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縉云寫生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縉云筆會上</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與覺圣在縉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悟道林泉一一與張偉覺圣寫生有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 張建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張偉覺圣原名張偉,因在佛學方面悟性極高,弘法寺老和尚本煥長老賜法號常新,覺圣,又因張偉重名極多,后采用俗家名加法號延用至今。張偉覺圣是我1985年在軍藝進修班時同學,當時我在中國畫班,他在連環畫班,班主任都是劉大為先生,上大課時我們經常會在一起畫模特,因而成為朋友。那時候條件艱苦,上課是在鐵皮房教室,鐵皮房冬冷夏熱,十分難受,劉先生總是第一個到班上幫我們生煤爐,打開水,找模特,布置各種學習任務,象父兄一樣關心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在學業上劉先生卻十分的嚴苛,不允許學生隨意曠課請假,象部隊一樣天天點名,按時上下課,下課后也不輕饒我們,每天必須完成課外生活場景速寫二十張,一分鐘的快寫,五分鐘的人物群像靜態速寫,十分鐘的人物動態及場景組合速寫都要畫,每天檢查,強化訓練,不合要求的還要補畫,因此鍛練了我們畫速寫的能力。張偉兄喜愛速寫,速寫也是連環畫班主要課程和訓練技能之一,他在這方面似有天賦,訓練也非常的刻苦,畫的多、快且造型準確,在他們班是姣姣者,因此經常受到表揚,這也奠定了他以后在繪畫風格樣式等各方面的基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軍藝結束后我考上了中央民族學院美術系中國畫專業大專班,他考上了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畢業后,我一直在部隊從事美術創作三十多年,他在天津美院教了十年課的同時還擔任《小說月報》《散文》文刊,《今日先鋒》的美術編審,再見面時大約是2007年,我們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辦的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和江蘇省委宣傳部主辦的“百家金陵中國畫展”開幕式上意外相見,當時我們各自有一幅作品入選該展,這個展覽是國家二類展事,二年一屆,一屆只選一百幅作品,能入選該展的不僅都是鳳毛麟角,入選的作者還可以在申請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時積三分(入會共九分),足見該展的重要性,那時我們己都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十余年了。這次入展和見面更加堅定我們終身從藝的信念,我們相約要經常外出寫生畫畫,走出畫室,尋找生活中的精彩,生動,激情和感悟。此后我們一起去過新疆和田、克州、烏魯木齊,去過內蒙的鄂爾多斯,四川的大涼山,重慶的龔灘、萊灘,釣魚城,去過浙江紹興、麗水,安徽的皖南等許多地方寫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張偉的寫生畫風別具一格,十分注重線條的疏密組織和墨、色的配合運用,山水,建筑,人物布局看似隨意卻相得益彰,構圖精巧,物象夸張,結構變形。他強調客觀的物象只是寫生參考素材,主觀的意識才是決定畫面的構成因素,因此他的寫生便有了許多主觀的東西,畫面也變得紛繁和豐富。他周游世界,經常游走世界各地的藝術館,博物館,美術館,他吸收了西方繪畫的許多元素用于他的寫生中,古為今用,洋為中用,這在他許多后來創作的大幅和巨幅作品中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這可能同他善于吸收運用西方當代藝術理念有一定的關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的繪畫理念和寫生方法與覺圣兄不太一致,我的理念是在傳統中深挖,在自然中尋找,在筆墨中細研,傳統繪畫博大精深,大自然中處處有精采生動的畫面,只要善于發現,處處皆可畫,無須過多的取舍,比我們在畫室里不斷重復自己和主觀意想要來的更真切,更生動,當然藝術緣于生活要高于生活,創造,創新才是藝術作品唯一的生命力,這就是我常要去自然生活中寫生的目的,常畫常新,充分吸收自然養份,不斷豐富自己的作品創作。在寫生過程中,我追求筆墨幻化與丘壑自然變化的統一,在紛繁雜亂的環境中尋找自然美,并追求寫生作品的完整性,不隨便應付。雖然理念不同,但我們的寫生志趣卻十分相投,一說要去哪里寫生,就激情高昂,從不缺席。在外寫生時,我們常常都是早晨5點半起床,6點晨跑一小時,8點外出畫畫,每天堅持“爭四保三”的目標不放松,在每一次寫生活動中,我們雖然不是畫的最好的,但一定是最勤奮和畫的最多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張偉兄是個很隨性的人,但十分注重個人的修為,他曾當過美院教師,美術編輯,雖然都是畫畫人羨慕的崗位,卻因受不了環境的約束而選擇了更自由的路。他用白己的畫筆和當編輯時的專業技能周游世界各地,他運用毛筆,硬筆,手機畫了大量寫生作品,寫了大量的寫生隨筆,運用現代網絡媒體記錄自己的旅程,收獲了大量粉絲。張偉酷愛研究佛學,是山西五臺山佛教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畫了大量佛教體裁作品,結識了很多佛學界的高僧大德,他曾在山西五臺山,云南邛竹寺修行多年,為寺院發心畫了許多巨幅羅漢作品而被寺廟珍藏陳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張偉為人謙遜,博學好問,人緣極好,無任走到哪里,身邊總圍著一群人,天南海北他交結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可謂朋友遍天下。因此,我們常常在寫生過往中結識了一批又一批的新朋友,積累了眾多的友誼,這也是我們能經常受到邀請,在不同地方寫生的其中一個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們因寫生走進了自然,走進古鎮,古街,古巷,古村落,走進丘壑,走進林泉,也因寫生改變,成就了精彩的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年5月立夏建華寫于西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張建華縉云寫生作品賞析</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與張偉覺圣在縉云寫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與張偉覺圣在縉云寫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與南京畫家和覺圣在縉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縉云寫生花絮</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通市|
息烽县|
伊通|
资阳市|
夏邑县|
多伦县|
隆昌县|
尖扎县|
紫金县|
富阳市|
千阳县|
栾城县|
上栗县|
宁陕县|
深州市|
鄂尔多斯市|
温州市|
常宁市|
抚宁县|
凤城市|
长乐市|
达州市|
康马县|
屏东市|
阳高县|
乐陵市|
喜德县|
日土县|
搜索|
峨边|
土默特右旗|
盱眙县|
遂川县|
太康县|
舒城县|
治县。|
大足县|
龙陵县|
沾益县|
卓尼县|
绥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