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里古鎮(zhèn)是國家歷史文化名鎮(zhèn),四川省十大古鎮(zhèn)之一,川劇發(fā)源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上里東接名山、邛崍,西接蘆山、雅安,坐落于四縣交接之處,是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亦是近代紅軍長征過境之地。</p> <p class="ql-block">古鎮(zhèn)初名“羅繩”,是取其昔日古道上的驛站、關隘之意,是巴蜀平原通往外民族地區(qū)的關卡之一。到了明末清初,由于古鎮(zhèn)人口不斷增加,經(jīng)濟日益繁榮,便以五大姓氏更名為“五家口”。</p> <p class="ql-block">古鎮(zhèn)歷史上有五大家:</p><p class="ql-block">楊家頂子(官宦仕家)、韓家銀子(經(jīng)商錢多)、陳家谷子(糧田眾多)、許家女子(長得標致)、張家碇子(習武賣藥)。</p> <p class="ql-block">上里居于兩河相交的夾角內(nèi),民間傳為“財源”匯聚的寶地。古鎮(zhèn)依山傍水,田園小丘,木屋為舍,石板鋪街,還有“十八羅漢朝觀音”的18座山丘。以“二仙橋”為代表的8座古石橋歷史悠久、風格各異。</p> <p class="ql-block">古有詩云:“二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正是對上里古鎮(zhèn)生動形象的總體描繪。</p> <p class="ql-block">古鎮(zhèn)民居保存得比較完好,多為青瓦民居,街中心有寬展的戲壩子,原有的二重檐歇山頂戲樓,是川中場鎮(zhèn)不多見的巧妙設計。</p> <p class="ql-block">1935年紅四方面軍長征途經(jīng)上里并駐扎半年之久,在鎮(zhèn)內(nèi)留下的數(shù)十幅石刻標語都是非常有價值的革命歷史文物。</p> <p class="ql-block">紅軍在上里境內(nèi)駐扎期間,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成立名為 “認真、德誠、紫光、崇安”等四個代號的政治部,并刻下七十多幅標語,如:中國共產(chǎn)黨十大政綱、共產(chǎn)黨是窮人的政黨、赤化全川、紅軍是窮人的軍隊、紅軍是北上抗日的主力軍等。</p> <p class="ql-block">紅軍離開后,當?shù)厝罕娪檬液湍嗤翆⑵涫虡苏Z覆蓋保護起來,解放后又將其覆蓋物去掉,使這批珍貴的革命文物又恢復原貌。</p> <p class="ql-block">雅安市人民政府于1985年7月將紅軍石刻標語批準公布為雅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雅安市被命名為革命老區(qū)。</p> <p class="ql-block">如今,當年紅軍長征時留下的石刻標語仍保存完好,現(xiàn)已將散存的部份石刻標語集中在白馬泉院內(nèi),擬修建紅軍石刻陳列室,便于進行展示和宣傳。</p> <p class="ql-block">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曾居住在這里。</p> <p class="ql-block">上里古鎮(zhèn)保存完好的韓家建筑群有兩處,一位于四家村,一位于古鎮(zhèn)內(nèi)。</p> <p class="ql-block">大院始建于清代嘉慶年間,院內(nèi)雕刻歷經(jīng)三代人方完成,雕刻內(nèi)容以戲曲和歷史典故為題材,其獨特的鑲嵌式雕刻工藝,實為民間一絕。</p> <p class="ql-block">撻撻面是當?shù)氐囊坏廓毺氐氖止っ媸常鱾髦两褚延袃砂俣嗄甑臍v史。這種面食因在制作過程中需要在案板上摔打面條而得名“撻撻面”。</p> <p class="ql-block">撻撻面的歷史與南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緊密相關。此外,撻撻面的制作技藝還被列入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中,展現(xiàn)了其獨特的魅力和文化價值。</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壶关县|
南华县|
项城市|
霍州市|
剑河县|
东明县|
娱乐|
新余市|
察雅县|
鹤岗市|
罗田县|
边坝县|
山阴县|
扬中市|
濮阳县|
平果县|
巨鹿县|
鄂托克旗|
武夷山市|
漯河市|
阜宁县|
洛宁县|
常宁市|
黑龙江省|
淅川县|
和林格尔县|
厦门市|
樟树市|
石狮市|
屏东县|
伊春市|
张家港市|
科技|
苗栗市|
南木林县|
当雄县|
那坡县|
松原市|
唐海县|
咸阳市|
云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