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生而不有謂玄德----讀《道德經》之(十)

風雨

<h3>《道德經》據記載為老子所著,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稱為“道”篇,下篇稱為“德”篇。上篇一開始便側重于闡述“道”,隨后也涉及到“德”。其中,第十章就是專門論說了“德”。</h3></br><h3>什么是“德”?</h3></br><h3>根據現代漢語詞語的解釋,“德”是直視“所行之路”的方向,遵循本性、本心,順乎自然。其屬性包含著品格性與能量性。即人的德性狀態可以從其品格當中表現出來,其品格也決定與制約著德性狀態;同時德也具有能量性,是營養思維、心理等精神系統的重要物質能量。</h3></br><h3>上面這段對“德”的定義比較復雜且抽象,一般人很難透徹的理解。《道德經》的第十章則從幾個具體的事項上說明什么是“德”,讓我們能在現實生活中去養成和踐行精微玄妙“德”:</h3></br><h3> <h3>本章可分為兩段。前段列舉了六個方面,是“德”在現實社會中的具體體現。下面,我們來進行一一的解讀:</h3></br><h3><strong>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strong><strong></strong></h3></br><h3>載:堅守的意思;營魄:魂魄,比喻個人的精神、心靈、思想等;一:在老子的闡述中,“一”就是指“道”,自然之道,虛空而用之不竭之道。整句的意思是:我們的精神能始終堅守自然之道而不分離、不偏離嗎?</h3></br><h3>“德”與“道”是不可分離的一體。內心有道才能彰顯出外在的德。人類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擁有自己的精神和意志,并運用其來思考、判斷和理解外面的世界。進而指導自我的行動來適應和改造外部世界。所以,要培養良好的德性首先就是必須堅守內心正確的、永恒的道。這是“德”之本,是養德行德基礎和核心。</h3></br><h3> <h3><strong>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strong><strong></strong></h3></br><h3>專,聽任的意思;氣,指人的本能;致柔,是順應而不加控制。可以聽任人自身本能而不強加控制,象純樸天真的嬰兒一樣嗎?本段列舉的“德”的第二個方面是樸實而純真、順應而柔軟。老子特別崇尚水德,其中水最突出的特性就是能順其自然、以柔克剛。因此,養德就是要培養順應自然的意識和能力。</h3></br><h3><strong>滌除玄鑒,能無疵乎?</strong><strong></strong></h3></br><h3>玄鑒,精妙而深刻的見識和智慧;疵,瑕疵,也比喻私欲、機巧等。人要養德,能徹底清除各種人為的智識、機巧、欲望而保證內心的清澈無瑕嗎?人類的知識和智慧往往都是在生存競爭和欲望追求中發展起來的。有些可能是不得已而為之,有的卻是為了一己或一時的欲望而促成的。所以,老子一貫主張無為無欲,保持心體的清明。這是養德的最重要的條件和目標之一。</h3></br><h3> <h3><strong>愛民治國,能無為乎?</strong><strong></strong></h3></br><h3>這句話比較熟悉,也容易懂。老子關于治國理政的方略一直就是推崇“無為而治”。這種無為并不是不作為,而應該理解為“無偽”,即避免人為。讀懂《道德經》后我們就可以充分領悟其為政之德正確而完整的表述應該是“無為而無所不為”。是順勢而為,而不是“不可為而為之”。</h3></br><h3><strong>天門開闔,能為雌乎?</strong><strong></strong></h3></br><h3>天門,指人的各個對外的感官;開闔,意思是接受、反應外部的刺激和信息;雌,此處比喻安靜而理性。當我們的五官看到、聽到、嗅到、嘗到和碰觸到外部的某些刺激或信息時,能否保持理性和克制,不臆想、不妄斷、不沖動。用平和的心態和穩妥的行動應對突發事件,這是德性修養的一種重要體現。</h3></br><h3> <h3><strong>明白四達,能無知乎?</strong><strong></strong></h3></br><h3>無知,并非我們常說的沒有知識、缺乏見識。“知”通“智”,這個智不是指智慧,而是說心智、心機、機巧等。一個明白事理、通達四方的人,能不能在待人處事時不使用心機技巧,而是始終本著真誠樸實之心。真正的養德和行德并不是靠“智”而是存“真”。</h3></br><h3>在詳細列舉了六個養德和行德的具體體現后,第十章在后段對什么是真正的“<strong>玄德</strong>”進行了總結性的論述:</h3></br><h3><strong>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strong><strong></strong></h3></br><h3>之,指萬物。“道”與“德”是一體兩面,或者說“內道而外德”。德與萬物的關系體現為三點:創造產生了萬物卻并不據為已有,維護幫助了萬物但并不自恃有功,滋養生長了萬物但并不居于主宰地位,這就“玄德”,即最精妙而高深的“德”。<strong></strong></h3></br><h3> <h3>《道德經》的第十章主要說明什么是“德”。其沒有用一段文字來定義德。而是從六個方面來論述德的具體表現,讓我們通過自己的思考去領悟德的深刻內涵。關于“玄德”,則用了三句非常精煉而明確的話進行闡述,即“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為我們認識“玄德”,進而培養德性、實施德行提供了非常明確而可行的指導。</h3></br><h3>風雨</h3></br><h3>2024年5月19日星期日</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DNgTeJ3DFDeTkm4Tnj6mbw" >查看原文</a> 原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左云县| 二连浩特市| 江川县| 石城县| 谷城县| 萍乡市| 寿阳县| 隆回县| 龙胜| 巴东县| 柏乡县| 登封市| 久治县| 蛟河市| 英德市| 阿克陶县| 太和县| 舞阳县| 谷城县| 秦安县| 清水县| 邯郸市| 哈尔滨市| 英吉沙县| 长春市| 玉门市| 隆林| 黄梅县| 克拉玛依市| 绵阳市| 阿拉尔市| 句容市| 新郑市| 兰溪市| 于都县| 特克斯县| 枣强县| 二连浩特市| 集贤县| 防城港市| 宝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