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上二三級的時候,有一年秋后一個叫郭亮的天津小伙子下鄉來到我們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他當時也就十八九的樣子,個子不高,一副圓圓的臉上那雙眼睛圓而有神,時常對一切表現出好奇。也許是生疏的緣故,很少見他說話。看那樣子,他也就是剛剛初高中畢業吧。我聽同學說這個新來的知青會畫畫,并且畫的很有一套。他剛來到我們村的時候,獨自住到一個非常古怪的老寡婦家的倒房,那房子沒有窗戶,只有一個很深的門洞通向外面。我幾次悄悄的來到他的住處想見識一下他的畫作,但每次到門前都被門洞子前邊的玉米秸捆成的秫秸個子擋住。我看到秫秸后面是一個黑洞洞的小屋,實在膽怯不敢再往里走,所以一直也沒能見識過他當時的居室狀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個叫郭亮的小伙子注定是要和我們結緣的,所以我雖然沒能與他接觸,但他的奇聞逸事一點也沒少灌到我的耳朵里。據說他每天飯后從不刷鍋,理由是刷鍋會使鍋長銹。這道理實在太稀奇了,我都感覺不能成立。俺村的貧下中農真的感覺到這知識青年實在有必要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看看這小子連刷鍋都不知道有啥用,你說再不教育教育還不成傻蛋了!所以就先從“勞其筋骨苦其心志”入手,讓他和貧下中農一樣每天早上喝紅薯粥、中午吃紅薯干糧、晚上再補一頓紅薯粥,直吃的他后來一見紅薯就想吐酸水。</p><p class="ql-block">其實貧下中農當時對知識還是買賬的。就在那個叫郭亮的小伙子見識了農村的真實情況之后,村里——當時叫生產大隊就把他放到了一個重要崗位——科技隊。這個科技隊在當時是負責全大隊引進的各種先進科學技術試驗的,把他放在那里也證明了大隊當時很想把他培養成“革命事業接班人”。他沒辜負大家的希望,在科技隊工作的很認真負責。麥收時節,大中午的別人都回家吃飯休息一下,只有他一人躺在場邊的樹蔭下為集體護秋看麥。那天我見他把草帽蓋在臉上,微張著嘴大概睡著了。旁邊嘎小子秒年用一根線拴著一只掰掉尖的辣椒走過來,他站在郭亮跟前穩穩的把辣椒送進那微微張開的嘴里然后扭頭就跑,郭亮跳起來毫不含糊的就追!這過程,兩人誰都沒說一句話,那迅速,那準確,那毫不含糊,我都看呆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等過了麥假再開學的時候,我們換了一個語文老師,竟然是那長著圓圓娃娃臉的知青!他來我們村一年多了,都沒聽他說過一句話,他還能當老師?我們等著瞧好了。</p><p class="ql-block">他走上講臺,張口竟然說出一連串的京腔!可把我們坐在教室的五十四個孩子驚呆了。那年頭天津話是很有特點的,隨著天津知青的“下放”,那嘎里嘎氣的天津調也成了身份的標志,也成了我們本土小玩鬧們的模仿“秀”。我們的天津老師竟然說一口標準的京腔,讓我們一下子坐直了身子。他說的話更讓我們驚奇。他說我們今天的語文課時學習寫作文,并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了“作文”兩個字。看著臺下幾十個微微張開的小嘴,老師告訴我們作文就是寫文章,就是把眼睛看到的心里想到的用筆、用文字寫下來。隨即他給我們念了一篇范文,大概寫是說一個小學生幫著家長干家務的事,中心好像是告訴人們一個道理:許多事情是看著容易干著難。在那“左”的好像不吃飯都不餓的年代,我真想不出老師給我們念這樣一篇“范文”的膽量從何而來。直到許多年后我也不知這篇范文是他自己寫的還是從哪找來的。可能是年齡小的緣故,我立即想到了自己在家幫著奶奶點煤火爐的故事:那天家里的煤爐滅了,我自告奮勇要露一手給大家看看。于是就模仿著大人平時點爐子的程序鼓搗起來,結果那爐子竟然連我平時討厭的濃煙都不冒,就別說起火苗了……。就這樣一篇三四百字的小作文,老師竟然當做了范文在課堂上讀了一遍。當時那些比我大的同學都很不服氣,說我寫的“不突出政治”,不能算好文章。老師緊緊地盯著臺下說:突出政治的文章是大人寫的,我們寫不來哦。老師的堅持,平生第一節作文課就讓我記住了“我筆寫我心,我心想我看”的作文道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老師還有一些在今天看來都很大膽的舉措:他把語文課分成語文、作文、文學三科。語文課就是學習少年劉文學保護集體辣椒斗地主壯烈犧牲,劉學保用斧頭砍死“破壞鐵路的階級敵人”等等“血腥”文章。作文課我想如果不是郭亮老師教我們,估計在那教學沒計劃,上課隨意講的時期也許不會與我們結緣了。至于文學課,即使是到了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基本上也沒見哪個中小學開設過。其實在小學時期,我最喜歡的還是老師給我們上的那些文學課。老師每周給我們安排了三四節文學課,每到文學課他都給我們找來平時根本見不到的文學名著用現在說評書的語調給我們演播,說透了文學課也就是名著欣賞課。在那年月我們知道了《林海雪原》里除楊子榮們追殺土匪之外,還有少劍波和“小白鴿”那若隱若現的愛情故事;知道了《烈火金剛》里有革命意志堅如鋼的史更新們,有漂亮的八路軍醫生林麗等等,更有殘暴的豬頭小隊長及其名言“煙的不抽、茶的不喝,花姑娘的干活”,記住了何大拿的狡猾謝老轉的轉軸;從繪聲繪色的《破曉記》里知道了“劉鄧大軍”;從《紅巖》里認識了江姐和蒲志高……。每到文學課的時候,我們班的同學就到的格外齊,大熱天下午打瞌睡的也來了精神頭,課堂氣氛出奇的好。唬得住在我們學校那不認識字的“貧下中農管校代表”總在全校大會上表揚我們:“這個這個班才像上學的樣子”。真不知當時是由于老師的初生牛犢不怕虎哪,還是由于我們那里人們對階級斗爭敏感度不夠,或許是對斗爭的疲沓,反正在“階級斗爭如火如荼”的大形勢下,我們的文學課硬是堅持了一兩年。這兩年里老師在我們荒漠了心靈播下了一絲愛的雨露,使我們除了知道階級斗爭的腥風血雨還看到了生活的絢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不要以為老師的良苦用心一定培養出了一批舞文弄墨的弟子,其實我們班那些同學除了我的職業還算是與文字打交道外,其余統統的干上了“實業”。為啥?因為我們除了上課時“欣賞文學”,更多的時候是自發的進行了“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只是這些“教育”活動不怎么上得來臺面,所以直到今天也沒人總結一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些年人們形容農村落后的教育總說“破屋子土臺子里面面坐著一群泥孩子”,其實我們上學時還真不是這樣子。我們的教室紅磚亮瓦簇新嶄綠的玻璃門窗,就是屋子里的課桌是磚混結構。我們這些十來歲十幾歲的半大孩子在教室做摔跤游戲時就難免事其轟然倒下。往往這時就是一地亂磚加一些書本書包文具盒什么的。每當這個時候,我們同學當中那些對泥瓦活情有獨鐘的孩子們就活躍開了:他們從家中拿來瓦刀抹子,拉開架勢邊“設計”邊干,往往一個中午一個嶄新的課桌又矗立在了原來的地方。由于我們這些同學的“不懈努力”,到我們搬進新教室半年的時候,我們班所有課桌已基本涅槃再生一次。只是桌面再也沒有恢復原來的水泥罩面,一律變成泥土模樣——因為當時找到白灰水泥實在是很難的一件事,即使能找到一點也禁不起這幫半大小子的窮折騰啊。到了夏天,我們班女同學首先受農村老太太為圖涼快用野菜汁搓炕的啟發發明了野菜汁搓桌面的技藝,一時間使我們的課桌一律綠森森的一片涼意;男同學更是“浮想聯翩”,想出了把人家拆房扔掉的舊灰渣榨碎重新逆轉成灰漿再利用,使我們的桌面出現了灰色的模樣。一次我的一支圓珠筆筆尖壞掉了,我想修一下,結果不小心油墨一下子灑了一桌子面,我沒辦法只好用硬紙片反復把它刮勻。嘿,等油墨干了我的課桌一下子呈現錚明瓦亮的大漆顏色!引得不少同學向我取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直到今天我還能夠記起那些小泥瓦匠的神彩:一手拿著瓦刀,一手拿著磚頭,時不時地掂量一下;忽而叮叮當當的快砌一陣……,那神情那樣專注,仿佛真正的師傅一般。這項自發的“職業教育”的最直接成果,就是導致我們許多同學若干年后在當地都成了小有名氣的泥瓦匠,說得具體一點就是好多人都到了天津的建筑單位當上了抹工班長。還有同學檔次更高一點,牢記創新理念把當年到處亂扔毫無用處的、用來包裝家電的聚苯泡沫板逆向使用,粉碎后用來制作保溫砂漿用在建筑保溫上,為綠色環保事業做出了一份貢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班有組織的“職業教育”是撿破爛,名字好聽,叫勤工儉學。估計當時讀書肯定是“無用”的,所以學校組織了一些現在看起來很好笑的活動。這些活動總比孩子們無所事事整天搗蛋強。那時我們兩三個同學一組,背著一個筐子全村到處亂轉。什么長銹的釘子,碎掉的玻璃,等等等等,搜的那個干凈。我感覺那時我們村的村容村貌是最好的:垃圾都讓我們同學“勤工儉學”了,柴草都讓大人撿回家了,大街上那叫一個凈。以至于后來老太太們都要看緊自家的醬油瓶子,防止被我們“勤工儉學”了去。不過我們的行為還是受到了貧下中農的歡迎,在以后的許多年里他們光腳下地都不用擔心被玻璃碴子扎腳。但是這項“職業教育“成果不大,當時人們生活物資都匱乏,物資回收也就無從談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家最感興趣的還是“素質教育”,就是我們的“說媒秀”。三四年級的孩子,本來就天性好玩。我們最初先是模仿大人在班級搞過“批斗秀”,就是抓一兩個上課搗蛋的同學“押上臺”去,彎腰撅腚,讓同學“批判”。由于我們再怎么批也比不上社會上的批斗會精彩,同時挨批的同學也要反抗,所以這“秀”也就沒法再“秀”下去。后來不知誰首先引進了“說媒秀”。“說媒秀”這個活動新鮮生動有趣,并且活動中可以“創作”一些內容,因而深受大家歡迎,很快形成一時的熱潮。先是大家“私下”三三兩兩的互相“秀”一下,后來逐漸出現“大家”,也就是“腕”級人物脫穎而出。我記得當時我們班“說媒秀”節目“男方”大腕叫鮑安,“女方”大腕叫柴樹。當時節目策劃:群力(就是基本為全班同學) 聯合 導演:男女若干同學 主演: 鮑安 柴樹 。演出時間就是每天的自習課,演出地點就是我們班教室,劇務制片兼觀眾均由本班同學兼任。為保證演出效果秀出水平,我們首先選定了說媒對象:男方為我班一長的臉長面黑的同學,女方為外班一基本情況相似女生。那天自習課正式開演。首先代表女方的柴樹先把自家的女孩褒貶一番,什么長得不漂亮啊之類,然后也不失時機地表揚一下基本優點:這孩子結實能干,在生產隊里掙工分高。代表男方的鮑安更是高聲回應:俺這小子長得也黑不溜秋的,但人性好,孝順老人……。鮑安這小子手巧,他坐在教室最南邊,撿來一張舊木課桌一頭的兩只腿子搭到他自己課桌和后邊課桌上,每次上課就這么鉆進鉆出的,他自己感覺還很好玩。這天這小子今天一時說的興起,把兩只手搭在他自己的杰作上邊扭著頭朗聲嚷道:“(女方)要什么條件呢,咱給!”我們全班同學都被這精彩的表演吸引的愣了神,整個教室鴉雀無聲。這時我們老師突然推門進來,他大概沒聽見前邊的話,直接就對著鮑安喊:“鮑安你給我站起來!”鮑安不得不放下架子嬉皮笑臉的說:“你等我鉆出來”。老師一點也也不給面子:“你就這樣站起來”。鮑安無奈一下子像古裝戲里的囚犯,肩膀上扛著兩支桌子腿就站了起來,引的同學哄堂大笑,老師也笑了起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幾十年過去了,教過我的老師不下幾十個,同學就更多了。但是就是那個時期的老師和同學我記憶最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钦州市|
运城市|
太和县|
聊城市|
漠河县|
海南省|
滨海县|
徐闻县|
东丽区|
富锦市|
珠海市|
白玉县|
舒城县|
苍山县|
马山县|
东兰县|
林周县|
靖远县|
安仁县|
天全县|
建德市|
陆河县|
化隆|
大同市|
四子王旗|
沭阳县|
凉山|
托里县|
英吉沙县|
天峻县|
康乐县|
丰顺县|
绥滨县|
辛集市|
宜章县|
怀来县|
武威市|
华安县|
隆林|
盐亭县|
南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