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人民文學出版社資深編輯、莎士比亞研究專家,翻譯家蘇福忠</span></p> <p class="ql-block"> 人民文學出版社資深編輯、莎士比亞研究專家,翻譯家蘇福忠日前給我寄來這些年他所寫文章的結集《不愿做小》。書是由“獵海人”出版社出的,繁體豎排,40多萬字,500多頁,拿在手上是一本很厚重的書,內容也是同樣厚重,并多有讀后令人心情沉重的篇章。書的第四輯《文豐物沛》有寫我所出幾本書的長論《對話蘇華》,15000多字,共八節,里面涉及不少對逝去的時代和一些人物的月旦。此文,我本已當作序言,編入《書邊蘆葦》第六輯,但還不曾投交肯出版的出版社,為彌補我的無擔當和對老蘇借我書中點滴而引發他的一些更深的思想的敬佩,特將這篇長文略去談我藏書及早年三本書讀感的之一之二,分上中下分享給愿看的朋友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蘇福忠新著《不愿做小》,獵海人出版社2023年12月</span></p> <p class="ql-block"> 《不愿做小》書名的大意是:“上面為所欲為地施行一套,下面艱難困苦地自行一套;上面的一套純粹人為,下面的一套純粹自救;上面的一套越喧囂,下面的一套越啞音;上面的一套越強勢,下面的一套越慘淡。”——不愿做小是要付出代價的。</p><p class="ql-block"> 蘇福忠的主要著作有:《譯事余墨》(三聯書店2006年1月)《編譯曲直》(商務印書館2014年8月)《瞄準莎士比亞》(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年3月)《朱莎合璧》(新星出版社2022年7月)《席勒這個小人兒》(東方出版社2010年1月)《文革的起源:公有制啟示錄》(秀威2015年8月)</p><p class="ql-block"> 主要譯作有:《莎士比亞詩歌全集》;喬治?奧威爾《一九八四》《動物農場》;王爾德《道連?格雷的畫像》《快樂王子》;毛姆《月亮和六便士》;馬克?吐溫《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芬恩》;福斯特《霍華德莊園》;厄普代克《兔子富了》;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等。</p><p class="ql-block"> 編輯有《莎士比亞全集》《吳爾夫文集》《福斯特文集》《牛津簡明文學史》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二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2020年夏,蘇華與蘇福忠在帝都</span></p> <p class="ql-block"> “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更不知蘆葦在自然空間的生存狀態竟是如此弱不禁風,隨風而倒——如果早幾年看到蘆葦的這真實一面,我大概不會用它來作書名。”這段關于他的三本讀書隨筆集均取名《書邊蘆葦》的話有點亂,直到他堅定不移地使用這個書名,前后邏輯依然不甚清楚,我估計他還是對蘆葦這種植物既喜歡又不喜歡、而根本上他是喜歡的矛盾造成的。王爾德在他的著名童話《快樂王子》里這樣贊美蘆葦:“纖纖細腰”“風一來就搖晃的輕浮樣兒”和“風情萬種地行屈膝禮”。蘇華和王爾德的共同錯誤是只見了蘆葦在水上的千姿百態,而不知道它在水下的無聲繁衍,那就是它的根永無止境地延伸再延伸,盤根錯節,哪個節一旦成熟便催生一根蘆葦破水而出,成為蘆葦家族嶄新的一員,眨眼之間就成了浩浩蕩蕩之勢。啊,蘆葦蕩,蘆葦蕩!依仗數量上的優勢,一年一度的蘆葦成熟了就有了多種用途,其中一種就是被加工成席子。哦,席子,席地而坐,讓人類隔絕粗糙體味文明的最原始的富貴之材。兒時忍饑挨餓的時期,村子里無人敢睥睨它的存在:有它不算富,沒它窮死人。更有,我小時候著迷它精細而有韌性的頂梢,泡軟刮薄,用細絲勒成一頭長一頭短的笢簧,不僅能在嗩吶手的嘴里吹出婉轉的尖嘯,一旦套在嗩吶嘴上更成就千萬種高亢嘹亮的曲子,比如百聽不厭的《百鳥朝鳳》《抬花轎》和《龍騰虎躍》等。</p><p class="ql-block"> 這是我讀蘇華的《蘆葦》二集三集的背景音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有它不算富,沒它窮死人”的蘆葦</span></p> <p class="ql-block"> 《蘆葦》的二集的開篇是《梁啟超何以挨打》這樣的篇什,你可以讀到這樣既有歷史感又令人捧腹的文字:“結果一致同意選出二三十個勇敢干練的會員,由張繼、宋教仁率領入場,瞅準機會打散政聞社的成立大會。大功告成后宋教仁疾呼道:‘立憲黨,是保皇黨的變相,在他們是要君主的;我們是不要君主的,何能相容!要容這文妖講君主立憲,我們理想的‘中華民國’就永遠不能實現了!’”宋教仁,鼎鼎大名的民國先驅,在他嘴里梁啟超成了“文妖”,而他的行動則像一個占地為王的山大王!一場名垂中華歷史的民國革命,在它的初期竟然和孩子們玩山大王游戲一樣,可見所有革命都未必真的就不是請客吃飯。又比如《穆旦“死于抗戰疆場”?》一文,“三個黑白顛倒的錯誤”之一是穆旦死于抗日戰爭!這是隨便都可以弄清楚的問題,卻堂而皇之地寫進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歷史研究所聞黎明編著的西南聯合大學研究課題。這種錯誤出現在國家養起來的社科院,這種學術帶頭人“常常使用一些不恰當的意識形態方面的形容詞,讓人讀起來很不是味道”。蘇華說指出這樣的荒謬是為了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警覺,可這種人還會有什么警覺之弦嗎?又如蘇華得到了《黃裳文集》的簽名,他自己竟然感激得“為我這么一個不入流、不夠格,胡讀亂寫的晚輩,竟然題筆簽名”!又比如為了弄清楚王同惠與《花籃猺社會組織》的關系以及各種鮮為人知的軼事,蘇華感慨“人與書,書中的人和書,書外的書跟人,一環套一環,有時可以解套,有時卻又被書套死”……總之,《蘆葦》二集里三十多篇文章,基本上都可以借用何典先生評介蘇華的初集《蘆葦》的一段話來結論:“作者嫻于學林掌故,但不輕易動筆。這本書雖然只是一本小冊子,但可以說篇篇都有作者自己的心得和發現。”</p><p class="ql-block"> 《蘆葦》的三集除了這樣的特點,隨著一篇接一篇地閱讀,我很快感覺到蘇華的觸覺像蘆葦的根須,悄然蔓延,步步深入,把他評介的人物一個個拉出來,曬出來,有的是歷史人物,有的是熟人,有的是朋友,當然也有他自己。總之,山西有建樹的文人學者,蘇華基本上都以不同寫法收集在這兩本書里了。首先是他敬重的前輩,如李國濤和寓真先生,而寓真又是他評介的重中之重。寓真是筆名,原名李玉臻,蘇華跟我多次談起過,武鄉人,屬長治專區,我的陵川縣很久以來也屬于長治專區。更重要的是他寫了一本不同凡響的《聶紺弩刑事檔案》,而聶紺弩是我退休前供職的出版社的著名人士,我是從章詒和的大文《斯人寂寞》了解到聶紺弩在山西監獄里的傳奇,又讀《聶紺弩散文》得到另種角度,寫了一篇小文《別有肺腸》。這樣曲里拐彎地就對寓真的大作興趣盎然了。李玉臻曾任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還做了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這樣高位退下來的人,詩歌、散文和文論集出版了十幾種,有這樣的文化造詣和品位,這么多作品,是我見過的唯一。蘇華說:“真正讀書并有所思的人,絕不會太卑賤,也不會過度愚蠢,更不會自覺可憐可悲。”這是他筆下的文人學者的大體品質,但對我說起寓真先生,口氣和敬意顯然高出許多:“寓真就是一位介于‘忠節’和‘高節’之間的隱逸之士。”話里話外,從新中國文人學者的人品學品的演變,歸結到了“難道中國的社會沒有變嗎?”答案是不僅沒有變,連封建士大夫都遠遠比不上了,規勸當今的文人學者“不妨回過頭去學一學古人,學一學先前人們那種清福的閑”,而結論很可悲:“死了都不清閑,何況活著的時候。”這樣的針砭時弊,說真的,非常非常難能可貴,無論成千上萬噸連垃圾都不配的所謂“主義”經典著作里還是當今大師大咖們的作品里,我都看不見這樣樸素而深刻的議論,也許那些本性奸詐、自鳴得意、高高在上的文人學者還會認為這樣的議論幼稚,俗氣,一孔之見,而他們誤國毀民的假大空劣文倒可以橫行霸道了。這些當然是憂國憂民的高論,不過呢,我要插一嘴的話——不,還該不著我置喙,蘇華已經發言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拍案之余,只是覺得在這個一切皆有可能的大變局時代,這種“愛古、崇古、摹古”的抒發,是不是能對現世文化人有所啟示,我尚存疑。因為在歷次政治運動和“文革”成長起來的兩代文化人,多少已經沒有了“氣節”一詞的概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蘇華著《書邊蘆葦》二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蘇華著《書邊蘆葦》三集</span></p> <p class="ql-block"> 這不僅僅是“學到古人難!”蘇華的“在歷次政治運動和‘文革’成長起來的兩代文化人”究竟在指什么?造反有理:肅清封資修,砸爛舊世界,“氣節”算個屁……可惜,“破”字當頭,“立”不僅不在其中,“立”連屁都不是了。回頭看,新中國以來的所有政治運動都是一場毒化污染,而喝毒奶長大的“兩代文化人”,沒有指望,只有絕望,其典型代表和不典型代表們正在毒化這個國度,是我們但凡長了清亮眼睛的人,都撕心裂肺地看得真真的。所以,我在受蘇華啟發的同時,也跟他說:現在看來,中國的優秀文化的建設,得等到這“兩代文化人”隨肉體腐爛、被毒化的靈魂死去,才有重建的可能,至少在半個世紀以后了。</p><p class="ql-block"> 我這里要對話蘇華的是,除了歷次運動的毒化,我們六七十年來的思想基礎一直是封建社會的倫理,二十世紀前后先輩人開啟的共和思想,也就是民國革命,針對的就是封建社會的倫理,而民國文化的阻斷,公有制意識形態正好與封建社會的倫理道德零距離連接,制造毒化,這才是可怕的。恐怕這也是蘇華自覺不自覺地開始注重民國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必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四</span></p><p class="ql-block"> 蘇華出生在山西當年少有的幾個城市之一大同,但是他對農村的變遷卻真心關懷,他在讀《一本有價值的書》后感慨說:“只不過,這種實驗由舊時的知識分子的改良或革命,演變為中共隨著生存狀況的不斷變化,進行了‘和平土改’和‘革命土改’的種種嘗試之后,最終走到‘斗爭土改’或‘暴力土改’的一條路上。”話說得不輕松,現實更加沉重,幾千年封建社會優秀文化和民國時期對農村的影響所產生的鄉村紳士階層及其文化,從肉體到思想被徹底摧毀,已經是抹不掉的事實,而且這樣的事實,即便像著名作家方方在其長篇小說《軟埋》里委婉而克制地涉及,都被部長級別的狗官當作“毒草”批評,想來令人不寒而栗。更惡心的是,我最近才聽說,這個姓張的部長級狗官,之所以對《軟埋》下黑手,是因為他的什么狗屁詩歌想獲獎,方方作為評委有不同意見而未得逞,就拿所謂的“顛覆土改運動”大帽子,妄圖置人于死地,這種罪惡的卑鄙的做法,竟然在這個“厲害了我的國”大行其道,方方的反駁文章卻因違規而被立刻刪掉!什么叫作孽?什么叫作惡?罪大惡極不過如此。</p><p class="ql-block"> 于蘇華,他對中國近當代農村的關心,也可能與他長期主編一本很有特色的雜志有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曾任職《中國方域》多年,刊發過多篇山西古地名的考釋文章,但類趙世芳這種集考證翔實,論證縝密,語境以祈禱戰爭的慘劇不要發生,和平永續主題于一身的古地名解析文章,似沒見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蘇福忠致蘇華信</span></p> <p class="ql-block"> 戰爭慘劇六七十年來的確沒有發生,但政治運動的內斗六七年來一次;和平嘛還算和平,不過是不是會永續,卻很難說。我們的改革之路和平地走了四十年,如今有孬種要走回頭路,希望立時幾近絕望,唯有惡習依舊,蘇華把農村的出路寄托在民國人士對農村的改革和建設上進行探討,就順理成章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對于農村的文字,我愛看、愛做的事之一就是民國時期搞村政實驗的幾個重要人物的原始記錄。如,陶行知在南京城外辦的曉莊師范;晏陽初在河北定縣主持的華北平民教育試驗區;梁漱溟在山東鄒平所進行的鄉村建設研究實驗,以及山西老省長閻錫山所推行的村政建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他借梁漱溟之口說自己的同感:“中國問題之解決,從發動直至最后完成,全在于其社會中的知識分子與鄉村平民打成一片,結合在一起所構成這偉大力量。”接著說自己的力量:“看出美景,覺出童趣,自然是好的,但我總認為,以自己所能有的影響力,將一個村莊的歷史和現實如實地講述給外人,也許對漸漸城鎮化了的人們了解自己過去的農村身世或許更有價值。”</p><p class="ql-block"> 這些話我聽了很受用,因為我出生的那個不足四十戶的小山村,新中國以來被蹂躪得面貌全非,作為一個從小山村逃出來的文化人,真的只有寫點什么是唯一可行的了。</p> <p class="ql-block">作者:蘇福忠</p><p class="ql-block">圖片來自自我拍攝</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雄县|
炎陵县|
顺义区|
资源县|
西和县|
庐江县|
平安县|
慈溪市|
邛崃市|
石家庄市|
广东省|
德惠市|
景德镇市|
罗江县|
思茅市|
博客|
蚌埠市|
麻栗坡县|
屏东县|
邢台县|
长海县|
界首市|
张北县|
射阳县|
霍山县|
牙克石市|
米易县|
綦江县|
赫章县|
双鸭山市|
柘城县|
禄丰县|
汶川县|
红安县|
桐梓县|
库尔勒市|
玛沁县|
南澳县|
绥化市|
司法|
新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