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莫斯科是俄羅斯聯邦的首都,而克里姆林宮則是其標志和象征,其位于莫斯科中心地帶。克里姆林在俄語中的含意是內城,18座塔樓分布在2235米長的三角形宮墻之上,堅固的宮墻,高14米,厚度6米。帶有鳴鐘的救世主塔樓和5座高度排前的塔樓頂端,都有巨大的紅色五角星。這些紅五星是1935年首次安裝,用以取代沙俄時代的雙頭鷹國徽,成為蘇維埃政權的標志。1937年更換為紅寶石紅星。克里姆林宮塔頂紅星,遂成為莫斯科一景。</p> <p class="ql-block"> 由莫斯科火車站乘坐地鐵,只須一站,即達紅場。克里姆林宮之雄姿和塔尖紅星,抬頭可見。紅場在宮墻之前,全是方磚鋪就,禁止機動車通行,其一側,屹立著5800立方米的列寧墓。這位于俄羅斯國家和民族有著卓越功勛和巨大影響的革命者,從1924年即長眠于此。黑紅兩色的大理石和花崗巖構成了它的堅固和肅穆,36根巨柱和5級臺階組成氣魄宏偉的柱廊,廊頂的平臺,是國家檢閱武裝力量的場所,二戰中德國法西斯圍城之際,斯大林在此檢閱荷槍實彈的蘇聯紅軍,受閱部隊由閱兵場直接開赴城郊前線,與敵人做殊死搏殺。為防止敵機轟炸損毀城中古典建筑,地幅寬闊的克里姆林宮當年全部涂以偽裝,建筑物蒙上巨幅幕布,教堂和高塔頂部亦用灰色涂之。眼前游人如流、花團錦簇的現實,與曾經的炮火連天、烽煙遍地的歷史相聯系,不能不令人對英勇保衛國家的蘇聯紅軍產生一股敬佩之情。</p> <p class="ql-block"> 克里姆林宮是一組充滿歷史經典和文化藝術的建筑群。分布其中的五大廣場,便各擁特色。俄羅斯是奉東正教為國教的國家,大教堂廣場在宮中有其重要地位。大教堂廣場位置居中,環圍著的是五座建筑風格和功能各異的宏大建筑。教堂頂部多為圓拱,也有高峻的尖塔突兀。而議會大廈、兵器庫、多棱宮(現為總統府)則較為方正,高舉架的樓房,縱然僅兩三層,也是堅固巍峨,氣勢不凡。黃白相間的墻面,沿襲皇家風范,修長的窗口,頂飾弧穹,整齊劃一,有如士兵列隊。綠色罩頂,線條明朗,極顯神秘凝重。而環布宮墻的諸多塔樓,則無一例外的全部是暗紅塔基,托著修長的綠色塔尖。最為高大的圣三一塔樓建于1495年,高80米有余,塔群分布如棋,“橫看成嶺側成峰”,構成一道極具特色的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 五座毗鄰而建的大教堂,落成最早的是1475年動工的圣母升天教堂,俄歷代君王的加冕儀式均在此舉行。圣母法衣存放教堂,牧首宮和十二使徒大教堂,也都有三百年以上歷史。這個教堂建筑群,都有金色或藍色洋蔥頭頂,高大宏偉是共同特點,各教堂都藏有數量極多的雕塑、壁畫、圣像,雖為宗教場所,其文化藝術含量極為豐厚。1488年始建的報喜大教堂,初時是沙皇的家庭禮拜堂,其圣像壁是俄羅斯最古老的圣像壁之一,該教堂共4層,底層現為“珍寶與古物展覽館”。天使長大教堂建于其后的1505年,三座藍色小洋蔥頭簇擁著金色的大洋蔥頂蓋,呈三星捧月之姿,這里居然是幾代沙皇和莫斯科大公的陵墓。50多位14世紀到18世紀的沙皇、大公和公爵陵寢,以及系列肖像壁畫,令此處蓋滿了歷史的印記。</p> <p class="ql-block"> 元老院廣場正對三層的元老院,黃墻綠頂的矩形建筑,現為總統府之一部,其對面排列著14門古式大炮,是17世紀莫斯科火炮廠所制,炮身渾厚,上鑄精美花紋圖案,甚為細膩,標志著俄羅斯在那個歷史時期的兵工水平,現列為博物館藏品。在其近處,雄踞一尊炮王,巨炮口徑如盆,重達40噸,1586年制造,炮彈有若小號足球,亦屬在炮尾點燃發射的原始型。此炮射程可達5公里,彼時火炮有此口徑和射程,稱之“炮王”應當無愧。</p><p class="ql-block"> 伊萬諾夫廣場陳列的“鐘王”也是奇葩一枚。此是1733年俄國女皇安娜·伊凡諾芙娜下令鑄制,耗時兩年,用銅200噸,高達6米,亦為世界之最。</p> <p class="ql-block"> 克里姆林宮內,還有博物館前的大宮廣場和以高塔命名的圣三一廣場,圣三一塔是最高的通東塔樓,歷代大牧首和皇后,皆經由此處進入庭院。17世紀末,塔樓上增修綠色穹頂,從此成為宮中塔樓之最高峰。與游覽區遙相對應,以一片草坪相隔,是可望不可即的辦公區。國家杜馬、總統府的幾座建筑,由明顯的標志線標示,告之游人不可逾越。宮門的衛兵,雖然表情嚴肅,手持槍械,然屬禮儀性質,游客靠近,拍照無妨,而辦公區域之便衣警衛,其警覺非常人可比,一個冷峻的眼神,便足以令人止步。</p> <p class="ql-block"> 呈三角形的宮墻外,一面是人流如潮的紅場,一面是可駛游舟的莫斯科河。另一面綠草如茵的亞歷山大公園中,則還有一處莊嚴肅穆的地界,那里排列著并無姓名的紀念碑,中間燃著不滅的一束火焰,兩名持槍士兵分立左右,墻角處肅立一軍人,一俟有人靠近臺階,其即鳴哨警示,片刻即有警察到場告誡游人。每逢正點時刻,會有三名持步槍軍人呈品字隊形正步入場,其中兩名替下哨兵后,又隨帶隊者邁著正步離去。這是1967年俄政府修建的無名烈士墓。紀念衛國戰爭以來為保衛國家犧牲的無名烈士,紀念碑上的文字是:“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績永世長存。”外國使團來訪,一般都來此敬獻花圈。很多當地青年舉行婚禮,也多來獻花以表崇敬之心。五十年來碑前圣火從未熄滅,士兵警衛,一如既往。我兩度來此,目睹衛兵交接,耳畔曾有共鳴:“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你們!”</p> <p class="ql-block"> 莫斯科是現代大都市,數十層之廣廈,鱗次櫛比,大型商場和各類專賣店,也處處呈現繁華。寬闊的交通干線和陳舊的老舊小巷,都被洶涌的車流灌滿。與圣彼得堡相同的是,凡有斑馬線處,汽車都會禮讓行人。不時聽到大馬力摩托車刺耳的轟鳴,這種摩托車車型碩大,輪胎也寬,騎手多戴黑色頭盔,速度極快,常于滾滾車流中呼嘯掠過,街頭不多出現的警察居然對此熟視無睹。我幾次看到汽車肇事,均是刮刮碰碰,竟無一例與摩托車有關。莫斯科街頭極少見到自行車,偶爾有之,亦屬體育運動者。經常聽到的警笛聲,并非警察,多為救護車發出。閃著警燈拉響警報在街頭疾駛的救護車,出現頻律很高,街頭大小車輛雖多,俱對其禮讓,俄羅斯雖經濟不甚發達,卻實行公費醫療,故此救護車出動,俱是免費的。</p> <p class="ql-block"> 莫斯科白兔餐廳,是世界排二十幾名的著名餐廳,去那里居然要通過一個五層的商場,才能找到去高樓頂層的電梯。白兔餐廳中部是附屬設施,兩個大廳分兩邊各自獨設,用木欄隔成若干不封閉的餐位,一律是長形木質餐臺,鋪以潔白的桌布,臨窗的一排多是三、四人小臺,大的餐位可容七、八位,甚至更多人對坐,坐位有軟墊,很舒適。傍晚如是晴天,碩大頂棚可以完全拉開,邊看天幕上的繁星邊享用美食,是俄羅斯人喜歡的一種浪漫,無須離坐,周邊高大建筑上的霓虹燈飾也會映入眼簾。餐廳的服務很周到,無論肉排烤蝦,還是蔬菜甜點,制作都十分精致,俄式西餐的長處,在此發揮到極致,品嘗其味道,并無特殊,但直觀可見其菜肴,如很著名的魚籽醬之類食材,皆為上品。我下榻的麗斯卡爾頓酒店之頂樓陽臺,所辦餐廳與此類同,價格不菲,客人不少,服務細膩,環境典雅,夏夜微風拂面,氣溫宜人,“欲飲琵琶馬上催”,舉手之際,觀賞桔色燈光中之克里姆林宮靚景,亦算物有所值。人說高檔名廳,菜肴固然講究,消費的主要是環境,縱觀白兔餐廳,我謂斯言有理。</p> <p class="ql-block"> 莫斯科多廣場、多公園、多碑塔、多雕像,凡為國家民族貢獻者,歷史上皆有一席之地。列寧、彼得大帝、弗拉基米爾大公、無名烈士莫不如此。我在莫斯科專程去圣女公墓,拜謁幼時心目中的女英雄卓婭,這位年輕的女游擊隊員,身陷敵手,百般酷刑之下,堅貞不屈,英勇犧牲,在幼兒園接受啟蒙教育階段,也在我眼里是和保爾柯察金、馬特洛索夫一樣的英雄。找到她的陵墓,致禮至哀。我發現碑前有幾束顯然放置未久的鮮花,這說明崇敬和懷念英雄者,在當代的俄羅斯也不乏其人。在卓婭墓碑前不遠處,還有其胞弟舒拉之靈樞,這位令人欽佩的少年,在姐姐犧牲后即參加蘇聯紅軍,以一名年輕勇敢的坦克兵,殉國于與侵略者戰斗的疆場。在這片安靜的土地上,上千座造型不同的塑像和石碑,紀念著長眠于此的于國家做過貢獻的人們,有將軍,有士兵,也有詩人、科學家和芭蕾舞演員,他(她)們受到人民的懷念和尊重,在此長眠者,也有政治家和領導人,如赫魯曉夫、葉利欽。</p> <p class="ql-block"> 莫斯科機場距市中心不到一小時車程,規模不算小,國際航班旅客略顯擁擠,安檢嚴格細致,工作人員按部就班,節奏緩慢,甚至有些慵懶。然而,一切都在有序進行中,候機廳中居然有幾只鴿子悠閑地在座椅下踱來踱去,與機場的慢節奏工作極為相諧,雖如此,但登機的時間并未延遲。</p><p class="ql-block"> 在天氣晴朗的夏日傍晚,我于斯登上“空中客車”的弦梯,心中默念:再見,俄羅斯!</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沁县|
朝阳市|
蒙阴县|
江津市|
吉林市|
顺平县|
新建县|
铜山县|
白银市|
合川市|
洪洞县|
小金县|
丰宁|
锦州市|
五河县|
通许县|
衡山县|
赤水市|
荔波县|
含山县|
华安县|
黄山市|
厦门市|
淄博市|
高唐县|
宁阳县|
新泰市|
东乌珠穆沁旗|
本溪市|
吉木乃县|
苗栗县|
镇远县|
宁明县|
台前县|
建宁县|
澎湖县|
麻江县|
凤台县|
海晏县|
清新县|
怀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