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廣東梅州的東山書院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是清代梅州最高學府,當代全國重點名校東山中學的前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該書院是葉劍英元帥、肖向榮將軍的母校,也是曾憲梓、曾毅、葉選平、林若的母校。從古老書院到現代中學,這里代代英才輩出,弦歌不絕。</b></p> <p class="ql-block"> 自宋代以來,梅州就以崇文重教、文風昌盛聞名。</p><p class="ql-block"> 在客家人的舊教育體系中,在私塾接受了初級教育之后,有志讀書者便會進入更高層次的書院學習,因此書院的地位舉足輕重。</p><p class="ql-block"> 其中最具代表的地方當屬創建于清乾隆年間的東山書院,也是當時梅州官立最高學府。</p> <p class="ql-block"> 在梅州市區周溪水與梅江交匯處,走過歷經滄桑的狀元橋,就來到了歷史悠久的東山書院門前,繼續前行則是廣東梅縣東山中學的校園。</p> <p class="ql-block"> 而院前的狀元橋可追溯的歷史要更加悠久,據考證宋代已存,其名寄托了客家人渴望早日出狀元、提振士風的美好愿景。據記載,清乾隆九年(1744年),王者輔調任嘉應知州(嘉應為梅州古稱),不久將狀元橋重修改建為下辟雙孔的石拱橋,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狀元橋畔,這座既有客家傳統建筑特色,又存“四合院”遺風的古建筑,是我國客家地區規格最高的“重檐歇山頂式”書院建筑。</p><p class="ql-block"> 書院門前三棵古老的木棉樹,高大挺拔。大門兩邊的對聯“東山桃李綠,書院狀元紅”熠熠生輝。</p> <p class="ql-block"> 初夏的午后,微風輕輕拂過青翠的木棉樹,古老的書院彌漫著書香的氣息。</p> <p class="ql-block"> 王者輔良政善治,有感于本地尚未出現狀元文魁,遂在乾隆十一年(1746年)做出決定,倡議“先修書院,延請名師,名師出高徒,高徒逐狀元”。王知州的倡議一出,就得到了當地客家人的大力支持,書院很快落成。<br></p> <p class="ql-block"> 東山書院坐東朝西,占地1642平方米,由大門樓、前堂、中堂、后進組成,是典型的“三進兩橫”建筑結構。</p> <p class="ql-block"> 大廳正面大柱上,著名愛國詩人丘逢甲為東山書院撰的對聯:</p><p class="ql-block"> “東下即天塹長江,淘不盡千古英雄,閑氣鐘人,伏處在草廬,談道讀經,海濱尚有無雙士;山中知盛朝甲子,等養成一門將相,奇才應用,肅清遍寰宇,崇文尚武,儒行終能溢九州”,</p><p class="ql-block"> 金光輝映,蔚為壯觀。</p> <p class="ql-block"> 王者輔將書院命名為東山書院,并以“東山培國棟,書院育人才”為宗旨,讓客家人的求學之路更為寬廣。</p><p class="ql-block"> 書院創辦當年,便有了第一個考上國子監的學生鐘許,王者輔為之題寫“初步云梯”匾額,如今仍高懸于東山書院正堂。</p> <p class="ql-block"> 厚重的門墻青瓦,訴說著歷史的滄桑,傳承著延綿千年的客家文脈,也是梅州人文教育發展史的縮影。</p> <p class="ql-block"> 東山書院深耕于此方人文沃土,蕭系閎、蕭廷發、黃仲安等宿儒先后出任山長。如今書院天井兩側走廊的展框內,掛著晚清重臣張之洞為東山書院主講黃莘田生日撰寫的《壽序》一文。</p><p class="ql-block"> 黃莘田是清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恩科進士黃基的父親,黃遵憲的堂叔祖。黃基與張之洞為同科進士,有同年之誼,當年的探花張之洞親自撰文,敬賀畢生致力教育的黃莘田。</p> <p class="ql-block"> 曾任禮部主事的黃基曾長期主講東山書院,如今大門上的“東山書院”牌匾正是黃基所題。</p><p class="ql-block"> 細看下,其中“東”字豎鉤粗壯有力,有如一棵拔地而起的大樹,這是黃基獨創的書法,叫“煙斗鉤”,堪稱中國書壇一絕。</p> <p class="ql-block"> 書院一角。</p> <p class="ql-block"> 東山書院的最高建筑——魁星閣,是為儒士學子心目中主宰文章興衰的神魁星而建。整個書院以魁星閣為中軸對稱,具有客家方形圍龍屋的結構,被譽為研究客家古代書院式建筑及其教育制度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近三百年來,這里成為了不少梅州學子人生中“學無止境,追求卓越”的一段必經之途。經歷多代學識淵博的學者潛心執教,東山書院共培養出100多名進士、700多位舉人,是古代梅州文教興盛的濃縮。</p> <p class="ql-block"> 同治年間,東山書院毀于戰火,后來重修。隨著清末新政,逐步廢除科舉制度,東山書院面臨著何去何從的問題。</p><p class="ql-block"> 此時,晚清著名外交官、維新思想家、愛國詩人、被譽為“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的黃遵憲回到家鄉梅州,決意探索教育救國實踐。當時各地紛紛興辦新學,他敏銳地發現師資短缺的問題,遂決定在東山書院創辦一所初等師范學堂。</p> <p class="ql-block">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東山書院改名為“東山初級師范學堂”。這是梅州興辦的第一所師范學校,也是近代中國最早創辦的民辦師范學校之一。</p><p class="ql-block"> 為容納更多學生,1904年黃遵憲籌資對東山書院進行大規模重建。</p><p class="ql-block"> 遺憾的是當東山初級師范學堂建成,黃遵憲卻已于1905年春逝世,他的摯友、愛國志士丘逢甲代為主持招生。</p> <p class="ql-block"> 1912年,東山初級師范學堂與務本中學堂、嘉屬官立中學堂、梅東中學堂等四校合一,改名為公立梅州中學,東山書院原址停止使用。</p><p class="ql-block"> 1913年,在地方進步人士和海外華僑支持下,縣議會批準在東山書院舊址成立“私立東山中學”,由此揭開了這所古老書院新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 1913年,在梅州務本中學就讀的青年葉劍英因不滿學校當局壓制言論、迫害進步學生的行為,與100多名進步師生退出“務本”中學,到東山書院就讀。在其后的2年8個月里,品學兼優的葉劍英連續兩屆被選為學生自治會會長,會址即設在東山書院的“魁星閣”里。</p><p class="ql-block"> 葉劍英從東山書院畢業后,便飄洋過海到達南洋去,后又考入云南講武學堂,再投筆從戎。解放后,他曾三次回故鄉梅州,每次他都要去看看“東山”母校。</p> <p class="ql-block"> 魁星閣旁,鳳凰花開滿枝椏,仿佛帶著滿滿的儀式感,點亮那激情燃燒的歲月。</p> <p class="ql-block"> 從古老的儒家書院,到師范學堂,再到今天的東山中學,一脈相承,弦歌不絕。2008年,東山書院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廣東省委宣傳部又將東山書院列為全省重點打造的廣東十大嶺南書院之一。2023年5月,東山書院被核定為廣東第二批革命文物名錄。</p><p class="ql-block"> 走進今日東山書院,四壁回廊遍布名家題刻和各類文物,筆墨書香充溢其間。1964年,郭沫若到梅州考察,曾寫詩夸贊此書院:“文物由來第一流”。</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書院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能感受滿滿的人文氣息。</p> <p class="ql-block"> 乾隆38年,嘉應蔣知州為國子監生李應茂題寫的金匾“圜橋首選”。</p> <p class="ql-block"> 禮部主事黃基為應川三老弟母親大壽題寫的金匾“婺煥南天”。</p> <p class="ql-block"> 每年高考季,梅州當地都會有一批又一批的學子前往東山書院祈福,考生們將寫著高考目標的祈愿帶系在魁星閣上,寄托著“金榜題名”的美好愿景。</p> <p class="ql-block"> 窗欞上,桂枝頭,滿是隨風飄揚的紅色許愿布條。一樹的紅艷,宛如鮮衣怒馬,一騎絕塵的少年,又恰似那張揚的青春,熱情澎湃,神采飛揚。</p> <p class="ql-block"> 書院門前,透過大門看去古橋悠悠、周溪汨汨,不免感慨: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當經歷過人生的風風雨雨,經歷過時光的挑戰與磨礪,才能體會到天地之間的廣闊與寬容。</p> <p class="ql-block"> 書院幽謐外,時光清淺里,已是步入旖旎的夏,清爽的風,習習吹過。</p><p class="ql-block"> 梅江畔、東山旁,在煩囂的小城里,有一抹色彩,總能讓人駐足慢行,回味一天的美好點滴。</p> <p class="ql-block"> 院后的鳳凰木端,盛開火紅的花蕾。何謂“灼灼其華”?這就是了:妍紅璀璨,不可方物,似灼灼烈焰,點燃如火的熱情;也仿佛一片祥云,光彩奪目,燦若朝霞。</p> 看著這一樹繁花,這有鳳來儀的書院,聯想到在學校時,一直都聽聞的鳳凰花開兩季:<br> 一季老生走,一季新生來。<br> 后來才知道,原來鳳凰花的花語,就是“離別”。<br> 它既象征著火熱的青春,又代表著無盡的思戀。 <p class="ql-block"> 重逢時,愿在鳳凰木下,我說一句,好久不見;</p><p class="ql-block"> 你微笑著回答:別來無恙。</p> <p class="ql-block"> 一切美好都在初夏里綻放,期待曙光,期待朝陽。<br> 鳳凰花開紅勝火,東山枝頭向陽生。<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丽水市|
宜阳县|
临沧市|
施甸县|
张家口市|
鹤山市|
绩溪县|
通城县|
石河子市|
驻马店市|
金寨县|
团风县|
上林县|
越西县|
陕西省|
凯里市|
黄平县|
望城县|
齐河县|
永丰县|
松江区|
翼城县|
望都县|
鄂尔多斯市|
淄博市|
上杭县|
尚志市|
静宁县|
乐至县|
德江县|
栾川县|
保定市|
开远市|
阳信县|
同心县|
崇州市|
宁德市|
隆德县|
上杭县|
会宁县|
甘孜县|