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本篇編號:2024043</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幾點特別說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德國首都——柏林是我們此行歐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給我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柏林可寫的內容不少,所以我用上下兩個篇幅的圖文予以介紹,本篇圖文是有關在柏林旅行游記的上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3.本篇圖文內容較多,敬請留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4.本篇配圖100幅,相關小視頻一段,全部為我們的手機拍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5.本篇配曲《懵懵懂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段有關柏林威廉皇帝紀念教堂的小視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篇首的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柏林,一個飽經風霜的城市、一個古樸典雅的城市、一個環(huán)境優(yōu)雅干凈的城市。這里不只有陳舊的建筑,也有屬于現(xiàn)代都市的繁華和年輕人偏愛的文藝氣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總之,它就是一座能帶給不同旅人不同驚喜的城市,讓人為其而沉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乘渡輪過波羅的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告別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渡過波羅的海,抵達德國首都柏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3年7月中旬的一天,我們上午九時起,乘大巴</span><b style="font-size:20px;">豎穿丹麥</b><span style="font-size:20px;">,然后</span><b style="font-size:20px;">登上斯堪的納號渡輪,渡過波羅的海</b><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約一小時后,踏上了德國的土地,我們開始了歐洲北部的旅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巴車在德國廣袤的平原上奔馳,公路兩旁多是金色的麥田和開滿黃花的田地(不知是否是油菜花)。歐洲北部風光與北歐不太相同,北歐多森林和草地,有起伏的丘陵;而歐洲北部(德國北部和波蘭北部)則是一望無際的平原,這個季節(jié)到處是豐收的農田,村鎮(zhèn)的密度也大了許多,高速公路上車流滾滾,一派繁忙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又幾乎豎穿了德國北部,歷經八個半小時舟車勞頓后,終于在傍晚五點四十分左右抵達德國首都柏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柏林市與歐洲其它城市不同,柏林的中央火車總站與長途汽車總站不在同一處地點,相隔較遠。而我們預訂的酒店卻在中央火車總站附近,以方便我們再柏林市旅行,更方便我們下一站的出行。所以到達柏林汽車總站后,我們又乘城軌地鐵,再換乘輕軌,只是比在哥本哈根多折騰了一下,好在</span><b style="font-size:20px;">柏林公共交通網發(fā)達</b><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們也學習如何在柏林購地鐵票,學習如何換乘公交地鐵,最后終于順利入住中央火車站附近的</span><b style="font-size:20px;">城際酒店</b><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德國豐收的田野</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趣的是,剛抵柏林,在一個地鐵站換乘輕軌時出錯了地鐵口,迎面撞見殘缺破損卻昂然聳立的威廉皇帝紀念教堂的鐘塔,令我們大為驚喜。此教堂建于1895年,二戰(zhàn)期間被盟軍炸毀,現(xiàn)只殘存鐘塔外墻。有關此紀念教堂我后面還將專門介紹。</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旅歐行程第一階段(主要包括丹麥哥本哈根,德國柏林,波蘭格但斯克,挪威奧斯陸和卑爾根)的第二站開局良好</b><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們對旅歐自由行的信心又增強不少,相信我們的歐洲自由行定會大獲成功,收獲滿滿。</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柏林中央火車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初始柏林印象</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歐洲自由行怎能少了柏林?兒子曾提醒我們說:“</span><b style="font-size:20px;">德國柏林并不太好玩</b><span style="font-size:20px;">”!所以,在來柏林前我們降低了心理預期,但我們堅持一定來柏林。的確,與歐洲其它大城市相比,德國首都柏林算是最沒有特色的了,因為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損毀,柏林的古建筑存留得很少了,從建筑美學的意義上講柏林并不令人賞心悅目。</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拍攝柏林城市景觀時,我努力從不同角度將柏林的照片拍攝的還算美,但我們乘坐大巴進入并穿行柏林城時,柏林的建筑給我們的直觀印象并不那么賞心悅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對柏林的初始印象,拆毀了我們想象中的現(xiàn)代柏林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初到柏林,我覺得柏林太平淡太丑了,我們感覺有點失落,比哥本哈根、布拉格斯德哥爾摩等城市差太多,更與我們的想象落差巨大!因年少時候留下的想象印象太強烈,我們曾一度以為,我國一二線城市的面貌不如發(fā)達國家、及祖國的某些地區(qū)。實踐出真知,北京、上海的地鐵、城區(qū)街道以及治安,都高于很多發(fā)達國家和某些地區(q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柏林面積很大,高樓大廈不多,但公共綠地及公園很多;公共交通很發(fā)達也很現(xiàn)代化,路上的出租車多半是奔馳車。我觀察,柏林超市的物價比北歐國家要便宜一些,但柏林酒店的價格很貴;感覺柏林人并不似北歐人那么拘謹,顯得要陽光一些,很樂于助人;柏林的外國移民較多,大多是中亞西亞人面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要在柏林觀光景點也比較集中,大多都在我們住的酒店附近,我們可以步行到達;但酒店免費為客人提供市內公共交通卡,我們可以隨意乘坐,出行十分方便,這也是為什么我們選擇住宿在柏林中央火車站附近的原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對柏林初步印象還有城市的臟與亂,人們穿著隨意沒有時尚,但常見龐克嬉皮,滿街涂鴉和street arts,各色人種,穆斯林多,要飯的也不少,給人感覺不像發(fā)達國家,我們仿佛來到第三世界。路上交通不堵,汽車比其它大城市少太多,人性化自行車專行道使騎行非常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是,德國人對大自然是非常敬畏和熱愛,不僅在寸金寸土的柏林城區(qū)內留了大片綠地供人親近自然,他們在城外郊區(qū)還保留了一處原始森林,被聯(lián)合國納入生物圈保護區(qū)名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柏林的現(xiàn)代城市建筑,許多我甚至覺得太丑陋了,主要指的是散落在城市周邊的民居等建筑。從網上學習了解一下,柏林這種建筑風格稱為“</span><b style="font-size:20px;">野獸派建筑</b><span style="font-size:20px;">”。散落在柏林各處使用未經裝飾的混凝土和鋼鐵打造建筑被稱為野獸派建筑,而“清水混凝土”這五個字也非常簡潔明了地表達了這種風格的核心。?但其實這是一座保守的城市,沒有什么高的建筑,在城里到處可以看到柏林電視塔。</span><b style="font-size:20px;">前任柏林市長也將這座城市形容為“貧窮,但很性感</b><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柏林無論是從文化、政治、傳媒還是科學上講都稱的上是世界級城市。重新統(tǒng)一之后的柏林已經發(fā)展成一個全球焦點城市,以崇尚自由生活方式和現(xiàn)代精神的年輕人和藝術家而聞名。世界上很少有一座大城市有柏林這樣曾經分裂兩邊,又再統(tǒng)一的戲劇化歷史。在柏林墻倒塌之后四分之一的世紀過去之時,回望這座創(chuàng)意、藝術、前衛(wèi)概念的試驗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柏林的歷史建筑被盡力保存、修繕完好的同時,現(xiàn)代化建筑也以一種非常和諧的姿態(tài)出現(xiàn)。現(xiàn)代城市的一大困擾就是如何處理歷史建筑的保護與新城區(qū)的發(fā)展之間的關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柏林做的較好。</span><b style="font-size:20px;">無論是在廣場還是博物館,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像都受到了很好的保護,就連前蘇聯(lián)攻克柏林紀念碑也保護的極好,這與東歐許多國家熱衷于搗毀共產黨的歷史痕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也為這座城市增添了在不同意識形態(tài)影響下的獨特藝術色彩,讓人為之動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講幾點我們在柏林的親歷與感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感覺柏林是個開放的城市,人們表現(xiàn)陽光開朗,說話的聲音比瑞典人大許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參觀德國國會大廈是應該提前預約的,大部分人是在網上預約,而事先我們卻不知道,也不會在網上預約,我們正一愁莫展時,得到了許多德國人的幫助,終于預約成功了第二天的參訪時間,最終得以走入德國國會大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一處反映二戰(zhàn)歷史的景點前,有人長時間地占據(jù)休息,我們候在一旁,此時一位年長者過來問我們是否想拍照,我們回答:是!于是,老人走到在景點前休息的人們面前(也是些老人),勸他們暫時離開一下,好方便我們拍照……可愛的德國老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還有一次,我們在景點前正想找人幫我們拍倆人合照,一位中年人走過來問是否需要幫助,于是我們請他為我拍了幾張合影。……這類事還有一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柏林城,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不積極向資本主義靠攏的城市,寧愿保留公園而舍棄開發(fā)建案,沒有隨處可見的百貨公司與購物商城,卻有比紐約還多的藝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柏林獨特的藝術生態(tài)不像倫敦、紐約那種繁榮的藝術市場,卻有著足以匹敵兩個城市的一流畫廊和藝術家,除了超過50家的美術館和上百家商業(yè)畫廊,每兩年一次的“柏林雙年展”和每年春季的“柏林畫廊周末”及秋季的“柏林藝術周”更是享譽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柏林,雖然沒有想象中首都應有的那般龐大規(guī)模,而且城市規(guī)劃和建筑顯得有些繁亂,但這里古樸與時尚相融合的城市風情,自由悠閑的生活氛圍,活色生香的藝術氣息,我們必須要“細咀慢嚼”才能更好地領略它的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當你來到這座城,會發(fā)現(xiàn)它沒有你想象中那么精彩。但這里不止有陳舊的建筑,也有屬于現(xiàn)代都市的繁華和年輕人偏愛的文藝氣息。總之,它就是一座能帶給旅客不同體驗甚至驚喜的城市,讓人為其旅行而沉醉。</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柏林,這座三百多萬人口的國際大都市,與二百多年來在歐洲和在世界上發(fā)生的諸多重大事件有著十分緊密的關聯(liá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第一次有文字記載的13世紀開始,柏林連續(xù)地成為以下這些國家的首都:普魯士王國、德意志帝國、魏瑪共和國、納粹德國。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柏林是世界第三大自治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城市被分割;東柏林成為東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實上成為西德在東德的一塊飛地,被柏林墻圍住。直到1990年兩德統(tǒng)一,重新獲得全德國首都的地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柏林馬克思恩格斯廣場上的塑像前,向偉人致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span style="font-size:20px;">柏林最著名的馬克思恩格斯塑像,位于柏林的馬恩廣場。馬恩的學術成就,在西方國家也被普遍承認。在西方很多著名大學里,有專門研究馬恩的專業(yè)。</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這個年齡段及以上年級的人,盡管到今天也沒有幾個人能讀懂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也沒真正弄清楚馬克思主義的原理,但我們對馬克思恩格斯這對“大胡子”德國老人一直懷有深深的崇敬。</b></p> <p class="ql-block"><b>馬恩塑像前與偉人合影,柏林的馬恩廣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柏林墻上的馬克思漫畫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兒少時候,我們曾經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我從小也曾夢想過能到馬克思恩格斯的故鄉(xiāng)走走看看。今天,我們?yōu)樽鎳F(xiàn)代化建設奮斗了,退休了,終于來到了馬克思恩格斯的故鄉(xiāng),向這倆位偉人致敬,也實現(xiàn)了自己一個兒少時的愿望,我的心中怎能不激動無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一直記住了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開篇的一句話:“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游蕩。……”,我為本系列游記起名“一對老驢在歐洲游蕩80”也正是受了這句話的啟發(fā)!</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在柏林參觀的項目主要是圍繞“</span><b style="font-size:20px;">一門、一樓和一堵墻,再加上幾個點</b><span style="font-size:20px;">”(即勃蘭登堡門、柏林國會大廈和柏林墻遺址,再加上另外的幾個景點)展開。和很多傳統(tǒng)歐洲大城市的不同,柏林并沒有一個以大教堂為地標的城市中心,而且也確實分布較很散,如果要在柏林旅行,你需要好好地規(guī)劃自己的路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好在柏林公共交通網絡發(fā)達,我們的酒店就在柏林中央火車站邊上,去哪里都方便。酒店還為我們辦理了柏林公交三日卡,柏林可以任我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本篇先介紹一部分我們參訪過的景點,下一篇再介紹另外一些。</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勃蘭登堡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勃蘭登堡門——柏林的名片,最初是柏林城墻的一道城門,因通往勃蘭登堡而得名。保存的勃蘭登堡門是一座古典復興建筑,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建造,以紀念普魯士在七年戰(zhàn)爭取得的勝利。于公元1788年至1791年間,由卡爾哥·薩特·朗漢仿照雅典普羅里培門修建的,但其六根巨大的石柱體現(xiàn)了新古典主義風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勃蘭登堡門見證了德國走向和平、統(tǒng)一的坎坷歷程;在二百多年的動亂歲月里,一次次受損、幾近被毀,又一次次得到修復、獲得重建,最近一次修復是在德國統(tǒng)一后的1991年。門上勝利女神的塑像,頭戴桂冠,背插雙翅,左手執(zhí)轡,右手握著月桂花環(huán)權杖,駕馭四馬雙輪戰(zhàn)車,堅定地走向前方。</span><b style="font-size:20px;">有人甚至直言到:沒有勃蘭登堡門,人們無法想象柏林是什么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德國國會大廈</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德國國會大廈位于柏林市中心,體現(xiàn)了古典式、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和巴洛克式的多種建筑風格,是德國統(tǒng)一的象征。德國國會大廈現(xiàn)不僅是聯(lián)邦議會的所在地,其屋頂?shù)鸟沸螆A頂也是最受歡迎的游覽圣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柏林的德國國會大廈建于1884年,采用古典主義風格,最初為德意志帝國的議會。1945年4月30日,蘇聯(lián)紅軍把紅旗插上國會大廈的屋頂,宣布了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span style="font-size:20px;">德國議會所在地,映射著德國的歷史。國會大樓是德國議會之所,它一波三折的經歷正映射了德國起伏多變的歷史。它在柏林墻邊矗立多年,東西統(tǒng)一后得以精心修繕,且用玻璃半球裝點穹頂,成為頗受柏林觀光客青睞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國會大廈的穹頂和和天臺僅對事先預約過的訪客開放。需提前兩天在國會大廈官方網站預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3年2月27日,國會發(fā)生了一起至今不明原因的大火,部分建筑被毀,將會議廳和圓頂吞入火海。"國會縱火案"被納粹分子作為借口,以清除政治上的異已者。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國會大廈被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1999年起,國會大樓重新成為了德國議會的辦公場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1年到1971年,建筑師保羅?保爾加騰(Paul Baumgarten)去除了1945年被炸毀的頂部建筑,以簡約風格重建大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兩德統(tǒng)一后,德國議會決定重修國會大廈。建筑師諾曼?福斯特(Sir Norman Foster)參照其以前的模樣對之進行了現(xiàn)代化的改造和擴建。他設計的玻璃圓頂曾倍受爭議,而現(xiàn)在卻已經成為了柏林城市的新地標。</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夏洛滕堡宮</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夏洛滕堡宮位于路易絲廣場,是一座巴洛克式宮殿。夏洛滕堡宮是德國柏林現(xiàn)存最大的霍亨索倫王朝宮殿。也是柏林地區(qū)保存得最好、最重要的普魯士國王宮殿建筑物。曾經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十分憧憬凡爾賽宮,便為他的妻子索菲·夏洛特建造了這座夏宮,其風格和地位類似于巴黎的凡爾賽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夏洛滕堡宮占地面積約為110公頃,包含了大量的建筑和花園。宮殿的建筑風格汲取了巴洛克和洛可可兩種風格,其外墻飾以巨大的壁畫和浮雕,裝飾奢華。內部則是豪華的宮廷裝飾,包括了雕塑、畫作、家具等等。宮殿的中央為寢宮,還有一個大廳,可容納800人。</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幸運女神像:位于穹頂頂端,最為顯眼。</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夏洛滕堡宮受損嚴重。1945年以后重建,如今的宮殿主要作為博物館對游人開放參觀。但我們未進入博物館參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布置整齊的法國花園在城堡的綠色鐘形屋頂后面,有修整得象雕塑一樣的草坪、樹叢、湖與噴泉。我們漫步于寬敞的花園,感受歷史的氣息和宮廷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夏洛騰堡宮也是柏林市郊的一個重要旅游景點,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來參觀和觀光。自1963年以來,夏洛騰堡宮成為柏林博物館協(xié)會機構之一,并于1990年成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代表著設計新生命的柏林威廉皇帝紀念教堂的新舊對比更是令人動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位于柏林市中心繁華地段布萊特沙伊德廣場西側,該教堂在二戰(zhàn)時期被盟軍轟炸機炸塌了大半,原本高113米的塔只剩下了68米,而教堂外的時鐘至今還停留在被炸的時刻。德國人為了警示后人遠離戰(zhàn)爭,保留了受損教堂的原貌,所以也被稱作為“斷頭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座受傷的殘疾教堂靜靜矗立在柏林市中心,和柏林猶太人紀念碑一起,已成為德國人記憶中的恥辱豐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教堂建于1891年到1895年,是威廉二世皇帝為紀念他去世的祖父——德意志帝國首位皇帝威廉一世而下令建造的,建筑風格屬于新羅馬式教堂。它是一座帶有哥特式元素的新羅馬式建筑,建筑裝飾使用了馬賽克、浮雕和雕塑,它成為當時剛剛建立的柏林城西的一個亮點和出色的建筑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德國人正視歷史的態(tài)度令人尊敬。戰(zhàn)后,</span><b style="font-size:20px;">在老教堂旁邊建造了新的教堂</b><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教堂的一個特色是分成格狀的外墻,由超過3萬塊玻璃窗組成,這是法國玻璃藝術家布里爾·洛伊爾的設計。</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勝利紀念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勝利紀念柱是德國柏林的一座著名紀念性建筑,1864年為慶祝普魯士在普丹戰(zhàn)爭中獲勝而興建,到1873年9月2日舉行揭幕儀式時,普魯士又在普奧戰(zhàn)爭(1866年)和普法戰(zhàn)爭(1870–1871年)中擊敗了奧地利和法國,給予雕像新的含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勝利柱高67米,通體用紫色花崗巖建造,在頂端是勝利女神塑像。女神用青銅鑄造,鍍金,高8.3米,重達35噸。我們僅從德國國會大廈上遠眺,未抵達跟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蘇軍攻克柏林紀念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勃蘭登堡門的斜對面,與德國議會大廈隔著一個公園的六月十七日大街旁,還矗立著一個蘇軍攻克柏林紀念碑,這里還是一個小廣場,廣場的兩邊,分別擺放著一個坦克和一個野戰(zhàn)炮。據(jù)說那個坦克是當年最先攻進柏林的功勛坦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蘇軍攻克柏林紀念碑在勃蘭登堡門外,這里當年是西柏林的地盤,前蘇聯(lián)應當是在攻克柏林不久就修建了這個紀念碑,后來東、西德分治,紀念碑移交給西德政府,但盡管經歷了幾十年的冷戰(zhàn),西德政府卻將這個歷史印記細心維護直到現(xiàn)在。</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前蘇聯(lián)軍隊攻克柏林紀念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本篇配曲《懵懵懂懂》,配圖是我們在德國首都柏林參訪時的手機拍片,并配有一段相關小視頻,配文主要是我的柏林印象與感受,并介紹了我們在柏林參訪過的景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希望大家喜歡,謝謝關注分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謝謝關注分享!</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西县|
大城县|
于都县|
曲靖市|
理塘县|
崇明县|
鄂温|
韶关市|
阜新|
枣庄市|
靖远县|
茌平县|
台北县|
望江县|
镇康县|
沁阳市|
思南县|
延庆县|
怀远县|
绥宁县|
锦屏县|
古浪县|
沾益县|
日土县|
清镇市|
富平县|
祥云县|
黄陵县|
云龙县|
宁明县|
富宁县|
广东省|
仁化县|
阳谷县|
池州市|
海兴县|
延庆县|
石台县|
宜黄县|
福鼎市|
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