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錦州義縣城北的東流大凌河與北來的細(xì)河交匯處有座復(fù)興堡村,村東邊 500米的細(xì)河大橋邊有一座被黃沙掩埋了十多個(gè)世紀(jì)的契丹古城,它就是遼代中京道宜州(義縣)弘政縣縣城。</p> <p class="ql-block">弘政縣遺址,遼世宗時(shí)期(947-951)所建,錦州市文物保護(hù)單位。古城遺址位于義縣九道嶺鎮(zhèn)復(fù)興堡村東,距義縣城15公里。弘政縣是遼代最重要和著名的桑蠶織錦基地,是遼太子?xùn)|丹王讓國皇帝耶律倍的家族居所和領(lǐng)地。是輔佐元代成吉思汗父子兩朝宰相耶律楚材的故里。該遺址南北長200米,東西寬100米,占地面積20000平方米。遺址中部殘留一段城墻,長30米、寬5米、殘高1.5米。通過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分析論證“弘政縣古城遺址”應(yīng)在戰(zhàn)國、漢代舊城址上而建。</p> <p class="ql-block">話說遼西錦州遼代遺存遺址,尋根溯源應(yīng)從讓國皇帝東丹王耶律倍說起。坐落在閭山西麓義縣境內(nèi)的弘政縣是耶律倍私宅所在,也是耶律倍后輩子孫的祖宅故里。耶律楚材曾在這里度過兒童時(shí)代,至少年到閭山東麓顯州書院、閭山讀書堂學(xué)習(xí)。</p> <p class="ql-block">北宋太宗年,路振到遼地巡訪后著有《乘軺錄》記載:“沿靈河有靈、錦、顯、霸四州,地生桑麻貝。錦,州民無田租,但供蠶織,名曰太后絲蠶戶”。大凌河,遼代時(shí)期,稱靈河。賈敬顏《承招錄疏證稿》解讀:“是四州之民,初亦承天太后之頭下軍州人戶也”《遼史-地理志》記載:“宜州,崇義軍,上節(jié)度。本遼西累縣地。東丹王每秋畋于此,統(tǒng)縣二。弘政縣,世宗以定州俘戶置。民工織纴,多技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遼時(shí)期的錦州和弘政縣是遼代最重要和著名的桑蠶織錦基地,錦繡之州——錦州之地名,與之密切關(guān)聯(liá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垣曲县|
包头市|
临海市|
扎赉特旗|
观塘区|
电白县|
怀集县|
海门市|
墨江|
鲁山县|
龙陵县|
武宁县|
仁寿县|
武山县|
临江市|
石狮市|
龙岩市|
武夷山市|
泰兴市|
灵璧县|
定远县|
林西县|
庆城县|
双柏县|
理塘县|
蛟河市|
开鲁县|
德钦县|
盐亭县|
鄂州市|
醴陵市|
宣城市|
卓资县|
新平|
小金县|
云梦县|
新巴尔虎左旗|
通化市|
剑川县|
金湖县|
武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