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覽數(shù)千年來江淮大地的發(fā)展脈絡,看徽風皖韻的奇光異彩,”</p><p class="ql-block"> 五月十九號上午,桐城市老年大學桐城文化班十八位師生共同走進安徽博物館(新)。主要參觀了安徽文明史陳列區(qū)。陳列廳分為:人類遺存 ,涂山會盟,史前時期的安徽;青銅禮樂 ,夷楚華章——夏商周時期的安徽;王侯風流 ,曹操雄略——漢魏晉時期的安徽;河運通達 ,清名流芳——隋唐宋元時期的安徽;中都基業(yè) ,天下徽商——明清時期的安徽共五個部分,系統(tǒng)地展示了安徽歷史發(fā)展進程。</p> <p class="ql-block"> 玉鷹:玉呈灰白色,器寬扁形。頭和嘴琢磨而成,眼睛是一對鉆的圓孔,兩翅各有一豬首,腹部規(guī)整刻畫一圓圈,直徑1.8厘米內刻八角星紋圖案,八角星紋內又刻了一圓圈,直徑0.8厘米。圓內偏上有對鉆孔眼,尾部雕刻呈扇形齒紋。鷹頭部和尾部特征明顯,鷹兩面雕刻相同,表面拋光潤亮。鷹首側視神采飛揚,鷹的雙翅張開呈飛翔狀。</p><p class="ql-block"> 凌家灘玉鷹就是位于安徽含山縣的凌家灘遺址的出土文物,該遺址為距今約5800至53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心聚落遺址。</p><p class="ql-block"> 這么獨特的“玉鷹”大概也是館之寶之一吧。</p> <p class="ql-block">這些神奇的符號代表著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這是鐘還是炸彈?</p> <p class="ql-block">祭祀用品,我說它是佛手瓜的前世。</p> <p class="ql-block"> 鎮(zhèn)館之寶——鑄客大鼎(楚大鼎)戰(zhàn)國晚期楚國重器,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最大最重的青銅圓鼎。該鼎于1933年出土于壽縣朱家集楚王墓,高113厘米,口徑87厘米,重約400公斤。其造型雄偉,三足簡括有力,口沿上有12字銘文,“鑄客”兩字在前,因此得名“鑄客大鼎”。</p><p class="ql-block">鑄客大鼎(戰(zhàn)國時期)。1933 年出土于壽縣的李三孤堆。這件青銅巨無霸被認定為楚國重器。鑄客大鼎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最大青銅圓鼎,它與后母戊鼎一起被稱為青銅鼎中的王者。</p><p class="ql-block">1958年,毛爺爺視察安徽省博物館,看到楚大鼎時詼諧地說:“這里面能煮一頭牛啊。”</p> <p class="ql-block"> 鎮(zhèn)館之寶之—— 龍虎四環(huán)銅鼓座(春秋)。1980 年出土于安徽省舒城縣孔集鎮(zhèn)的一處春秋時期古墓。龍虎四環(huán)銅鼓座,重約67 公斤,外壁有四個弦環(huán)鋪首。器物的上方龍盤虎踞,塑有猛虎與游龍,造型奇特,體型巨大,氣勢恢宏,并且飾滿羽翅紋。鼓座的外壁上下各有銘文,共約 150 字。根據(jù)其上銘文和相關考古資料,判斷這件鼓座出自文獻中鮮少記載的“鐘離國”。</p> <p class="ql-block"> 云紋五柱器(西周)。人稱西周路由器,乃第一網(wǎng)紅文物。考古工作人員翻遍所有典籍,結果完全處于無解的狀態(tài)。它是樂器還是路由器?是祭祀器具還是靈魂觸發(fā)器?依然是個迷。</p> <p class="ql-block"> 鎮(zhèn)館之寶之——吳王光鑒:春秋時期青銅器,吳王光鑒鑄造于公元前 505 年,吳王闔廬的器物,鑒內有52字的銘文記載著當時吳、蔡兩國間的關系。 據(jù)說吳王光鑒是中國最古老的冰箱。是吳王光為其女叔姬出嫁蔡侯專門制作的嫁妝。此件文物不僅藝術價值不菲,還為我們提供了研究春秋時期歷史的重要線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鎮(zhèn)館之寶之——鄂君啟金節(jié):“車節(jié)”與“舟節(jié)”,為楚懷王頒發(fā)給封君鄂君啟的商貿通行證,是研究楚國用節(jié)方法和制度等方面的珍貴史料。</p><p class="ql-block"> 青銅錯金銘文鄂君啟舟節(jié)(戰(zhàn)國時期)。鄂君啟金節(jié)于 1957 年在壽縣邱家花園出土。在古代,節(jié)是一種信物。古人用有節(jié)的竹子一剖為二,各執(zhí)一件,以此為信。是楚懷王當時專門為分封在鄂國的弟弟啟頒發(fā)的免稅通行證,也是迄今為止中國發(fā)現(xiàn)最早的護照。金節(jié)上的銘文共計 312 字。目前金節(jié)一共出土 5 件,其中 3 件在安徽博物院,剩余兩件則到了國家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左看右看我還是分不清哪個是“車節(jié)”哪個是“舟節(jié)”。只認識一個“水”字,嘻嘻有水大概就是“舟節(jié)”吧?</p> <p class="ql-block">古人的餐具是不是豪橫?</p> <p class="ql-block">猜猜這形似小凳子的器具是干啥用的?</p> <p class="ql-block"> 博物館內的金縷玉衣是一件非常珍貴的文物,它是由金絲和玉石編織成的殮服,主要用于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的喪葬儀式。這種玉衣在古代被視為最高規(guī)格的壽衣,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旨在保護死者的身體,使其尸骨不腐,并希望死者能夠來世再生。金縷玉衣的命名雖然在現(xiàn)代被廣泛接受,但在古代,它更常被稱為“玉匣”或“玉柙”。這種殮服分為金縷、銀縷和銅縷三個等級,體現(xiàn)了死者的社會地位。(我咋覺得這是仿制品呢?)</p> <p class="ql-block">陶器很多都有裂紋,不好看就沒有記錄了。</p> <p class="ql-block"> 鎮(zhèn)館之寶之:影青釉蓮瓣紋注子注碗(北宋)。1963 年出土于安慶市宿松縣洛土村北宋墓。這件出自景德鎮(zhèn)窯的影青釉注子注碗,可以說是安徽博物院排名第一的瓷器。注子注碗是宋代用來盛酒和溫酒配套使用的。胎體潔白細膩,影青釉又稱青白釉,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之間,并且瓷胎極薄,迎著光照有通透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古人很浪漫,打油詩印在壺身上。</p> <p class="ql-block">包拯的史料怎么穿插在這里呢?我有點犯迷糊。</p> <p class="ql-block"> 鼎盛于清中葉的桐城文派,為中國文學史譜寫了濃墨重彩的華章。</p><p class="ql-block"> “桐城派”必定是安徽文化史中厚重的一筆。跟隨講解小帥,我們來到了桐城文派陳列廳。</p> <p class="ql-block"> 史書不一定全部真實可信,但沉默的文物卻會帶我們接近最真實的過去。我們不知道,在這廣袤的華夏大地之下,還埋藏著多少歷史記憶的碎片,還隱藏著多少塵封已久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那一件件鎮(zhèn)館之寶,那一枚枚枚古老的化石,它靜靜地訴說著生命的起源和演變。美輪美奐的凌家灘玉器、品種繁多的青銅器、巧奪天工的金銀飾品……完美詮釋了我大中華古代文明的繁榮。</p><p class="ql-block"> 探尋千年文明,打卡安徽博物館,讓我們收獲滿滿!</p> <p class="ql-block">小花絮</p> <p class="ql-block"> 博物館美麗的講解員正在幫助老人佩戴耳麥。</p> <p class="ql-block">(文中圖片均為手機拍攝)</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灌云县|
太仓市|
眉山市|
富源县|
裕民县|
竹北市|
望都县|
武川县|
黄山市|
钟祥市|
长沙市|
雅安市|
南投县|
华坪县|
左权县|
临城县|
山东|
天镇县|
清苑县|
白银市|
黎城县|
邓州市|
东莞市|
晋城|
宝清县|
拜泉县|
盘锦市|
昌邑市|
上饶县|
诸城市|
济源市|
永清县|
城市|
梁山县|
西充县|
博野县|
靖江市|
青川县|
宁远县|
交城县|
兴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