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道德經》五處提到智(分別在10、18、19、57、65章),五處皆批判,直呼“愛民治國,能無智乎”,直言“絕仁棄智,民利百倍”,直罵“以智治國,國之賊”。奉行“曲則直”的老子對智的否定,可謂直來直去、旗幟鮮明、態度堅決,沒得商量,沒給余地,沒給希望。智為何如此不受待見?</p> <p class="ql-block"> 有人說老子有愚民思想,特別是“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豈不是鐵證。這里的“明民”,是使民“開其兌”,使其“見可欲”,使其向外抓取,使其躁動不安,使其私欲膨脹。這里的“愚民”,不是愚弄民,也非愚昧民,而是使民敦,使民樸,使民靜,使民少私寡欲。故明民害民,愚民利民。民風淳樸是每個善良者的世外桃源。再說如果老子有愚民思想就不成其為老子,因為“慈”是老子的一寶,因為“善用人者為之下”,因為“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因為“和其光同其塵”………有無數個因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可見棄智非愚民,棄智實乃道,棄智乃無為。智是有,道是無,“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棄智乃道;智乃強,道乃弱,“弱者道之用”,棄智乃道;智乃華,道乃樸,“如嬰兒之未孩”,如赤子,棄智乃道;智乃爭,道乃“為而不爭”,道“利萬物而不爭”,棄智乃道。可見智與道不同道,乃水火不容,在智上用力就不在道上,就失去了自然,是有為。“無為”不是不作為,更不是躺平,而是遵道而為,順道而為。為而無痕,為而自然,為而低調,光而不耀,靜水流深。無為成本低廉,卻效果驚人。“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真是“為無為,而無不為”。有為則聲勢浩大,華而不實,卻適得其反,勞而無功,勞而傷財。故“不以智治國,國之福”。“天下多忌諱,而民彌叛”,“民多利器,國家滋昏”,“法令滋彰,盜賊多有”,為何?忌諱、利器、法令乃有為也,乃智也,越有為,越走向反面。也就是“民之難治,以其智多。”其實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管理上,是不需要用智的,只需要真誠,只需要去私欲,只需要在“道”上。即使遇到麻煩,也會靈光閃現,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大家皆謂“我自然”。既要保護自己的小糾糾,又要了斷眼前的麻煩,故要用智,可惜智多也會被識破,智多也無用。《水滸傳》里的智多星真名卻是吳用,天機在此吧。</p> <p class="ql-block"> 智遇上了道,智就捉襟見肘,小兒科一個,小家子氣十足,難登大雅之堂。而道似萬物之宗,是天地之母,像谷神用之不勤、綿綿若存、周行而不殆。道如此地位,如此作用,如此強大。智還好意思出場嗎?有必要登臺嗎?還有必要耍大刀嗎?道秒殺智。執著于智,就有層出不窮、千奇百怪的有為,花里胡哨,使人應接不暇,雖智大迷,執者皆失之。為道日損,損私欲、損智巧、損執念、損曾經的驕傲…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就是在致虛極,就是在修道,修成大巧若拙、大成若缺、大辯若訥、大智若愚的樣子。</p> <p class="ql-block"> 《道德經》里的智不是智商,而是智巧,是拋棄規律,放棄根本,捍衛私欲,追求名利,而掩耳盜鈴之為,故棄之,故不待見,損之而益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宁县|
廉江市|
吴忠市|
淮滨县|
哈巴河县|
林州市|
嘉祥县|
桐庐县|
丰原市|
华宁县|
共和县|
手游|
千阳县|
房产|
沾化县|
手机|
噶尔县|
苏尼特右旗|
昌黎县|
八宿县|
饶平县|
唐河县|
弥渡县|
莆田市|
穆棱市|
云南省|
仪陇县|
梧州市|
嘉鱼县|
大连市|
新源县|
象州县|
章丘市|
安阳市|
双江|
崇左市|
托克托县|
樟树市|
海城市|
涞水县|
太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