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鎮位于成都市崇州市西北群山之麓,東北毗鄰都江堰,北臨青城后山,西北毗鄰九龍溝,距成都市57千米。面積41.18平方千米,與青城山連為一體,其鳳棲山為青城山三十六峰之一。街子古鎮建制已有1000余年歷史,有“川西水鄉”之名,“青城后花園”之稱。</p><p class="ql-block"> 4月17日,我們陪同重慶、廣元的朋友來到這里,游覽了這座令人神往的千年古鎮。</p> <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鎮為國家4A級景區、中國最佳康養休閑度假名鎮、成都市“五大天府古鎮”,是川西旅游環線上的重要節點。</p> <p class="ql-block"> 在 2010四川古鎮文化名城旅游節上,街子古鎮被評為2010年四川”最美古鎮”。</p> <p class="ql-block"> 2019年4月29日,街子古鎮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四川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鎮。</p> <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鎮歷史悠久,五代時名“橫渠鎮”,因橫于味江河畔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鎮北場口有一座三重飛檐的大牌樓。牌樓橫額書寫著“西川第一天”5個大字。據查證,“西川第一天”出自清代嘉慶年間光嚴寺僧萬明《吟古寺》組詩中的一首:古寺西川第一天,神今廟古萬般全;水流風動花開謝,只計僧多不計年。這里借用贊譽古寺的西川第一天,來概括街子古鎮優美豐厚的自然人文環境。</p><p class="ql-block"> 過了這個牌樓,就算進入街子古鎮了。</p> <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鎮以江城街和朝陽路為主線,兩側分布著縱橫交錯、大小街道5條。街道兩旁房屋大體根據《清工部法則》營造,木結構穿斗梁架,單檐青瓦,民居布局,前店后院。全鎮共有古建筑6.8萬平方米,以清代中、晚期建筑為主。</p> <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鎮依河而建,因河而興。數十條清澈的小溪在街子場鎮的后山上,匯合成一條舒緩的河流,這就是今天的岷江支流——味江。關于這條河的名稱,還有一段充滿韻味的傳說。傳說上古時期,古蜀王出征西蕃時,當地居民敬獻給蜀王一壺美酒,但是蜀王沒有自己飲用,而是“投諸江中,令三軍共飲”,一條河酒香彌漫,河水也因此有了味道,味江河由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圖為味江河上的瑞龍橋。瑞龍橋始建于清嘉慶年間,原為鐵索橋,兩端建有橋樓,中間橋墩上建有亭閣。2009年,此橋改建為風雨廊橋,是街子古鎮的標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瑞龍橋”與都江堰的”南橋”有些類似。</p> <p class="ql-block"> 瑞龍橋造型優美,雕梁畫棟。橋身的兩側內壁上有“茶道馬鳴、蜀王投漿、建文逃禪,洪武南藏、味江朝發、龍潭臥波、古井藏甘、石磨生香”等20幅彩繪,每一幅畫卷都包含著一個精彩的故事,集中而形象地描繪出街子古鎮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和獨特迷人的西蜀民俗風情。</p> <p class="ql-block"> 站在瑞龍橋上舉目遠望,鳳棲山翠碧如畫,習習山風迎面而來,愜意無比。橋旁有石階可以直達河邊游道。數條小船在河中蕩漾,翠綠的青山倒映在水中,仿佛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引入眼簾,美不勝收。</p> <p class="ql-block"> 味江河上還有一座橋,叫御龍橋,位于瑞龍橋的上游。御龍橋是一座鐵索橋,長60米,共11條鐵索,是通往青城外山、青城后山及街子屏障鳳棲山的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 御龍橋橋西,有北宋農民王小波李順起義遺址——圣燈廣場。圣燈廣場是為了紀念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茶農起義的而修建的。王小波就是街子人,街子古鎮至今還有他的故居遺址。</p> <p class="ql-block"> 瑞龍橋和御龍橋一東一西橫跨味江之上,猶如兩把鐵鎖,因此民間一直有“回龍鎖味江”的說法。</p> <p class="ql-block"> 瑞龍橋頭合個影,留下珍貴的瞬間。</p> <p class="ql-block"> 銀杏廣場是街子古鎮的主要景點,位于味江河畔,瑞龍橋邊,這里常是游人們到古鎮的第一站。廣場面積不大,右側立有“街子古鎮”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 銀杏廣場右側的“街子古鎮”牌坊。</p> <p class="ql-block"> 銀杏廣場一角。</p> <p class="ql-block"> 銀杏廣場上有4株銀杏樹,樹齡均達1000余年,每株高20余米,3人牽手方能合圍。春夏之際,古樹枝繁葉茂,滿眼翠綠;秋冬時節,銀杏一片金黃,詩意濃郁。廣場也因這一景觀定名為銀杏廣場。</p><p class="ql-block"> 據說這4株銀杏樹是晚唐時期生于街子古鎮的詩人唐求親手所植,因此極為珍貴。</p> <p class="ql-block"> 這是掛在古樹身上的由成都市政府制作的“四川省古樹名木”標牌,上面記載著這些銀杏樹至今已有1100多年了。</p> <p class="ql-block"> 唐求,唐代詩人,生卒不詳,約唐哀帝天佑年間前后在世,稱號"詩瓢",蜀州味江鎮(今崇州市街子鎮)人。唐僖宗乾符年間(874年—879年),曾為青城縣令。唐哀帝天佑末年(907年),王建在成都擁兵稱帝,欲聘唐求為參謀,他拒不受聘,毅然還鄉,隱居于味江山中,人稱“唐山人”或“唐隱居”。</p><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鎮在御龍橋頭建有唐求廣場,廣場占地3畝,臨味江。廣場中間建有唐求石雕像,廣場后方還有一段長廊,廊內展出著唐求所寫的詩句。</p> <p class="ql-block"> 唐求寫詩,或片語,或成聯,不拘長短,隨手記下,數日后便成詩一首。每詩成,則捻稿為丸,投入一大葫蘆瓢中。一生詩作不計其數。晚年臥病,他將葫蘆詩瓢投入味江,喟然長嘆:“茲瓢倘不淪沒,得之者始知吾苦心耳!”詩瓢入新渠,有識者曰:“此唐山人詩瓢也!”撈起觀之,已大多浸壞,可辨讀的僅十之一二,即后來收入《全唐詩》的35首半。后人因此稱唐求為“一瓢詩人”,意為唐求是一位留下一葫蘆詩稿的詩人。</p><p class="ql-block"> 傳說唐求常常騎牛過江,牛角上掛著詩瓢。</p> <p class="ql-block"> 銀杏廣場上有一座字庫塔,是收存和焚燒字紙的專用設施,沿自古人有“敬惜字紙”之風,“惜字得福”之說。字庫塔建于清咸豐2年(1852年),塔身借用佛教塔的基本型制,磚石中空結構,為川西地區僅存的精美字庫塔,彰顯出街子人崇文尚雅的精神追求。</p><p class="ql-block"> 圖為街子古鎮字庫塔。</p> <p class="ql-block"> 字庫塔為六角五級攢尖樓閣式,通高20米。字庫塔做工精巧,塔頂及塔身裝飾風格各異,外璧浮雕刻繪《白蛇傳》片斷和山水花卉。每級塔身外塑六根龍柱,壁上塑了一些花鳥、戲文,爪角懸掛銅鈴,隨風而響。</p> <p class="ql-block"> 2007年4月6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朝陽村字庫”為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我們以前來這里,這里就叫字庫,這次來看到加了“朝陽村”3個字,據說是因坐落在場口的朝陽村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圖為以前我們來街子古鎮看到的文物保護標牌,那時還只是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位于街子古鎮江城街的“華陽國志館”,建于2012年。大約1700年前,蜀郡江原人(今崇州)常璩著《華陽國志》,這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地方志巨著,詳盡記載了古代中國西南地區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人物、風俗等。</p><p class="ql-block"> “華陽國”說的不是今天雙流區的華陽街道,而是指華山之南的大片區域,大概就是今天的云、貴、川加上現在屬于陜西的漢中、甘肅和湖北的靠近四川的一帶。</p> <p class="ql-block"> 圖為街子古鎮的八角井,位于真武街與江城街的交匯處。八角井建于明代,距今已有350多年。井深10米,井水清冽甘甜,常年不枯,既為場鎮居民飲水之用,又備防火之需。</p><p class="ql-block"> 現八角井已成為網紅們的熱門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鎮由青石板路鋪成的街道縱橫交錯,街道兩邊都是在歷史的蹉跎歲月中洗盡鉛華的古老民居,雖然上面有著明顯的歲月痕跡,卻并不妨礙它的典雅秀麗。</p> <p class="ql-block"> 圖為街子古鎮兩層結構的古戲臺。戲臺是街子文化傳承的重要標志性場所,展示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建筑文化和源遠流長的民間文化根基。</p> <p class="ql-block"> 小鎮上許多古建筑保留完好,像這種過街樓閣,小鎮上不時就能見到。樓閣上方還能依稀見到“古鎮情懷”四個字。</p> <p class="ql-block"> 朝陽路中間有一條人工打造的、寬不過2米、卻有數千米長的的小溪,溪水清澈見底,緩緩的向前流去。</p> <p class="ql-block"> 小溪長滿了花草綠樹,顯得格外清新亮麗。小溪水中或兩邊豎立了很多民俗雕塑,人物栩栩如生,生活氣息濃厚。</p> <p class="ql-block"> 雕塑深刻顯示了當年川西老百姓的裝束及生活特性,是中國近年來的一個縮影。在傳統技藝逐漸消亡的當下,這里還能激起回憶里的一絲漣漪。</p> <p class="ql-block"> 據說有21座小石橋橫跨在小溪上,但我看到沒有那么多。這些小石橋造型千姿百態,古樸典雅,別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在街子,不知是精心布置還是歷史傳承,家家戶戶紅燈高掛,對聯盈門,仿佛天天都是節日,整個古鎮都洋溢在一片喜慶當中。</p> <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鎮的石觀音板鴨是成都市傳統名萊,皮色金黃,醇香味美,干而不硬,油而不膩,砂而不綿,油潤肥嫩,味長耐嚼,風味獨特,佐酒助餐十分適宜。上世紀四十年代曾被評為蜀州四大名小吃。</p> <p class="ql-block"> 街子湯麻餅歷史悠久。相傳,清乾隆51年,崇州街子鎮南場口有一家以制作素點心為主的手工作坊,叫長發祥號。這家作坊制作出一種風味兒獨特的麻餅,即后來的“湯麻餅”。</p><p class="ql-block"> 湯麻餅先后被評為成都名小吃、四川名小吃、中華名小吃、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老字號等等,產品暢銷全國各地,深受各界人士好評。</p> <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鎮特色美食“查渣面”也是久負盛名。據說它的出現是創始人查淑芳將沒賣完的抄手餡炒干,第二天改作面臊子使用,卻得到了意料之外的美味。因為這種臊子形狀像渣渣,久而久之,人們干脆就將它稱為"查渣面"了。查渣面和擔擔面并稱為成都面條“絕代雙驕”。查渣面色、香、味獨特,特別是搭配蹄花湯,味道巴適、令人回味,深得顧客喜愛。</p><p class="ql-block"> 查渣面街子店不是總店,總店在崇州市羊馬鎮。</p> <p class="ql-block"> “傷心涼粉”起源于四川,是四川的漢族客家特色小吃之一,2005年“傷心涼粉”被評為客家名小吃。“傷心涼粉”特別辣,現代客家人制作“傷心涼粉”采用原始工藝,將豌豆磨成漿,制成黃亮的粉,往往半夜起床操勞,磨得傷心。入口細嫩化渣的豌豆粉,配上海椒、花椒等佐料,麻得嘴巴翹、麻得舌頭木,額頭出汗,眼淚直流,讓人吃得好“傷心”,俗稱“傷心涼粉”。</p><p class="ql-block"> 圖為街子古鎮的“傷心涼粉”店。</p> <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鎮上主要街道口都有這樣類似的石牌坊,牌坊的結構大同小異,牌坊上面寫的字不一樣。圖1為“街子印像”;圖2為“隱龍棲鳳”;圖3為“唐求故里”;圖4為“磨轉乾坤”;圖5為“大隱通衢”。</p> <p class="ql-block"> 雲來巷“雲來”木雕牌,是木匠師傅匠心文化的結晶。“雲來”這兩個龍飛鳳舞的大字是成都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崇州市書法家協會榮譽主席范銘所題。</p> <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鎮還有一處重要的歷史遺跡——茶馬司官衙。據傳,早在唐代街子古鎮就有茶市,貿易興盛。到了北宋,設立了茶馬司,專門管理茶葉收購和茶葉與馬匹的貿易事宜。</p> <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鎮盛產茶葉,早在唐朝的時候就有全劍南道最大的茶市,以永康茶最為出名,當時西藏地區為吐蕃國,于是就用當地的茶葉與各蕃國換取軍馬,因此出現了諸蕃盡食永康茶的盛況,美名遠揚。</p><p class="ql-block"> 遠在一干多年前的唐末五代十國前蜀時期,學者毛文錫所撰《茶譜》中就明確記載了“橫源鳥嘴茶”為全國散茶之最。當時的橫源即指現在的崇州市懷遠古鎮和街子古鎮一帶。據考證,街子古鎮最早是在北宋時期設立茶馬司,負責從事收購和以茶易馬工作,客觀上促進了我國民族經濟的交流與發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官衙前的照壁,繪有茶馬古道的全景圖。</p> <p class="ql-block"> 大宋時期茶法十分嚴苛,對膽敢以身試法者,輕者罰款,重者喪命。</p> <p class="ql-block"> 大唐榷茶律,明示違反條律必須承受的刑罰,性命攸關,觸目驚心!</p> <p class="ql-block"> 我們來的時候不太合適,該館修繕閉館,大門緊閉,我們沒能進去參觀,只能從外邊看一下了。</p> <p class="ql-block"> 圖為“永康茶博館”照壁。</p> <p class="ql-block"> 茶馬司大門左側,安置了栓馬石樁和喂馬用的石槽,為南來北往的客商提供便利。</p> <p class="ql-block"> 浮雕“永康茶志圖”照壁墻座落在朝陽路北三角廣場上,完整地再現了青城茗茶種植、采摘、加工、品茗全過程。街子火燒坡明前茶在宋代就是貢茶。</p> <p class="ql-block"> 朝陽路北三角廣場處有一個水池,池邊有4頭麒麟在喝水。麒麟是傳說中的神話動物,現實生活中并不存在。麒麟在百獸中地位僅次于龍。中國古代傳說中麒麟與龍、鳳、龜合為四靈,乃毛類動物之王。</p> <p class="ql-block"> 朝陽路上難得一見的曼陀羅花,很美,但也很毒。</p> <p class="ql-block"> 鋪在古鎮石板路上的石刻“街子標志”,讓人走在上面仿佛有穿越千年之感。</p> <p class="ql-block"> 旅游的時間總是過的很快,這次街子古鎮的旅行即將結束。我們一行中有一位重慶的朋友,多次游過街子古鎮,非常喜歡這個古鎮。但就是記不住古鎮的名字,不是叫成“花街”就是叫成“花子”,糾正之后也管不了多長時間又忘了,盡管這樣,也掩飾不住他對街子古鎮的喜愛,他說以后有機會還要再來。</p> <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鎮,一座有著完整的古代街巷、宅院,有著川西和江南水鄉的獨特風情的古鎮。</p><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鎮,就像一幅流動的古色古香的水墨畫,將歲月的滄桑與歷史的厚重融入了每一個角落。</p><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鎮,一磚一瓦都是歷史的見證者,每條小巷、每座古橋,都訴說著一段令人神往故事。</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O二四年五月二十日于成都</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田县|
陇川县|
六枝特区|
青海省|
文山县|
崇礼县|
贵溪市|
石泉县|
开原市|
肇东市|
博爱县|
苏尼特右旗|
太谷县|
双鸭山市|
武穴市|
武宣县|
昆明市|
中江县|
建水县|
彰武县|
盐城市|
崇明县|
新余市|
宁化县|
万安县|
湖州市|
杭锦旗|
酉阳|
囊谦县|
樟树市|
乌拉特前旗|
建始县|
荥经县|
桂林市|
饶平县|
淄博市|
赣榆县|
宝坻区|
岐山县|
永顺县|
都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