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擱淺記憶(十四)翻牛皮

龍鳳棠

<p class="ql-block">  奪西街上西頭公社社辦企業起先倆鐵匠鋪,分別是奪西場坪的鄧師傅和所德的龍師傅。鄧師傅鄧氏字輩排“宗”字,時人稱“宗師傅”,宗師傅矮坨坨的,人非常壯實,鐵匠鋪里,一年有半年光著膀子,胸脯手臂盡是一坨坨到處亂竄的肌肉。龍師傅恰恰相反人高大,一年四季身上捂得緊緊實實的。倆師傅煅打的多是鋤頭柴刀之類的鐵器,手藝褒貶不一,龍師傅比宗師傅多門手藝:打火銃。龍師傅年齡比宗師傅大二十多歲,相傳他和他父親給剿匪的47軍修過機槍大炮。臘爾山臺地有打兔子打野雞習慣,常年找龍師傅打火銃的不少,龍師傅全是晚上偷偷摸摸做,據說掙了不少外快。</p><p class="ql-block"> 倆師傅打鐵時最煩小孩圍觀,舉著鐵錘瞪著眼嚇服,或趕鴨子式張開雙臂吁吁地哄走。每次收效甚微,趕走了,不一會又聚攏圍觀。倆師傅最后不哄不嚇了,等一眾小孩圍觀水泄不通時,快速抽出燒得通紅炫眼的鐵塊鑒子叮當一陣猛錘。火星唰唰四下飛濺,圍觀的一眾小孩嚇得四下逃竄,拌倒的摔倒的一大片。</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初,奪西農貿市場從老街搬到坎上場坪壩,場坪壩兩邊都是黛瓦土墻的木房子,房子門口除了社辦企業鄧師傅搬回來的鐵匠鋪外,又多了個鄧師傅侄子鄧牛皮鋪子。</p> <p class="ql-block">  鄧牛皮鄧氏字輩里排“歡”輩,生性活潑,愛吹牛,吹起牛來一套一套的,歡與翻同音,時街上人干脆把他“歡”字改成“翻”字,叫“翻牛皮”。</p><p class="ql-block"> 在奪西,鄧家是鐵匠世家,宗師傅就是翻牛皮的親叔叔。翻牛皮講他叔叔曾經給過道臘爾山入川作戰47軍139師141師打過馬掌,打過刺刀,修過機槍。47軍49年10月入川,同年11月解放重慶,11月底回師湘西剿匪,翻牛皮叔叔宗金師傅38年生人,有人唏噓感嘆宗金師傅從小有眼法,是個在行人,有人根本不信打趣:“是的,你滿滿還給47軍馱糧食黃牛吹牛尾巴呢……”翻牛皮翻了對方一個白眼,嘴一撇,不屑一顧罵;“你懂個屁!”</p><p class="ql-block"> 翻牛皮場坪壩打鐵時四十出頭點樣子,他打鐵專愛打柴刀和割牛草刀。翻牛皮說鋤頭挖鋤沒什么技術含量,凡是個鐵匠只要不瞎,都能打出來。柴刀割草刀則不同,沒倆手工夫是吃不下這碗飯的!翻牛皮鐵匠鋪只有翻牛皮一個人,打柴刀割草刀的不光要幫他扯風箱,還要幫他打鐵,有些貨實在太笨,風箱撲撲扯個沒章法。翻牛皮放下手中活計:“榆木疙瘩眼,眼珠子瞪得牛眼似的!沒得法數!”翻牛皮親自示范,仰著身子不緊不慢拉著風箱竿退兩步,又弓著身子推著風箱竿進兩步。如此循環往復,爐子里不停呼呼噴出藍色火苗,火星子濺得老高,打鐵時,翻牛皮交待他打哪就跟著打哪……</p><p class="ql-block"> 翻牛皮有個腳踩動力砂輪打磨機,打上印鑒淬火后的柴刀割草刀翻牛皮都要細細砂輪打磨一番,途中不時停下來,大拇指肚蹭蹭刀口,又偏著頭磨了又蹭,蹭了又磨……</p><p class="ql-block"> 最后刀口指甲蓋上蹭蹭,頭發上刮刮,一系列動作后“咣當”一聲柴刀割草刀一氣丟在打柴刀割草刀人腳旁邊:</p><p class="ql-block"> “好了,發財發財,二回當剃刀用!”翻牛皮一身灰不溜秋拍手得意說道。</p><p class="ql-block"> 打柴刀割草刀的也學著翻牛皮頭發刮刮,指甲蓋上蹭蹭,有的干脆擼起褲筒小腿上唦唦剃起腿毛來。打柴刀割草刀的一臉滿足,翻牛皮一臉得意又翻起牛皮來:“咱家鄧公講‘打鐵還得自身硬’,叔公鄧逸凡扛著鐵錘打天下……”鄧逸凡,廣東興寧縣人,革命前當過鐵匠,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政治工作者和高級指揮員,什么時候變成翻牛皮叔公了?真能扯!</p><p class="ql-block"> “奪西還有個翻牛皮,倆把刀子打遍臘爾山無對手!”眾打柴刀割草刀的扯順風旗。翻牛皮貓抹尾巴“翻”得更起勁。</p><p class="ql-block"> 翻牛皮鐵匠鋪開業后,宗師傅龍師傅的鋪子我們就很少去瞧熱鬧了。冬天,天下著凍雨,幾天里盤高樓屋前屋后成了晶瑩世界,寨子里竹子上結冰如涂蠟似一排排壓彎了腰,山上的松枝不時啪地一響折斷掉下來,屋門前的水田河道也鋪了一層厚厚的冰,搬起石頭砸下去,只起一個銀白的坑。這正是滑冰最好時節,腳踩雪撬,套上鐵椎的木棍從叉開襠下一下一下用力往前撐,雪橇嘩嘩往前沖。屋里角角落落搜索個遍,翻出一把爛柴刀或一小塊鐵片什么的,顛顛跑到場坪壩翻牛皮鐵匠鋪咣啷一甩:“滿滿,給打個冰椎子。”我們都知道翻牛皮面前只要嘴巴甜點,順著竿子給他拉個風箱,他一定笑哈哈給我們打的,且打鐵時還不忘叫我們走開點:“遠點遠點,燒著你的的確良燈芯絨……”八十年代初,臘爾山流行的確良的確卡燈芯絨。鐵椎子打完,二回再來瞧熱鬧,我們又翻牛皮翻牛皮叫他,他也不生氣,樂呵呵彌勒佛似的。</p> <p class="ql-block">  隨著奪西農貿市場從場坪搬到奪西西頭現在農貿市場,臘爾山從東頭希望小學到西頭的三岔路沿途二里多遠的馬路逐漸熱鬧起來。八十年代末,翻牛皮不再打鐵,在臨近臘爾山醫院出大門右手馬路邊賣了塊地皮,建房改行飲食生意來了。那時我已到臘爾山希望小學教書,翻牛皮開業那天,請希望小學胡老師寫對聯,特意交待帶幾個學校老師過來湊個熱鬧撐場面。</p><p class="ql-block"> 胡老師名叫胡運奎,奪西場坪壩后頭胡家塘的,和場坪壩對面翻牛皮家只隔一個場坪壩,都是四十出頭點一般大的年紀。胡老師人清瘦,一身骨頭突兀,學校里有同事拿他清瘦身材開玩笑說他“包身工”,他嘿嘿一笑:“錯,這是革命硬骨頭!”胡老師寫得一手好毛筆字,街上紅事對聯差不多出自他的手筆。字如其人,他的胡氏體毛筆字有棱有角盡是“骨頭”,結構卻非常緊湊嚴謹耐看。</p><p class="ql-block"> 翻牛皮臨街三間門店全部是放空的大廳,并排擺了四張小四方桌,大廳后面是廚房,光線很暗,大白天都要點燈。廚房炒菜,大廳看一覽無余,非常透明。二樓有兩間隔開的“雅座”,這是臘爾山奪西街上第一個設置雅座的飯店。翻牛皮家的食客有兩類,吃快餐嗦米粉就大廳倆三個人一桌匆匆胡亂扒拉走人,機關單位或年輕人都上二樓雅座喝酒打趣,沒人打擾,清靜得很。</p><p class="ql-block"> 映像中,胡老師帶了六七個老師,都是校內校外有些交際“屁眼客”(臘爾山對交際客戲稱),胡老師臨場發揮寫了幾幅對子,大多都是祝賀八方來財祝好運客套話,其中一幅:“柴刀割草刀,刀刀鋒利,該牛皮不是吹。豬肉家禽肉,肉肉上品,本廚神展身手。”翻牛皮甚是滿意,叮叮當當炒一大桌子的菜。翻牛皮婆娘不停進進出出廚房端菜上湯,臉上的笑容有些僵硬。</p><p class="ql-block"> 翻牛皮開始是沒有設店名的。他說他翻牛皮名氣在臘爾山十里八鄉誰人不知誰人不曉?翻牛皮的飯店生意確實不錯,機關單位的,社會年輕人口口相傳:“翻牛皮飯店不錯,主要人和勢,不擺排場,和家里吃飯一個樣……”翻牛皮得意鼻子一張一翕的:“咱老翻不是吹的,干一行在行一行!”翻牛皮婆娘也笑得朵花似。</p><p class="ql-block"> 翻牛皮飯店有道招牌菜“齋豬肉”,是食客必點的菜,材料全是現買現宰的不超過四十斤仔豬,桔子皮茶葉糯米……鍋里熏烤一天一夜,八角桂皮香葉野柑葉等爆炒,架上酒精爐子吱吱冒油!翻牛皮凡是雅座食客都免費贈送一缽子豆腐酸湯,酸湯也是自己親手米湯腌制的,斬幾個虎皮青椒,打半坨豆腐一同煮開。每次,干鍋齋豬肉,酸湯豆腐必定清盤!</p> <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中期,有X國駐北京大使館大使一行人來臘爾山旅游在翻牛皮飯店吃飯,一缽酸湯豆腐征服了外國佬大使們胃口,連連豎起大拇指夸贊,翻牛皮腰系白圍裙和大使們合影拍了張相片。第二天打清早下鳳凰擴影裝裱懸掛在屋大廳正中顯眼處。翻牛皮指著相片牛皮了好多年,直到去世。</p><p class="ql-block"> 臘爾山地處鳳凰縣西北部,距縣城三十七公里,山高路陡,是個高寒山區,有鳳凰“西伯利亞”之稱。臘爾山地處偏僻,鄉民思想閉塞,那時很多人都沒出過臘爾山,便不要說見過外國人,翻牛皮翻來覆去牛皮X國大使的故事,臘爾山人聽了一愣一愣的。X國大使回去,民間口口相傳的“翻牛皮飯店”正式掛牌“酸湯店”,匾牌就橫懸在大門上,燙金三個大字“酸湯店”格外醒目。X國大使回國后,寄來好幾本有關外國風土人情、飲食方面的書給翻牛皮,全是蝌蚪似的英文。翻牛皮塑料紙包著,每當有學校老師或機關單位人吃飯,翻牛皮時不時拿出來請教大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华县| 开远市| 沽源县| 无极县| 江北区| 石柱| 黄梅县| 兴仁县| 疏勒县| 东明县| 瑞丽市| 津南区| 本溪市| 平和县| 长葛市| 云阳县| 惠水县| 八宿县| 阳原县| 合作市| 大港区| 灯塔市| 鞍山市| 南京市| 武义县| 三门县| 仙居县| 军事| 侯马市| 丰台区| 鄂尔多斯市| 安国市| 巴里| 顺义区| 林芝县| 筠连县| 保靖县| 灵璧县| 锡林浩特市| 格尔木市| 林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