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白眉姬鹟(英文名:Yellow-rumped Flycatcher,學名:Ficedula zanthopygia),是雀形目鹟科姬鹟屬的鳥類。別名:花頭黃、黃鹟、三色鹟、鴨蛋黃,英文名直譯為黃腰姬鹟。雄鳥上體黑色,下體黃色,具白色眉紋和白色翼斑。雄鳥和黃眉姬鹟區別在于眉紋白色。雌鳥上體橄欖綠色,無眉紋。在中國大陸,分布于華北和華南等地。是中國夏季常見的一種森林鳥類,不僅羽色艷麗,鳴聲婉轉悠揚,而且全以昆蟲為食,是重要的森林益鳥,在森林保護中具有重要意義。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馬來西亞。</p> <p class="ql-block">白眉姬鶲體小(13厘米)的黃、白及黑色的鹟。腰、喉、胸及上腹黃色,下腹、尾下覆羽白色,其余黑色,僅眉線及翼斑白色。</p><p class="ql-block">雌鳥:上體暗褐,下體色較淡,腰暗黃。</p><p class="ql-block">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黑色。</p><p class="ql-block">叫聲:深喘息聲tr-r-r-rt,較紅頭姬鹟音低。</p> <p class="ql-block">生活環境: 主要棲息于海拔12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地帶的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尤其是河谷與林緣地帶有老齡樹木的疏林中較常見,也出入于次生林和人工林內,遷徙期間有時也見于居民點附近的小樹叢和果園中。</p><p class="ql-block">食性: 白眉姬鹟食物主要有天牛科、擬天牛科成蟲、叩頭蟲、瓢蟲、象甲、金花蟲等鞘翅目昆蟲,以及尺蠖蛾科、松鞘蛾、波紋夜蛾幼蟲、毛蟲和其他鱗翅目幼蟲,雛鳥幾乎全部以昆蟲幼蟲為食。</p> <p class="ql-block">習性: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多在樹冠下層低枝處活動和覓食,也常飛到空中捕食飛行性昆蟲,捉到昆蟲后又落于較高的枝頭上。有時也在林下幼樹和灌木上活動和覓食。繁殖期間雄鳥常躲藏在大樹茂密的樹冠層中鳴唱,鳴聲清脆、委婉悠揚,其聲似‘pi-pi, piaokaopi-pilixiao-ao-, pi-, qiciqilili’或‘cikucikuao-xi’,平時叫聲低沉而短促,其聲似‘xi,xi,xi’。性膽怯而機警,一遇危險,迅速藏匿。</p> <p class="ql-block">繁殖: 繁殖期5-7月。通常在4月下旬5月初即見雌雄鳥相互追逐,雄鳥亦開始鳴叫遷徙白眉姬鹟在我國長江以北以及四川和貴州地區主要為夏候鳥,長江以南地區多為旅鳥。每年4月中下旬開始遷來我國繁殖,到達東北繁殖地多在4月末5月初,秋季于9月上中旬開始南遷,少數遲至9月末還未遷走。 晨昏時雄鳥長時間地站在樹枝頭高聲鳴唱,雌鳥時隱時現活動在附近,在雄鳥周圍飛來飛去,或出沒于天然樹洞覓找巢位。通常營巢于闊葉疏林和林緣地帶,也營巢于次生林,混交林、果園和人類住宅附近。</p> <p class="ql-block">白眉姬鹟是中國夏季常見的一種森林鳥類,不僅羽色艷麗,鳴聲婉轉悠揚,而且全以昆蟲為食,是重要的森林益鳥,在森林保護中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種群數量較豐富,在長白山的調查,每小時遇見率在次生林為2.4只,在闊葉林為2只。【文章引自:懂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原阳县|
桑植县|
曲沃县|
海口市|
榆中县|
镇远县|
侯马市|
深圳市|
喀喇|
北票市|
崇州市|
乌审旗|
新田县|
通城县|
和林格尔县|
玉田县|
绍兴市|
东方市|
枞阳县|
双鸭山市|
五常市|
盐池县|
民县|
宜昌市|
饶平县|
涞水县|
东兰县|
施甸县|
焉耆|
繁峙县|
萨迦县|
溆浦县|
开化县|
保定市|
玛曲县|
商城县|
扬中市|
新邵县|
巨野县|
日土县|
志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