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溫暖濕潤的氣流和著泥土的清香撲面而來,田壟上,色澤鮮紅、個頭飽滿的西紅柿散發著濃濃的果香味,頂著小黃花的一根根嫩綠黃瓜掛滿了秧蔓,紫紅油亮的茄子你追我趕的較著勁的長,臉上笑意盈盈的菜農們手速又嫻熟的打叉、剪枝、采摘……這是蔬菜大棚里生機勃勃的情景,這樣的大棚,在我們大楊莊村子前,首尾相接,錯落有序,列排的甚是壯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提起發展棚膜經濟的初衷,村會計李同拯最有發言權。98年之前,我們村一直以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的傳統農業為主,生產方式落后,經濟效益較差。1998年9月,鎮里的一次經濟會議上,轉變生產方式,拓寬農業結構,成了那次會議的主要議題,建設溫室大棚正是其中一項。那次會議后,李會計在家思索了好幾天,最后把會議精神和自己的思路在村兩委會議上作了詳細的概述,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那就是要想壯大集體經濟,增收群眾利益,就要徹底改變傳統低經濟作物種植,推廣高產值高收益的農作物種植。結合村內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等實際情況,村委會與會人員一致決定因地制宜的以西紅柿、黃瓜和茄子為主要品種,全面發展棚菜產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萬事開頭難,面對一無技術支持,二無經驗可尋的現狀,為鼓勵帶動群眾種植大棚蔬菜,村兩委人員和黨員身先士卒。有了愿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村里開始行動,除卻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外,村委會負責協調流轉土地,劃出一大塊土地專門用于建設溫室大棚,并建設配套的道路和水電等基礎設施。為了讓廣大菜農解除后顧之憂,村里放寬了土地承包年限,簽訂了長達10年的承包合同,且牽線鎮信用社給予每戶菜農1到3萬不等的無息貸款,同時貨比三家的聯系建棚所用材料和種子農藥等必須品,優先選擇物美價廉的商家集中購進。后續,由于棚菜的產量較大,相應的,每天產出的枯藤爛葉等廢棄物堆積如山,里面滋生著一定的病菌,給大棚蔬菜帶來了安全隱患。為確保街道環境衛生和防范蔬菜生病,由村集體組織人員定期進行免費清理,這樣一來,既解決了環境衛生問題,又確保了蔬菜的生產安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去經年,回顧我們村溫室大棚的建設,從劃地籌建,到建成投產;從多地引進、學習技術,到菜棚效益年年增高;從菜農獨立自銷,到村委助力拓銷;從人人忐忑觀望,到家家踴躍建棚;從原先第一座大棚初成,到現在多座大棚列排;從開始利潤可數,到而今效益可觀……我們村溫室大棚持續種植經營二十余年,漸漸由傳統糧食農業過渡為特色蔬菜種植,一步步把大棚種植做成規模化。規模化是有效運行,是效益最佳,但,同時也是挑戰,為更好發揮溫室大棚的強進作用和規避風險,村委會本著向好向上的理念,未雨綢繆的做了很多措施和工作,譬如:加強技術培訓,提高菜農種植水平;加大對溫室大棚建設的扶持力度,降低建設成本;加強科研管理創新,不斷改進溫室大棚建設弊端……總之,既要保證溫室大棚在大楊莊村形成特色形成產業,更要讓其健康穩定發展,并在鄉村振興中發揮重要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風勁好揚帆,奮進正當時。2005年,嘗到甜頭的大楊莊人已不滿足于現狀,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除修繕、改造舊棚外,又在村西頭近百畝的地塊上開始投資擴建現代化新棚。新棚的建設,村委會根據地塊情況,出臺了因地而異的優惠利民政策,同時,充分利用農業農村部信息入村【益農信息社】平臺,建立了菜棚農業專業合作社,很好的把技術學習、信息共享、經驗互通相結合,帶動更多村民種植蔬菜大棚發展經濟。截至目前,全村共有大棚30多個,成為全市數得上規模大、效益好的棚菜生產基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同河,我們村第一批種植溫室大棚的種植戶,每次談到大棚蔬菜種植的問題,他都會如數家珍般的滔滔不絕——“種植棚菜使俺這樣不會別的活計又沒啥手藝的人能夠安心地留在村里,不用看人臉色且討工錢難的四處漂泊去外地打工……自從有了自己的蔬菜大棚,自從咱們村大棚種植規模化,銷售有保障,西紅柿和茄子輪換著種,棚內菜,從栽培幼苗,到成熟采收,僅用50天左右時間,七八個月后,棚內菜賣完,撤了棚膜,還能再接著種豆角或糧食等,認真算算,一年下來,一個大棚能收入近10萬元!最主要的是,每次賣菜都是過完稱就結賬,現錢現票,省心省力,我都種得意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土地是生命的源泉,土地是黃金的寶藏。聽完李同河的一番講述,再仔細梳理一下所有種溫室大棚的戶家,十有八九都在城里買了房,甚,有的是全款。人家種棚都掙錢了,為什么不是我?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周邊村莊有不少菜農正是“眼紅”了種棚,也因為看中了我們村的土地政策、水利設施、互學互幫等厚利條件,便有很多人投親靠友來我們村承包大棚,事實證明,他們的選擇是對的,畢竟他們在溫室大棚這個項目上取得了巨大利益。當然,成功的原因有他們的勤勞,也有科技的助力,因為,現在的蔬菜大棚,科技化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高,比方定時定量的噴灌,一鍵啟動的卷草苫蓋棚……科技解放了菜農的雙手,節約了時間,節省了勞動力,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溫室大棚,投資不多,管理簡單,效益頗豐,在今天,已然成了農戶的“印鈔機”,成了我們村的亮點支柱產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撫今追昔,如今,我們村里有了產業,30多個大棚,每年可見利近300萬元,且,除了蔬菜上市創造經濟效益外,每年定植期、采摘期也為一些上了年紀但又有勞動能力的老年人提供了就業崗位。這些人,土地流轉出去種大棚,然后,大棚忙時,去給種棚戶干活,工資是按日結算,一天的工資,按勞動的性質和強度計算,大約100元上下的樣子,如此,土地流轉是一份收入,大棚里干活又是一份收入,一年下來,除去日常花銷還能攢下一部分。都說鄉村振興,有人有錢有產業,老百姓錢袋子鼓了,這鄉村不就振興了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大棚覆蓋的材料為塑料薄膜,適于大面積覆蓋,因為它質量輕,透光保溫性能好,可塑性強,價格低廉,又由于可使用輕便的骨架材料(鋼管、竹竿都行),容易建造和造形,再輔以草苫子夜晚保溫,建筑投資較少,經濟效益較高,并能抵抗自然災害,防寒保暖、抗旱抗澇、提早栽培、延長作物生長期,達到早熟、增產、穩產的目的,深受生產者的歡迎。接下來,我們村,將繼續依托溫室蔬菜大棚,持續加快發展和壯大村集體經濟,更好帶動群眾增收致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實對我們來說,產量是其次,目的是讓蔬菜保留原始、純正的農家味道。我們在種植過程中不添加膨大素等生長藥劑,堅持“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補的原則,以“健康綠色、品質優良”為理念,打造“楊莊品牌”,面向全國打開市場,帶領村民把棚膜經濟逐步向采摘、休閑觀光、農事體驗延伸,有信心探索出一條以蔬菜種植為主的增收致富路徑。”,這是我們村李同傳書記在迎接市鎮領導觀摩、考察大棚時說過的話。是的,我們村的“大棚模式”,不僅改變了傳統春種秋收的耕種模式,幫助了村民增收致富,還壯大了集體經濟,更是為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良好的基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棚產業旺,群眾生活美。未來,我們村將繼續引導、鼓勵、幫扶種植戶發展種植業,走出一條以大棚經濟為主的群眾致富、集體創收、農業增效的新路子,深入挖掘鄉土資源,因地制宜用好一方水土,將蔬菜大棚特色農業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使“大棚經濟”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新引擎”。</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东县|
察哈|
广饶县|
东方市|
汝阳县|
宝坻区|
吉林省|
江陵县|
称多县|
九龙县|
巨鹿县|
阿鲁科尔沁旗|
保德县|
江源县|
本溪市|
武安市|
涞水县|
太白县|
安国市|
三都|
斗六市|
阿合奇县|
江华|
同心县|
神池县|
资讯
|
渭南市|
丽江市|
乐昌市|
来凤县|
颍上县|
太仓市|
承德市|
英德市|
黎川县|
土默特右旗|
镇康县|
广德县|
积石山|
德阳市|
庆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