照吹牛,睡醒,存存逐一確認,夢中的女人自已既熟悉又陌生,好象有自己一直惦記的甲和乙,又好象沒有,反正既模模糊糊地像又是的的確確的不是。因為場景不是,存存和他心里記著的女人和男人全在城里,沒有一個在森林在草原上且個個都不會唱歌。</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家里來客人。老母特意穿上新衣。在家中,老母一般穿舊衣服,老人家覺得寬松自在自然。新衣綁在身上他感覺有些束縛不自在。通常情況,存存不關注老母穿什么,只是關心她吃什么,吃了多少。現在,存存主要關心她老人家吃的藥。敦促她按時按頓吃上藥。按點是按不住的,老人隨意慣了,有時起得早,有時起得晚,有時跑前跑后喂狗喂雞。老母養得狗已十幾年了,狗見了家人也懶得開口,叫都不叫一聲,只是搖搖尾巴,象成年人打招呼:喂,你好。行動遲緩加之活計太多,早上一起床,老母要喂狗喂雞,生火做飯,打掃衛生,洗衣服,搗鼓火爐,縫縫補補,拆拆洗洗。年紀大了,忘了針線,拿起針忘了線,拿起線忘了針放在什么地方了。就一針要找老半天。還好,上一年,存存的二哥帶老母去省城做了白內障手術,兩眼視力還可以。一般情況下,存存不插手幫忙。存存知道那是老母必干的經常干的每天不干就睡不著。只是看不過去了,或者快過飯點了,存存就接手干點家務活,三下五除二,很麻利很干散地做熟飯洗完衣。老母的做飯洗衣服自有自己的一套程序和做法,存存在做,老母在旁嘮叨指點。存存是口上應承著,手底下則完完全全按自己的節奏整,幾下整完了,自己就竄門子去了。老母親的洗衣服堅信自已的雙手,雖然雙手因水泡著裂口縱橫,但他亦然我行我素,喜歡雙手泡在水中洗。她說:機器洗不凈。她的身旁放著一臺自動洗衣機一臺半自動洗衣機,她不用,甚至看也不看。任憑機器銹蝕斑斑由年輕變年老,和自己一同老去。存存判斷是她老人家不可慣用機器,骨子里是不相信機械,也害怕用。使用方法,大概每次回家,天天都要教老母開機關機這簡單的一個動作,老母說:我記住了。反正過后還是不用。老母總說:電燒的飯沒柴燒的飯香。在老母的意識中,傳統的比現代的好。存存想,只不過是她用慣而已。在老母心中,物和人都一樣,物是舊的順手,人是故交熟識。這也對。人是記情的動物,而情感需要培育,發展,累積。什么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下子就完成的。舊的比新的好。而年輕人喜歡喜新厭舊追逐新事物,這就是代溝呀。存存又想:自己是兩頭都能理解,都能接受,但兩頭都顧不上追不上。自己既想追趕年青人的勢頭,興什么學什么,趕趕潮流,不落伍不被淘汰,在追趕的過程中,他發現越來越力不從心,與時代與年輕人差距越大。也想順著老母的意愿辦事,也辦不成,同樣的事,即使小事與老母的辦法思路不一樣,甚至格格不入。就象生火這件事情,存存是用一簇麻桿將樹皮燒燃放些煤塊完事,而老母是用一根麻桿點燃三個干松塔再放上三個小木塊,待木塊燃了之后放煤塊,程序多,用物多,當然火焰大,生的火快且濃。而存存是僅將火爐生著就行,不管三七二十一,然后自己就可以搗手機了。究其差異,老母將生火當剛需當事業,而存存將生火當兒戲當附帶,火大不大,著不著自己全不在意,因還有電磁爐。一念起,一念生,。</p> <p class="ql-block"> 存存發現,母親越來越會看眼色了,看看這個的臉,看看那個的眼。雖想看眼色行事,但能力不夠,自己都顧不上自已了,所以看歸看,行事依然依舊。她用前院的龍頭盛滿水澆后院辣椒苗,她不知道就近用后院的自來水。老母喜歡生爐火熬藥做飯,用大房子中電磁爐燒水,水壺響起火車笛聲的時候水就沸了,第一次響這種聲音,存存還以為是火車來了,老母說:水開了。她習慣用柴,也節約用煤,就是舍不得用電,電燈隨開隨關,燒水器邊用邊關,舍不得開洗衣機。其實電比柴、煤便宜方便多了。是她用起來不順手,就習慣用了。這是在存存在的時候的表現。當家中老二來的時候,老母又是另外的表現。老二是一個事無巨細講究的人,吃飯叫老母坐上席穿戴整齊如宴會般長幼有序按序就座,老母先端碗動筷子后子孫才可以吃,吃得老母渾身不自在,架在火上烤一般。通常的情況,是存存兄弟姐妹吃完后老母才端碗,剩多少吃多少,剩啥吃啥,最后剩下的倒給狗。在家中老母的吃飯順序一直在狗之前在所有家庭成員之后,多年來一直這樣,兄弟姐妹們成年后也遵循這一舊制,進了家門,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跟老母喊吃飯。只有二哥老二出門久了,就將宴會的一套搬回家來,使吃飯有了儀式感。老母唯一的一次首先吃飯是二嫂剛過門時,二嫂沒看清楚將一把味精當食鹽撒進鍋里,老母一嘗,就說:我吃,我吃,我一個吃。還好,兄弟幾位端上碗嘗一嘗就各自低頭從廚房里出來,最終這一大鍋飯被老母和狗分享了。雖然大家都沒說啥,但二嫂倒自己覺得難為情,再也不上廚了。壞事變了個好事。多年后,二嫂提起這事就說:灶房黑洞洞的,幾個破罐罐誰知道裝的啥。二嫂倒挺有理的,沒理的倒是老母了。存存知道,家中事,千萬不要論道理。尤其是大家口,成年后,這老家就是個客棧,個個都是過客,沒有一個常住客,老母更象一個守門員,看門,看院子而已。老母既不象主人也不象客人,僅僅是個看門的。存在由于懶惰,一般不上廚房。飯熟了,先端上站在院子中三下五除二的吃完,放下碗就走,不回頭看,一直保持著軍人的麻利干散的做派。老二回家,就照二哥的意見辦,老七回家就照老七的辦法辦。老七與老二不同,雖然兩個都上廚,老二是按自己的口味做飯,老七是按大家的口味做飯,老母呢只會老三樣:洋芋菜、長面、手捍面。七哥是做完后自己搶著先吃,二哥是等大家都端上后自已才吃。老母是一貫作風,最后一個和狗一起吃,當然,狗吃得比老母豐富花樣全且數量多。大家庭的狗,也有大家風范,兄弟姊妹們回家狗一般不致歡迎詞從來不叫,無論三年五載不見面,也如此,老母親倒叫得比狗歡。哪一個子女進門她都欣喜若狂噓寒問暖拍拍打打問這問那,出門了,還拄著拐杖送到大路口千叮嚀萬囑咐耽害怕有啥閃失,好象送子上戰場似的。多年了,家中常住居民只剩下老母和狗了。存存感覺到,老母對他不熟悉了,對所有的子女都不熟悉了,只有狗和老母最熟悉最親了。唉,事實上,老母的親人只剩下狗了。成年后的子女如麻雀,一個個飛走,只不過是偶爾來老巢看一看,照一照鏡子就又飛走了。子女們干了些啥,想的啥,老母一概不知。存存想:好處是老母還未老年癡呆,還認得,還能分辨出誰是誰。歲月呀,你為什么變老哩。</p><p class="ql-block"> 院子里人稀了,熱鬧倒沒減。只不過主角變成了燕子和喜鵲。燕子在院里隨意出出進進,熱烈熱鬧地唧唧喳喳成群結隊起起落落。大方自如,看見存存也不回避,只是走近了才撲通撲通一下飛高。喜鵲在院子的一簇竹枝上扎下了根,沒有壘窩,但白天黑夜在枝頭憩息鳴件,全不把自己當外人。母親也為了聽個熱鬧,在院中盆中常常放些饃饃渣渣,招呼這些不速之客,喂成成熟客,留下來,變成故交給自己做伴。鄰人的冬不拉時不時地拉響。牡丹花已謝,水仙花盛開,李子、杏子的果實已經如棗核大,辣椒苗已定植。偶爾飛進房間的鄰家蜜峰如巡邏的監管人員嗡嗡一通就又出去。早上到中午母親不得閑,出出進進,院里房里,手不停,也沒見干了多少活,她的節奏和燕子、喜鵲的節拍一致,你來我往。早上陽光傾瀉在窗臺上,照得兩個臥室透亮通明。黃昏時,斜陽暖暖地照在院子里。這時母親坐在臺階上,一動不動,曬著,全身沐浴在金色中,一坐就一兩個小時,直到太陽落山,倦鳥歸巢,她才起身進屋。</p><p class="ql-block"> 院子背后是一片玉米地,白色地膜一縱一縱,整齊有序地分割了整塊田地,小麥已經抽穗,風吹麥穗如妙齡少女般搖曳,風姿綽約。緊鄰麥田的一座連綿的山,并不高,原來是梯田,現在木已成林,成一大片樹林了。</p><p class="ql-block"> 存存早上起來叫老母門口轉一轉,老母嫌自己沒有梳洗也懶得換新衣裳就推托不去。存存就叫上二嫂晨練,信步出來,一看才六點。旭日如一道道利劍將山林劈成一道道金色的溝壑。沿著小路上山,面前草地上的一只麻兔豎起長耳朵盯著他倆看了看,又低下頭吃草,吃了幾口又不放心,抬頭瞧瞧,并不害怕人,兩人靜靜地注視著兔子。兔子向下竄入草叢,一步三回頭,依依不舍的情形惹人憐。存存和二嫂剛上了個坎,麻兔從溝里竄了上來,追趕并超過他們,好似給他們護航似的。放眼向前看,是前方半山坡兩個兔寶寶嗖地鉆入林中,原來它們是一家人。榆樹半山坡的花已開,白白的一樹繁茂,一叢又一叢,山頂的榆樹花還未開。山腰的剪子花很香,花香四溢,彌漫在四周,濃烈。櫟樹花也是一簇簇的白花,只不過散發著淡淡的清香。槐花的香味與其他的不一樣,含甜甜的味道。山花爛漫。各個樹有各自獨特的花香,就如每個女人各有各的風情和美麗。存存不敢說味道,每個女人的味道是不一樣的。存存喜歡和嫂子弟妹一起上山散步,不喜歡和親兄妹聊天閑逛。因為親兄妹在一起往往談的是軍國大事,而軍國大事自己又做不主,說的白說,做的盡管自顧自的地做,誰也顧不上誰,誰也領導不了誰。一切順其自然吧。家中的軍國大事無非是父母養老吃藥看病而已。這些事,談了幾十年,過了幾十個春秋,直到把老父埋進土里,也沒談出個啥結果和好辦法,臨了,到頭來依舊是各干各的,各行其是,各取方便。孝順與不孝順來不及梳理來不及反省檢討和更正,老父已去世九年之久了。老母這情況,還是依然,說不出個甲乙丙丁子丑寅卯,而日子似流水,每天不緊不慢地過著。并未產生多大的波瀾,或洪水猛獸沖垮堤壩的情形。二嫂聞著花,邊走邊叫存存炫照,存存也樂意服務。看看美景,嗅著花香,盯著鏡頭中的佳人,微風吹過,小鳥不時從頭頂喳喳飛過,驚擾了的錦雞咕咕地起落,遠處羊群牛群淡定悠閑地吃草,牧羊犬興奮得跑上跑下,一切都是最美的模樣。存存很喜歡很滿意這種景色和情形。這就是人間仙境。滿路的洋槐花,白雪覆蓋似的,二嫂和存存順手摘了些槐花拿回家做饃吃。存存給嫂子弟妹照像照出名了,她們也都喜歡照,畢竟存存給她們都留下了她們各自最美的形象。不似弟兄們相聚,要么是抽煙喝酒要么是吹牛吵架,而討論了半個世紀的軍國大事永無結論,只是嘴上功夫而已。生活似流水,一直不急不緩地向前流著,母親在老去,弟兄們也各自變老,不變的是見面如舊的爭吵與心照不宣。自少年起存存就懂得,這家事,無對錯,無道理,只要能過下去就行。從奶奶,叔叔,父親等等親人的身上看到這一切,這是傳承,這是基因,這是家庭文化,已溶入血液,成了習俗,成了頑疾一切都變不了了。坡陡,上山時拉著嫂子的手下山時扶著嫂嫂胳膊,這在存存做得自自然然正正常常,一點也不難為情。嫂子倒有些羞澀。存存給嫂子弟妹服務說透了,也有討好的意思,也間接地討好兄弟們,統戰好兄弟們,這是關乎大家庭順順當當和和氣氣的大事,是軍國大事。不過,日子長了,嫂子弟妹們和存存的關系都自然而然地熟絡熱火有溫度有感覺,更象一家人。而親兄弟們倒一個個陌生起來。感情是用日子加真情熬出來的,并不是土里崩出來的。即使親兄弟,多年不往來,也就生疏了疏遠了,和陌生人一樣。</p><p class="ql-block"> 只有嫂嫂弟妹高興了,氣順了,這個形式上的大家庭才會有安寧的未來。至于活得好不好,那就是各自造化了。</p> <p class="ql-block"> 存存在家的處世之道是:不理矛盾,不選邊站隊,不偏三向四,不當裁判,不論對錯,不理朝政,不做結論,不提意見,只提建議,不主動卷入糾紛,有矛盾及時退出,優先安全撤退,至多當個和事佬。老家的事說破天是父母的事,父母的事父親做主,父親是個很有主見很有毅力堅毅果敢之人,天塌下來,自然他頂著。父親在時,當然父親管事,兄妹旁人插不上手也不敢插手,父親不在了母親更相信二哥也倚重二哥自然老家大小事就由二哥接管了。存存也樂意有人當大個子,先頂著。他時刻準備無人頂時頂上來,準備了多少年,自已也未當上大哥和掌門人。這挺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一麻煩不如少一麻煩。家長里短活人過日子讓當家人操心的往往是大事要事煩心事。家庭中,一地雞毛的雞零狗碎的煩心。存存自有存存的處理之道,簡單直接:交往深說話重,交往淺說話輕。兄妹人太多,有來往頻繁感情深的,也有沒什么來往感情越來越淡的,深交深語,淺交淺語。看人說話,因人而異,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什么人愛吃什么菜就上什么菜,察言觀色順其自然自自然然。畢竟成年后,各自長成各自繁茂的樣子,各自有各自的根和葉,有各自的陽光與雨露,也有各自的喜怒哀樂和歡樂憂傷。說白了,各過各,沒耽擱。存存有個好處,天大的事不躁,不急不躁心平氣和,反正天塌下來有大個子頂著,自己并不著急。也深得聰明一休小和尚一著:不著急、不著急,我在這里。往往大多數情況下,他到場就行,僅僅到場就足夠了。存存最顯的好處就是和嫂嫂弟妹的關系處得好,再難再苦再麻纏再煩心的事,他都好言好語跟這一幫娘們溝通,說心事,談感情,論親分,排輩分,但從不斷官司,從不向娘子軍講道理,大小道理都不講,這是他從老爸那里學來的一著。清官難斷家務事,何況存存知道自己肚子里無墨水,腦子里無點子,手里無棍子,懷里無金子,淺薄而愚蠢的他只有一副熱心腸而已。空有熱心腸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還得有資源有手段有心計有計謀有智慧,他樣樣缺,更缺心眼。根本不是能拿得起放得下的殺伐果決的將才帥才,知道自己僅僅是個蠢才。家族中不乏能人,有許多干練明白的大將之才,他心知肚明,二哥就是,自己萬萬不是。自己至多就象闌尾,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屬于父母不依靠也不擔心的那一個。隨著時光流逝,存存感覺到大家竟然越來越依賴他信任他,但存存依然如故,不做決定,不給判斷,只是陪伴,這是陌生人的做派。存存深知,作為父母把心狠不得掏給兒子吃,換來的還是兒子我行我素自然長大該干啥干啥,何況區區一個老哥一個弟弟能干了啥,能起多大作用?!你的付出僅僅是換來多年后他的抱怨和自己的愧疚,于其那樣,不如這樣。這當然是存存內心給自己的答案,從來不向外人說,給妻子也不能說。一說,話一出口就輸了,就是是非。因為你同時是別人的父母兄弟老哥兒子叔叔丈夫…等等。你出頭機會多,別人對你的期望值就越高,事實中,你兜里沒有那么多的糖果以填滿眾多期待你的親戚朋友熟人的胃口。人呀,還是順其自然。一切的一切都隨緣吧。活在當下,過好每一天,使自已快快樂樂就是福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城市|
云浮市|
南丹县|
涿鹿县|
枣阳市|
剑川县|
东方市|
太白县|
浠水县|
乐亭县|
牟定县|
冕宁县|
长岛县|
齐齐哈尔市|
仁布县|
精河县|
自贡市|
文山县|
安图县|
张家界市|
榆社县|
龙门县|
荃湾区|
抚顺县|
自治县|
遵化市|
清河县|
漠河县|
沾化县|
南宁市|
英山县|
沈丘县|
大渡口区|
云阳县|
永城市|
凭祥市|
新田县|
蕉岭县|
南陵县|
上高县|
彭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