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葉飛上將三到江陰

錢一鳴

今年是新四軍著名將領、老一輩政治家、軍事家葉飛同志誕辰110周年。這位新中國唯一具有雙重國籍的開國上將,在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長期擔任國家、軍隊的重要領導職務,驍勇善戰,功勛卓著。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都有突出建樹。他的光輝業績、卓越貢獻、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 <h5> <b> 晚年葉飛</b></h5><div><br></div> 葉飛將軍歷史上與江陰淵源深厚。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后他曾多次與江陰交集,在江陰大地上留下了濃重的歷史足跡。現將其中的三次到江陰的經歷回顧如下。 <h1> <b>一到江陰:率部東進抗日</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將中共在南方8省14個地區堅持3年游擊戰爭的紅軍游擊隊,統一改變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全軍共4 個支隊8個團。葉飛率領的閩東紅軍獨立師奉命下山,于1938年3月下旬到達皖南巖寺,被改編為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代號良團),葉飛任團長,副團長阮英平(不久即由吳焜接任),下轄3個營,共計1300余人。</p><p class="ql-block"> 根據新四軍軍部的指示,葉飛率領六團先是在皖南巖寺駐防,隨后移駐涇縣青弋江畔,在這里進行了嚴格的軍事訓練,使得六團的指戰員們的軍政素質明顯提高。1938年10月,受上級指示,第葉飛率第三支隊第六團的第一、第二兩個營開赴蘇南茅山地區,改屬第一支隊領導。</p><p class="ql-block"> 1939年2月下旬,時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抵達皖南視察新四軍軍部,傳達六屆六中全會關于發展華中的精神,對新四軍正式提出“向北發展,向東作戰,鞏固現在陣地”的方針。第一支隊司令員陳毅返回蘇南后向部隊作了傳達貫徹,決定派葉飛率第六團向京滬鐵路以東挺進,陳毅還親自到部隊作動員報告,要求葉部通過向東作戰解決人、槍、款的問題,相機建立敵后根據地。</p><p class="ql-block"> 就在部隊待命出發的前一天,項英從軍部給陳毅發來急電,堅決反對東進,理由有兩條:一是東進超出了國民黨劃定的范圍,會破壞統一戰線;二是東路地區鐵路、公路、河網交錯,日軍兵力強大,據點林立,部隊到那里會被敵人消滅。陳毅與葉飛對項英的意見進行了反復討論,葉飛保證部隊挺進東路不僅不會被消滅,而且一定能夠發展。最后,陳毅斷然決定葉飛部即日東進,并對葉飛表示:“部隊到東路被消滅了,你負責;破壞統一戰線,我陳毅負責。”</p><p class="ql-block"> </p> <h5><b>  第六團東進前,陳毅(前排左三)與指戰員合影</b></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9年5月1日,葉飛率領新四軍第六團700余人,從一支隊司令部駐地溧陽水西村附近出發,部隊向東越過宜興縣境,進入武進南部。在戴溪橋,與正在等待的由江陰地方抗日武裝改編的江抗三路(300余人)合編,成立江南抗日義勇軍總指揮部,第六團改稱江抗二路。江抗三路番號不變。由原江抗3路司令梅光迪任總指揮,葉飛、何克希、吳焜任副總指揮,喬信明任參謀長,劉飛任政冶部主任。江抗二路下設3個支隊,江抗三路下設2個支隊。為了加強黨對軍隊與地方的領導,同時成立中共東路工作委員會,葉飛為書記,林楓、何克希為副書記。5月5日,1000余名江抗指戰員從戴溪橋出發,渡過京杭運河,越過京滬鐵路,次日進駐江陰麻皮橋。5月7日,江抗由麻皮橋繼續向東,在江陰月城境內穿過錫澄公路,進入東路地區。5月8日,江抗抵達無錫梅村。</p><p class="ql-block"> 江抗部隊進駐梅村,消息傳到江陰后產生了極大的震動和反響。江陰早期農民暴動領袖之一、蘇浙人民抗日自衛軍司令朱松壽,帶領100多名抗日人士趕到梅村,與江抗領導人見面,隨后葉飛就安排朱松壽帶著100余人跟隨江抗一起行動。同時,還有不少進步青年、有識之士來到梅村,要求參加江抗。</p><p class="ql-block"> 1939年6月初,葉飛率領江抗從無錫縣進入江陰縣澄東地區,原想尋找機會與曰軍再打幾個勝仗,鼓舞澄錫虞地區人民的抗日信心。但是,遭到了國民黨忠義救國軍第5支隊的阻攔。他們在河湘橋和西旸橋各部署一個大隊,主力則駐守祝塘鎮及附近村莊。鎮上有一座用花崗石砌成的石拱橋,橫跨在東西方向的祝塘大河上面,祝塘人都稱之為南石橋,是該鎮南北交通的咽喉。橋堍上堆著高高的沙袋,是忠救軍用來阻擋江抗前進的工事。這時,駐扎在祝塘鎮南1公里多路的江抗總指揮部里正在緊張部署。副總指揮葉飛把于玲、楊木蔭、陳偉斯三個新近加入江抗的江陰知識青年叫到身邊,安排他們3人前往祝塘、長壽等地偵察忠救軍敵情。凌晨四時,葉飛指揮江抗進攻忠救軍第五支隊。戰斗在祝塘南街打響,頑軍步步后退。在南石橋頑軍憑借沙袋工事拼死抵抗,但仍抵擋不住江抗的猛烈攻勢,只得沿著狹窄的街巷向北街退卻。江抗一鼓作氣,追到鎮北一公里多路的大宅里。頑軍組織了一次反撲,但很快就被江抗擊退。此戰江抗殲滅頑軍十多人,副總指揮吳焜親手擊斃了敵中隊長朱冰人。</p><p class="ql-block"> </p> <h5> <b>  祝塘戰斗遺址南石橋</b></h5><div><br></div><div> 江抗在祝塘打垮了氣焰囂張的忠救軍第五支隊,大大鼓舞了抗日軍民的士氣和信心。當晚,江抗宿營于祝塘大宅村。次日天色微明,部隊悄然出發,繼續踏上東進征程。6月24日,江抗發動著名的夜襲滸墅關火車站殲滅戰,斃傷日軍警備隊官兵20余人,燒毀日軍營房和火車站,炸毀鐵路軌道100余米,京滬鐵路被迫停運3天。7月上旬,繼續東進的江抗抵達上海近郊。7月23日,江抗二路第二支隊長廖政國率部,沿著青滬公路追擊頑軍姚友蓮部,襲擊了日軍虹橋飛機場,燒毀日軍飛機四架。此戰的勝利大大震動了日軍,振奮了上海數百萬人民,擴大了黨和新四軍的影響。<br><br> 東進途中,江抗的足跡踏遍無錫、江陰、常熟、吳縣、太倉、昆山、青浦、嘉定等縣,直抵上海近郊。在抗擊日偽軍、教訓頑軍、收編地方抗日武裝、動員群眾抗日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績。江抗東進四個多月,已由東進時的1000余人發展到5000余人,武器裝備大大加強。每個班有一挺輕機槍,每個支隊(營)有兩挺重機槍,總指揮部還建立了兩個重機槍連,調出支援新四軍軍部和兄弟部隊的機槍近200挺。部隊采取以老帶新的辦法,擴編為四路,此時的江抗,已成為新四軍的主力部隊之一。<br><br> 江抗東進的輝煌戰績,振奮了東路人民,引起了國民黨頑固派的忌恨,蓄意制造摩擦。9月初,葉飛率江抗回師澄錫虞地區。9月3日,江抗到達江陰顧山南麓宿營,遭到忠救軍第5支隊1 000余人的襲擊。江抗奮起反擊,擊退了忠救軍。戰斗中,江抗政治部主任劉飛胸口中彈,身負重傷。9月8日,江抗轉移途中,在馬鎮湖塘里遭忠救軍襲擊,江抗副總指揮兼第二路司令員吳焜不幸頭部中彈壯烈犧牲。隨后,江抗一部轉移到長涇油車里,又遭到日軍襲擊,江抗英勇抵抗,擊斃日軍6人,擊傷多人。</div> <h5>  <b> 江抗副總指揮吳焜烈士</b></h5><div> </div><div> </div><div> 九月上旬在江陰二戰,江抗連折劉飛、吳焜兩員虎將,葉飛悲憤難抑,決定隆重安葬吳焜。葉飛交代“江抗”五路司令員朱松壽承辦吳焜后事,顫聲對他說:“要厚葬!不能虧待他!朱松壽派人到周莊一家棺材店,買了一口上等棺木,精心裝殮了吳焜。當日,“江抗”在馬鎮周莊定山中庵東南山坡上,為吳焜隆重舉行安葬儀式。葉飛主持儀式,警衛班鳴槍向吳焜致敬。壯志未酬的一代虎將,枕著萬里長江澎湃的濤聲,融入江南的青山綠野。<br></div> <h5><b>1939年11月,葉飛率領整編后的江抗一團、二團渡江去揚中縣。圖為江抗部隊在江邊準備渡江。</b></h5> 奉上級命令,江抗大部隊繼續向西轉移。10月9日,江抗進抵澄西西石橋一帶駐扎。江抗在西石橋召開了全體軍人大會,舉行了吳焜烈士追悼會。隨后對部隊進行了整編,撤銷江抗下屬的二、三、四、五路,編成江抗一團、江抗二團兩個主力團。11月初,整編后的江抗離開西石橋,開赴揚中縣,與新四軍挺進縱隊合編。新的挺進縱隊由管文蔚任司令員,葉飛任政治委員兼副司令員。 <h5><b> 江抗在西石橋整編時領導人的合影。</b></h5><h5><b> 前排左三為葉飛,后排左四為陳毅</b></h5> <p class="ql-block">  葉飛率部東進,不僅完成了爭取“人槍款”的任務,而且幫助蘇南東路各地建立健全了黨組織,為發動組織人民群眾抗日斗爭奠定了良好基礎。江抗部隊最先從江陰挺進東路地區,五個月后,又是從江陰澄西地區撤離,渡江北上開辟蘇中地區。在江陰地區,江抗進行了多次戰斗,沉重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打開了江陰抗戰的新局面,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抗戰信心。</p> <h1> <b>二到江陰:指揮渡江戰役</b></h1> 從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起了三大戰役與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為全國解放戰爭勝利奠定了基礎。1949年1月15日,中央軍委下達了《關于野戰軍番號改按序數排列的決定》,將華東野戰軍改編為第三野戰軍,下轄第七、第八、第九、第十4個兵團。葉飛由華東野戰軍第一兵團副司令員升任第十兵團司令員。十兵團整編初成,1949年3月即南下蘇中,開始渡江作戰的集結訓練和政治動員。按照上級命令,十兵團與八兵團組成東集團,統由粟裕、張震指揮。十兵團由葉飛統領第二十三、第二十八、第二十九、第三十一軍4個軍、15萬人,在東起如皋張黃港、西至靖江七圩港的百里正面橫渡長江,實施多路突破。<div>  較之其他兵團的渡江任務,十兵團的難度最大。正對的江陰是敵防守的重要地段,江陰要塞更是敵設防重點。要塞兩翼部署敵二十一軍、五十四軍、一二三軍,揚中段還有五十一軍。由于南岸江陰是長江下游江面最窄的地方,僅1500米,易于突擊。有利的是,江陰要塞在中共秘密組織長期工作的爭取下已準備起義,聯絡工作轉至10兵團,葉飛令29軍派人予以接洽配合。因此,江陰被十兵團定為渡江突破口。</div> <h5> <b>第十兵團渡江作戰示意圖</b></h5> 為有利于配合大軍在江陰沿江地帶順利渡江,1949年3月,粟裕命華中工委把要塞的地下黨關系移交給十兵團,由十兵團直接領導江陰要塞的策反工作。粟裕親自點名,將華東局社會部情報科長王征明從山東調至華中,協助江陰要塞策反。王征明原是新四軍一師偵察參謀,也當過敵工干部。葉飛曾是新四軍一師副師長,常派王征明到上海、南京策反搞情報。不久,葉飛司令員在聽取了王征明的情況匯報之后,對江陰要塞地下黨的基本任務作了具體指示,要求他們“保持六十里防區,控制三個到四個港口,見到我部隊不打槍,迎接我部隊登陸。所謂迎接即炮不打,槍不響,完成即渡江第一功。其他事情由我們辦。”。葉司令員給王征明下達命令:“這次起義由你負責指揮,必要時你親自前去。<br> 江陰要塞素有“江防門戶”之稱,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江陰要塞以黃山為中軸,東起肖山,西與君山相接。三座三四百米的高山連為一體。整個要塞駐有國民黨守軍七千余人,有總炮臺一座,大炮臺三座,游動炮團一個,遠程要塞炮七十門,加農榴彈炮三十六門。要塞的主要任務是擔負張家港至黃田港六十里的江防。江陰要塞山頂有炮群,山腰有塹壕,山腳有地堡群,港口有木樁鐵絲網,江面有巡邏艦只,形成一個完整而嚴密的防御體系,是國民黨軍隊在長江上設立的一道雄關。<div>  正因為江陰要塞的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中共華中工委從長遠著想,早在1947年就派出中共黨員唐堅華去江陰城。他站穩腳跟后,在半年多時間里,先后發展了江陰炮臺總臺長唐秉琳、工兵營長湯秉煜兄弟倆加入了共產黨。隨后,唐堅華還發展了要塞守備總隊長吳廣文和王德容入黨。由于唐堅華的努力工作,江陰要塞內的黃山、肖山、君山這三個山頭上的要害部位,均掌握在我共產黨員的手中。<br></div> <h5>  <b> 葉飛司令員給王征明的信</b></h5> 3月下旬,十兵團領導為更有把握控制江陰要塞,加強起義的組織領導,特地從第二十九軍選派了李干、徐以遜、陸德榮、王剛四位團、營級干部,打入要塞內部。<div>  4月15日,王征明接到葉司令員的親筆信,要他待我軍行動的日期決定后再過江去,另請轉告吳銘等同志不要心急也不要松懈。4月17日,兵團首長來令,告訴王征明大軍21日渡江,要他立即過江,打入要塞,組織起義。1949年4月22日凌晨,在人民解放軍在東線發起渡江戰役之時,中共地下黨組織策動據守在江陰要塞的7000余名國民黨官兵,成功地舉行陣前起義,將國民黨軍沿江防線東段撕開一個大缺口,人民解放軍大批渡江部隊迅速從這個缺口順利登陸,并隨即擴大灘頭陣地,保證了解放軍順利渡過江陰東西30多公里的長江江面。<br></div> <h5> <b>  葉飛題詞:江陰要塞起義</b></h5> 1949年4月,隨著渡江戰役打響,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在西起九江湖口、東至江陰的千里戰線上強渡長江天塹,江陰是解放軍渡江作戰的最東線,三野十兵團第二十三軍、二十八軍、二十九軍和三十一軍在此渡江。<div>  按照十兵團的部署,第二十三軍從泰興七圩港一帶起渡,在江陰利港段至武進圩塘鎮突破敵人江防。第二十八軍從靖江八圩港至頭圩港出發,于江陰以西的申港口至夏港口段突破敵長江防線。第二十九軍的起航地點是在靖江八圩港至如皋張黃港地段,為人民解放軍東集團渡江的最東線,目標是在江陰以東的長山、雙山沙、巫山港一線突破江防登陸。第三十一軍為第二梯隊。</div> <h5> <b>第28軍在江陰申港徐村登陸點舊址</b></h5> 4月21日晚,渡江戰役全線打響,一時間江面上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直指長江南岸。這天晚上,二十八軍渡江第一梯隊二四四團、二四七團、二四八團和二五一團各1個營率先出動,數百只戰船在夜色中朝著江南岸破浪前進。<div>  江陰北外楊家嘴船工王小弟,擔任渡船總隊第一大隊第一中隊隊長兼第一小隊隊長。一中隊所有船只并駕齊駛,用竹哨作聯絡。王小弟操縱的一號船上,載著50多名戰士。當船隊駛過江心時,被對岸徐村守敵發覺,隨即猛烈開火。一顆炮彈落在一號船前側,船身劇烈顛簸,王小弟把腿一跨,騎著舵干,穩住了船。這時,各船指戰員向南岸敵人進行還擊,我軍北岸大炮向守敵陣地猛烈轟擊,掩護船隊突擊。</div><div> 在敵我雙方激戰中,王小弟的一號船搶先抵達江邊淺灘。指揮員下令沖鋒,軍號聲中,戰士們紛紛跳下水,冒著槍林彈雨向前沖。晚上8時30分, 二四四團一營突破江防灘頭陣地,迅速擊潰敵軍一個排,當即占領徐村渡口王小弟的渡船被指戰員親切稱為”渡江第一船“。北岸后續部隊隨即大舉南渡,王小弟的木船南北往來運送6次,為渡江戰役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div> <h5><b>陳列在江陰黃山軍事博物館前的“渡江第一船”</b></h5> 22日凌晨,葉飛司令員、韋國清政委率十兵團指揮部隨二十八軍過江,在江陰申港徐村登陸點踏上長江南岸。葉飛此次登陸江陰,距上次他率領江抗東進征戰江陰及東路正好是十年。這時他是解放軍十兵團司令員,統率15萬人馬渡江南下,今非昔比。但這次登陸江陰后發生了有驚無險的小插曲。渡江時,陳毅、粟裕司令員給葉飛個別交代任務,要他跟著第一梯隊船登陸,擔任先頭軍軍長的角色。因為作戰地段在南京和上海之間,易遭東西夾擊,所以要求葉飛隨第一梯隊行動,直接掌握情況,實施強有力的指揮。實際上,葉飛不但在第一梯隊的軍,而且一直跑到第一梯隊師的位置了。<br>  葉飛他們在早上五點多鐘就登上了長江南岸,徑直走向原先預定好的位置。這個位置,是第二十八軍軍部登陸后占領的一個村子。到了村頭,天未破曉,天色還很黑。就要進村了,葉飛多了個心眼,先讓一個名叫黃云的參謀前去聯絡,他和韋國清帶領警衛排在村外路旁休息。不一會,黃云參謀帶回一個國民黨的哨兵。經過葉飛詳細審問后,才知道村子有國民黨軍的一個團駐扎,我二十八軍軍部還沒有占領這個村子。如果葉飛他們不先探明情況,冒冒失失沖進村子里,很可能會成為俘虜。于是葉飛帶著大家朝另一個方向走去。走出一里多路,才找到二十八軍的先頭登陸部隊。<br> 盡管葉飛在渡江戰役中經歷了一次幾近驚險的意外,但他最終成功指揮了十兵團完成了渡江南下任務,并對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葉飛的勇敢和智慧在戰斗中得到了充分展示,他及時發現了潛在的危險并做出了明智的決策,避免了可能的困難和損失,從而最終取得了渡江戰役的偉大勝利,十兵團共殲敵十四萬三千余人。繼率先解放江陰后,又相繼解放了無錫、常州、鎮江、蘇州等大中城市。這場戰役不僅是中國解放戰爭中的一次重要戰役,也顯示了葉飛作為一位優秀的軍事將領的能力和膽識。 <h1> <b>三到江陰:尋訪戰地情結</b></h1> 1990年4月,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葉飛與夫人一行,于15日從北京出發,到江蘇的南京、揚州、江都、東臺、鹽城、海安和黃橋鎮,重返當年征戰地,參觀考察。<div>  5月3日上午9時,葉飛一行在長江北岸的靖江市,登上渡輪,沿著41年前將軍渡江的路線,橫渡長江,到達江陰市。5月4日早晨,葉飛登臨黃山,這里就是聞名的江陰要塞。當年將軍率十兵團在江陰渡江作戰,組織指揮了江陰要塞起義,為大軍順利渡江創造了條件,減少了我軍的損失,成為渡江戰役中的佳話。葉飛拿著望遠鏡,盯著長江波濤,回溯往事,久久不肯釋手。隨后又在黃山炮臺舊址前攝影留念。</div> <h5> <b>  陳毅詩碑亭</b></h5> 在黃山山頂,江陰市于1987年8月建立了一座陳毅詩碑亭。鐫刻在大理石碑上的陳毅七絕詩一首,由葉飛書寫:<div> </div><div> </div><div> 江陰天塹望無涯,</div><div> 廢壘猶存散似沙,</div><div> 客過風興敵惶急,</div><div> 軍民游擊滿南華。</div><div><br></div><h3> 葉飛并為此寫了《詩碑亭記》,刻在詩碑陰面:</h3><h5><b>“一九三九年五月,新四軍老六團奉命以江南抗日義勇軍番號東進抗日,直抵滬郊,威震江南。十月,陳毅司令員到江陰部署北渡長江,發展蘇北。目睹被國軍丟棄的江陰要塞,似一團散沙,形成廢壘,滿懷激情寫下‘夜過江陰履國防廢壘有作’一詩。近聞江陰人民興建陳毅詩碑亭,特錄詩作,以志紀念。葉飛,一九八七年五月。”</b></h5> 葉飛此行渡江南下江陰,他還有一個多年的情結,要去祭奠50年前東進作戰、在江陰馬鎮犧牲的江抗副總指揮吳焜烈士。吳焜是1937年底從延安抗大畢業后,調到新四軍第六團任副團長,團長是葉飛。1938年10月,第六團東進蘇南敵后,協同團長葉飛進行了一系列戰斗。戰斗中,吳焜臨危不懼、身先士卒,常常親自吹響沖鋒號率部重創敵人。由于善打硬仗,勇猛異常 吳焜有個綽號叫“吳老虎”。江南的敵偽頑軍從無數次挫敗中認識了他,“吳老虎”的名聲因而不脛而走。在江陰顧山戰斗中,他腰束手榴彈,肩背大刀,一手舉旗,一手持槍,率領突擊隊員猛攻上山。頑軍見了,驚呼“吳老虎來了!”立即狼狽逃竄,潰不成軍。<div>  江抗”總指揮部參謀長、開國少將喬信明,回憶吳焜犧牲時寫道:“當年,我把追悼和安葬的事辦好后,立即叫電臺架線,向陳毅司令員報告,同時作了檢討并請求處分。我怕葉司令員悲憤傷身,想勸他早點休息,看他倒在床上,以為他睡了。我也倒在床上睡著了。等我醒來,看他坐在桌邊寫什么,眼睛紅腫。警衛員悄悄告訴我,首長哭了一整夜。”</div><div> 葉飛原計劃要去定山灣祭奠吳焜烈士,那里有吳焜犧牲后曾經埋葬的墓地。1957年深秋,在吳焜戰友們的提議下,江蘇省人民委員會把吳焜遺骨遷葬至南京望江磯烈士陵園,1958年5月23日隆重舉行遷葬儀式。1985年4月5日,中共江陰縣委、江陰縣人民政府在定山東麓舉行吳焜烈士埋葬處紀念碑揭碑典禮,正反面碑文都由葉飛親筆書寫。但是由于修路的緣故,無法前去,只能作罷。遂驅車前去華西村。</div> <h5><b>  位于周莊定山灣的由葉飛將軍題寫的“吳焜烈士埋葬處紀念碑”</b></h5> 華西村聞名全國,當時是全國建立村級黨委的兩個之一,黨委書記吳仁寶擔任過第六、第七、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在華西,葉飛聽了吳仁寶的匯報。他說,華西是“上工業、穩農業、抓副業”,三年跨了三大步,實現了四個“一”:全年農副工業總產值超過一億元,全年創稅利1000萬元,糧食總產100萬斤,全村年均超1000元。他說,華西沒有貧困戶,也沒有暴發戶,家家都是萬元戶。他又說:家家吃糧不用挑(集體運),用水不用吊(自來水),煮飯不用草(液化氣),便桶不用倒(抽水馬桶),通信不用跑(家家有電話)。聽得葉飛哈哈大笑。 <h5>  <b>  葉飛題字:江南外貿第一鎮</b></h5> <h5> <b>石立方標志</b></h5> 接著葉飛驅車到了祝塘鎮,這是他半個世紀前曾經戰斗過的地方。當年作江抗總指揮部指揮所的房子,已經找不到了,到處是高樓林立。祝塘鎮是外向型經濟發展比較好的鄉鎮。1988年,祝塘成為江蘇首個外貿億元鎮,還曾獲全省鄉鎮出口創匯“八連冠”。葉飛參觀了針織廠和服裝廠。祝塘鎮的黨委書記、鎮長請葉飛題字,葉飛欣然提筆寫到“江南外貿第一鎮”。祝塘鎮政府將葉飛題字制作了石立方的標志,矗立在鎮南的路口,十分醒目,南來北往的人一眼能見。<div>  5月5日上午,葉飛一行結束了兩天的江陰之行,驅車去常熟,要去看看另一處當年的征戰地。</div> <p class="ql-block">參考資料:</p><p class="ql-block">  1. 《葉飛傳》林強、魯冰主編,中央文獻出版社;</p><p class="ql-block"> 2. 《葉飛回憶錄》葉飛著,解放軍出版社;</p><p class="ql-block"> 3. 《開國上將葉飛》王昊、王紀一著,中央文獻出版社;</p><p class="ql-block"> 4. 《新四軍在江陰》江陰市政協文史委員會編,上海人民出版社。</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陕县| 南溪县| 常山县| 蕉岭县| 平舆县| 徐汇区| 乌拉特中旗| 专栏| 富民县| 沙坪坝区| 肃宁县| 苏尼特右旗| 保山市| 平和县| 宜黄县| 梧州市| 电白县| 宁强县| 左云县| 静安区| 东平县| 江西省| 潢川县| 甘南县| 萝北县| 万荣县| 扎赉特旗| 旌德县| 台中市| 巩留县| 沅陵县| 临清市| 轮台县| 西昌市| 兰考县| 阿拉善右旗| 长兴县| 抚远县| 昭觉县| 如东县| 类乌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